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上的四种“元素”

来源 :心事·教育策划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pelesscp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篇篇课文,或含多彩的语言,或含丰厚的人文,或含绵绵的情思,或含深邃的哲理,或兼而有之。通过阅读学习,能启心智,长见识,陶冶性情,发不尽的遐想。但要真正让学生学好每一篇课文,笔者认为语文教学要具备如下几种元素:“爱意、情意、诗意、创意。”
  一、对学生充满爱意
  “没有爱,就谈不上真正的教育。”著名教育家霍懋征老师50年代就积极倡导,并身体力行“爱”的教育,她经常说:“只有学生喜欢你,才愿意上你的课。”
  我听过这样的一节公开课,授课的是一位活泼有趣的年轻女教师,她上的是美国作者巴德·舒尔伯格写的《“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只见她笑语盈盈,柔情似水,还别具匠心地准备了一些精美诱人的小礼物,哪个学生回答得精彩,就能得到一份礼物。爱学生,就要让他获得成功。显然,教师抓住了学生喜欢体验成功的心理。这种悬赏式的激励很有效,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教师创设了一个个问题情境,学生兴致勃勃,都积极投入地思考,争先恐后地发言。整堂课,师生配合默契、和谐,就像久别重逢的老朋友。
  常言道:“亲其师,信其道”。所以,教师应关爱、亲近学生,对他点滴的进步给予肯定,使他们在学习中获得愉快的体验,激发起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样,才可能学好每一篇课文。
  二、让课堂饱含情意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熏陶学生的思想感情,这就肯定了语文教学进行情感教育的特点。李镇西老师说过:“教育者应是个性情中人,各种教育现象都会在他的心中掀起喜怒哀乐的波澜,孕思考于胸中,扬激情于课堂。”成功的课堂离不开激情,理想的课堂离不开激情。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以情发声,以情出语。
  例如我在教学李海燕的《怒吼吧,黄河》时,就设计了一段精彩的导语:“同学们,你们听,(放《黄河大合唱》的录音)这部音乐作品,以其磅礴的气势,激发起人们澎湃的抗日斗志。你们想知道这样一部作品是怎样创作出来的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怒吼吧,黄河》,了解这部作品的创作经历,感受词作家、曲作家对祖国的深厚感情。……”就这样,随着老师充满个性的导入,伴随着歌词的情感变化,学生激情朗读,进入了一个充满自信、充满希望的境界,收到了极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没有情感的语文教学是流淌的水,而饱含情意的语文教学,奔流的则是鲜红的血液,它能拨动学生的心弦,引起情感的共鸣。
  三、使语文富于诗意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假如在言语中没有艺术的话,无论什么样的道德训诫也不能在孩子的心灵里培养出良好的高尚的情感来。” 一个以文字作品为中介,对学生进行母语训练和人文熏陶的语文教师,教学语言一定要富有诗意,它可以唤起学生丰富的情感,引发真切的体验,陶冶情操,提高人文素养的情趣、意蕴。同样,也要尽量使课文富有诗意。如何使语文教学富有诗意呢?一方面教师要放手放时间让学生尽情阅读,学生才能走进文本,走进作者,与他们进行对话。另一方面在于教师理想信念的守望、文化底蕴的厚积和语言功底的深浅。
  四、让教学富有创意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教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来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要培养高质量的人才,语文教学承担着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的重要任务。因此,教师不能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方法,要使自己的教学富有创意,就要根据教材的特点,设计出富有创意的教法进行教学,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教师创新精神的感染,逐步增强创造意识,成为富有创新精神的一代新人,更有利于学生发展教育还要我们从实践中摸索研究。有个性的教师就要敢于否定权威、别人和自己的教学思想、设计、方法,不为权威、别人和自己已有的做法所框制,不宥于他们和自己的思维定势,敢于跳出圈子,从另一个角度去思考、探索,要富有创意。
  在这样的课堂里,教师不再是教材的解读者、教案的执行者,而是一个善于创设教学情境、富有教学机智、充满教育智慧的人;教师不再是单单给予学生以知识和技能,更多的是学习动机的唤醒、学习习惯的养成、思维品质的提升、综合素养的增强。这样的教学,拓展了语文魅力的沃土,并迅速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激起了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由此可见,语文教学要有爱意、情意、诗意、创意,才能让学生得到语文素养的提升,高尚情感的体验,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其他文献
我国报纸分类广告是在媒介成为市场主体之后才获得生存空间的.时至今日,分类广告已经成为报业经济的一个重要的支撑点.本文拟对《广州日报》的分类广告进行研究,剖析其核心产
小学音乐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环节。要发挥音乐教育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就必须从提高音乐教学的质量入手。  音乐是一门声音的艺术,音乐的美是通过艺术化的声音来组合表现的。音乐不同于文学作品和绘画艺术,它的对象是听觉形象,比图画、文字提供的形象有一定的特殊性,比较抽象。小学生年龄小,知识水平有限,抽象思维能力还没有建立,因而对音乐的认识、理解比较肤浅。在音乐教学中,适当运
如何把发生在万里之遥的国际新闻事件与本地读者的信息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增强新闻的接近性,这是地方新闻媒体在国际新闻报道时经常遇到的问题.<温州晚报>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
地市级党报是地市党委的机关报,是地方党委、政府的喉舌,肩负着"把握正确导向,引导正面舆论,提供决策依据,当好参谋助手,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神圣职责.
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除创新习作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范写作用外,习作批阅的改革也是关键。“文章结构安排合理,段落清晰,层次分明,详略得当。”类似的四字批语比比皆是。本本作文批语都大同小异,语文教师兼职繁重的班主任工作,在工作重压下,作文批阅早已停留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层面,个性化的批阅不复存在。教师批得累,学生看的也麻木了,因此,习作批阅的改革势在必行,这是提升习作
近些年,随着新闻事业的发展,社会对于新闻人才不仅需要量大,而且需求呈现多样化,除了通用型的编辑、记者外,在经营管理、广告、公关等方面也需要专业人才.这促使新闻教育进入
一、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的基本原理是人类在创新活动中带有普遍性的、最基本的规律,是可作为创新原理基础规律的规律,是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具体包括:普遍性原理和可开发性原理。创新的普遍性基本原理是指创新能力是人人都可具有的百种能力。这一创新的基本原理包括三层意思:创新人人可为;创新时时可为;创新处处可为。创新的可开发性基本原理是指创新能力可以通过教育、培训、开发、激励和实践等培养出来并能得到不断提升
摘 要: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人的生命诉求给予高度的重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关爱生命、尊重生命、构建生命课堂已引起重视。本文指出了当前中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非生命化现象,提出了构建英语阅读生命课堂教学的具体策略,力争使英语阅读课堂成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生命课堂。  关键词:英语阅读;教学策略;生命课堂  一、引言  贯注生命教育理念的英语课堂教学是以生活实践为根基,以英语课堂为载体,以成全每一个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