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新课改背景下,诞生了基于“微课导学”的教学模式,其旨在依托“微课”和“导学案”的载体,开展互助合作、自主探究、学案导学、任务引领等教学活动,从而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实践证明,该模式能有效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中职信息技术教学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接下来,就此展开具体分析,以期同行参考借鉴。
[关 键 词] 微课导学;中职;信息技术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37-0198-02
新课改背景下,传统教学模式已难以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亟须探究出切实可行的教学模式。“微课导学”作为新型的教学模式,在中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有效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禁锢,真正践行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微课导学是信息技术背景下的实践产物,其通过声音、视频、动画及文字等多种媒介的融合,在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微課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能有效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应用良好的课堂氛围,有助于新型师生关系的建构。
一、“微课导学”教学模式的概述
(一)微课的含义及特点
微课是基于网络信息技术,认真筛选教学要点融合设计,是一种新型的教学形式。简言之,微课是以短视频的形式,将知识点录成视频共享,即以网络视频为载体,对教师的教学活动进行记录,便于学生反复观看。微课具有短小精悍、交互性强的特点,尤其是学生适合应用计算机、平板电脑等开展移动学习、自主学习及合作学习的活动,因此应用微课教学模式势在必行[1]。
(二)微课导学模式简析
“微课导学”是基于现代技术与教学理论提出的全新模式,其符合新课标的发展要求。通过微课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活动,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有助于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伴随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为微课导学教学模式的应用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2]。微课导学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转变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到知识体系的建构过程中,注重“先学后教”,学生可以根据微课开展自主学习活动,同时有助于学生潜能的挖掘,让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新课程标准倡导下,教育目标不单单是传授知识,更要让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这要求教师要做好引导工作,确保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顺利开展[3]。
二、“微课导学”教学模式的建构实践
(一)“微课导学”教学模式的特点
首先,微课导学教学模式十分高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让其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的学习中,有助于新型师生关系的建构。其次,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引导学生尝试自主解决不懂的问题,注重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4]。再次,充分彰显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这种教学模式的指导下,转变了学生之前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后,微课导学教学模式打破了时间、空间方面的禁锢,为学生提供了更多选择空间,能让其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进度,为学生学习提供了方便[5]。
(二)“微课导学”教学模式的设计实践
1.课前自主学习设计
课前,教师要精心筛选与课堂相关的教学材料,包括微课件、微视频、微练习和微设计等内容,将其上传至移动平台班级活动群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微课内容设计等手段指引更好地开展学习活动,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6]。
2.课堂导学活动设计
课上,教师要结合课前设计好的悬念创设教学情境,指引学生思考知识点之间的关联,应用“头脑风暴”的方式搜集各小组遇到的疑难问题。之后,教师要根据各个小组反馈的情况,安排学生开展自主探究活动,反复观看微视频,有效解决学习过程中的难题。最后,教师要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从而提升课堂教学实效性[7]。
3.课后自主学习活动设计
课后学习活动设计是学生知识巩固的过程,通常包括思维导图、微练习测评、课外拓展等内容。所以,教师要借助移动App平台布置微练习、挑战自我等不同类型的开放性作业,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发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8]。
三、“微课导学”教学模式在中职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一)应用微课指导学生课前预习
预习是中职信息技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科学把握知识重难点,在课堂中开展有针对性的学习活动,同时教师要重视学生课前预习活动的开展,为其提供多元化的选择,让学生树立良好的预习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预习在课堂活动中的价值。传统预习活动中,大多是教师口头布置任务,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难以实现主动学习的目标。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微课在现代化教学中得到充分引用,以此开展有针对性的预习活动。(1)教师要充分了解新课程标准的内容,根据教学重难点制作微课,并将其上传至教学平台。(2)通过邮件、微博的方式共享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开展预习活动,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反馈的结果,找出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便于集中讲解,从而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9]。比如在“网络数据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能将与本节课相关的知识制成微视频,比如常用的网络数据网址、常用的检索方法等,明确学习活动中的重难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预习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二)应用微课指导学生课中学习
微课导学模式通过课前、课中及课后等环节的整合,在教学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首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到知识体系的建构过程中,锻炼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其次,实现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学习进度开展有针对性的学习,将新学的知识与之前学习的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在某种意义上实现了教学资源的最大化,从而实现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1.应用微课导入新课
教学导入是课堂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在这个环节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通过使用微课导入的手段,能将教学内容直观地展示给学生,可以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养成科学的问题探究意识,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比如在“Flash动画制作”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制作微课视频动画短篇“两只老虎”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真正实现寓教于乐的目标[10]。
2.应用微课重点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将教学中的难点制成微课,对学生实施有针对性的指导,便于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比如在“表格数据的图形化”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更好地开展自主学习活动,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应用微课指导学生课后学习
1.应用微课布置作业
微课作为新颖、灵活的载体,提高了作业布置的效率,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堂知识。比如在“文字及其处理技术”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微课的制作过程中,要统筹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并将其上传至共享平台,由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如果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难题的话,可以主动与学生进行交流,有助于新型师生关系的建构。这种作业方式有效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保证了知识巩固的效果,提升了信息技术的学习效果。
2.应用微课巩固复习
微课出现后,教师可以将教学重点制成相关视频,并上传至共享平台,从而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应用“微课导学”的教学模式,学生可以带着疑问进行自主学习,重点解决教学难点,提升学习效果,实现巩固知识、内化能力的目的,真正实现“导学一体”。比如在“数字化图像的设计与加工”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本节课的重难点制成相应视频,让学生发现自己学习过程中的不足,有效提升了学习效果。学生在微课视频的观看中,可以加深对知识点的记忆,更好地掌握知识,从而充分参与到知识体系的建构过程中,提升学习效果。
综上所述,“微课导学”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充分彰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助于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在当前移动学习背景下,“微课导学”教学模式已经成为职业教学发展的必然。以“微课”和“导学案”为载体的微课导学新型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有显著优势,能为中职信息技术专业教学提供重要指导。鉴于此,教师要不断创新自身的教学理念,提高自身的专业化能力。应用微课导学提高中职信息技术教学水平,让学生充分参与到知识体系的自主建构中,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建伟.基于网络空间的中职计算机“微课导学”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J].广东教育(职教版),2019(3):87-89.
[2]李振达.基于“微课导学”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研究:以中职信息技术专业教学为例[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8,14(10):130-132.
[3]潘伟峰.浅析高中信息技术微课导学的设计和应用[J].读与写,2018,15(21):175-176.
[4]薛静静,郭敏,王莉,等.微课导学模式在多媒体技术应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9(5):43-44,49.
[5]邓昌滨.微课导学:撬动学习方式的变革[J].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2019(2):21-24.
[6]顾梦倩.微课导学,提高课堂实效[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18(14):61-62.
[7]陈婷.中学数学微课导学的实践研究赏析[J].科學咨询,2018(7):90.
[8]韩新正.“微课导学”在前置学习中的误区及对策[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18(3):21-23.
[9]李毓嘉.微课教学在“互联网+”CPSL中的设计与应用:以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为例[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9,35(11):31-42.
[10]熊志发.“微课导学”在初中化学实验课堂中的应用[J].文渊(中学版),2019(8):612.
◎编辑 原琳娜
[关 键 词] 微课导学;中职;信息技术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37-0198-02
新课改背景下,传统教学模式已难以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亟须探究出切实可行的教学模式。“微课导学”作为新型的教学模式,在中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有效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禁锢,真正践行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微课导学是信息技术背景下的实践产物,其通过声音、视频、动画及文字等多种媒介的融合,在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微課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能有效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应用良好的课堂氛围,有助于新型师生关系的建构。
一、“微课导学”教学模式的概述
(一)微课的含义及特点
微课是基于网络信息技术,认真筛选教学要点融合设计,是一种新型的教学形式。简言之,微课是以短视频的形式,将知识点录成视频共享,即以网络视频为载体,对教师的教学活动进行记录,便于学生反复观看。微课具有短小精悍、交互性强的特点,尤其是学生适合应用计算机、平板电脑等开展移动学习、自主学习及合作学习的活动,因此应用微课教学模式势在必行[1]。
(二)微课导学模式简析
“微课导学”是基于现代技术与教学理论提出的全新模式,其符合新课标的发展要求。通过微课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活动,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有助于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伴随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为微课导学教学模式的应用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2]。微课导学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转变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到知识体系的建构过程中,注重“先学后教”,学生可以根据微课开展自主学习活动,同时有助于学生潜能的挖掘,让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新课程标准倡导下,教育目标不单单是传授知识,更要让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这要求教师要做好引导工作,确保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顺利开展[3]。
二、“微课导学”教学模式的建构实践
(一)“微课导学”教学模式的特点
首先,微课导学教学模式十分高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让其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的学习中,有助于新型师生关系的建构。其次,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引导学生尝试自主解决不懂的问题,注重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4]。再次,充分彰显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这种教学模式的指导下,转变了学生之前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后,微课导学教学模式打破了时间、空间方面的禁锢,为学生提供了更多选择空间,能让其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进度,为学生学习提供了方便[5]。
(二)“微课导学”教学模式的设计实践
1.课前自主学习设计
课前,教师要精心筛选与课堂相关的教学材料,包括微课件、微视频、微练习和微设计等内容,将其上传至移动平台班级活动群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微课内容设计等手段指引更好地开展学习活动,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6]。
2.课堂导学活动设计
课上,教师要结合课前设计好的悬念创设教学情境,指引学生思考知识点之间的关联,应用“头脑风暴”的方式搜集各小组遇到的疑难问题。之后,教师要根据各个小组反馈的情况,安排学生开展自主探究活动,反复观看微视频,有效解决学习过程中的难题。最后,教师要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从而提升课堂教学实效性[7]。
3.课后自主学习活动设计
课后学习活动设计是学生知识巩固的过程,通常包括思维导图、微练习测评、课外拓展等内容。所以,教师要借助移动App平台布置微练习、挑战自我等不同类型的开放性作业,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发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8]。
三、“微课导学”教学模式在中职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一)应用微课指导学生课前预习
预习是中职信息技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科学把握知识重难点,在课堂中开展有针对性的学习活动,同时教师要重视学生课前预习活动的开展,为其提供多元化的选择,让学生树立良好的预习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预习在课堂活动中的价值。传统预习活动中,大多是教师口头布置任务,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难以实现主动学习的目标。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微课在现代化教学中得到充分引用,以此开展有针对性的预习活动。(1)教师要充分了解新课程标准的内容,根据教学重难点制作微课,并将其上传至教学平台。(2)通过邮件、微博的方式共享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开展预习活动,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反馈的结果,找出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便于集中讲解,从而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9]。比如在“网络数据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能将与本节课相关的知识制成微视频,比如常用的网络数据网址、常用的检索方法等,明确学习活动中的重难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预习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二)应用微课指导学生课中学习
微课导学模式通过课前、课中及课后等环节的整合,在教学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首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到知识体系的建构过程中,锻炼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其次,实现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学习进度开展有针对性的学习,将新学的知识与之前学习的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在某种意义上实现了教学资源的最大化,从而实现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1.应用微课导入新课
教学导入是课堂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在这个环节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通过使用微课导入的手段,能将教学内容直观地展示给学生,可以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养成科学的问题探究意识,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比如在“Flash动画制作”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制作微课视频动画短篇“两只老虎”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真正实现寓教于乐的目标[10]。
2.应用微课重点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将教学中的难点制成微课,对学生实施有针对性的指导,便于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比如在“表格数据的图形化”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更好地开展自主学习活动,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应用微课指导学生课后学习
1.应用微课布置作业
微课作为新颖、灵活的载体,提高了作业布置的效率,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堂知识。比如在“文字及其处理技术”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微课的制作过程中,要统筹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并将其上传至共享平台,由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如果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难题的话,可以主动与学生进行交流,有助于新型师生关系的建构。这种作业方式有效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保证了知识巩固的效果,提升了信息技术的学习效果。
2.应用微课巩固复习
微课出现后,教师可以将教学重点制成相关视频,并上传至共享平台,从而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应用“微课导学”的教学模式,学生可以带着疑问进行自主学习,重点解决教学难点,提升学习效果,实现巩固知识、内化能力的目的,真正实现“导学一体”。比如在“数字化图像的设计与加工”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本节课的重难点制成相应视频,让学生发现自己学习过程中的不足,有效提升了学习效果。学生在微课视频的观看中,可以加深对知识点的记忆,更好地掌握知识,从而充分参与到知识体系的建构过程中,提升学习效果。
综上所述,“微课导学”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充分彰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助于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在当前移动学习背景下,“微课导学”教学模式已经成为职业教学发展的必然。以“微课”和“导学案”为载体的微课导学新型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有显著优势,能为中职信息技术专业教学提供重要指导。鉴于此,教师要不断创新自身的教学理念,提高自身的专业化能力。应用微课导学提高中职信息技术教学水平,让学生充分参与到知识体系的自主建构中,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建伟.基于网络空间的中职计算机“微课导学”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J].广东教育(职教版),2019(3):87-89.
[2]李振达.基于“微课导学”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研究:以中职信息技术专业教学为例[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8,14(10):130-132.
[3]潘伟峰.浅析高中信息技术微课导学的设计和应用[J].读与写,2018,15(21):175-176.
[4]薛静静,郭敏,王莉,等.微课导学模式在多媒体技术应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9(5):43-44,49.
[5]邓昌滨.微课导学:撬动学习方式的变革[J].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2019(2):21-24.
[6]顾梦倩.微课导学,提高课堂实效[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18(14):61-62.
[7]陈婷.中学数学微课导学的实践研究赏析[J].科學咨询,2018(7):90.
[8]韩新正.“微课导学”在前置学习中的误区及对策[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18(3):21-23.
[9]李毓嘉.微课教学在“互联网+”CPSL中的设计与应用:以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为例[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9,35(11):31-42.
[10]熊志发.“微课导学”在初中化学实验课堂中的应用[J].文渊(中学版),2019(8):612.
◎编辑 原琳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