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的现代化建设的发展也日新月异。现行的财务管理办法和会计核算办法已不适应业务发展的需要,新的问题也不断出现,使住房公积金的管理工作不断面临诸多问题和困难,甚至出现了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存废之争,住房公积金转型发展已成不可逆转之势。如何最大程度地发挥住房公积金的制度优势,使住房公积金社会效益最大化,一直是业界讨论不断的问题。
关键词:住房公积金行业;管理模式;利弊分析
引言
住房公积金行业管理,作为我国住房公积金管理方式中的一种特殊模式,为国有企业改革住房分配制度,实现职工住房商品化、市场化,推动地区房地产市场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通过对这种模式的优势和存在弊端进行分析,对进一步深化住房公积金管理改革,探索完善的、适合中国国情的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住房公积金行业管理的形成背景
1.1住房公积金相关政策
我国实行住房公积金制度的政策依据起始文件为《国务院关于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决定》。在1999年4月国务院颁发的《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中,对住房公积金的机构、职责、缴存、提取、使用、监督、罚则等做了详细而又全面的规定。2002年又通过《国务院关于修改《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的决定》,对原《条例》进行了修改和完善。
1.2实行住房公积金制度的目的
住房公积金制度是在我国随着住房制度改革的深化基础上建立的住房分配公共基金制度,体现了国家从直接投资逐步转向对职工个人住房进行补贴,进而向个人住宅商品化方向发展的趋势,其实质是把低工资时代单位用于属于福利性质的住房实物分配方式,以货币形式分配给职工,即:暗补改明补。其根本意义在于:通过个人与单位长期义务性的储蓄积累,建立国家、集体、个人三结合的住房融资机制,提高个人购房支付能力,逐步把企业内部住房分配制度转变成市场化行为,推动房地产行业的市场化运行。
1.3住房公积金行业管理机构的设立
《条例》规定,直辖市和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以及其他设区的市设立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有条件的县(市)可以设立分支机构。经审核批准,有选择性地在国有大型企业,单独设立了住房公积金管理机构,作为所在地市级公积金管理中心下属的一个分支,专门负责本企业(行业)内部的住房公积金管理业务。把住房开发建设、分配、管理和维修服务等社会职能逐步从企业中分离出去,实现住房的商品化、社会化。这些机构所在的行业基本上涵盖了我国能源生产、运输、储存、贸易和销售领域,具有缴费群体规模大、职业特点突出、人员流动相对平稳、行政管理规范、行业信誉可靠、资金筹集渠道畅通等特点。在建立长期稳定的住房资金积累渠道、弥补行业内部住房分配制度的不足、缓解企业办社会的沉重负担、转变职工住房观念、解决职工住房困难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行业住房公积金制度也推动了所在地区房地产业的发展,促进了以物业管理为主要内容的社区服务业的发展,初步达到了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的目的。
2住房公积金行业管理模式的优势
2.1组织管理架构的稳定性
一是住房公积金行业管理机构的设立得益于大型、特大型国有企业的管理体制优势,组织管理架构稳定。从资金的归集、提取、贷款资格的审核、发放、逾期催缴等方面有着管理体制上支持保障的优势。二是住房公积金行业管理机构内的人员由人力资源部门从本企业内部从事人力、财务、房管、经管等岗位的人员中统一考核、调配,经相关业务培训后上岗,保证了从业人员队伍的可靠性。三是缴费人员在本企业所属单位之间调动,可以只做公积金账户内部变动,无须做账户迁出、迁入,能够做到实时变更,业务手续简便。四是行业所属单位工资总额和个人缴费基数由企业工资、财务部门统一提供,保障了资金归集的稳定性和及时性。五是缴费职工从事提前退休的特殊工种岗位工作年限界定由人力资源部门统一掌握,在依照职工退休年龄核定贷款年限环节上,能够实行符合本企业特点的差别化管理。
2.2资金风险的可控性
首先,在大额资金使用调拨和住房公积金重大决策事项方面,实行集体决策、审批、备案报告制度,设立多重监管,职责分工明确。定期接受行业审计部门的审计,杜绝资金挪用风险發生。其次,在利用国家税务总局全国增值税发票查验平台,以及与受托银行共享信贷信息的基础上,实行基层单位公积金管理员初审、分中心归集审核和批签的三级审批制约机制,对违规提取做出有效风险防范。最后,实行个人贷款首接责任制和面谈、面签制度,以及三级四审的贷前审核制。并能充分利用所在单位的行政管理资源提高逾期贷款催收效率,强化落实贷款发放和回收风险的防控措施,有效防止骗贷和逾期不良贷款的发生。
3住房公积金行业管理模式发展建议
通过上述住房公积金行业管理模式几方面分析,结合我国房地产市场快速增长的趋势,对住房公积金行业管理机构的运营与管理,提出以下探讨意见。
3.1加快征信和不动产信息共享
从国家层面,政府牵头利用有效可控的技术手段,统一全国不动产登记系统,将银行信贷信息查询平台和不动产登记系统对包括行业公积金管理机构在内的全部公积金管理部门公开,实现信贷与不动产住房公积金信息上传、查询的双向信息传递,提高信息的共享时效。
3.2拓宽增收渠道,调整收益分配比例
按照《条例》规定,住房公积金可用于购买国债和定期存款等。为了扩大公积金增值收益,行业管理部门可以探索利用风险可控的银行金融产品,实现公积金保值增值。随着国有老企业危旧房改造工程的进程和政策完善,重新探讨公积金收益分配方案,逐步提高公积金个人储存账户存款利率,让利于职工。可比照银行个人储蓄存款利率模式,根据公积金储存账户提取间隔年限长短的不同,实行账户存款阶梯型利率,加大对长期缴存公积金且长期未提取公积金账户的收益分配比例,让这部分职工得到更多的收益,以鼓励职工长期缴费的积极性。
3.3改变管理体制,提高管理层次
分离企业办社会的相关职能,将住房公积金行业管理机构的行政管辖权上划到市级公积金管理中心,纳入行政事业编制,由市中心统一管理,统一开展公积金业务,减少运营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加大抵御风险能力,提高管理范围内公积金使用效率。
3.4利用银行资源实行商业化运营,将公积金运行模式与
银行运营模式相对比,不难看出,两者的运营及管理模式基本趋同,也可以说住房公积金是在银行业务模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把公积金贷款纳入银行个人信贷业务,充分利用银行征信资源、技术资源和业务管理模式,执行国家规定的公积金贷款利率政策,使公积金贷款与商业住房贷款实行差别化利率,统一管理模式,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公积金贷款“申请—审核—审批—放贷”的一站式服务。
结语
我国实行住房公积金制度,在接近完成国有企业危旧房改造,实现企业住房福利实物分配,到住房商品化货币积累,再到房地产市场化运作的转换,达到了国务院《关于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决定》基本目标之后,对以上住房公积金行业管理模式的分析,对于进一步深化住房公积金管理改革,探索完善的、适合中国国情的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1999年4月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S].1999.
[2]李艳华.当前住房公积金管理内控制度存在问题剖析及对策研究[J].财经界,2014,(1).
[3]李勤勤.企业住房公积金管理存在的风险及应对策略[J].现代国企研究,2016,(1).
关键词:住房公积金行业;管理模式;利弊分析
引言
住房公积金行业管理,作为我国住房公积金管理方式中的一种特殊模式,为国有企业改革住房分配制度,实现职工住房商品化、市场化,推动地区房地产市场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通过对这种模式的优势和存在弊端进行分析,对进一步深化住房公积金管理改革,探索完善的、适合中国国情的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住房公积金行业管理的形成背景
1.1住房公积金相关政策
我国实行住房公积金制度的政策依据起始文件为《国务院关于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决定》。在1999年4月国务院颁发的《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中,对住房公积金的机构、职责、缴存、提取、使用、监督、罚则等做了详细而又全面的规定。2002年又通过《国务院关于修改《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的决定》,对原《条例》进行了修改和完善。
1.2实行住房公积金制度的目的
住房公积金制度是在我国随着住房制度改革的深化基础上建立的住房分配公共基金制度,体现了国家从直接投资逐步转向对职工个人住房进行补贴,进而向个人住宅商品化方向发展的趋势,其实质是把低工资时代单位用于属于福利性质的住房实物分配方式,以货币形式分配给职工,即:暗补改明补。其根本意义在于:通过个人与单位长期义务性的储蓄积累,建立国家、集体、个人三结合的住房融资机制,提高个人购房支付能力,逐步把企业内部住房分配制度转变成市场化行为,推动房地产行业的市场化运行。
1.3住房公积金行业管理机构的设立
《条例》规定,直辖市和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以及其他设区的市设立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有条件的县(市)可以设立分支机构。经审核批准,有选择性地在国有大型企业,单独设立了住房公积金管理机构,作为所在地市级公积金管理中心下属的一个分支,专门负责本企业(行业)内部的住房公积金管理业务。把住房开发建设、分配、管理和维修服务等社会职能逐步从企业中分离出去,实现住房的商品化、社会化。这些机构所在的行业基本上涵盖了我国能源生产、运输、储存、贸易和销售领域,具有缴费群体规模大、职业特点突出、人员流动相对平稳、行政管理规范、行业信誉可靠、资金筹集渠道畅通等特点。在建立长期稳定的住房资金积累渠道、弥补行业内部住房分配制度的不足、缓解企业办社会的沉重负担、转变职工住房观念、解决职工住房困难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行业住房公积金制度也推动了所在地区房地产业的发展,促进了以物业管理为主要内容的社区服务业的发展,初步达到了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的目的。
2住房公积金行业管理模式的优势
2.1组织管理架构的稳定性
一是住房公积金行业管理机构的设立得益于大型、特大型国有企业的管理体制优势,组织管理架构稳定。从资金的归集、提取、贷款资格的审核、发放、逾期催缴等方面有着管理体制上支持保障的优势。二是住房公积金行业管理机构内的人员由人力资源部门从本企业内部从事人力、财务、房管、经管等岗位的人员中统一考核、调配,经相关业务培训后上岗,保证了从业人员队伍的可靠性。三是缴费人员在本企业所属单位之间调动,可以只做公积金账户内部变动,无须做账户迁出、迁入,能够做到实时变更,业务手续简便。四是行业所属单位工资总额和个人缴费基数由企业工资、财务部门统一提供,保障了资金归集的稳定性和及时性。五是缴费职工从事提前退休的特殊工种岗位工作年限界定由人力资源部门统一掌握,在依照职工退休年龄核定贷款年限环节上,能够实行符合本企业特点的差别化管理。
2.2资金风险的可控性
首先,在大额资金使用调拨和住房公积金重大决策事项方面,实行集体决策、审批、备案报告制度,设立多重监管,职责分工明确。定期接受行业审计部门的审计,杜绝资金挪用风险發生。其次,在利用国家税务总局全国增值税发票查验平台,以及与受托银行共享信贷信息的基础上,实行基层单位公积金管理员初审、分中心归集审核和批签的三级审批制约机制,对违规提取做出有效风险防范。最后,实行个人贷款首接责任制和面谈、面签制度,以及三级四审的贷前审核制。并能充分利用所在单位的行政管理资源提高逾期贷款催收效率,强化落实贷款发放和回收风险的防控措施,有效防止骗贷和逾期不良贷款的发生。
3住房公积金行业管理模式发展建议
通过上述住房公积金行业管理模式几方面分析,结合我国房地产市场快速增长的趋势,对住房公积金行业管理机构的运营与管理,提出以下探讨意见。
3.1加快征信和不动产信息共享
从国家层面,政府牵头利用有效可控的技术手段,统一全国不动产登记系统,将银行信贷信息查询平台和不动产登记系统对包括行业公积金管理机构在内的全部公积金管理部门公开,实现信贷与不动产住房公积金信息上传、查询的双向信息传递,提高信息的共享时效。
3.2拓宽增收渠道,调整收益分配比例
按照《条例》规定,住房公积金可用于购买国债和定期存款等。为了扩大公积金增值收益,行业管理部门可以探索利用风险可控的银行金融产品,实现公积金保值增值。随着国有老企业危旧房改造工程的进程和政策完善,重新探讨公积金收益分配方案,逐步提高公积金个人储存账户存款利率,让利于职工。可比照银行个人储蓄存款利率模式,根据公积金储存账户提取间隔年限长短的不同,实行账户存款阶梯型利率,加大对长期缴存公积金且长期未提取公积金账户的收益分配比例,让这部分职工得到更多的收益,以鼓励职工长期缴费的积极性。
3.3改变管理体制,提高管理层次
分离企业办社会的相关职能,将住房公积金行业管理机构的行政管辖权上划到市级公积金管理中心,纳入行政事业编制,由市中心统一管理,统一开展公积金业务,减少运营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加大抵御风险能力,提高管理范围内公积金使用效率。
3.4利用银行资源实行商业化运营,将公积金运行模式与
银行运营模式相对比,不难看出,两者的运营及管理模式基本趋同,也可以说住房公积金是在银行业务模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把公积金贷款纳入银行个人信贷业务,充分利用银行征信资源、技术资源和业务管理模式,执行国家规定的公积金贷款利率政策,使公积金贷款与商业住房贷款实行差别化利率,统一管理模式,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公积金贷款“申请—审核—审批—放贷”的一站式服务。
结语
我国实行住房公积金制度,在接近完成国有企业危旧房改造,实现企业住房福利实物分配,到住房商品化货币积累,再到房地产市场化运作的转换,达到了国务院《关于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决定》基本目标之后,对以上住房公积金行业管理模式的分析,对于进一步深化住房公积金管理改革,探索完善的、适合中国国情的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1999年4月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S].1999.
[2]李艳华.当前住房公积金管理内控制度存在问题剖析及对策研究[J].财经界,2014,(1).
[3]李勤勤.企业住房公积金管理存在的风险及应对策略[J].现代国企研究,2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