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环境对大班幼儿午睡的影响研究

来源 :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zh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研究者尝试在大班幼儿午睡环节创设音乐环境,通过对比研究,分析音乐环境对大班幼儿午睡的影响。研究发现,对大班幼儿的午睡而言,有音乐环境优于无音乐环境,四拍子音乐环境稍优于三拍子音乐环境。研究者据此对大班幼儿午睡音乐环境的创设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音乐环境;大班幼儿;午睡;影响研究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6)10-0024-05
  研究者在对幼儿园一日生活活动的调查中发现,许多幼儿园教师对幼儿的午睡管理颇感头痛,尤其是对大班幼儿。因为大班幼儿大多精力旺盛,有许多幼儿不喜欢午睡,尤其是一些比较好动的男孩,自己不喜欢午睡,还会影响其他孩子。教师时常整个午睡时段都在强调纪律问题。教师们非常希望能得到有关幼儿午睡管理方面的相应支持。研究者查阅相关文献时发现,音乐具有治疗睡眠障碍的作用。常听适宜的音乐能有效增强人脑内的ɑ波,进而促使人血压降低,基础代谢和呼吸速度减慢,从而使人产生平和、松弛的身心反应。〔1〕基于此,研究者针对幼儿园教师有关大班幼儿午睡管理工作的困境,重点研究音乐环境的创设对大班幼儿午睡产生影响的机理,以探讨提高幼儿午睡质量的方法。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研究者随机选择某幼儿园一个大班的全部30名幼儿为研究对象。现场观察发现,幼儿午睡的床位分布在方形活动室的左边,呈L型,均为上下铺。
  考虑到床位摆放和季节等因素的影响,研究者根据班级教师的意见,随机选择了15名午睡表现一般的普通幼儿和7名午睡入睡较难的典型幼儿,用4台摄像机进行近距离隐蔽拍摄,同时用全景机位拍摄全班30名幼儿的午睡总体情况。这样的拍摄方式,便于准确观察和深入比较幼儿在有音乐和无音乐环境中的午睡表现。
  2.研究方法
  研究者采用复杂实验设计中的被试内重复设计,安排30名幼儿参与整个实验过程,即全程参与不同音乐环境的实验。之所以选择被试内重复实验设计,而非被试间设计,是考虑到音乐环境对个体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且前后的影响应是连续的。为了确保实验的真实性,视频拍摄尽量选择在幼儿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研究者一方面在拍摄视频的同时注意观察记录30名幼儿的反应,另一方面在实验结束后对所拍摄的视频进行分析,重点分析15名普通幼儿和7名典型幼儿的数据,进而推断结论。
  3.音乐选择
  在音乐中,时间被分成均等的基本单位,每个单位叫做一个“拍子”。〔2〕拍子的时值是以音符的的时值来表示的,如四分音符为一拍,二分音符为一拍,八分音符为一拍等。其中最常见的节拍类型为2/4拍(二拍子)、3/4拍(三拍子)和4/4拍(四拍子)。研究者统计了由浙江省《幼儿园课程指导》编写委员会编著的《教师资料手册·音乐》,发现全书包括歌曲、器乐曲两大部分在内,共360首儿童音乐作品,其中355首是三拍子、二拍子或四拍子的作品。由于二拍子和四拍子都属偶数拍,在节拍强弱规律上具有极大相似性,而三拍子属奇数拍,其节拍强弱规律和二拍子、四拍子差异较大,因此研究者决定分别研究三拍子和四拍子音乐环境及无音乐环境对大班幼儿午睡的影响。
  经过综合考量,研究者最终确定三拍子音乐作品为《勃拉姆斯摇篮曲》 《德彪西月光曲》和《爱的梦幻》,四拍子音乐作品为《可爱的家》 《舒伯特摇篮曲》和《贝多芬月光奏鸣曲第一乐章》 《梦幻曲》。这几首作品都比较经典,且在速度、力度、音响效果、旋律上具有相似性,即整体音乐风格类似。作品均以级进和小跳为主,力度柔和,速度缓慢,旋律起伏不大,适合安静类活动。从音乐时长上看,四种组合的音乐时长较为接近,均为5~7分钟。
  4.实验过程
  经过培训的两名观察人员在幼儿午餐后进入实验班级,安置好拍摄设备。12:30幼儿陆续进入午睡区域并上床躺下。音乐播放时间为12:30~13:20,音乐播放10分钟之后开始视频拍摄,时间为40分钟,即12:40~13:20。
  实验分三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预实验阶段,为期两天,循环播放上述三拍子和四拍子音乐,以期降低幼儿的好奇心。第二阶段是三四拍音乐作品交替实验阶段,为期六天,三拍子音乐作品和四拍子音乐作品交替出现,各三天。三拍子音乐作品和四拍子音乐作品三天所获的平均值为第一次数据。第三阶段是有无音乐环境交替实验阶段,为期九天,三拍子、四拍子音乐作品和无音乐环境交替出现,各三天。三拍子和四拍子音乐作品三天所获的平均值为第二次数据,无音乐环境三天所获的平均值为第一次数据。
  5.观察重点
  本研究的觀察重点是不同音乐环境下大班幼儿的午睡表现,主要包括入睡所需时间和入睡前保持安静的最长时间两方面。入睡所需时间是指幼儿从躺下到被判断为睡着所需的时间,以探究音乐是否能促进幼儿入睡。研究者主要靠肉眼观察,即根据幼儿在连续几天里的一系列表现来判定其是否真的已入睡。入睡前保持安静的最长时间是指幼儿在睡着前能够保持不聊天、不抬头、不嬉闹、没有大幅度身体动作的最长时间,以探究音乐是否有平复幼儿情绪的作用。这也主要靠研究者肉眼观察来判断。在实验过程中,研究者要求班级教师尽可能不口头提醒幼儿,不进行过多干涉,不来回走动,不发出较大声音,以保证观察数据的客观性。
  在本实验中,相对较难把握的是“入睡所需时间”,即很难准确判断幼儿何时睡着了。已有研究表明,睡眠是高等脊椎动物周期性出现的一种自发的和可逆的静息状态,主要表现为机体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性降低和意识的暂时中断。睡眠分为四步,分别为入睡、浅睡、深睡和延续深睡。在入睡阶段,个体不再保持觉醒,呼吸变慢,肌肉张力下降,身体适度放松,较易被外界声音和触动唤醒。在浅睡阶段(或称轻度睡眠阶段),个体不易被唤醒,肌肉进一步放松。在深睡阶段,个体肌肉完全放松,感觉功能进一步降低,更不易被唤醒。延续深睡阶段不是所有人都能达到的。如果睡眠不深,将达不到这一阶段。〔3〕结合有关睡眠的已有研究成果,研究者对“睡着了”作出以下操作性定义。   (1)身体活动减少。幼儿不再有大幅度身体动作,持续时间为1分钟以上。
  (2)呼吸变慢。部分幼儿睡着后鼻息声较重,少数幼儿伴有轻微鼾声。研究者通过听辨呼吸频率来判断。
  (3)身体放松,感觉功能降低,不易被唤醒。可以在轻唤幼儿的同时轻轻触碰幼儿,以判断幼儿是否睡着。
  (4)表情放松,略带微笑。刚睡着的幼儿常会呈现浅浅、放松的微笑。
  (5)肌肉抽动。部分幼儿睡着后会出现肌肉抽动的情况。
  研究者根据这五条标准,一方面在实地观察时及时做好观察记录,另一方面在数据整理阶段对视频进行反复观察分析,以综合判断幼儿的入睡情况。
  二、研究结果及分析
  1.对大班幼儿的午睡而言,有音乐环境优于无音乐环境
  在有音乐环境中,15名普通幼儿的平均入睡所需时间为17分41秒,7名典型幼儿的平均入睡所需时间为21分21秒;15名普通幼儿入睡前保持安静的平均最长时间为1分21秒,7名典型幼儿入睡前保持安静的平均最长时间为2分3秒。从视频看,在有音乐的环境中,30名幼儿总体较安静,聊天人数较少,翻身频率较低,大幅度身体活动较少。在15名普通幼儿中,未入睡人数为33%。在7名典型幼儿中,未入睡人数为43%。
  在无音乐的环境中,15名普通幼儿的平均入睡所需时间为23分,7名典型幼儿为30分16秒;15名普通幼儿入睡前保持安静的平均最长时间为1分8秒,7名典型幼儿入睡前保持安静的平均最长时间为1分6秒。从视频看,在无音乐的环境中,30名幼儿总体较嘈杂,聊天人数明显较多,抬头、起身、嬉闹的人数也较多。在15名普通幼儿中,未入睡人数为67%。在7名典型幼儿中,未入睡人数为71%。
  从表1~4看,无论是15名普通幼儿还是7名典型幼儿,在入睡所需时间和入睡前保持安静的最长时间两方面,有音乐的环境均优于无音乐的环境。在有、无音乐的环境下,15名普通幼儿的平均入睡所需时间差为5分19秒,7名典型幼儿的时间差为8分55秒。换言之,午睡音乐环境对典型幼儿的促进作用比普通幼儿大,这说明,音乐环境有利于帮助午睡困难幼儿安静入睡。
  2.对大班幼儿午睡的促进作用,四拍子音乐环境稍优于三拍子音乐环境
  在四拍子音乐环境中,15名普通幼儿的平均入睡所需时间为17分12秒,7名典型幼儿为16分5秒;15名普通幼儿入睡前保持安静的平均最长时间为1分33秒,7名典型幼儿为2分30秒。从视频看,在四拍子音乐环境中,30名幼儿总体较安静,情绪平稳,大幅度身体活动较少。在三拍子音乐环境中,15名普通幼儿的平均入睡所需时间为18分10秒,7名典型幼儿为26分36秒;15名普通幼儿入睡前保持安静的平均最长时间为1分9秒,7名典型幼儿为1分36秒。从视频看,在三拍子音乐环境中,部分幼儿稍显兴奋,会有挥手臂、打节拍等情况出现。对比四拍子音乐环境和三拍子音乐环境下大班幼儿的午睡表现(见表1~4),发现对幼儿午睡的促进作用,四拍子音乐环境优于三拍子音乐环境。通过对15名普通幼儿和7名典型幼儿的对比分析发现,三拍子和四拍子音乐环境对典型幼儿的影响差异大于对普通幼儿的影响差异。例如,在平均入睡所需时间上,15名普通幼儿在四拍子和三拍子音乐环境中的时间差为58秒,而7名典型幼儿的时间差为10分31秒。又如,在入睡前保持安静的最长时间上,15名普通幼儿在四拍子和三拍子音乐环境中的时间差为24秒,而典型幼儿的时间差为54秒。
  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有无音乐环境对大班幼儿入睡所需时间的影响差异显著(见表5),对大班幼儿入睡前保持安静的最长时间的影响也差异显著(见表6),而三拍子与四拍子音乐环境的差异不显著,说明有音乐的环境有利于促进大班幼儿入睡,而四拍子音乐环境稍优于三拍子音乐环境。
  三、讨论与建议
  1.营造适宜的午睡音乐环境
  研究者在不改变幼儿原有午睡习惯、控制好灯光及室外光线亮度的基础上,播放轻柔、缓慢的音乐作品,而非强烈、快速的音乐作品,营造午睡音乐环境,发现可以显著促进幼儿入睡。这与已有的相关医学实验研究结论相一致,即适宜的音乐能有效增强人脑内的ɑ波,进而促进睡眠。轻柔、舒缓的音乐作品,可营造出舒适的环境氛围,有利于调节幼儿的情绪,让幼儿感到放松、平静,进而容易入睡。
  2.根据音乐特征选择适宜的音乐
  根据音乐特征选择适宜的音乐,才能更好地发挥音乐环境对睡眠的促进作用。
  (1)音乐的节奏、速度
  音乐的节奏,是指音乐作品中组织起来的音的长短关系。〔4〕已有研究表明,急躁、平和的情态运动时间感与音长的感觉之间具有联觉上的对应关系(p<0.01),长音使人感觉平和、安静。音乐中所有使人产生平和、安静感觉的作品,均具有慢速的特征,而使人产生兴奋、活跃、急躁感觉的作品均具有快速的特征,介乎两者之间的作品则易使人产生从容、适意、自然的感觉。音乐表现人的情绪,必须注意被表现的情绪所要求的相应的速度。〔5〕换言之,适宜大班幼儿午睡的音乐作品应当是节奏较为舒缓,中速或中速偏慢的,以利于营造平缓、安宁的氛围,进而平复幼儿的情绪。
  (2)音乐的旋律
  研究者所选用的音乐作品,在旋律上都呈现出以级进和小跳为主的特征,即音与音之间的跨度不大,音乐旋律表现平缓、柔和,可让人产生适意、自然、平和的感觉。虽然《舒伯特摇篮曲》的第一、二句间和第三、四句间有七度大跳,但整曲旋律依然表现出温柔、平和的情态体验性。实验也证明,研究者所选用的这几首音乐作品因为旋律都比较简单,重复性较高,所以具有一定的催眠作用。
  (3)音乐的力度
  音乐的力度通常以强弱来表现。根据经验我们就知道,有助于睡眠的音乐一定不会是以强力度的方式出现的。根据心理学的联觉理论,平和、安静的情绪活动与中等或中等偏弱的音乐力度相关。研究者选取的音乐作品,均以pp、p、mp的较弱演奏力度呈现,且均为钢琴演奏家演奏的版本,演奏者的演奏专业、流畅且饱含情感,特别是能很好地控制触键力量,从而体现出音乐作品的恬静特点。
  3.四拍子音乐环境更适合幼儿午睡
  已有研究表明,音乐的声波作为一种物理能量,能对人体生理结构产生影响。乐音有规律的波振,会通过人体的听觉器官和听觉神经系统传入体内。如果乐音波振和人体某一器官节律一致,可以使人的机体运动(如循环系统的心律、脉搏起伏、呼吸系统的呼吸节奏等)处于一种和谐、有序的同步状态。〔6〕众所周知,三拍子音乐为奇数律动,而人的心跳节律为偶数律动。奇数节律的三拍子会打乱固有的、偶数性质的心跳节律,导致音乐的节律和幼儿午睡要求的身体节律不吻合,从而造成三拍子音乐环境下个别幼儿表现出挥舞手臂、打拍子,甚至扭动身体的情况。偶数节律的四拍子音乐则与人体心跳节律相匹配。这可能是四拍子音乐环境对幼儿午睡的促进作用稍优于三拍子音乐环境的原因。因此,教师在营造午睡音乐环境时可更多考虑四拍子音乐作品。当然,部分三拍子音乐作品在进行某些音乐技术上的处理后,也能起到和四拍子音乐作品一样的效果。例如《勃拉姆斯摇篮曲》,使用了弱起拍的节奏,改变了原来强弱弱的固定节律,使得音乐的节律和人的心律较一致。因此,教师也可以适当选择这些具有弱起拍特征的三拍子音乐作品,或者是伴奏类型不具有明显的强弱弱特征的三拍子音乐作品来营造幼儿的午睡音乐环境。
  此外,教师在营造午睡音樂环境时还应当控制好音乐的音量。一般音量以隐约听见为宜,不能过大。
  参考文献:
  〔1〕陈辉.音乐与睡眠〔J〕.百科,2008,(1).
  〔2〕〔4〕李重光.音乐理论基础〔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5:147.
  〔3〕亚当·喀什.身边的心理学〔M〕.夏立玲,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85.
  〔5〕〔6〕周海宏.音乐与其表现的世界〔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82,85.
其他文献
中职院校数控专业教学本身是实现学生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参照市场人才需求标准,转变传统技能教学方式,弥补当前中职数控技能教学缺陷.但就实际情况而
5月23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举行新闻发布会,公布一季度原工商总局消保局部署北京、上海、广东、浙江等四省(市)开展的网络交易儿童用品质量专项抽检有关情况.rn据介绍,201
期刊
急性有机磷中毒(AOPP)是内科常见的急症之一,在抢救重度AOPP中如何正确使用复能剂,目前全国尚无统一认识。笔者参照赵德禄等推荐的急救治疗方案,就如何在重度AOPP中合理使用
2018年5月31日,中国轻工业信息中心发布《2018年4月中国轻工业经济运行简报》,《简报》以国家统计局、海关总署的动态数据为基础,以中国轻工业经济运行及预测预警系统为平台,
期刊
患者 男 ,15岁。自觉右上下肢乏力 ,不能持筷 ,感手冷 2个月。查体 :右上下肢肌力减退 ,肌肉萎缩。血常规检查未见异常。CT检查 :左基底节区见一约 2 .6cm× 2 .8cm椭圆形占位病变
期刊
5月28日,中国(重庆)眼镜产业园推介会在荣昌顺利举行.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秘书长、中国眼镜协会理事长杜同和,中共重庆市荣昌区区委副书记、区长李中武,重庆巿经济和信息化委员
期刊
一、烃的学法指导rn1.以点带面,揭示知识的内在规律.教材在介绍每一类烃时,都是以一种具有代表性的烃为典型物质,着重分析它的结构、性质以及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
黑龙江和吉林作为农业大省,在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通过总结两省在建设优势农产品产业带的成功经验,指出两省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
近日,住建部、财政部和人民银行联合出台了住房公积金新政策,支持缴存职工购买首套和改善型自住住房,推进异地贷款业务,取消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保险、公证、新房评估和强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