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术课程标准的制定,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学习活动方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像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一、欣赏课在美术课中的地位
在我国现行的中小学教学体制中,美术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在教学大纲上得到了一定的确定。同时,美术课的开设已成为一所正规学校的普遍现象。我现在任教的学校是一所县级初级中学,且正在积极争创具有特色的绿色学校。
歌德曾说:“只有优秀的作品才能培养人的对美的感受力和鉴赏力。”初中美术教材为了突出它的审美价值,在内容的精选、容量(欣赏课约是总课时20%)等方面做了较科学的安排。
二、欣赏课要树立正确的审美导向
根据教材中安排的欣赏课,树立进步、健康的审美观,这正是大纲所要求的。美术的“美”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它包含了自然社会的一切美好,也包括最为可贵的真诚、善良。有人曾研究得出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犯罪的可能是很小的,可见正确审美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
三、欣赏课作为教学的目的模糊
在现行教育体制下的学校,学生和家长首先考虑的是什么?是升学?重点高中的录取?还是你所谓的素质教育的实施,提高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社会评判一个学校的依据是什么?学校的竞争靠的是什么?依旧是你的升学,重点高中的录取率。哪位家长在乎平时教育孩子会注意到美术的学习?更有一名学生在调研问卷中坦言,美术课的收获就是开发了其父亲的美术天分,因为,他的美术作业都是其父亲代为完成的,所以,就更加的很难顾及一周一节的美术欣赏课。甚至我在和学生们的交流过程中,大多数学生都说当美术老师没有意义,学校的素质教育都是空的,建议我应该去搞装潢搞广告,这样能挣更多的钱比当美术老师强多了。
就目前的学校教育而言,美术与知识根本不相干。美术所关注的是感情,很大程度上它是非理性的,而知识是建立在科学的抽象与科学声明所需基础之上的。所以大多数人认为它与抽象的思维形式或者说抽象的推理几乎了无相涉。
原本在教育大纲中份额很有限的美术教育,如何不会在执行的过程中被过多的人为因素所干扰。比如说美术欣赏课的设置多在下午的第一、二节,很少安排到上午第一、二节。总之,欣赏课的教学成果不是很理想。
四、欣赏课的内容与方法
美术欣赏课是科学的,严谨的,但也有些枯燥,按教科书照本宣读或用幻灯走马灯式的演示,会导致学生上课无精打采,如果教师再讲得不透彻生动,学生就会反感厌学,使美术课失去意义,形同虚设。欣赏课与素描色彩或者说手工课等基础课不同,技能课有一种竞技的心态,可以动手自己做,并且付之劳动后会有相对的劳动成果的一个回报,是一个可以看得到的摸得着的一个实体。美术理论则是渗透式的,更多的是画外的功夫,是隐性的,长久的全面素质的一部分。使学生感兴趣,需教师的引导,课上的精彩有内容,学生能喜欢并且感兴趣,在不经意中接受美术知识。
而在我们现实的学校教育中,美术教师在一所中学所扮演的角色不只是一个美术教师,更多的时候是一个美工,他需要兼顾学校方方面面的美化宣传工作。这往往会过多的牵扯到一个教师精力的投入。
现实条件熏陶下的学生喜欢听故事,画卡通,往往商品价格才能拉回他们纷飞的思绪。教师的职业教育让我们知道使一堂美术欣赏课上成了“历史课”或是“看图作文课”,这都亵渎了艺术品本身所具有的审美功能,造成了喧宾夺主,失去了美术学科的特点。如果美术课上用商品价格来说明艺术品的价值,无疑是一种误导。学生要什么,我们要“传道,授业,解惑”什么?是我们太过于保守还是学生太实际。
美术课上对鉴赏教材中巴掌大小的图片,幻灯机模糊的投影,我们凭什么让从小就不重视美术课,不具备美术基本常识底蕴的学生去理解,去喜欢那些在我们看来之至高无上的经典之作。这些经过多次拷贝复制的作品在学生眼中只是麻木的,可有可无的,无所谓的。现实生活中,我们我们99.99%的学生没有到外面参观过一次画展。
著名的艺术社会学家毫泽尔说“人可以生来就是艺术家,但要成为鉴赏家却必须经过教育。”学生们每天定点生活在自己的一个很局限的范围内,他们根本很难建立起我们期望的审美经验。所以,他们更喜欢卡通,容易接受喜欢那些所谓游离于我们教育目标之外的一些商业化,通俗化的东西。他们需要的是与他们生活贴近,可触可感知的东西,而他們现在所思考的是大大小小的考试、写不完的作业。就是一些喜欢欣赏课的同学,也有大半是因为美术课没有压力,可以放松自己,可以自由的玩,作为生活,学习的调剂。这样的美术欣赏课学生很难说出自己学到了点什么。
五、要正确认识艺术美
要让学生们知道现实美是客观存在的,而艺术美是艺术家对现实生活进行再创造的产物。艺术美是作者心灵的反映,所以它往往主观性强,又具有隐蔽性。通过欣赏课中对优秀作品的欣赏,可以让学生集中地、长久地去体验作品给我们带来的情感和认知。艺术美在提高人的审美能力方面有着特殊的作用,艺术美能征服人心,鼓舞人心,从而推动人的发展。如何通过欣赏课教学来提高学生对艺术美的认识?首先应提高学生对艺术语言的认识,艺术语言包括表现艺术形象及感情的点、线、面、体、色彩、明暗、质感、量感。
线是最古老的造型手段,它是点移动的轨迹,有直线、曲线、折线之分。有粗细、长短、曲折、浓淡等变化,不同的线给人以不同的心理感觉,冀教版初中美术课本就有感受线条应用线条的课程,让学生通过感官去体会线、了解线。另外我们要了解色彩的审美特性是十分明显的,它具有表情性,能够向我们传达出一定的感情意味,传达出能够引起人的情感的信息。
就上而言,现阶段实际美术教学中的欣赏课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是讲授法、谈话法、参观法、讨论法等。这些方法的合理运用都会取得一些成效,教师应积极创设一个轻快、和谐、民主的环境,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的欣赏活动,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审美能力。在农村初中更应该加强这方面的活动,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加强他们的能动性、创新性。
教学中教师应明确教学目标与学生学习的兴趣点、知识的难点、模糊点,欣赏方法与模糊点的关系。正确引导学生如何去欣赏一幅好的作品到底好在哪,让他们通过欣赏课自己去发现美、了解美、掌握美。
参考文献:
1.李维世《艺术概论》2003年9月
2.冀教版《初中》美术教材
一、欣赏课在美术课中的地位
在我国现行的中小学教学体制中,美术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在教学大纲上得到了一定的确定。同时,美术课的开设已成为一所正规学校的普遍现象。我现在任教的学校是一所县级初级中学,且正在积极争创具有特色的绿色学校。
歌德曾说:“只有优秀的作品才能培养人的对美的感受力和鉴赏力。”初中美术教材为了突出它的审美价值,在内容的精选、容量(欣赏课约是总课时20%)等方面做了较科学的安排。
二、欣赏课要树立正确的审美导向
根据教材中安排的欣赏课,树立进步、健康的审美观,这正是大纲所要求的。美术的“美”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它包含了自然社会的一切美好,也包括最为可贵的真诚、善良。有人曾研究得出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犯罪的可能是很小的,可见正确审美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
三、欣赏课作为教学的目的模糊
在现行教育体制下的学校,学生和家长首先考虑的是什么?是升学?重点高中的录取?还是你所谓的素质教育的实施,提高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社会评判一个学校的依据是什么?学校的竞争靠的是什么?依旧是你的升学,重点高中的录取率。哪位家长在乎平时教育孩子会注意到美术的学习?更有一名学生在调研问卷中坦言,美术课的收获就是开发了其父亲的美术天分,因为,他的美术作业都是其父亲代为完成的,所以,就更加的很难顾及一周一节的美术欣赏课。甚至我在和学生们的交流过程中,大多数学生都说当美术老师没有意义,学校的素质教育都是空的,建议我应该去搞装潢搞广告,这样能挣更多的钱比当美术老师强多了。
就目前的学校教育而言,美术与知识根本不相干。美术所关注的是感情,很大程度上它是非理性的,而知识是建立在科学的抽象与科学声明所需基础之上的。所以大多数人认为它与抽象的思维形式或者说抽象的推理几乎了无相涉。
原本在教育大纲中份额很有限的美术教育,如何不会在执行的过程中被过多的人为因素所干扰。比如说美术欣赏课的设置多在下午的第一、二节,很少安排到上午第一、二节。总之,欣赏课的教学成果不是很理想。
四、欣赏课的内容与方法
美术欣赏课是科学的,严谨的,但也有些枯燥,按教科书照本宣读或用幻灯走马灯式的演示,会导致学生上课无精打采,如果教师再讲得不透彻生动,学生就会反感厌学,使美术课失去意义,形同虚设。欣赏课与素描色彩或者说手工课等基础课不同,技能课有一种竞技的心态,可以动手自己做,并且付之劳动后会有相对的劳动成果的一个回报,是一个可以看得到的摸得着的一个实体。美术理论则是渗透式的,更多的是画外的功夫,是隐性的,长久的全面素质的一部分。使学生感兴趣,需教师的引导,课上的精彩有内容,学生能喜欢并且感兴趣,在不经意中接受美术知识。
而在我们现实的学校教育中,美术教师在一所中学所扮演的角色不只是一个美术教师,更多的时候是一个美工,他需要兼顾学校方方面面的美化宣传工作。这往往会过多的牵扯到一个教师精力的投入。
现实条件熏陶下的学生喜欢听故事,画卡通,往往商品价格才能拉回他们纷飞的思绪。教师的职业教育让我们知道使一堂美术欣赏课上成了“历史课”或是“看图作文课”,这都亵渎了艺术品本身所具有的审美功能,造成了喧宾夺主,失去了美术学科的特点。如果美术课上用商品价格来说明艺术品的价值,无疑是一种误导。学生要什么,我们要“传道,授业,解惑”什么?是我们太过于保守还是学生太实际。
美术课上对鉴赏教材中巴掌大小的图片,幻灯机模糊的投影,我们凭什么让从小就不重视美术课,不具备美术基本常识底蕴的学生去理解,去喜欢那些在我们看来之至高无上的经典之作。这些经过多次拷贝复制的作品在学生眼中只是麻木的,可有可无的,无所谓的。现实生活中,我们我们99.99%的学生没有到外面参观过一次画展。
著名的艺术社会学家毫泽尔说“人可以生来就是艺术家,但要成为鉴赏家却必须经过教育。”学生们每天定点生活在自己的一个很局限的范围内,他们根本很难建立起我们期望的审美经验。所以,他们更喜欢卡通,容易接受喜欢那些所谓游离于我们教育目标之外的一些商业化,通俗化的东西。他们需要的是与他们生活贴近,可触可感知的东西,而他們现在所思考的是大大小小的考试、写不完的作业。就是一些喜欢欣赏课的同学,也有大半是因为美术课没有压力,可以放松自己,可以自由的玩,作为生活,学习的调剂。这样的美术欣赏课学生很难说出自己学到了点什么。
五、要正确认识艺术美
要让学生们知道现实美是客观存在的,而艺术美是艺术家对现实生活进行再创造的产物。艺术美是作者心灵的反映,所以它往往主观性强,又具有隐蔽性。通过欣赏课中对优秀作品的欣赏,可以让学生集中地、长久地去体验作品给我们带来的情感和认知。艺术美在提高人的审美能力方面有着特殊的作用,艺术美能征服人心,鼓舞人心,从而推动人的发展。如何通过欣赏课教学来提高学生对艺术美的认识?首先应提高学生对艺术语言的认识,艺术语言包括表现艺术形象及感情的点、线、面、体、色彩、明暗、质感、量感。
线是最古老的造型手段,它是点移动的轨迹,有直线、曲线、折线之分。有粗细、长短、曲折、浓淡等变化,不同的线给人以不同的心理感觉,冀教版初中美术课本就有感受线条应用线条的课程,让学生通过感官去体会线、了解线。另外我们要了解色彩的审美特性是十分明显的,它具有表情性,能够向我们传达出一定的感情意味,传达出能够引起人的情感的信息。
就上而言,现阶段实际美术教学中的欣赏课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是讲授法、谈话法、参观法、讨论法等。这些方法的合理运用都会取得一些成效,教师应积极创设一个轻快、和谐、民主的环境,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的欣赏活动,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审美能力。在农村初中更应该加强这方面的活动,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加强他们的能动性、创新性。
教学中教师应明确教学目标与学生学习的兴趣点、知识的难点、模糊点,欣赏方法与模糊点的关系。正确引导学生如何去欣赏一幅好的作品到底好在哪,让他们通过欣赏课自己去发现美、了解美、掌握美。
参考文献:
1.李维世《艺术概论》2003年9月
2.冀教版《初中》美术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