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日益严重的能源危机已经凸显,要从根本上解决能源问题,除了寻找新的能源,节能是最直接有效的重要措施。本文从全寿命周期的角度对节能问题进行讨论。
[关键词]建筑工程 节能 绿色 全寿命周期
中图分类号:S210.4 文献标识码:S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34―0470―01
一、规划设计阶段的节能控制
1.因地制宜
按照低碳、宜居、绿色、生态的理念,积极适应建筑立地的资源环境条件,同时也包括传统与文脉。选址和保护周围环境的方法是绿色设计的主要内容,充分考虑建筑与气候、地形地貌等外部环境的关系,认真研究布局、功能区设置、建筑特征及基础设施配置等要素,确定建筑的布局、形状和朝向。同时还要注意当地历史和人们和传统生活方式。为实现节能、节水、节地、节材的建筑节能目标创造先决条件,避免产生先天不足。
2.强调“整体设计”的思想,强调建筑的“全寿命周期”设计方法,单独的某几项技术不能称之为实现了绿色设计。整体设计的概念,就是构筑一个从建筑全寿命周期的建筑体系,把建筑的视野从建筑的本身扩展到本地区,时间从使用、更新,直到拆除。把建筑的经济评价,从建筑建造扩展到建筑运行的全过程。这将会使我们的设计和投资的理念有一个根本的变化,也将使传统社会理念认为不可能的环境投资可能化。
3.政府部门的审查和行业协会推动也很重要
政府要不断研究、出台政策,不断提高各项技术指标,才能提高绿色建筑的发展。《民用建筑节能条例》中规定: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依法对民用建筑进行规划审查,应当就设计方案是否符合民用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征求同级建设主管部门的意见;对不符合民用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的,不得颁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二、施工阶段的节能控制
1.要科学全面理解绿色施工内涵并付诸行动
施工企业要科学全面理解“绿色施工”,从生产全过程出发,依据“四节一环保”的理念,统筹规划施工全过程,改革传统施工工艺,改进传统管理思路,在保证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努力实现施工过程中降耗、增效和环保效果的最大化。
节能减排是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绿色施工是施工企业节能减排的必由之路,科学、全面的理解绿色施工内涵,在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施工企业应该积极行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创造性的推进绿色施工工作的开展。
引导建筑企业提高对绿色施工的认识,加强开展绿色施工活动的统一性和协调性,就要加强对技术和管理人员以及一线技术人员的分类培训,通过培训使工程建设各方正确全面理解绿色施工,充分认识绿色施工的重要性;强化建筑工人教育,提高企业职工素质,使广大工程建设者尽早熟悉掌握绿色施工的要求、原则、方法,保障绿色施工的实施效率。
2.政府要创造有利环境。科学系统的法规、制度体系是推动绿色施工及其技術应用的关键,建筑法规应继续加强对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等方面的规定,技术标准即规范也应加强对绿色施工的要求,并随着新技术、新工艺的发展进行更新。逐步建立有利于推进绿色施工的相关制度,为绿色施工创造良好的运行环境;建立健全行政监管体系,包括工程立项、规划、设计、审图、施工、监理、检测、竣工验收等环节加强监理,这是推进绿色施工的组织保证;建立示范性绿色施工项目及施工企业,强化激励作用,激发企业参与的积极性。
3.施工企业针对可持续性发展的需要做到的几个方面:
在总工程师的领导下,制定计划,落实措施,切实把节能减排、绿色施工工作和企业转变增长方式结合起来,抓出成效。企业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认真把握每一个施工程序、工艺环节和定额指标,把工作做深、做细,着力把企业和工程中的物耗、能耗降下来,把施工对环境的影响降下来。
施工企业不仅要有自己的工艺标准、技术标准,而且还要有工法、专利和定额。在工程施工中必须严格贯彻和使用企业标准,达到用标准来确保工程质量、安全和效益。
施工企业要建立创新的激励机制,加大科技投入,着力提高企业的技术开发能力和创新能力。企业要建立研发中心,要结合工程组织科技攻关,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发展信息等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建筑业。大型施工企业要逐步更新机械设备,发展施工图设计,把设计与施工紧密地结合起来,形成具有企业特色的专利技术。中小企业要积极引进、消化、应用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施工企业应联合高校、科研单位围绕绿色施工的重点和难点,组织力量加强科技攻关,重点开展以下技术研究:
1)要积极推进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推广应用,如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
2)推广使用高强度钢筋和高性能混凝土,减少资源消耗,提高结构耐久性;推广使用预拌混凝土、商品砂浆,发展预制混凝土构件,减少施工现场湿作业。
3)优化钢筋与钢结构件下料,推广专业化加工和配送。优化钢结构制作和安装方法,大型钢结构宜采用工厂制作、现场拼装、分段吊装、整体滑移、提升(顶升)等安装方法。
4)优化模板设计,提高模板材质与连接件的标准化、通用化;推广定型模板和工具式模板,提高模板与脚手架的周转率。
5)开展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研究。重点开展对利用建筑废弃物生产的再生建筑材料或产品的研究。目前,我国建筑废弃物已占城市垃圾总量的30%~40%,大多露天堆放或填埋处理,不仅耗用大量土地和垃圾清运费,而且加重了环境污染。理论上,建筑垃圾是可再生利用资源,可替代耕地土作回填材料,可用于道路工程或地基基础工程、用作再生集料替代天然砂石。用建筑废弃物生产的再生烧结砖、铺道砖、花格砖及预制构件等建筑材料,应予以推广应用。
三、建筑运行使用过程的节能减排
1.首先以节约资源、环境友好、以人为本、运行高效合理为目标,建立合理、先进的运营管理制度;这里所说的管理是指基于全寿命周期节能减排而建成的绿色建筑,绿色建筑的管理涉及环境、生态、能源、资源、经济、建筑物、设备、社会、安全、通信网络等。
2.其次应加强对社区员工、业主及有关人员的教育,开展系列环保宣传活动,培养居民的环保意识和能力,通过社区居民的主动参与保证社区自我运行的良好态势。
3.提高建筑运行效率、实现建筑节能是持续的过程,需建立监控系统,通过运行数据分析建筑的节能与环境保护的效能及缺陷,对节能潜力进行评估,对监控的能耗数据进行管理分析,调整措施,追踪计算节能成果,并持续不断地进行优化改善,才能实现持续的节能成果。
四、建筑物报废拆除阶段的管理
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绿色建筑行动方案》指出,要严格建筑拆除管理,加强建筑维护管理,探索实行建筑报废拆除审核制度,依法惩处违规拆除行为。推进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落实建筑废弃物处理责任制,开展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示范,研究建立建筑废弃物再生产品标识制度。
政府对建筑物拆除的年限进行了控制,但建筑物使用寿命一般70年左右,如何使其拆除后对环境影响减到最小,回收处理拆除物将是关键。建筑拆除后应将产生的垃圾进行严格分类,将可回收利用的建筑材料及时回收处理,同时减少有害气体的随意排放和其他废弃物的随意堆置,避免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及相应的修护成本。在尽可能降低拆除过程的能耗的同时,考虑充分就近循环利用建筑材料等废弃物,降低废弃物运输和处理处置所造成的能耗水平。
五、结束语
为了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运用全寿命周期理论进行节能减排建设是十分必要的,也是非常紧迫的。强调以人为本、与自然和谐、高效节能和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必将成为社会、经济与自然三者可持续发展的人类的理想居住地。
参考文献
[1] 赵晓艳,田稳苓,王敏.浅析建筑节能的现状与未来发展.建筑节能,2008,210(36):73-75
[2] 尚幸福 庞桥我国建筑能耗存在的问题及节能策略经济述评2011.7
[关键词]建筑工程 节能 绿色 全寿命周期
中图分类号:S210.4 文献标识码:S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34―0470―01
一、规划设计阶段的节能控制
1.因地制宜
按照低碳、宜居、绿色、生态的理念,积极适应建筑立地的资源环境条件,同时也包括传统与文脉。选址和保护周围环境的方法是绿色设计的主要内容,充分考虑建筑与气候、地形地貌等外部环境的关系,认真研究布局、功能区设置、建筑特征及基础设施配置等要素,确定建筑的布局、形状和朝向。同时还要注意当地历史和人们和传统生活方式。为实现节能、节水、节地、节材的建筑节能目标创造先决条件,避免产生先天不足。
2.强调“整体设计”的思想,强调建筑的“全寿命周期”设计方法,单独的某几项技术不能称之为实现了绿色设计。整体设计的概念,就是构筑一个从建筑全寿命周期的建筑体系,把建筑的视野从建筑的本身扩展到本地区,时间从使用、更新,直到拆除。把建筑的经济评价,从建筑建造扩展到建筑运行的全过程。这将会使我们的设计和投资的理念有一个根本的变化,也将使传统社会理念认为不可能的环境投资可能化。
3.政府部门的审查和行业协会推动也很重要
政府要不断研究、出台政策,不断提高各项技术指标,才能提高绿色建筑的发展。《民用建筑节能条例》中规定: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依法对民用建筑进行规划审查,应当就设计方案是否符合民用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征求同级建设主管部门的意见;对不符合民用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的,不得颁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二、施工阶段的节能控制
1.要科学全面理解绿色施工内涵并付诸行动
施工企业要科学全面理解“绿色施工”,从生产全过程出发,依据“四节一环保”的理念,统筹规划施工全过程,改革传统施工工艺,改进传统管理思路,在保证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努力实现施工过程中降耗、增效和环保效果的最大化。
节能减排是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绿色施工是施工企业节能减排的必由之路,科学、全面的理解绿色施工内涵,在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施工企业应该积极行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创造性的推进绿色施工工作的开展。
引导建筑企业提高对绿色施工的认识,加强开展绿色施工活动的统一性和协调性,就要加强对技术和管理人员以及一线技术人员的分类培训,通过培训使工程建设各方正确全面理解绿色施工,充分认识绿色施工的重要性;强化建筑工人教育,提高企业职工素质,使广大工程建设者尽早熟悉掌握绿色施工的要求、原则、方法,保障绿色施工的实施效率。
2.政府要创造有利环境。科学系统的法规、制度体系是推动绿色施工及其技術应用的关键,建筑法规应继续加强对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等方面的规定,技术标准即规范也应加强对绿色施工的要求,并随着新技术、新工艺的发展进行更新。逐步建立有利于推进绿色施工的相关制度,为绿色施工创造良好的运行环境;建立健全行政监管体系,包括工程立项、规划、设计、审图、施工、监理、检测、竣工验收等环节加强监理,这是推进绿色施工的组织保证;建立示范性绿色施工项目及施工企业,强化激励作用,激发企业参与的积极性。
3.施工企业针对可持续性发展的需要做到的几个方面:
在总工程师的领导下,制定计划,落实措施,切实把节能减排、绿色施工工作和企业转变增长方式结合起来,抓出成效。企业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认真把握每一个施工程序、工艺环节和定额指标,把工作做深、做细,着力把企业和工程中的物耗、能耗降下来,把施工对环境的影响降下来。
施工企业不仅要有自己的工艺标准、技术标准,而且还要有工法、专利和定额。在工程施工中必须严格贯彻和使用企业标准,达到用标准来确保工程质量、安全和效益。
施工企业要建立创新的激励机制,加大科技投入,着力提高企业的技术开发能力和创新能力。企业要建立研发中心,要结合工程组织科技攻关,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发展信息等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建筑业。大型施工企业要逐步更新机械设备,发展施工图设计,把设计与施工紧密地结合起来,形成具有企业特色的专利技术。中小企业要积极引进、消化、应用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施工企业应联合高校、科研单位围绕绿色施工的重点和难点,组织力量加强科技攻关,重点开展以下技术研究:
1)要积极推进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推广应用,如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
2)推广使用高强度钢筋和高性能混凝土,减少资源消耗,提高结构耐久性;推广使用预拌混凝土、商品砂浆,发展预制混凝土构件,减少施工现场湿作业。
3)优化钢筋与钢结构件下料,推广专业化加工和配送。优化钢结构制作和安装方法,大型钢结构宜采用工厂制作、现场拼装、分段吊装、整体滑移、提升(顶升)等安装方法。
4)优化模板设计,提高模板材质与连接件的标准化、通用化;推广定型模板和工具式模板,提高模板与脚手架的周转率。
5)开展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研究。重点开展对利用建筑废弃物生产的再生建筑材料或产品的研究。目前,我国建筑废弃物已占城市垃圾总量的30%~40%,大多露天堆放或填埋处理,不仅耗用大量土地和垃圾清运费,而且加重了环境污染。理论上,建筑垃圾是可再生利用资源,可替代耕地土作回填材料,可用于道路工程或地基基础工程、用作再生集料替代天然砂石。用建筑废弃物生产的再生烧结砖、铺道砖、花格砖及预制构件等建筑材料,应予以推广应用。
三、建筑运行使用过程的节能减排
1.首先以节约资源、环境友好、以人为本、运行高效合理为目标,建立合理、先进的运营管理制度;这里所说的管理是指基于全寿命周期节能减排而建成的绿色建筑,绿色建筑的管理涉及环境、生态、能源、资源、经济、建筑物、设备、社会、安全、通信网络等。
2.其次应加强对社区员工、业主及有关人员的教育,开展系列环保宣传活动,培养居民的环保意识和能力,通过社区居民的主动参与保证社区自我运行的良好态势。
3.提高建筑运行效率、实现建筑节能是持续的过程,需建立监控系统,通过运行数据分析建筑的节能与环境保护的效能及缺陷,对节能潜力进行评估,对监控的能耗数据进行管理分析,调整措施,追踪计算节能成果,并持续不断地进行优化改善,才能实现持续的节能成果。
四、建筑物报废拆除阶段的管理
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绿色建筑行动方案》指出,要严格建筑拆除管理,加强建筑维护管理,探索实行建筑报废拆除审核制度,依法惩处违规拆除行为。推进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落实建筑废弃物处理责任制,开展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示范,研究建立建筑废弃物再生产品标识制度。
政府对建筑物拆除的年限进行了控制,但建筑物使用寿命一般70年左右,如何使其拆除后对环境影响减到最小,回收处理拆除物将是关键。建筑拆除后应将产生的垃圾进行严格分类,将可回收利用的建筑材料及时回收处理,同时减少有害气体的随意排放和其他废弃物的随意堆置,避免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及相应的修护成本。在尽可能降低拆除过程的能耗的同时,考虑充分就近循环利用建筑材料等废弃物,降低废弃物运输和处理处置所造成的能耗水平。
五、结束语
为了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运用全寿命周期理论进行节能减排建设是十分必要的,也是非常紧迫的。强调以人为本、与自然和谐、高效节能和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必将成为社会、经济与自然三者可持续发展的人类的理想居住地。
参考文献
[1] 赵晓艳,田稳苓,王敏.浅析建筑节能的现状与未来发展.建筑节能,2008,210(36):73-75
[2] 尚幸福 庞桥我国建筑能耗存在的问题及节能策略经济述评2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