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白到深刻的提升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jwxw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1~20各数的认识》一课是“10以内数的认识”的延续,也是认识更大自然数的基础,是学生数概念形成过程的一次重要突破,也是认数教学序列中的重要节点。
  一、前行中的思考——寻求“来龙”和“去脉”
  1.这节课教什么
  课前,我们仔细研读了教材,如下图:
  
  这部分内容,是分四个层次组织认数活动。第一层次:认识“10个一是一个十”,先让学生经历从1到10的数小棒过程,知道数出的10根小棒里有10个一,再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看作1个十,结合数小棒和捆小棒的过程,进而理解“10个一是1个十”,初步感知“一(个)”和“十”都是计数单位。第二层次:认识12。教师先提出“摆12根小棒,怎样摆能看得很清楚”这一问题,引导学生自觉运用已有的认数经验,用恰当的方法摆出12根小棒,感知1个十和2个一合起来是12,从而感悟计数单位“十”的价值。第三层次:认读11~19各数,通过三幅图,让学生借助摆小棒的活动数数、读数,丰富对十几的认识。第四层次:认读20。让学生利用生活经验并借助直观,认识到:由于新出现的10根小棒可以捆成一捆,所以19根小棒添上1根是两捆,也就是20根,从而明确:20里面有2个十,2个十是20。教材这样安排,既充分利用了学生已有的认数经验,同时也使他们原有的认识得到提升,发展了数感。
  2.这节课怎样教
  课前我们对学情作了调查,一年级学生大多能按顺序从1数到20,甚至更多,在平时生活中的很多地方都接触过11~20各数。而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认识了0~10各数,“认识10”一课还接触过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所以,可以说学生对这部分内容有一定的体验,也有过摆小棒认数的经验。这种情况下如何落实要教的四个方面?笔者试从学生学的角度进行研究,下面就说说前面三个环节的教学预设。
  【环节一:认识“10个一是1个十”】
  (1)用10根小棒代替10个笑脸,数出10根小棒。
  (2)师示范捆小棒的过程。
  (3)学生捆小棒。
  (4)教学计数单位“一”和“十”,并建立“10个一是1个十”。
  (5)出示“1个十”在生活中的应用的几幅图片。
  【环节二:认识“12”】
  (1)在课桌上摆12根小棒,想一想怎样摆能一下子看出是12根?先和同桌互相说说,再在课桌上摆一摆,然后指名交流。
  生1:1根1根地数。
  生2:2根2根地数。
  生3:摆12根;左边摆10根,右面摆2根。
  生4:摆12根。先摆一捆,再摆2根。
  (2)比较:这几种摆法你觉得哪种更好呢?为什么?
  (3)小结:摆12根小棒时,先摆1捆小棒,是10根,再摆2根,就能一下子看出是12根。
  (4)下面我们用这个最简便的方法再一起动手摆一摆12根小棒。
  【环节三:认识其他各数】
  (1)师:现在,老师来考考小朋友们的眼力,你能很快说出老师摆了多少根小棒吗?
  (演示课件:依次出示13、17、11根小棒)
  (2)老师说小棒根数,学生摆,摆好后同桌互相检查。(16根、14根、18根、19根)
  (3)结合课件小结:刚才我们摆这些数时,都是先摆什么,再摆什么?用这种先摆1捆再摆几根的方法能很快地摆出十几的数。
  3.这节课教得怎么样
  第一次试上时,课堂情况和我的预想有一定差距。第一个环节学生能根据老师的要求顺利地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进而认识到10个一就是1个十。第二个环节,则遭遇了一些尴尬:学生能想出预设的几种摆法,但是很多学生的摆法都是把十几根小棒分开,然后一根一根地数,只有少数学生想到其他摆法。当问道:“这几种摆法你觉得哪种更好呢?为什么?”很多学生都认为第3种最好,第4种看不出一捆是10根。静心分析出现尴尬的原因,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多年来建构的“十几”是零碎、松散的,如今要把松散型的知识结构调整成两个部分:“十”和“几”,学生往往不知所措。虽然事先安排了一根一根地数小棒的活动,并让学生经历了将10根小棒捆成一捆的操作过程,但在这其中对于为什么要捆10根小棒,这样捆有什么好处,学生一点也没有体会到。他们就像一个“操作工”,无奈地听着老师“发号施令”。所以在学习中,学生对建立1捆小棒表示10的表象还是有些模糊,对“10个一就是1个十”的概念的理解仍然很肤浅。第三个环节,表面上看上去热热闹闹,有说一说、摆一摆、想一想等学习活动,但细细想来,这些数之间没有必要的联系,看来我们的设计还存在断层。
  二、磨课后的精彩——直白到深刻的提升
  基于这样的思考,我和同事们再次进行研讨,对三个环节进行了修改,觉得不妨大胆些把前两个环节整合在一起(下面的案例重点讲述,第三个环节略),但是一定要给学生充足的操作素材,要有单根小棒20根、一捆小棒和10根小棒、橡皮筋、一捆和单根的图片……
  师:小朋友想了那么多的好办法,其实,我们也可以用我们手中的小棒,来代替这11个笑脸。你能用小棒快速地摆出来吗?你准备怎样摆?先想一想,再从材料袋里选择小棒或图片来摆一摆。(材料袋里可提供不同的材料:单根小棒20根、一捆小棒和10根小棒、橡皮筋、一捆和单根的图片……)学生大致有以下几种摆法:
  
  师:不管哪种摆法,都是11根。小朋友们观察一下,哪种摆法一眼就可以看出来摆出的是11根小棒?(通过对比、交流,发现摆放10根和1根的摆法最容易看出是11根小棒)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数学家和你们想的一样,他们选了10个一捆的方式。为了更好地区分整捆和单根,我们习惯上把整捆的放在左边,单根的放在右边。(课件出示)
  师示范捆的过程,学生跟着操作。
  师:现在,如果再请小朋友摆出11根小棒,你会选择哪种方法?这样摆能一眼看出是11根吗?1捆是10根,再加1根是11根。
  师:11这个数很特别。引导学生观察11是怎么写的?(有2个数字都是1)这两个1有什么不同吗?(引导学生结合摆的小棒解释:第一个1表示的是1捆,第二个1表示的是1根。)
  小结:所以摆11根小棒时,只要先摆1捆小棒,表示1个十,再摆1根,表示1个一,合起来就是11。
  【感悟】“数位”“位值”“计数单位”的概念从这节课开始建立。这里我们舍弃了书上的“12”,而用了最特殊的“11”,这不仅是因为11是继10后出现的第一个数,更因为11的个位和十位都是由1组成,可以更好地区别这2个“1”的不同,让学生初步感悟不同的数位、位值和计数单位,同时为后续认识新的数位和计数单位埋下伏笔。数的组成是多元的,这里设计了一个开放性的活动,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摆小棒,既是感知数的组成,又从中体会认识大的数时可以拆成小的数的思想方法,体现11~20各数认识的新的设计理念。首先,在学生自由摆放11根小棒的过程中,部分学生摆放出10根和1根。通过观察、比较、交流,学生发现摆放10根和1根的摆法能一眼看出是11根小棒,初步体会“十”的意义。其次,从1根1根地数、摆,到2根、3根、5根地数、摆,最后到10根10根地数、摆,让学生体会到大的数可以拆成小的数的思想方法。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10个一就是1个十是难点,教学中我们还是要实实在在地操作,明明白白地讲理,让学生的认知过程中用1捆小棒“替换”原有的10个单独小棒的“松散型”结构,是学生数概念形成过程的一次重要突破,并为下面学习其他各数进行操作带来便利,又为后续的学习中逐步感悟更大的计数单位奠定基础。
  要上好一堂数学课,需要理解数学,引导学生学会“数学地思考”。需要了解学生,善于在显性的数学与学生隐形的现实之间架起桥梁。“课堂教学是遗憾的艺术”,对于这节课,我们的研究和尝试有成功之处,更有许多遗憾和需要思考的地方,我们探索的脚步永远不会停下。
其他文献
【摘要】预习是学生在教师授课前的预先学习,是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以获得更好的课堂学习效果。研究表明,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都具有良好的预习习惯。预习让学生有备而来,使他们的课堂学习不是零起点,预习为学生的学习插上隐形的翅膀。   【关键词】数学预习 类型 价值 策略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笔者重视预习活动,让预习成为小学生学好数学的助力器。   一、数学预习的类型   数学预习既是一种数学学习方法
期刊
醉汉  两个醉汉走在铁轨上,一个抱怨:“这楼梯怎么没个完。”另一个哼了一声说:“它的扶手还这么低。”
期刊
我本好汉  一只乌鸦和一只麻雀在大树枝上相遇了。  麻雀:“我怎么从来没见过你,你是什么鸟?”  乌鸦:“你真是孤陋寡闻,我是凤凰啊!”
期刊
策划人语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颁发已有四年了,其中的核心理念有着各式各样的佐证与解读,有的深入,有的浅出;有的贯之于心,有的付之于课堂。反思课堂变化和学生成长,有喜也有忧。这期,我们推出两位名师的实践解读文章,期望能引发广大教师的不断思考与实践。课堂的繁花似锦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学生能得到发展与成长才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根本所在,这是我们每位教师始终应坚持的。只有方向正确了,努力前行才能到
期刊
【教材简析】  《彩色的非洲》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异域风情”主题的一篇略读课文。作者以饱满的热情,从自然景观、日常生活和艺术三方面描述了非洲的自然风光和异域文化,展现了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课文开头和结尾照应,又与课题呼应,直接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层次分明,过渡自然,是本文一个明显的结构特点。课文运用丰富的描写色彩的词语,进行简单列举,语言表达特色鲜明。  【教学目标】  1.认读“湛蓝、
期刊
【摘 要】数的运算历年来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培养和发展运算能力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整数除法笔算是小学阶段数的运算中的一大难点,为了克服这一难点,笔者对比多种版本教材的编排,解析整数除法笔算的意义理解,并结合“首位能整除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的教学实践探索出促进学生学习整数除法笔算的教学策略,推动学生数学思维的积极发展。  【关键词】除法笔算 教学策略 数学思维  数的运算教
期刊
前不久,我“意外”地把学生的一道题给批错了。题目是这样的:“有一堆橘子,每筐装56千克可以装60筐,现在只有56个筐,要把所有橘子都装上,平均每筐需要多装多少千克?”  这道题一般有以下两种解法:一是用现在每筐千克数减去原来每筐千克数,即:56×60÷56-56=4(千克);二是用原来比现在多装筐数的千克数除以现在的筐数:56×(60-56)÷56=4(千克)。可是班里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孩子却列出了
期刊
所谓数学转化思想,布卢姆在《教育目标分类学》中明确指出:数学转化思想是“把问题元素从一种形式向另一种形式转化的能力”。“转化思想”是学生解答数学问题的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也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的基本思想。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继续学习所必需的数学基本知识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实践证明,培养学生运用转化思想来解题,对掌握新知和灵活应用旧知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期刊
策划人语 教材是编者对课程标准的具体解读,是教学活动中师生互动的文本桥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教学资源。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师必须与编者在学科领域的字里行间进行深层对话,细心领悟编者的编排意图和设计思路,学会厚研教材。把教材读厚、读深、读宽,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经路径。  这期我们推荐两位名师的文章给大家,希望广大教师能从他们对知识板块的结构解读中读出如何厘清教材的整体脉络,悟出如何从教材的厚走向教材
期刊
品德与社会课程的设置是国家重视小学德育的重要体现,也是对小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手段。课堂上,教师要运用多种形式开发小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让学生的个性在生活情境中得到释放,创造兴趣无限、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气氛,运用生活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经受认知上的挑战,获得理智上的满足,获得成功的体验。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真正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善恶观念,利用小学生的情感因素,创设有效的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