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凝血检验影响因素的探讨及规范化建议

来源 :介入医学杂志(英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wu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分析临床影响凝血检验项目的因素,探究应对措施,以提高检验工作的质量。方法:从工作中统计分析,找出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结果:工作中任何一环节都不同程度地对检验结果产生影响。结论:临床常使用的质控血浆进行室内质量控制,只能监控分析中仪器及试剂的状态,而对本文所提及的影响因素不能有效质控,应针对凝血检验过程中加以质量控制。
  [关键词] 凝血检验;影响因素;质量控制;规范化
   血液检验是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的重要检验方式,对于现代医学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止凝血检验是临床血液项目的一种,通过对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以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等进行检验,能够为血栓性疾病诊断提供依据。止凝血检验分析前阶段是凝血检验的关键环节之一,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为凝血检验分析前阶段涉及的环节多、人员相对复杂,控制不严格可能会造成连锁反应,导致检测结果发生偏差。本文对止凝血检验分析前阶段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处理影响因素的措施与方法。现将详细的研究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标本的来源
   均来自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住院或门诊患者,采用109 mmol/L枸橼酸钠抗凝,试剂与血液比例为1∶9,空腹抽取静脉血液。
   1.2 标本的收集
   每天对所有标本在检验前均认真查对,对不合格标本返回科室并嘱其重新采集并做好登记。
   1.3仪器与试剂
   仪器为赛科希德8200全自动血凝仪,试剂为厂家提供的配套试剂,操作人员均有初级以上职称,并参加省卫生厅主管的室间质评和室内质控,以保证每天的检验结果真实可靠。
   1.4比对试验
   分别对标本量偏少或偏多的27份标本及重新采集符合要求的标本测定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值。
   1.5回访调查
   对检验结果可疑的标本,有针对性地对患者本人、主管医生及护理相关人员进行回访调查。
   1.6统计学分析
   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标本的收集情况
   在所收集的标本中观察了275例,住院患者220例,标本合格率为85%;门诊患者55例,合格率为92.7%。其中,不合格标本中标本量偏少的比较多,占不合格的75.7%,另有21.6%标本量偏多,2.7%的标本有凝块。
   2.2 回访调查结果
   对所观察的275例标本中,检验结果可疑的44例标本进行回访调查,结果有21例患者正值吃药时采集标本,占47.7%;有9例患者抽血时不顺利,占20.5%;有3例标本放置时间较长,占6.8%;其余11例均没有影响因素,占25%。
   2.3比对结果
   PT的t检验值为2.784,P<0.01;APTT的t值为3.015,P<0.01,均有统计学意义。对有凝块的标本其结果出现不凝集或较正常结果时间明显延长。
   3 讨论
   3.1检验人员的素质及其所起的作用
   检验人员不仅要能熟练使用及操作自动化仪器,而全面了解和掌握仪器的性能、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以及具备合理有效的解决处理各种不同紧急情况的应变能力,更为重要。建议:①操作者要严格把关,对标本不但要“三查三对”,而且对标本应仔细地检查,对不合格的标本,如有凝块、过多或过少、使用抗凝剂比例不当的均不能接收。②对检验标本有缺陷或不能检测的应及时返回临床,并做好相应登记,以避免不必要的纠纷。③要走出实验室,与临床沟通,了解标本采集情况,进行指导与帮助,以保证检验质量。
   3.2 标本的采集及处理
   3.2.1 盛装血液标本的器材、容器规范化。建议:采用厂商提供的一次性注射器和带有定量抗凝剂的真空采血管,以免产生血液渗漏或出现凝块、抗凝剂比例不合乎要求等情况,影响检验结果。
   3.2.2 适当的采血部位、正确的穿刺方式。建议:输液侧绝不能采血,采血前要让患者处于空腹状态,情绪激动、剧烈运动和神经紧张会引起血小板增多,凝血和纤溶活性增强。采血时止血带不应扎得太紧或时间太长,因长时间会使因子Ⅷ和组织纤溶酶源激活剂(t-PA)释放并活化。注入时不可太用力,以免血细胞破碎,激活凝血系统。
   3.2.3 适当的抗凝剂与血液的比例:血液标准化委员会推荐用于凝血检验的抗凝剂为109 mmol/L枸橼酸钠。红细胞比容(Hct)为0.25~0.55时,抗凝剂与血液的溶剂比为1∶9,如果对贫血(Hct<0.20)或红细胞增多症患者(Hct>0.70),则要根据公式:抗凝剂量=0.001 85×(100+Hct)×血液量[1],来调节抗凝剂的用量,若不进行调节,这将会直接影响检验结果。
   3.2.4 及时送检,及时检测。最好在1 h内分离血浆,4 h内完成测定,不能及时送检时应放4℃冰箱保存,最多不超過6 h。标本放置过久,将引起部分凝血因子失活,放置24 h后的血浆其Ⅷ因子活性仅为采血后即刻检验结果的5%[2]。另外,标本离心时间、速度和血浆中的血小板数量也能影响检验结果。建议:采用3 000 r/min,离心10~15 min较好。
   3.3药物及检测试剂的影响
   某些药物本身就具有影响凝血机制的功能或具有协同抗凝的功能。如水合氯醛、氯贝丁酯、依他尼酸等可使口服抗凝药物在血中的浓度明显增高,大剂量应用青霉素可使PT、APTT明显延长,国际标准化比值也相应延长。当青霉素含量达到2万U/ml血液时可使PT、APTT延长1倍以上,INR值也延长1倍以上[3],即便这样,有关药物对凝血检验指标的影响的认识尚未不足。另外,检测试剂要选用仪器配套的试剂,复溶的试剂最好是现用现配,否则复溶后放置时间越长,越容易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暂时不用的试剂要及时放回冰箱冷藏,并保证仪器处于良好运行状态。
   3.4加强与护士或护理人员的沟通
   患者的准备、标本的采集、转送主要由他们完成,因此护士的作用不容忽视。另外,护士也应对相关检验项目标本采集的注意事项有所认识。建议抽取血样时应按如下顺序:①使用玻璃试管时顺序为:血培养试管→无抗凝剂血清管→枸橼酸钠抗凝试管→其他试管。②使用塑料试管顺序为:血培养试管(黄色)→枸橼酸钠抗凝试管(蓝色)→加或未加血液凝固激活物或凝胶分离的血清管(红色)→加或未加凝胶的干塑管(绿色)→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抗凝管(紫色)→血糖分解抑制物试管(灰色)[4-6]。采集后适当混匀并贴好标签。
   综上所述,影响凝血测定结果的因素很多,要做好凝血检验的质量控制,不单是检验人员的事情,同时也涉及到临床护理人员和患者的配合。目前,临床常使用的质控血浆进行室内质量控制只能监控分析中仪器和试剂的状态,对本文提及的诸多因素不能有效控制,存在弊端,所以要做到检验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才能保证检测结果的最大准确性和可靠性,更好地服务于临床[7]。
   [参考文献]
   [1]基金荣.凝血/止血检验的质量保证[J].现代检验杂志,2005,6(1);20-21.
   [2]寇立筠.临床检验基础[M]. 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4.
   [3]董芳青,凝血检验的影响因素和注意事项[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8,5(18):1150.
   [4]熊立凡,刘成玉.临床检验基础[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0.
   [5] 王秀明,李志武,孙冀兵,等.凝血四项检测分析前标本采集处理及影响因素[J].河北医药,2013,35(14):2187-2190.
   [6] 殷丽.凝血及纤溶实验室检测的影响因素及临床应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6):4189-4190.
   [7] 李健,侯军华.标本因素与凝血功能试验质量保证[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3,36(3):286-288.
其他文献
摘要:现如今,我国医疗事业发展迅速,医疗行为逐步规范,医疗管理要求不断提高,手术室的护理安全管理突出重要。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是手术室护理工作重点,从患者进入手术室到手术结束为止,其中每一个环节都不能疏忽,加强安全管理是减少质量缺陷,提高护理水平的关键环节,加强护理人员对法律法规认识,降低护理职业风险,可为患者提供安全,安全高效,优质服务。本文结合实际情况,本文总结了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问题
期刊
摘 要 目的:研究慢性荨麻疹的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慢性荨麻疹患者80例,采用针灸加中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80例病人,一疗程治愈13例,二疗程治愈14例,三疗程治愈11例,四疗程后,好转18例,未愈2例。总有效率为97.5%。结论:针灸加中药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较好,无明显副作用,有应用价值。  关键词:慢性荨麻疹;针灸;中药;疗效
期刊
摘要:现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们国家在发展过程当中越来越重视现代化技术手段的不断地投入与应用。但是经过一系列的测评,发现在医院临床工作的开展过程当中,人性化的护理管理各方面的指数更高,因此人性化的护理管理在临床护理工作的开展过程当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管理 临床护理 应用   临床护理工作在当今社会的医院当中占据重要的地位,随着我们当今世界科技化
期刊
摘要:传统的开胸手术对于纵脂肿瘤来说是具有一定的出血量的,而且创伤比较大,对于伤口的复合恢复比较慢,以及在手术过后胸部的伤痕难以愈合。对于辅助胸腔镜手术来说,它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少,对心脏的功能影响比较小,而且安全,术后对于伤口的恢复是比较快的。目前。这种手术方式已经成为神经源性肿瘤及其他囊肿性手术方法首选的一个方式,它也是成为胸腺切除的一个重要的途径之一。我院在2010年应用全胸腔镜对于肿瘤切除
期刊
摘要:消化系统是人体重要的组成部分,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饮食习惯也得到了改善,如果進行不合理的饮食,就很可能导致消化系统出现问题,由此医院消化内科中的患者也在逐年的增加,所以医院内部消化内科一定要做好管理,这样遇到了消化系统问题,就可以及时的对症下药,提高医院内部的护理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本文以此为基础,对优质护理模式在消化内科临床护理中应用效果做出探索,并提出一些相关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系统化护理干预在耳鼻喉疾病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耳鼻喉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耳鼻喉科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系统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  
期刊
摘要:目的:对高血压病患者的综合护理方法进行研究并探讨,评价其效果及患者的满意度。方法:选取82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将其分为综合护理组与常规护理组各41例。常规护理组实施常规护理,密切观察患者血压水平、动态血糖变化、生命体征及监测各项心电指标,给予基础药物治疗等;综合护理组在实施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依据患者的血压变化、并发症及精神状况等不同情况给予优质的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及满意度。结果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耳鼻喉术后感染的预防与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4例接受耳鼻喉手术治疗的患者,通过分析导致耳鼻喉术后感染分析提出相应的预防和护理干预措施。结果术后共出现12例耳鼻喉术后感染患者,其中消化系统3例,泌尿系统4例,呼吸系统5例。影响耳鼻喉患者在术后发生感染原因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P<0.05),所有感染均发生在术后。结论在实施耳鼻喉手术时应结合患者实际情况采取科学合理手术方案,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耳鼻喉科护理工作中常见危急安全隐患预防性护理策略。方法 选取我院耳鼻喉科收治的12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预防性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64例,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恢复期间的危急安全事件发生率(3.13%<10.94%),和自评疼痛量表(SDS)评分[(38.82±2.31)分<(48.61±3.25)分]相对更低(P(80.44
期刊
外出,一个事先张扬的周末事件 王通化    三个兵,外出,先后去了照相馆、邮局和商店。  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百姓故事”栏目的镜头紧紧跟着他们。那一期节目的名字是“今天我外出”。  一个兵说,他几乎一年没有外出过了。这次外出,是为了照几张艺术照,寄回家找对象,父母早就催了。一个兵逛商店的时候老是看表,担心超假。“名额太少了,出来一次不容易,千万不要犯错误。”另外一个兵大胆些:“如果我来制定政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