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观察被动口腔训练结合基础语言康复对脑瘫合并语言障碍儿童语言能力和构音能力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瘫合并语言障碍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0例。两组患儿均接受基础运动康复训练和基础语言康复训练,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再接受被动口腔训练。在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分别进行语言发育迟缓和构音障碍测试。结果: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儿的语言能力和构音能力,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的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结论:被动口腔训练结合基础语言训练对脑性瘫痪合并语言障碍儿童的疗效比单纯进行基础语言训练的疗效更为显著。
关键词:被动口腔训练;脑瘫;语言障碍
脑瘫是导致儿童残疾的最严重疾病之一。随着康复医学的发展,脑瘫儿童的综合康复逐渐受到全社会的重视。有资料显示,近70-75%的脑瘫患儿伴发语言障碍的问题[1]。语言发育迟缓和构音障碍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语言障碍,造成患儿出现害羞、退缩、孤僻等情绪和行为问题,以及语言理解、表达、交流等障碍,使其学习能力大大降低,再次加重其运动和智力残疾,严重降低了患儿的生活质量。本研究通过观察被动口腔训练结合基础语言康复对脑瘫合并语言障碍儿童语言和构音能力的影响,探索临床治疗脑瘫合并语言障碍的有效方法。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选取青岛市某三甲医院2019年 6月 -2019年 8月收治的2-6岁脑性瘫痪合并语言障碍患儿60名。
1.2 纳入标准
①脑性瘫痪合并语言障碍诊断成立的儿童[2];②年齡在2-6岁;③GMFCS功能分级为Ⅰ级-Ⅲ级;④Gesell量表分值为45-70分(轻中度智力低下);④自愿参与本对照实验,患儿监护人知情且同意。
1.3 排除标准
①不符合纳入标准者;②听力障碍者(听力排除标准: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双耳听力反应值>50dB);③因外伤以及其他各类原因导致的口腔局部解剖结构异常者。④有严重吞咽障碍者;⑤遗传基因明显异常者。
1.4 终止标准
①患儿家属打断次数高达10次以上,且患儿是无法完成治疗;②治疗途中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或者突发重病的患儿;③患儿家长主动撤回知情同意书的病例;④治疗途中严重不配合者。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工具
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制定的语言发育迟缓“S-S”法评估量表和构音障碍评定法。
2.2 分组方法
遵循随机、重复、对照的原则,将60例患儿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
2.3 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均接受基础运动康复训练和基础语言康复训练。实验组接受基础语言康复训练后,每次再进行30min的被动口腔训练。周一至周五每天1 次,每次30min,总疗程为6 个月。治疗开始前与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儿进行评估。
2.4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22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Ridit检验和T检验,P>0.05表明无显著差异,P<0.05表明具有显著差异。
3 研究结果
3.1 一般资料分析
对两组患儿的性病、年龄、GMFCS分级在Ⅰ~Ⅲ级、语言障碍类型、脑瘫类型进行t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两组患儿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3.2语言能力疗效分析
两组患儿在治疗前、后用S-S法评估的语言能力均明显提高(P<0.05),提示两组治疗语言发育迟缓均有显著疗效。详见表2。
实验组患儿治疗前、后语言能力疗效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的患儿治疗前、后语言能力疗效的总有效率为87%,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详见表3。
3.3构音障碍疗效分析
两组患儿在治疗开始前、后用构音障碍检查法评估的构音能力均有明显提高(P<0.05),提示两组治疗构音障碍均有显著疗效。详见表4。
实验组患儿治疗前、后构音能力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患儿治疗前、后构音能力的总有效率为80%,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详见表5。
4 讨论
4.1 被动口腔训练的作用机制
脑瘫患儿存在不同程度的运动功能障碍以及智力水平低下,而肌肉骨骼的发育异常是导致脑瘫患儿功能障碍的重要因素,这一类患儿获得运动的能力比正常儿童相对落后。伴有语言障碍的脑瘫儿童存在口周肌肉的肌力减弱、肌张力异常、下颌关节运动异常等问题,被动口腔运动可以增加肌力、改善异常肌张力和下颌等关节的异常位置。
4.2 被动口腔训练与患儿整体机能的关系
脑瘫大部分都有不同程度的智力低下。智力与语言能力之间相互影响,语言能力的改善,对智力的提高也有积极作用。通过口腔外部刺激,患儿对信息的接受能力也更加敏感,从而对社交能力的提高也产生了一定影响。智力、社交、语言能力的提升,对大运动也有一定的疗效。因为实验组较对照组的语言能力效果更加显著,由此可得,被动口腔训练对脑瘫患儿的大运动能力、社交能力、语言能力等整体机能有一定疗效。
参考文献:
[1] 唐久来,秦炯,邹丽萍,李晓捷,马丙祥.中国脑性瘫痪康复指南(2015):第一部分[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5,30(07):747-754.
[2] 李晓捷.儿童康复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6.
作者简介:胡景婴(1998-),女,山东协和学院康复治疗学2016级学生;
本文通讯作者:刘永(1982-),男,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医治则治法理论与临床应用研究。
基金项目:山东省本科教改项目立项项目“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应用型康复治疗学本科生考核评价体系的研究”(编号:M2018X266)。
关键词:被动口腔训练;脑瘫;语言障碍
脑瘫是导致儿童残疾的最严重疾病之一。随着康复医学的发展,脑瘫儿童的综合康复逐渐受到全社会的重视。有资料显示,近70-75%的脑瘫患儿伴发语言障碍的问题[1]。语言发育迟缓和构音障碍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语言障碍,造成患儿出现害羞、退缩、孤僻等情绪和行为问题,以及语言理解、表达、交流等障碍,使其学习能力大大降低,再次加重其运动和智力残疾,严重降低了患儿的生活质量。本研究通过观察被动口腔训练结合基础语言康复对脑瘫合并语言障碍儿童语言和构音能力的影响,探索临床治疗脑瘫合并语言障碍的有效方法。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选取青岛市某三甲医院2019年 6月 -2019年 8月收治的2-6岁脑性瘫痪合并语言障碍患儿60名。
1.2 纳入标准
①脑性瘫痪合并语言障碍诊断成立的儿童[2];②年齡在2-6岁;③GMFCS功能分级为Ⅰ级-Ⅲ级;④Gesell量表分值为45-70分(轻中度智力低下);④自愿参与本对照实验,患儿监护人知情且同意。
1.3 排除标准
①不符合纳入标准者;②听力障碍者(听力排除标准: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双耳听力反应值>50dB);③因外伤以及其他各类原因导致的口腔局部解剖结构异常者。④有严重吞咽障碍者;⑤遗传基因明显异常者。
1.4 终止标准
①患儿家属打断次数高达10次以上,且患儿是无法完成治疗;②治疗途中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或者突发重病的患儿;③患儿家长主动撤回知情同意书的病例;④治疗途中严重不配合者。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工具
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制定的语言发育迟缓“S-S”法评估量表和构音障碍评定法。
2.2 分组方法
遵循随机、重复、对照的原则,将60例患儿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
2.3 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均接受基础运动康复训练和基础语言康复训练。实验组接受基础语言康复训练后,每次再进行30min的被动口腔训练。周一至周五每天1 次,每次30min,总疗程为6 个月。治疗开始前与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儿进行评估。
2.4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22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Ridit检验和T检验,P>0.05表明无显著差异,P<0.05表明具有显著差异。
3 研究结果
3.1 一般资料分析
对两组患儿的性病、年龄、GMFCS分级在Ⅰ~Ⅲ级、语言障碍类型、脑瘫类型进行t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两组患儿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3.2语言能力疗效分析
两组患儿在治疗前、后用S-S法评估的语言能力均明显提高(P<0.05),提示两组治疗语言发育迟缓均有显著疗效。详见表2。
实验组患儿治疗前、后语言能力疗效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的患儿治疗前、后语言能力疗效的总有效率为87%,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详见表3。
3.3构音障碍疗效分析
两组患儿在治疗开始前、后用构音障碍检查法评估的构音能力均有明显提高(P<0.05),提示两组治疗构音障碍均有显著疗效。详见表4。
实验组患儿治疗前、后构音能力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患儿治疗前、后构音能力的总有效率为80%,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详见表5。
4 讨论
4.1 被动口腔训练的作用机制
脑瘫患儿存在不同程度的运动功能障碍以及智力水平低下,而肌肉骨骼的发育异常是导致脑瘫患儿功能障碍的重要因素,这一类患儿获得运动的能力比正常儿童相对落后。伴有语言障碍的脑瘫儿童存在口周肌肉的肌力减弱、肌张力异常、下颌关节运动异常等问题,被动口腔运动可以增加肌力、改善异常肌张力和下颌等关节的异常位置。
4.2 被动口腔训练与患儿整体机能的关系
脑瘫大部分都有不同程度的智力低下。智力与语言能力之间相互影响,语言能力的改善,对智力的提高也有积极作用。通过口腔外部刺激,患儿对信息的接受能力也更加敏感,从而对社交能力的提高也产生了一定影响。智力、社交、语言能力的提升,对大运动也有一定的疗效。因为实验组较对照组的语言能力效果更加显著,由此可得,被动口腔训练对脑瘫患儿的大运动能力、社交能力、语言能力等整体机能有一定疗效。
参考文献:
[1] 唐久来,秦炯,邹丽萍,李晓捷,马丙祥.中国脑性瘫痪康复指南(2015):第一部分[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5,30(07):747-754.
[2] 李晓捷.儿童康复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6.
作者简介:胡景婴(1998-),女,山东协和学院康复治疗学2016级学生;
本文通讯作者:刘永(1982-),男,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医治则治法理论与临床应用研究。
基金项目:山东省本科教改项目立项项目“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应用型康复治疗学本科生考核评价体系的研究”(编号:M2018X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