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根本原因以及改善的措施。方法:收集我院发生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共300例,分析其根因情况,并制定解决的对策。结果:根据本次研究的结果能够发现,在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中,发生率最高的为身份识别错误,其次是医疗缺陷以及药物事件,发生最多的科室为神经内科,其次为普外科以及肿瘤科,涉及到的工作人员是护理人员的数量最多,夜班发生率较高,多数为护理不当以及操作违规等引起。在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中发生最多的为未造成后果事件,并且通常可以通过协商进行解决。结论:为了防止发生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就需要对重点科室的监管进行加强,注意防范重点环节,同时要使医护人员的风险意识有所提高,保证医患的顺利沟通。
【关键词】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根因分析;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3-0198-02
在临床诊疗活动以及医院相关工作的运行中,极为容易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发生,对患者的诊疗造成阻碍,使其痛苦以及负担增加,甚至还有可能使医疗事故的发生率增加,对医院的发展也会造成不利影响[1]。相关数据研究显示,每年有100万件以上医疗不良事件造成的伤害发生于世界各国,并且发生率与医疗机构存在一定关系。为了降低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本文分析了其根因以及对策。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对我院在一年时间之内(即2014年1月-12月间)上报的300件医疗安全不良事件资料进行收集和分析,分别研究其科室的分布情况,医疗事件类型、以及时间行为和信息等。
1.2 研究方法
将收集到的数据录入Excel软件中,包括基本信息、事件情况、解决措施、跟踪结果等,具体内容为事件上报情况,患者情况以及发生时间,还有责任人情况,并对引发原因进行初步分析,同时还要根据事件情况解决问题,并研究问题结果。其次,为了对研究质量进行控制,需要确保资料的准确性,同时要经责任人以及科室负责人确认,在录入数据的过程中,需要由一人在旁协助和检查,录入之后重复进行核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2 结果
2.1 不良事件分布情况
研究结果显示,在医疗不良事件中身份識别错误发生的概率较高,所占比例为17%,其次是药物不良事件,所占比例为14%,再次是跌倒以及坠床事件,所占比例为13.33%,发生概率最低的为输血事件,概率仅为0.67%。
2.2 不良事件发生的时间分布
在300例不良事件中,有119例发生于夜班阶段,所占比例为39.67%,发生于上午阶段的共有72例,概率为24%,另外还有48件发生于小夜班阶段,所占比例为16%。研究其季度分布发现,不良事件在第三季度中的发生率较高,概率为101例,概率为33.67%。
2.3 不良事件科室分布情况
300例不良事件发生于护理部门的概率较高,数量为170例,所占比例为56.67%,其次是医疗部门,发生数量为73例,概率为24.33%,医技部门发生数量为16例,概率为5.33%,后勤部门发生数量为9例,概率为3%,职能部门发生数量为1例,概率为0.33%,其他部门发生数量为31例,比例为10.33%。
2.4 涉事行为分析
对不良事件的类型进行划分,其中有46例为监管不到位,发生概率为15.33%,32例为诊疗疏漏,发生概率为10.67%,48例为操作违规,发生概率为16%,43例为沟通缺陷,发生概率为14.33%,52例为护理不当,概率为17.33%,21例为文书缺陷,概率为7%,6例为手术缺陷,概率为2%,21例为用药违规,概率为7%,32例为其他事件,概率为10.67%。其中发生概率最高的为护理不当,发生最少的为手术缺陷。
3 讨论
3.1 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
为了减少医疗不良事件的发生,就要先对各个科室的特点进行分析,包括风险的类型以及分布等,然后防范重点环节[2]。其次可以通过对管理标准以及流程进行制定,来对医疗不良事件发生率较高的科室进行规范和管理,将责任落实到每个人的身上,并且将其与医护人员绩效挂钩,提高患者的责任心,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最后,可以通过定期组织人员培训使其掌握最为先进的医护知识和技术,通过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3.2 医疗服务意识的提高
在医疗工作中,工作人员需要坚持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3],事事从患者出发,坚持将患者作为中心,提高医护人员的医德以及医风,将其思想教育作为重点,培训医患沟通的技巧,使患者在医疗过程中更加安心和舒适,从而降低整体的风险。
3.3 核心制度的落实
对风险预警以及干预制度进行制定和落实,使医护人员的风险意识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保证贯彻落实所有制度。另外,可以通过监督以及检查及时发现不良事件的情况,并及时制止和改进,通过总结以往的经验来加强医疗工作的完善程度。
参考文献:
[1]李学勤,吴燕,马风妹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根因分析及对策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5,31(22):1686-1690.
[2]李梅.医院院内上报护理不良事件87例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江苏医药,2015,41(4):489-490.
[3]孙玉娥.县级医院120例护理不良事件分析及对策[J].中国护理管理,2013,13(7):54-56.
【关键词】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根因分析;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3-0198-02
在临床诊疗活动以及医院相关工作的运行中,极为容易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发生,对患者的诊疗造成阻碍,使其痛苦以及负担增加,甚至还有可能使医疗事故的发生率增加,对医院的发展也会造成不利影响[1]。相关数据研究显示,每年有100万件以上医疗不良事件造成的伤害发生于世界各国,并且发生率与医疗机构存在一定关系。为了降低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本文分析了其根因以及对策。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对我院在一年时间之内(即2014年1月-12月间)上报的300件医疗安全不良事件资料进行收集和分析,分别研究其科室的分布情况,医疗事件类型、以及时间行为和信息等。
1.2 研究方法
将收集到的数据录入Excel软件中,包括基本信息、事件情况、解决措施、跟踪结果等,具体内容为事件上报情况,患者情况以及发生时间,还有责任人情况,并对引发原因进行初步分析,同时还要根据事件情况解决问题,并研究问题结果。其次,为了对研究质量进行控制,需要确保资料的准确性,同时要经责任人以及科室负责人确认,在录入数据的过程中,需要由一人在旁协助和检查,录入之后重复进行核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2 结果
2.1 不良事件分布情况
研究结果显示,在医疗不良事件中身份識别错误发生的概率较高,所占比例为17%,其次是药物不良事件,所占比例为14%,再次是跌倒以及坠床事件,所占比例为13.33%,发生概率最低的为输血事件,概率仅为0.67%。
2.2 不良事件发生的时间分布
在300例不良事件中,有119例发生于夜班阶段,所占比例为39.67%,发生于上午阶段的共有72例,概率为24%,另外还有48件发生于小夜班阶段,所占比例为16%。研究其季度分布发现,不良事件在第三季度中的发生率较高,概率为101例,概率为33.67%。
2.3 不良事件科室分布情况
300例不良事件发生于护理部门的概率较高,数量为170例,所占比例为56.67%,其次是医疗部门,发生数量为73例,概率为24.33%,医技部门发生数量为16例,概率为5.33%,后勤部门发生数量为9例,概率为3%,职能部门发生数量为1例,概率为0.33%,其他部门发生数量为31例,比例为10.33%。
2.4 涉事行为分析
对不良事件的类型进行划分,其中有46例为监管不到位,发生概率为15.33%,32例为诊疗疏漏,发生概率为10.67%,48例为操作违规,发生概率为16%,43例为沟通缺陷,发生概率为14.33%,52例为护理不当,概率为17.33%,21例为文书缺陷,概率为7%,6例为手术缺陷,概率为2%,21例为用药违规,概率为7%,32例为其他事件,概率为10.67%。其中发生概率最高的为护理不当,发生最少的为手术缺陷。
3 讨论
3.1 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
为了减少医疗不良事件的发生,就要先对各个科室的特点进行分析,包括风险的类型以及分布等,然后防范重点环节[2]。其次可以通过对管理标准以及流程进行制定,来对医疗不良事件发生率较高的科室进行规范和管理,将责任落实到每个人的身上,并且将其与医护人员绩效挂钩,提高患者的责任心,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最后,可以通过定期组织人员培训使其掌握最为先进的医护知识和技术,通过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3.2 医疗服务意识的提高
在医疗工作中,工作人员需要坚持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3],事事从患者出发,坚持将患者作为中心,提高医护人员的医德以及医风,将其思想教育作为重点,培训医患沟通的技巧,使患者在医疗过程中更加安心和舒适,从而降低整体的风险。
3.3 核心制度的落实
对风险预警以及干预制度进行制定和落实,使医护人员的风险意识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保证贯彻落实所有制度。另外,可以通过监督以及检查及时发现不良事件的情况,并及时制止和改进,通过总结以往的经验来加强医疗工作的完善程度。
参考文献:
[1]李学勤,吴燕,马风妹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根因分析及对策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5,31(22):1686-1690.
[2]李梅.医院院内上报护理不良事件87例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江苏医药,2015,41(4):489-490.
[3]孙玉娥.县级医院120例护理不良事件分析及对策[J].中国护理管理,2013,13(7):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