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校茶艺教学存在活力不足的现象,亟须改革,文章从完备基本硬件设施、理论考试改革、增加茶艺表演机会和相关美学训练等四个方面展开论述,力求建立一门理论联系实际、高校教学与行业携手共建、教学考核借鉴职业资格考试机制的茶艺教学课程。
关键词:茶艺;理论考试;美学训练
一、建立专属的茶艺实训室
茶艺实操过程,涉及诸多物品,不仅需备有茶席上该有的所有物品,用水用电等也需十分便利,还需有足够的空间置放和储藏物品及人员进出等。实训室的建设需要院校的支持,如果教学场所有限,则需要与校方建立合作关系的产学研基地携手共建该实训室,即利用基地较为空敞的场所和便利的硬件来进行实训教学。拥有专属的实训室,会让学生有种职业的归属感,从而端正学习态度。
除了场所、冲泡六大茶类器具需要齐备。学生需要掌握六大茶类的不同冲泡方法,之后根据学生不同的气质外表,选择一种较为适合自己的茶类及其器具进行不断地练习。茶器具的齐备可让学生开阔视野,也让学生的表演有更多的选择性,同时,精美的器具和茶席布置也可激发学生表演的欲望。茶器具的多样化与齐备,从感官上会让学生感受到茶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引发他们以一颗谦卑的心来对待学习。
二、引用茶艺师职业技能考试模式和考试内容
茶艺师职业资格考试,分理论和实操两部分内容,随着资格考试等级越高级,理论考试题型也就越多、难度随之增大,实操考试也是如此。对于只有两个学分的高校茶艺课程,考核等级可以定在高级茶艺师与二级茶艺师之间。具体来说,将高级茶艺师理论考试内容放在期中考、实操考试则为平时测试,而将二级茶艺师中的创新茶艺表演设为期末考内容,但是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完成。以小组形式降低了期末考试的难度,但增加该项内容却也是让学生看到考试难度的存在,这样才会激发他们对茶艺师的正确认知和尊重。
在考试模式和内容上与国家职业资格考核并轨[1],第一,会让学生熟悉该资格考试,为日后进行该职业资格考试提前预热。第二,将理论考核与职业资格考试合并,是让学生自我检测所掌握的知识达到了一个什么样的水准,调动起他们的好奇心,使理论知识变得“有用”起来。学生是极富创造力的一群年轻人,追求感官美是他们乐于探究的事,而茶席的感官美和整体的协调美,将引导他们去感受那种有章可循的美。初始的审美培养,一定告之规矩,熟能生巧、由巧入妙后,方可弃“规范”而游刃有余地自由发挥。
三、与行业密切互动,在校内外争取更多的公开表演机会
茶艺是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课程,纯粹校内教学有闭门造车之嫌,而且容易与社会需求脱钩,所以与行业保持密切互动,是高校茶艺教学的源头活水。第一,邀请行业专家前来参与教学和课程设计,为教学带来市场气息[2],促使师生保持学以致用的清醒头脑;而且为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要,市场化行为是要求茶艺师不断地去提升茶艺表演的审美质量。市场对表演的质量要求和校内教学存在供需关系,两者之间若能良性互动,茶艺教学的格局将会更上一层楼。
第二,在校内多组织学生进行课程期末考核表演和社团汇演,在校外多借助行业活动中对茶艺表演的需求,来引导学生对茶席设计的积极性和表演的创新性。公开的茶艺表演,因为表演者多有担心出错的心理,所以态度上往往会保持谨慎,正式表演前会勤加钻研和演练,力求完美出场。所以,多争取公开表演机会是提升茶席设计水平和茶艺表演水平的强心剂,因为观众的认可,才是茶艺表演的真正成功和后续发展的动力。
四、加强相关领域的美学训练
1.内在涵养的培育
“腹有诗书气自华”指读书可以改变气质。一个人的人生阅历是非常有限的,大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文史哲经典作品,了解人间百态,了解人间的黑白多面,使内心多一份对世界的认知,多一份同理与豁达。内在的阔达,形于外在行为,就是待人处事上的从容与通达,作为茶艺师形于泡茶动作,就是自然、从容、淡定。所以,多读书,读经典书,对一个人内在涵养的提升是非常有帮助的。除了自我进步外,茶艺导师在大学生心灵引导方面的作用也显得十分重要。因为大学生的三观处于可塑性阶段,正确的引导会让学生内心充满阳光,从而树立起积极正面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茶席审美训练
茶席的设计从布料、器具的材质选择以及色彩选择方面,都应该整体协调,并力求简约以突出茶的主导地位,茶席插花则当避免花朵的大、艳、香,只是对茶席起到点睛的作用。此外,所用的茶也应该与所用器具相匹配,使既备好品质,又具文化内涵。如果能够将相关的历史故事或传说融入茶艺演绎中,则更能提升文化品位。
3.外在美训练
第一,形体训练。茶艺师步入茶席表演前的步姿要自信、轻盈,步伐不紧不慢;在表演过程中,身姿必须挺拔而不僵硬,手部动作要求柔美大方,面部和颜悦色,甚至自然微笑。第二,礼仪训练。茶席礼仪包括置茶礼、注目礼、应答礼、神掌礼等,每一个动作细节都要求舒展有度、自然大方。良好的茶礼,是对茶伴的尊重,也是对主泡手自身人文素养的培育。第三,外表修饰。爱美是女孩子的天性,年轻时更是注意外表打扮,但作为茶艺师的打扮是有约束的,化淡妆、服饰素雅,禁止涂抹指甲油、禁止使用香水,不穿着花色杂而艳的衣服,这些都是为了避免喧宾夺主,作为茶艺师要永远记住茶是主角。
五、加强沏茶技能训练
茶艺师重在表演,但也要加强沏茶技能训练,因为沏出一杯好茶,也是茶艺师技能考核的一项内容,所以茶艺师在沏茶技能上同样需要形式和内容同时兼修。茶叶审评方面主要有六大因子,即条索、色泽、汤色、香气、滋味、叶底,前五项都是在茶艺表演中完成的。以乌龙茶茶艺表演程序为例,叶嘉酬宾(鉴赏干茶外形)、鉴赏汤色、喜闻幽香、品尝甘露等,这些既是茶艺表演内容,同时也是评茶员审评茶叶的重要内容,所以茶艺表演不能仅有表演的花架子,还需要使用科学的方法来实实在在地冲沏出一杯好茶。冲沏一杯好茶除了好茶好水外,技巧上要注意水温的控制、投放茶叶的适量和冲泡时间的把握。尤其是冲泡时间,需要茶艺师在平时练习中注意控制好,时间过短会使茶叶内含物质无法充分浸出,而时间过长则会使茶汤过于苦涩。
茶艺是门表演性质浓郁的文化技能课程,需要教学者以最终的考核方式来展开相关的教学改革。良好的改革效果,应当是学以致用、紧跟行业的发展与需求。通过改革还原茶艺以行为动作来承载传统文化的本来特质,为丰富人们精神需求提供一道与众不同的文化大餐。
参考文献:
[1]王 丽.地方本科院校轉型背景下“茶艺”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武夷学院学报,2017(4):75-78.
[2]李园莉,吕 梅,刘 敏,等.“茶艺表演与编创”课程实践教学形式改革与做法的探讨——以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茶艺实践教学为例[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7(3):104-105.
关键词:茶艺;理论考试;美学训练
一、建立专属的茶艺实训室
茶艺实操过程,涉及诸多物品,不仅需备有茶席上该有的所有物品,用水用电等也需十分便利,还需有足够的空间置放和储藏物品及人员进出等。实训室的建设需要院校的支持,如果教学场所有限,则需要与校方建立合作关系的产学研基地携手共建该实训室,即利用基地较为空敞的场所和便利的硬件来进行实训教学。拥有专属的实训室,会让学生有种职业的归属感,从而端正学习态度。
除了场所、冲泡六大茶类器具需要齐备。学生需要掌握六大茶类的不同冲泡方法,之后根据学生不同的气质外表,选择一种较为适合自己的茶类及其器具进行不断地练习。茶器具的齐备可让学生开阔视野,也让学生的表演有更多的选择性,同时,精美的器具和茶席布置也可激发学生表演的欲望。茶器具的多样化与齐备,从感官上会让学生感受到茶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引发他们以一颗谦卑的心来对待学习。
二、引用茶艺师职业技能考试模式和考试内容
茶艺师职业资格考试,分理论和实操两部分内容,随着资格考试等级越高级,理论考试题型也就越多、难度随之增大,实操考试也是如此。对于只有两个学分的高校茶艺课程,考核等级可以定在高级茶艺师与二级茶艺师之间。具体来说,将高级茶艺师理论考试内容放在期中考、实操考试则为平时测试,而将二级茶艺师中的创新茶艺表演设为期末考内容,但是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完成。以小组形式降低了期末考试的难度,但增加该项内容却也是让学生看到考试难度的存在,这样才会激发他们对茶艺师的正确认知和尊重。
在考试模式和内容上与国家职业资格考核并轨[1],第一,会让学生熟悉该资格考试,为日后进行该职业资格考试提前预热。第二,将理论考核与职业资格考试合并,是让学生自我检测所掌握的知识达到了一个什么样的水准,调动起他们的好奇心,使理论知识变得“有用”起来。学生是极富创造力的一群年轻人,追求感官美是他们乐于探究的事,而茶席的感官美和整体的协调美,将引导他们去感受那种有章可循的美。初始的审美培养,一定告之规矩,熟能生巧、由巧入妙后,方可弃“规范”而游刃有余地自由发挥。
三、与行业密切互动,在校内外争取更多的公开表演机会
茶艺是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课程,纯粹校内教学有闭门造车之嫌,而且容易与社会需求脱钩,所以与行业保持密切互动,是高校茶艺教学的源头活水。第一,邀请行业专家前来参与教学和课程设计,为教学带来市场气息[2],促使师生保持学以致用的清醒头脑;而且为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要,市场化行为是要求茶艺师不断地去提升茶艺表演的审美质量。市场对表演的质量要求和校内教学存在供需关系,两者之间若能良性互动,茶艺教学的格局将会更上一层楼。
第二,在校内多组织学生进行课程期末考核表演和社团汇演,在校外多借助行业活动中对茶艺表演的需求,来引导学生对茶席设计的积极性和表演的创新性。公开的茶艺表演,因为表演者多有担心出错的心理,所以态度上往往会保持谨慎,正式表演前会勤加钻研和演练,力求完美出场。所以,多争取公开表演机会是提升茶席设计水平和茶艺表演水平的强心剂,因为观众的认可,才是茶艺表演的真正成功和后续发展的动力。
四、加强相关领域的美学训练
1.内在涵养的培育
“腹有诗书气自华”指读书可以改变气质。一个人的人生阅历是非常有限的,大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文史哲经典作品,了解人间百态,了解人间的黑白多面,使内心多一份对世界的认知,多一份同理与豁达。内在的阔达,形于外在行为,就是待人处事上的从容与通达,作为茶艺师形于泡茶动作,就是自然、从容、淡定。所以,多读书,读经典书,对一个人内在涵养的提升是非常有帮助的。除了自我进步外,茶艺导师在大学生心灵引导方面的作用也显得十分重要。因为大学生的三观处于可塑性阶段,正确的引导会让学生内心充满阳光,从而树立起积极正面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茶席审美训练
茶席的设计从布料、器具的材质选择以及色彩选择方面,都应该整体协调,并力求简约以突出茶的主导地位,茶席插花则当避免花朵的大、艳、香,只是对茶席起到点睛的作用。此外,所用的茶也应该与所用器具相匹配,使既备好品质,又具文化内涵。如果能够将相关的历史故事或传说融入茶艺演绎中,则更能提升文化品位。
3.外在美训练
第一,形体训练。茶艺师步入茶席表演前的步姿要自信、轻盈,步伐不紧不慢;在表演过程中,身姿必须挺拔而不僵硬,手部动作要求柔美大方,面部和颜悦色,甚至自然微笑。第二,礼仪训练。茶席礼仪包括置茶礼、注目礼、应答礼、神掌礼等,每一个动作细节都要求舒展有度、自然大方。良好的茶礼,是对茶伴的尊重,也是对主泡手自身人文素养的培育。第三,外表修饰。爱美是女孩子的天性,年轻时更是注意外表打扮,但作为茶艺师的打扮是有约束的,化淡妆、服饰素雅,禁止涂抹指甲油、禁止使用香水,不穿着花色杂而艳的衣服,这些都是为了避免喧宾夺主,作为茶艺师要永远记住茶是主角。
五、加强沏茶技能训练
茶艺师重在表演,但也要加强沏茶技能训练,因为沏出一杯好茶,也是茶艺师技能考核的一项内容,所以茶艺师在沏茶技能上同样需要形式和内容同时兼修。茶叶审评方面主要有六大因子,即条索、色泽、汤色、香气、滋味、叶底,前五项都是在茶艺表演中完成的。以乌龙茶茶艺表演程序为例,叶嘉酬宾(鉴赏干茶外形)、鉴赏汤色、喜闻幽香、品尝甘露等,这些既是茶艺表演内容,同时也是评茶员审评茶叶的重要内容,所以茶艺表演不能仅有表演的花架子,还需要使用科学的方法来实实在在地冲沏出一杯好茶。冲沏一杯好茶除了好茶好水外,技巧上要注意水温的控制、投放茶叶的适量和冲泡时间的把握。尤其是冲泡时间,需要茶艺师在平时练习中注意控制好,时间过短会使茶叶内含物质无法充分浸出,而时间过长则会使茶汤过于苦涩。
茶艺是门表演性质浓郁的文化技能课程,需要教学者以最终的考核方式来展开相关的教学改革。良好的改革效果,应当是学以致用、紧跟行业的发展与需求。通过改革还原茶艺以行为动作来承载传统文化的本来特质,为丰富人们精神需求提供一道与众不同的文化大餐。
参考文献:
[1]王 丽.地方本科院校轉型背景下“茶艺”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武夷学院学报,2017(4):75-78.
[2]李园莉,吕 梅,刘 敏,等.“茶艺表演与编创”课程实践教学形式改革与做法的探讨——以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茶艺实践教学为例[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7(3):10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