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乐是一件很神奇的东西,它就像一把神奇的魔棒,能让课堂的平淡变得生动,由沉闷变得活泼,由保守变得时尚。与音乐结缘,就会与快乐相伴。我是一个音乐爱好者,没事听听音乐;高兴地时候哼几嗓子,特别惬意。更没想到的是,音乐还真成了我的得力助手,帮我把语文课上得有声有色,充满活力,并且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课前导入——用音乐激发兴趣
作为一名年轻的语文教师,我总想让每一堂课上得精彩,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在快乐中求知。所以我特别注重对课前导语的设计,虽然这只是一个导入新课的提示,但绝不可忽略其作用。一个好的导语,往往能瞬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激情。我尝试了好多种方法,也都有一定得效果,但都没有音乐的导入更能吸引学生。
如我在教学苏霍姆林斯基的《致女儿的信》这篇文章时,我发现这是一篇父亲向女儿阐述爱情真谛的作品。我深入了解文本后,一时犯了难。该如何去上这节课呢?本来对初中学生来说,对爱情的理解朦朦胧胧,学校也是严禁学生谈恋爱的。如果在课堂上分析爱情吧,还怕误导学生;不说吧,有没别的办法,怎么办?我陷入矛盾之中。无意间,一位同事的手机铃声响了,传出了李琛的歌曲《窗外》,那悠扬的旋律,唱出了青涩而又朦胧的爱情,一下子点醒了我。对,就用它来导入。于是我在课前先播放了这首歌曲,同学们听得很陶醉,听完后,我抓住机会,让同学们谈对这首歌的理解。大家马上来了兴致,气氛非常热烈,七嘴八舌,你来我往,各自谈着自己对爱情的理解。或幼稚、或朴实、或浪漫、或激情……待到讨论进入白热化的时候,我开始巧妙引导:“同学们,你们都有自己对爱情的理解,老师还真不好说谁对谁错。不如这样吧,我们请前苏联著名的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来亲自给我们讲到底什么是‘爱情’。接下来我们就走进《致女儿的信》这篇课文。”就这样水到渠成,无需老师再做过多解释,一节课让学生轻轻松松明白了爱情的真正含义,我也避免了让学生误入歧途的困扰,真可谓是“无心插柳柳成荫”。
再如,我在教学鲁迅的散文诗《雪》时,同样采用了音乐的导入法,课前播放民族歌曲《我爱你,塞北的雪》。学生们都被塞北的雪的洁白,飘飘洒洒如精灵的美所折服,我不失时机的说:“这是歌曲中所吟唱的塞北的雪,难道塞北的雪真有那么迷人吗?咱们不妨听听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先生是如何看待的……”。在这个情境的感染下,同学们很快就弄懂了本课大意,为深入领会文章主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课内点缀——用音乐点燃激情
课堂的45分钟应该是高效的,任何一分钟对学生都是宝贵的。但学生的注意力往往是很短暂的,在讲课进程中,不少同学往往会出现疲倦感,打瞌睡,精力不集中等情况。面对这类问题,我们决不能无动于衷,听之任之。因为此时,这些学生的听课效率几乎为零,怎么办呢?音乐适时的加上,必然会让学生眼前一亮,心头一震,被动式的学习马上会改变。
比如,我在教读古文《岳阳楼记》时,因为文章较长,语言生涩难懂。我尽量让自己语言生动幽默,并不时让学生朗读,但分析到后半部分时,让有不少学生昏昏欲睡,教室里死气沉沉,我已经察觉到该用“杀手锏”的时候了。我稍停顿说:“同学们,现在是不是感到有些疲劳,很累呀?”同学们都会意的点头。我说:“要不这样,咱们放松一下,听段音乐好吗?”同学们异口同声的说:“好!”他们的兴致马上就来了,我把课前已准备好的古曲《春江花月夜》给学生播放了一遍,学生们个个听得入神,都被那曲中所展现的月夜美景所折服。播放完后,我接着就问大家:“你们从中听出了哪些内容?”同学们非常兴奋,各抒己见。而他们所讨论的恰恰是我要分析的内容,即第四段中所写的“洞庭月夜图”所展现的画面。接下来的讲课就变得如行云流水一般,轻松搞定,学生也乐在其中,我也以其乐为乐。
音乐,赶走了学生身上的疲倦,催发了学生学习的激情,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师生找到了共同的语言。我真心感谢音乐的力量。
三.课后收束——用音乐沉淀精华
一堂完整而成功的课,必然少不了好的结尾。一个精彩的结尾,可以起到画龙点睛、余音绕梁的效果。我在不断地追求探索,终于为语文课堂找到了一个完美的落幕,那就是:用音乐来收拢,用音乐来沉淀。
现代诗历来都是语文教师最难把握最难讲的课,因为它语言抽象,概括力强,难以理解。但如果用音乐加入,那就不是问题了。如我在教学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这首现代诗的时候,课堂上,教师泛读,学生自读,学生齐读,他们基本了解了诗的大概内容,然后再深入研讨,把握了诗的主旨。但到了整节课快要结束的时候,学生们好像并不尽兴,似乎老师并没有把他们内心的爱国豪情给调动起来。我知道,音乐能弥补这缺憾。于是,我把事先备好的歌曲《我爱你,中国》给同学们播放了一遍,学生为之动容。最后几分钟,我让学生谈感受,有同学说:“学了这首诗,听了这支歌,我越来越感受到我是多么的爱我的祖国,就像我的母亲一样,我将来一定要努力学习,报效祖国。”还有同学说:“我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切身的爱我的祖国,她就好比是我的生命之源,不断地滋养我成长。我以是一个中国人而骄傲与自豪。”爱国的豪言壮语在继续……下课铃声已响起。同学们都嫌这节课太短了,我知道是音乐在起作用。
音乐在课堂结尾处响起,敲醒了学生尘封的记忆,叩开了学生智慧的大门,滋润了学生干渴的心田。音乐为课堂推波助澜。
这就是音乐的魅力,它就像一座加油站,像一支兴奋剂,像一颗开心果,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快乐充实起来。相信有了音乐这对翅膀,我们语文这门学科一定能翱翔于广阔的蓝天之上!
一.课前导入——用音乐激发兴趣
作为一名年轻的语文教师,我总想让每一堂课上得精彩,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在快乐中求知。所以我特别注重对课前导语的设计,虽然这只是一个导入新课的提示,但绝不可忽略其作用。一个好的导语,往往能瞬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激情。我尝试了好多种方法,也都有一定得效果,但都没有音乐的导入更能吸引学生。
如我在教学苏霍姆林斯基的《致女儿的信》这篇文章时,我发现这是一篇父亲向女儿阐述爱情真谛的作品。我深入了解文本后,一时犯了难。该如何去上这节课呢?本来对初中学生来说,对爱情的理解朦朦胧胧,学校也是严禁学生谈恋爱的。如果在课堂上分析爱情吧,还怕误导学生;不说吧,有没别的办法,怎么办?我陷入矛盾之中。无意间,一位同事的手机铃声响了,传出了李琛的歌曲《窗外》,那悠扬的旋律,唱出了青涩而又朦胧的爱情,一下子点醒了我。对,就用它来导入。于是我在课前先播放了这首歌曲,同学们听得很陶醉,听完后,我抓住机会,让同学们谈对这首歌的理解。大家马上来了兴致,气氛非常热烈,七嘴八舌,你来我往,各自谈着自己对爱情的理解。或幼稚、或朴实、或浪漫、或激情……待到讨论进入白热化的时候,我开始巧妙引导:“同学们,你们都有自己对爱情的理解,老师还真不好说谁对谁错。不如这样吧,我们请前苏联著名的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来亲自给我们讲到底什么是‘爱情’。接下来我们就走进《致女儿的信》这篇课文。”就这样水到渠成,无需老师再做过多解释,一节课让学生轻轻松松明白了爱情的真正含义,我也避免了让学生误入歧途的困扰,真可谓是“无心插柳柳成荫”。
再如,我在教学鲁迅的散文诗《雪》时,同样采用了音乐的导入法,课前播放民族歌曲《我爱你,塞北的雪》。学生们都被塞北的雪的洁白,飘飘洒洒如精灵的美所折服,我不失时机的说:“这是歌曲中所吟唱的塞北的雪,难道塞北的雪真有那么迷人吗?咱们不妨听听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先生是如何看待的……”。在这个情境的感染下,同学们很快就弄懂了本课大意,为深入领会文章主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课内点缀——用音乐点燃激情
课堂的45分钟应该是高效的,任何一分钟对学生都是宝贵的。但学生的注意力往往是很短暂的,在讲课进程中,不少同学往往会出现疲倦感,打瞌睡,精力不集中等情况。面对这类问题,我们决不能无动于衷,听之任之。因为此时,这些学生的听课效率几乎为零,怎么办呢?音乐适时的加上,必然会让学生眼前一亮,心头一震,被动式的学习马上会改变。
比如,我在教读古文《岳阳楼记》时,因为文章较长,语言生涩难懂。我尽量让自己语言生动幽默,并不时让学生朗读,但分析到后半部分时,让有不少学生昏昏欲睡,教室里死气沉沉,我已经察觉到该用“杀手锏”的时候了。我稍停顿说:“同学们,现在是不是感到有些疲劳,很累呀?”同学们都会意的点头。我说:“要不这样,咱们放松一下,听段音乐好吗?”同学们异口同声的说:“好!”他们的兴致马上就来了,我把课前已准备好的古曲《春江花月夜》给学生播放了一遍,学生们个个听得入神,都被那曲中所展现的月夜美景所折服。播放完后,我接着就问大家:“你们从中听出了哪些内容?”同学们非常兴奋,各抒己见。而他们所讨论的恰恰是我要分析的内容,即第四段中所写的“洞庭月夜图”所展现的画面。接下来的讲课就变得如行云流水一般,轻松搞定,学生也乐在其中,我也以其乐为乐。
音乐,赶走了学生身上的疲倦,催发了学生学习的激情,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师生找到了共同的语言。我真心感谢音乐的力量。
三.课后收束——用音乐沉淀精华
一堂完整而成功的课,必然少不了好的结尾。一个精彩的结尾,可以起到画龙点睛、余音绕梁的效果。我在不断地追求探索,终于为语文课堂找到了一个完美的落幕,那就是:用音乐来收拢,用音乐来沉淀。
现代诗历来都是语文教师最难把握最难讲的课,因为它语言抽象,概括力强,难以理解。但如果用音乐加入,那就不是问题了。如我在教学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这首现代诗的时候,课堂上,教师泛读,学生自读,学生齐读,他们基本了解了诗的大概内容,然后再深入研讨,把握了诗的主旨。但到了整节课快要结束的时候,学生们好像并不尽兴,似乎老师并没有把他们内心的爱国豪情给调动起来。我知道,音乐能弥补这缺憾。于是,我把事先备好的歌曲《我爱你,中国》给同学们播放了一遍,学生为之动容。最后几分钟,我让学生谈感受,有同学说:“学了这首诗,听了这支歌,我越来越感受到我是多么的爱我的祖国,就像我的母亲一样,我将来一定要努力学习,报效祖国。”还有同学说:“我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切身的爱我的祖国,她就好比是我的生命之源,不断地滋养我成长。我以是一个中国人而骄傲与自豪。”爱国的豪言壮语在继续……下课铃声已响起。同学们都嫌这节课太短了,我知道是音乐在起作用。
音乐在课堂结尾处响起,敲醒了学生尘封的记忆,叩开了学生智慧的大门,滋润了学生干渴的心田。音乐为课堂推波助澜。
这就是音乐的魅力,它就像一座加油站,像一支兴奋剂,像一颗开心果,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快乐充实起来。相信有了音乐这对翅膀,我们语文这门学科一定能翱翔于广阔的蓝天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