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探索了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直觉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指出教师不仅要注重引导学生整体感知全文,培养学生初读课文时总揽全文的能力和思维的快速性,更要注重提高学生思维的直接性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关键词: 语文阅读教学 直觉思维能力 培养
爱因斯坦说:“真正可贵的是直觉。”“我相信直觉和灵感。”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样学生思考问题,才具有敏锐的观察,丰富的想象,大胆的推测,快速的思考,直接判断的能力。
本文试就这一问题,结合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作初步探讨。
那么,什么是直觉思维?直觉思维是人脑对事物、事物的本质及规律做出迅速的识别、敏锐的观察、直接的理解和整体判断的思维过程。直觉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直接性、快速性和奇特性往往给人以神秘感。它没有中间的推理过程就直接得出结论,它进行的模式是跳跃式的中间步骤的省略。根据直觉思维的以上特点,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引导学生整体感知全文,培养学生初读课文时总揽全文的能力。
直觉思维的特点是在对问题初步理解的基础上,立即动用已有的全部生活经验与知识系统,进行急速的思维,从已知推测出未知,从现象推测出本质,从局部推测出整体,由浅入深,直接接触问题的实质。这一点运用到阅读教学中,可以帮助学生从整体上去理解课文。阅读直觉思维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思维形式的整体性。对问题做局部观察是必要的,但必须有整体感知的环节。对于某些阅读问题的解决,进行局部思考,有时可能不得要领,而进行整体感知则能一下子抓住要领。可让学生在感知全文的同时进行直觉思维,因此,每接触一篇新课文时都要引导学生根据课文的体裁、标题、开端推测全文的结构,大概的内容,可能要表现的中心思想,等等。如教读《苏州园林》,这是一篇说明文,学生就清楚地从说明对象、说明对象的特征、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语言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一下子掌握了文章的内容。又如教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可引导学生从课题推测出文章的结构,从整体上总揽全文。再如阅读《在烈日和暴雨下》,指导学生用同样的方法推测文章的结构,让学生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深入探究之后,不仅能依据课题推测出文章结构,而且能从中发现大量篇幅描写太阳之烈,风之狂,雨之暴,这一系列对自然景观、天气现象的描摹,都是为了表现人的感受与命运,因为自然环境恶劣,那么在其中挣扎度日时所受的苦、遭的难就愈多愈厉害,就愈能表现劳动人民在社会中低下的地位与悲苦的命运,从而突出全文的主题:通过对祥子痛苦艰难的生存状况的真实描写,反映了老北京底层的小人物的悲惨命运,揭露和控诉了社会的黑暗和残酷,表达了作者对社会底层劳动者的真挚同情和深刻理解。这样在探索和推测中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二、实行快速阅读,培养思维的快速性。
快速阅读是一种高级的阅读形式,快速正是直觉思维的特点之一,就是要在尽量短的时间内感知要阅读的文字,它最大的特点就是速度快,它要求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更加敏捷。速读能力所主要凭借的是直觉思维能力,阅读教学应加强速读训练,通过培养快读能力来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全面提高语文素质。
思维的快速性是指思考问题比较灵活,跳着读,敢于跃进。我们读一篇文章时往往会由这篇文章的内容、结构、语句、写作特色,想到另一篇文章的有关内容,例如学习《紫藤萝瀑布》“借物抒情”的手法时,就可引导学生联想到另一篇课文《荷叶母亲》,所描绘的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情景,温馨感人,既充满了浓浓的爱意,又让人顺理成章地联想到了母亲对子女的呵护及关爱,从而使荷叶母亲的形象美好又伟大。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促进已有知识的正向迁移。这种思维的跳跃,有时运用“关键词”进行阅读,着重扫视关键词句和语段,形成较宽的视幅、较短的视时和较长的意群,可以提高阅读速度,让学生赢得时间。即从一篇文章的前跳到后,从尾跳到头,不受程式化的分析方法所束缚。比如《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师就可抓住文章中间部分的句子:“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作者在两个部分之间,用了总承上文和总起下文的句子,在两句之间又注意彼此的关联,这样就使两个部分的过渡十分自然。引导学生作思维的前后跳跃,围绕这两方面文章写了闻一多十多年来默默钻研,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起草政治传单、在群众大会上演说、参加游行示威共六件事。把这两方面结合起来看,两部分互为补充,使闻一多先生的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及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跃然纸上。又如讲《口技》时抓住关键词,即篇首的“善”字,在整体感知时,引导学生围绕“善”字,结合课文说说文章是如何表现口技表演者的“善”的。同学们会说:“善在侧面描写——如: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善在文字的渲染力——如遥闻、微闻、絮絮不止、作作索索等;善在道具的简单——一扇、一桌、一椅、一抚尺而已,却惟妙惟肖,逼真再现……一个“善”字,贯穿了整体感知的全过程,串起了粒粒闪光的思维珍珠,促使学生把握了文章的中心。
三、具有丰富的知识,形成知识体系,提高学生思维的直接性。
直觉不是靠“机遇”,直觉的获得虽然具有偶然性,但决不是无缘无故的凭空臆想,从这种意义上说,具有丰富的知识是直觉强化的基础。任何直觉的产生和发展,都离不开该领域的基础知识及学生自身掌握的知识体系,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凭着自身掌握的知识体系,可以把相关的知识迁移,把新旧知识贯通,使思维更加活跃异常。学生可以根据文章的体裁推测出全文的思路,例如,《敬业与乐业》首先揭示全篇论述中心;其次从论述敬业和乐业的重要性方面论证中心论点;最后总结全篇,勉励人敬业乐业。这是因为学生的头脑里早已存在分析议论文结构的知识体系:议论文的一般结构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即引论—本论—结论)。为了促使学生形成知识体系,在阅读教学中根据知识的内在规律、相互间的关系,并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使学生逐步掌握这些知识体系,以促成学生知识体系的形成。例如学生通过阅读《谈骨气》,可以用此规律去分析。还可以以此类推扩展知识,让学生在对比中认识《最后一课》以人物的见闻感受为线索,认识《荔枝蜜》以作者的感情变化为线索,认识《羚羊木雕》以羚羊木雕为线索,认识《藤野先生》的双线线索。有了一定的知识体系,学生思维的直接性就会大大提高。
四、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增强学生思维的果断性。
直觉思维凭的是“直接的感觉”,但又不是感性认识。直觉思维往往产生于瞬息之间,稍纵即逝。勇敢、果断、自信心强的学生会迅速地捕捉那直觉思维的思想火花,而胆怯、害羞,没有主见,思想上依赖性很强的学生往往会坐失良机。要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首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功能,调动一切积极、主动、向上的因素,注意形成活泼氛围,鼓励学生积极思维。在教学中应当注意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引导他们当直觉出现时,不必迟疑,善于抓住有利时机果断地捕捉直觉思维的思想火花。每讲一篇新课时,常常会引起学生的浓厚的兴趣,这时不妨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初读课文时的体会,帮助他们抓住那可贵的直觉感受。例如,初读《我的叔叔于勒》之后,可问学生:你觉得菲利普夫妇是怎样的人?学生马上就会答出菲利普夫妇是虚伪、势利、自私、冷酷、只认金钱不认人的势利者。这是小说所要批判的。学生凭直觉一下子得出的答案,不一定精确,但不应苛求,而要引导他们用逻辑思维的方法去验证,使之不断得到完善。直觉发现随着很强的“自信心”,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信,自信心增强了,有利于提高直觉思维能力。
教学实践证明,对学生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在阅读教学中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不是孤立进行的。它既以分析思维为基础,又受分析思维验证,因而,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要把分析思维训练和直觉思维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 语文阅读教学 直觉思维能力 培养
爱因斯坦说:“真正可贵的是直觉。”“我相信直觉和灵感。”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样学生思考问题,才具有敏锐的观察,丰富的想象,大胆的推测,快速的思考,直接判断的能力。
本文试就这一问题,结合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作初步探讨。
那么,什么是直觉思维?直觉思维是人脑对事物、事物的本质及规律做出迅速的识别、敏锐的观察、直接的理解和整体判断的思维过程。直觉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直接性、快速性和奇特性往往给人以神秘感。它没有中间的推理过程就直接得出结论,它进行的模式是跳跃式的中间步骤的省略。根据直觉思维的以上特点,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引导学生整体感知全文,培养学生初读课文时总揽全文的能力。
直觉思维的特点是在对问题初步理解的基础上,立即动用已有的全部生活经验与知识系统,进行急速的思维,从已知推测出未知,从现象推测出本质,从局部推测出整体,由浅入深,直接接触问题的实质。这一点运用到阅读教学中,可以帮助学生从整体上去理解课文。阅读直觉思维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思维形式的整体性。对问题做局部观察是必要的,但必须有整体感知的环节。对于某些阅读问题的解决,进行局部思考,有时可能不得要领,而进行整体感知则能一下子抓住要领。可让学生在感知全文的同时进行直觉思维,因此,每接触一篇新课文时都要引导学生根据课文的体裁、标题、开端推测全文的结构,大概的内容,可能要表现的中心思想,等等。如教读《苏州园林》,这是一篇说明文,学生就清楚地从说明对象、说明对象的特征、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语言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一下子掌握了文章的内容。又如教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可引导学生从课题推测出文章的结构,从整体上总揽全文。再如阅读《在烈日和暴雨下》,指导学生用同样的方法推测文章的结构,让学生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深入探究之后,不仅能依据课题推测出文章结构,而且能从中发现大量篇幅描写太阳之烈,风之狂,雨之暴,这一系列对自然景观、天气现象的描摹,都是为了表现人的感受与命运,因为自然环境恶劣,那么在其中挣扎度日时所受的苦、遭的难就愈多愈厉害,就愈能表现劳动人民在社会中低下的地位与悲苦的命运,从而突出全文的主题:通过对祥子痛苦艰难的生存状况的真实描写,反映了老北京底层的小人物的悲惨命运,揭露和控诉了社会的黑暗和残酷,表达了作者对社会底层劳动者的真挚同情和深刻理解。这样在探索和推测中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二、实行快速阅读,培养思维的快速性。
快速阅读是一种高级的阅读形式,快速正是直觉思维的特点之一,就是要在尽量短的时间内感知要阅读的文字,它最大的特点就是速度快,它要求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更加敏捷。速读能力所主要凭借的是直觉思维能力,阅读教学应加强速读训练,通过培养快读能力来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全面提高语文素质。
思维的快速性是指思考问题比较灵活,跳着读,敢于跃进。我们读一篇文章时往往会由这篇文章的内容、结构、语句、写作特色,想到另一篇文章的有关内容,例如学习《紫藤萝瀑布》“借物抒情”的手法时,就可引导学生联想到另一篇课文《荷叶母亲》,所描绘的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情景,温馨感人,既充满了浓浓的爱意,又让人顺理成章地联想到了母亲对子女的呵护及关爱,从而使荷叶母亲的形象美好又伟大。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促进已有知识的正向迁移。这种思维的跳跃,有时运用“关键词”进行阅读,着重扫视关键词句和语段,形成较宽的视幅、较短的视时和较长的意群,可以提高阅读速度,让学生赢得时间。即从一篇文章的前跳到后,从尾跳到头,不受程式化的分析方法所束缚。比如《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师就可抓住文章中间部分的句子:“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作者在两个部分之间,用了总承上文和总起下文的句子,在两句之间又注意彼此的关联,这样就使两个部分的过渡十分自然。引导学生作思维的前后跳跃,围绕这两方面文章写了闻一多十多年来默默钻研,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起草政治传单、在群众大会上演说、参加游行示威共六件事。把这两方面结合起来看,两部分互为补充,使闻一多先生的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及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跃然纸上。又如讲《口技》时抓住关键词,即篇首的“善”字,在整体感知时,引导学生围绕“善”字,结合课文说说文章是如何表现口技表演者的“善”的。同学们会说:“善在侧面描写——如: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善在文字的渲染力——如遥闻、微闻、絮絮不止、作作索索等;善在道具的简单——一扇、一桌、一椅、一抚尺而已,却惟妙惟肖,逼真再现……一个“善”字,贯穿了整体感知的全过程,串起了粒粒闪光的思维珍珠,促使学生把握了文章的中心。
三、具有丰富的知识,形成知识体系,提高学生思维的直接性。
直觉不是靠“机遇”,直觉的获得虽然具有偶然性,但决不是无缘无故的凭空臆想,从这种意义上说,具有丰富的知识是直觉强化的基础。任何直觉的产生和发展,都离不开该领域的基础知识及学生自身掌握的知识体系,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凭着自身掌握的知识体系,可以把相关的知识迁移,把新旧知识贯通,使思维更加活跃异常。学生可以根据文章的体裁推测出全文的思路,例如,《敬业与乐业》首先揭示全篇论述中心;其次从论述敬业和乐业的重要性方面论证中心论点;最后总结全篇,勉励人敬业乐业。这是因为学生的头脑里早已存在分析议论文结构的知识体系:议论文的一般结构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即引论—本论—结论)。为了促使学生形成知识体系,在阅读教学中根据知识的内在规律、相互间的关系,并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使学生逐步掌握这些知识体系,以促成学生知识体系的形成。例如学生通过阅读《谈骨气》,可以用此规律去分析。还可以以此类推扩展知识,让学生在对比中认识《最后一课》以人物的见闻感受为线索,认识《荔枝蜜》以作者的感情变化为线索,认识《羚羊木雕》以羚羊木雕为线索,认识《藤野先生》的双线线索。有了一定的知识体系,学生思维的直接性就会大大提高。
四、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增强学生思维的果断性。
直觉思维凭的是“直接的感觉”,但又不是感性认识。直觉思维往往产生于瞬息之间,稍纵即逝。勇敢、果断、自信心强的学生会迅速地捕捉那直觉思维的思想火花,而胆怯、害羞,没有主见,思想上依赖性很强的学生往往会坐失良机。要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首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功能,调动一切积极、主动、向上的因素,注意形成活泼氛围,鼓励学生积极思维。在教学中应当注意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引导他们当直觉出现时,不必迟疑,善于抓住有利时机果断地捕捉直觉思维的思想火花。每讲一篇新课时,常常会引起学生的浓厚的兴趣,这时不妨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初读课文时的体会,帮助他们抓住那可贵的直觉感受。例如,初读《我的叔叔于勒》之后,可问学生:你觉得菲利普夫妇是怎样的人?学生马上就会答出菲利普夫妇是虚伪、势利、自私、冷酷、只认金钱不认人的势利者。这是小说所要批判的。学生凭直觉一下子得出的答案,不一定精确,但不应苛求,而要引导他们用逻辑思维的方法去验证,使之不断得到完善。直觉发现随着很强的“自信心”,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信,自信心增强了,有利于提高直觉思维能力。
教学实践证明,对学生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在阅读教学中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不是孤立进行的。它既以分析思维为基础,又受分析思维验证,因而,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要把分析思维训练和直觉思维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