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构建高效的高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改革道路上,如何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成为了教师设计教学内容首要考虑的方面。在设计教学时,教师要从学生的兴趣、数学思维发展状况、掌握的数学知识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通过设计多种教学环节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他们主动探索数学知识,在思考中产生疑问,并通过和教师的互动交流解决疑问,促进他们数学创新思维的发展,打造高效的课堂教学。
关键词:高中数学;学生主体;问题情境;操作环节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13-0058-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13.035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能让他们主动进入到探索环节,利用掌握的数学知识对所学内容进行多角度的分析,促进思维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通过问题和操作活动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使他们通过思考和操作解决学习中的问题,获得新的发现,有效掌握所学内容,使数学课堂实现学生主体性下的高效教学。
在高中数学学习中,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才能主动思考和分析教材中的内容,拓展其数学思维,使学习过程成为主动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理解知识的过程。因此,在设计数学教学内容时,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内容,找出学生感兴趣的知识点,让学生在上课一开始就产生学习兴趣,在求知欲的引导下主动思考,通过他们的主动学习掌握所学内容。例如,在教学“空间几何体的结构”时,教师需要在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抽象概括、合情推理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的基础上设计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展示世界著名建筑的图片,让学生在观看过程中感受几何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然后利用多媒体展示从这些建筑中抽象出来的空间图形,引申出空间几何体的概念,使学生在多媒体情境下的学习中对几何体产生直观的认识,引导他们深入探索,掌握空间几何体的结构。教师通过多媒体教学使数学课堂改变了枯燥教学的方式,有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发挥主动性,在积极思考中掌握所学内容。
在数学学习中,要想真正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教师需要培养學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能运用数学思维分析和探究数学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知识的内化和知识体系的构成,使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在设计问题情境时,教师要从教材中的重难点出发,利用学生的认知冲突设计问题,让他们主动分析问题,在思维不断深入的过程中解决认知冲突,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在教学“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时,教师可以根据学习内容提出问题:(1)在平面直角坐标中,点可以用坐标表示,直线如何表示呢?(2)一条直线位置由哪些条件确定呢?(3)一点能不能确定一条直线?(4)直线的倾斜程度与倾斜角有什么关系呢?在思考问题时,学生能认真分析新知识,在深入思考中掌握斜率的概念,并通过探索掌握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之间的关系。在问题教学中,激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使他们通过问题掌握思考方向,促进思考的深度发展,有效掌握所学知识。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进行,高中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组织学生进行操作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进行探索,从多个角度进行大胆尝试,在发展创新思维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操作活动能把学生的直观认知和抽象思维结合起来,为他们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搭建一座桥梁。通过操作活动,学生经历了对数学知识的感知、探索、推导等过程,使他们的数学思维由浅入深,理解并掌握新的知识,提升他们的数学探索能力。例如,在教学“随机事件的概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抛硬币的实验操作,记录每次抛硬币的结果,根据结果绘制条形统计图,然后和其他同学的统计图进行比较,使他们理解了抛硬币是随机事件,它的结果具有不确定性。在进一步地探索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把全班学生抛硬币正面朝上的结果统计出来,并绘制条形图,分析条形图的特点。通过操作和探究活动的有效结合,学生掌握了用统计结果解释实验结果的随机性与规律性之间的关系,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在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高中数学教学时,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思考和深入探索时,要对他们的学习进行指导,让他们通过自主学习掌握教材中的内容,在思考和总结过程中促进知识的重新构建,使所学知识形成网络,在探索新知识和解决数学问题时能有效运用掌握的知识,使他们的数学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1.指导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为了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学习效率,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通过预习掌握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并通过练习掌握知识的运用方法。对于教材中的重难点知识,学生在预习时可以把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力求在课堂学习中解决这些问题,有针对性地突破重难点,使学习效率大大提高。在课后复习环节,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通过典型题目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强化对数学概念和知识点的理解,并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建立知识间的联系,从理解知识的字面意思过渡到掌握知识的本质,提高学习能力。
2.渗透数学思想。为了让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数学知识,在解决数学问题时选择合适的途径,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让他们掌握数形结合思想、分类与整合思想、函数与方程思想、划归与转化思想等。通过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学生在探索数学知识时可以在数学思想方法的基础上深入思考,有助于培养对数学公式、数学定理的推导能力。
总之,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让他们在主动思考和分析过程中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促进数学思维的发展,掌握数学概念的本质。在教学环节,教师要积极和学生互动,通过提问环节、操作环节以及有效的指导,使学生能够在探究中深入理解数学知识,促进他们数学创新思维的发展,打造高效的高中数学课堂。
[1] 李勇燕.浅谈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发挥[J].江苏教育研究,2007(8).
[2] 覃正行.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2(19).
[3] 李碧蓉.新课标下高中数学的教学方略[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7).
关键词:高中数学;学生主体;问题情境;操作环节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13-0058-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13.035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能让他们主动进入到探索环节,利用掌握的数学知识对所学内容进行多角度的分析,促进思维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通过问题和操作活动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使他们通过思考和操作解决学习中的问题,获得新的发现,有效掌握所学内容,使数学课堂实现学生主体性下的高效教学。
一、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高中数学学习中,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才能主动思考和分析教材中的内容,拓展其数学思维,使学习过程成为主动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理解知识的过程。因此,在设计数学教学内容时,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内容,找出学生感兴趣的知识点,让学生在上课一开始就产生学习兴趣,在求知欲的引导下主动思考,通过他们的主动学习掌握所学内容。例如,在教学“空间几何体的结构”时,教师需要在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抽象概括、合情推理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的基础上设计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展示世界著名建筑的图片,让学生在观看过程中感受几何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然后利用多媒体展示从这些建筑中抽象出来的空间图形,引申出空间几何体的概念,使学生在多媒体情境下的学习中对几何体产生直观的认识,引导他们深入探索,掌握空间几何体的结构。教师通过多媒体教学使数学课堂改变了枯燥教学的方式,有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发挥主动性,在积极思考中掌握所学内容。
二、设计问题情境,激活数学思维
在数学学习中,要想真正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教师需要培养學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能运用数学思维分析和探究数学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知识的内化和知识体系的构成,使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在设计问题情境时,教师要从教材中的重难点出发,利用学生的认知冲突设计问题,让他们主动分析问题,在思维不断深入的过程中解决认知冲突,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在教学“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时,教师可以根据学习内容提出问题:(1)在平面直角坐标中,点可以用坐标表示,直线如何表示呢?(2)一条直线位置由哪些条件确定呢?(3)一点能不能确定一条直线?(4)直线的倾斜程度与倾斜角有什么关系呢?在思考问题时,学生能认真分析新知识,在深入思考中掌握斜率的概念,并通过探索掌握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之间的关系。在问题教学中,激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使他们通过问题掌握思考方向,促进思考的深度发展,有效掌握所学知识。
三、在操作中探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进行,高中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组织学生进行操作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进行探索,从多个角度进行大胆尝试,在发展创新思维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操作活动能把学生的直观认知和抽象思维结合起来,为他们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搭建一座桥梁。通过操作活动,学生经历了对数学知识的感知、探索、推导等过程,使他们的数学思维由浅入深,理解并掌握新的知识,提升他们的数学探索能力。例如,在教学“随机事件的概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抛硬币的实验操作,记录每次抛硬币的结果,根据结果绘制条形统计图,然后和其他同学的统计图进行比较,使他们理解了抛硬币是随机事件,它的结果具有不确定性。在进一步地探索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把全班学生抛硬币正面朝上的结果统计出来,并绘制条形图,分析条形图的特点。通过操作和探究活动的有效结合,学生掌握了用统计结果解释实验结果的随机性与规律性之间的关系,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四、加强教学指导,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在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高中数学教学时,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思考和深入探索时,要对他们的学习进行指导,让他们通过自主学习掌握教材中的内容,在思考和总结过程中促进知识的重新构建,使所学知识形成网络,在探索新知识和解决数学问题时能有效运用掌握的知识,使他们的数学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1.指导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为了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学习效率,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通过预习掌握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并通过练习掌握知识的运用方法。对于教材中的重难点知识,学生在预习时可以把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力求在课堂学习中解决这些问题,有针对性地突破重难点,使学习效率大大提高。在课后复习环节,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通过典型题目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强化对数学概念和知识点的理解,并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建立知识间的联系,从理解知识的字面意思过渡到掌握知识的本质,提高学习能力。
2.渗透数学思想。为了让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数学知识,在解决数学问题时选择合适的途径,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让他们掌握数形结合思想、分类与整合思想、函数与方程思想、划归与转化思想等。通过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学生在探索数学知识时可以在数学思想方法的基础上深入思考,有助于培养对数学公式、数学定理的推导能力。
总之,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让他们在主动思考和分析过程中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促进数学思维的发展,掌握数学概念的本质。在教学环节,教师要积极和学生互动,通过提问环节、操作环节以及有效的指导,使学生能够在探究中深入理解数学知识,促进他们数学创新思维的发展,打造高效的高中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
[1] 李勇燕.浅谈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发挥[J].江苏教育研究,2007(8).
[2] 覃正行.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2(19).
[3] 李碧蓉.新课标下高中数学的教学方略[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