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教育新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把它作为一项主要任务加以实施。这就要求教师善于发现、捕捉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能及时给予充分的评价肯定,让他们享受成功的快乐、激励学习的自信心。下面就我在教学中如何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自信心谈几点体会:
一、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教师不仅要用新的教育教学观念来武装自己,更要学会用新的教学模式来进行教学。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习惯了滔滔不绝的“满堂灌”,学生则养成了以静听代学习的习惯,“好学而无疑”成为普遍现象。所以,为了真正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教师要更新观念、改进教法,学生也要更新观念、改变传统的学法,这样我们才能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
新型的师生关系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精神上的交流,是教师的价值引导和学生的自主学习相统一的对话过程。民主、平等旨在表明教师与学生之间不是一种简单的给予和被动接受的关系,而是一种互相尊重、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平等民主的交往关系。
正如教育家刘国正先生所说:“就课堂教学来说,不是我教你学,也不是你启我发,而是教与学双方做到和谐的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学生也推动教师,教师得心应手,学生如坐春风,双方都欲罢不能,其乐融融。”这样,学生的创造欲望就会表现出来。
二、树立学生英语学习的自信心
1.善于用典故引导,让学生主动培养自信心。
用先进事迹鼓舞人,是帮助学生树立英语学习自信心的起点。古今中外勤能补拙的例子不胜枚举:数学家华罗庚初一的数学是经过补考才及格的;“疯狂英语”的创始人李阳在大学一二年级时多次补考英语,后来经过四个月的艰苦努力,终于在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中一举获得全校第二名的优异成绩。
2.善于表扬激励,让学生重新拾起自信心。
成功的教育是爱的教育,爱能激发学习的热情,能给学生以勇气和信心。一个人只有对自己充满自信,才会对取得成功充满渴望,才能去拼搏、去奋斗、去创新。作为教师对学生要有信心,要多关心、爱护他们,对他们要多一些表扬,少一些批评和责备。教学实践表明,教师客观地评价学生、表扬学生,有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实现质的转化。
3.善于创造机会,让学生始终保持自信心。
培养学生自信心的条件是让他们不断得到成功的体验,而过多的失败体验则会使他们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发展的特点和个性差异,提出适合其水平的任务和要求,确立一个适当的目标,使其经过努力能够完成。同时,要创造机会让他们表现自己的才能、发挥自己的特长。少年爱迪生因提出这样或那样的怪问题和贪玩被学校开除,但他母亲给予了他極大的宽容和执着的信任与支持,从而挽救了这个世界巨星。
三、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质疑情境,并鼓励学生的求异思维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了疑问才会去进一步思考不同的问题,才会有所发展、有所创造。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创设质疑情境、鼓励学生的求异思维是必要的。它是指在教学中,教师创设一个问题,鼓励学生打破思维定势,敢于“say No”,从而让学生多侧面、多角度地思考问题。例如,在教完《詹天佑》这篇课文后,教师提问:What can you learn from this text?有学生大胆说我要当科学家,像詹天佑那样为国家做贡献,他还提出了自己设计铁路的观点。显然这位学生的思想是有远见的,我让学生们鼓掌表扬了他。
四、实施激励为目的的评价机制
评价是与教学过程并行的同等重要的过程,教师对学生的一次评价,可能会导致学生朝这一领域深入发展。评价是辅助教学的持续过程,是教与学的组成部分,贯穿于整个教与学活动中的每一个环节。评价提供的是教师有效的信息、亲切的指导,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因此我认为:激励性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的终生发展,它不仅仅是为了检查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而更多的是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优质的服务,为学生的有效学习提供动力和源泉。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教师若能把自己的期望或明或暗地传递给学生,学生便会按照教师所期望的方向来塑造自己的行为。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力求关注每一个学生的表现和愿望,用语言、手势、眼神、微笑把期望、鼓励、赞许传递给他们,唤起学生内心潜在的自我价值意识和学习欲望,运用鼓励性评价,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真诚地称赞他们。
对于学生平时的英语作业、默写和一些小测验,我也会给予即时评价,一个高分、一句短短的但充满鼓励的评语,常常在不经意间就成为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
如果创新知识是知识经济的根本特色,那么创新人才则是支撑民族的脊梁。所以,教育将成为富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教育,我们一定要改变观念、改变教法,不断学习,不断反思,让学生找回自信、开发潜能,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成功。
参考文献
[1]宋德如 主编《基础教育学》。
[2]陈家麟 主编《基础心理学》。
一、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教师不仅要用新的教育教学观念来武装自己,更要学会用新的教学模式来进行教学。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习惯了滔滔不绝的“满堂灌”,学生则养成了以静听代学习的习惯,“好学而无疑”成为普遍现象。所以,为了真正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教师要更新观念、改进教法,学生也要更新观念、改变传统的学法,这样我们才能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
新型的师生关系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精神上的交流,是教师的价值引导和学生的自主学习相统一的对话过程。民主、平等旨在表明教师与学生之间不是一种简单的给予和被动接受的关系,而是一种互相尊重、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平等民主的交往关系。
正如教育家刘国正先生所说:“就课堂教学来说,不是我教你学,也不是你启我发,而是教与学双方做到和谐的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学生也推动教师,教师得心应手,学生如坐春风,双方都欲罢不能,其乐融融。”这样,学生的创造欲望就会表现出来。
二、树立学生英语学习的自信心
1.善于用典故引导,让学生主动培养自信心。
用先进事迹鼓舞人,是帮助学生树立英语学习自信心的起点。古今中外勤能补拙的例子不胜枚举:数学家华罗庚初一的数学是经过补考才及格的;“疯狂英语”的创始人李阳在大学一二年级时多次补考英语,后来经过四个月的艰苦努力,终于在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中一举获得全校第二名的优异成绩。
2.善于表扬激励,让学生重新拾起自信心。
成功的教育是爱的教育,爱能激发学习的热情,能给学生以勇气和信心。一个人只有对自己充满自信,才会对取得成功充满渴望,才能去拼搏、去奋斗、去创新。作为教师对学生要有信心,要多关心、爱护他们,对他们要多一些表扬,少一些批评和责备。教学实践表明,教师客观地评价学生、表扬学生,有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实现质的转化。
3.善于创造机会,让学生始终保持自信心。
培养学生自信心的条件是让他们不断得到成功的体验,而过多的失败体验则会使他们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发展的特点和个性差异,提出适合其水平的任务和要求,确立一个适当的目标,使其经过努力能够完成。同时,要创造机会让他们表现自己的才能、发挥自己的特长。少年爱迪生因提出这样或那样的怪问题和贪玩被学校开除,但他母亲给予了他極大的宽容和执着的信任与支持,从而挽救了这个世界巨星。
三、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质疑情境,并鼓励学生的求异思维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了疑问才会去进一步思考不同的问题,才会有所发展、有所创造。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创设质疑情境、鼓励学生的求异思维是必要的。它是指在教学中,教师创设一个问题,鼓励学生打破思维定势,敢于“say No”,从而让学生多侧面、多角度地思考问题。例如,在教完《詹天佑》这篇课文后,教师提问:What can you learn from this text?有学生大胆说我要当科学家,像詹天佑那样为国家做贡献,他还提出了自己设计铁路的观点。显然这位学生的思想是有远见的,我让学生们鼓掌表扬了他。
四、实施激励为目的的评价机制
评价是与教学过程并行的同等重要的过程,教师对学生的一次评价,可能会导致学生朝这一领域深入发展。评价是辅助教学的持续过程,是教与学的组成部分,贯穿于整个教与学活动中的每一个环节。评价提供的是教师有效的信息、亲切的指导,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因此我认为:激励性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的终生发展,它不仅仅是为了检查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而更多的是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优质的服务,为学生的有效学习提供动力和源泉。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教师若能把自己的期望或明或暗地传递给学生,学生便会按照教师所期望的方向来塑造自己的行为。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力求关注每一个学生的表现和愿望,用语言、手势、眼神、微笑把期望、鼓励、赞许传递给他们,唤起学生内心潜在的自我价值意识和学习欲望,运用鼓励性评价,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真诚地称赞他们。
对于学生平时的英语作业、默写和一些小测验,我也会给予即时评价,一个高分、一句短短的但充满鼓励的评语,常常在不经意间就成为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
如果创新知识是知识经济的根本特色,那么创新人才则是支撑民族的脊梁。所以,教育将成为富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教育,我们一定要改变观念、改变教法,不断学习,不断反思,让学生找回自信、开发潜能,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成功。
参考文献
[1]宋德如 主编《基础教育学》。
[2]陈家麟 主编《基础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