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与时代意义

来源 :今古文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longl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悠悠五千载,中国民族在东方大地上繁衍生息,凝结出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为中华民族传承与发展扎下了根、埋下了魂。近年来,越来越多西方思潮进入国内,给国内文化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聚了先人的智慧,在当代社会发展中依旧具有重要的价值。新时代背景下,必须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挖掘其当代价值和时代意义。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代价值;时代意义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03-0072-0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形成的血脉根基,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可谓价值深远、意义悠长。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过程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为其提供指导。且在物质财富不断发展,但民族精神日渐荒芜下,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势在必行,挖掘优秀传统文化当代价值,为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民族复兴目标而做出贡献。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及发展历程
  从广义上来说,文化指的是人类活动轨迹下形成的一切精神和物质文明;但狭义上文化主要是指观念形态,是价值、理念、意义、精神与思想的成果。文化表现形式具有丰富性,不仅体现在主观意识方面,同时也体现在日常行为表现出来的道德、艺术审美等方面。文化可以作为物质形态载体,但对于非物质形态也并不排斥。
  中国传统文化从中国古代文明诞生之日起一直传承至今,为这个世界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根据考古学的研究发现,中华文化在远古时期就开始萌芽,甲骨文的出现表示文化开始通过文字的方式发展。经历了诸侯纷争的春秋战国时期,各方饱学之士都为救世治世提出自己的理论思想,也开创了百家争鸣时代,诸子百家、百花齐放,而其中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农家、阴阳家、小说家、纵横家、杂家,更是在那个时代绽放出耀目的光辉,也为中华民族文化积累了大量的底蕴。秦一统六国,文化逐渐趋于同性,经历了秦汉朝代的辉煌,尽管汉武帝时期开始独尊儒术,让孔子、孟子为首的儒家思想在我国文化思想领域处于长时间的统治地位。随着汉王朝衰落,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处于纷乱时期,道家、佛家在中国得到了长足发展,在隋唐时期后期,基本上奠定了儒家、佛家、道家在中国文化中并立的局面。当然,由于在我国发展过程中,不断接受和同化边疆少数民族,在文化上呈现出多民族相互交融的特点。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代价值体现
  (一)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文化基础
  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于其文化源是建立于五千多年优秀传统文化之上,是党领导人民在革命、改革与发展创造中形成的先进文化,这种文化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之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中国社会主义文化起源于中华传统文化,是近代共产党经过艰苦奋斗,在不断弘扬、传承以及创新下的结果。在中国共产党诞生之日起,对传统文化的弘扬就十分重视,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建设,经历了数代领导人,先后提出中国特色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软实力等思想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重要讲话中,都引用了名言警句、传统文化中的俗语、成语等,更是强调传统文化对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性。且诚信、以人为本、和谐共处等思想都是建立在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加强优秀传统文化发扬与传承,对国家民族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思想来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个人、社会到国家三个层面加以倡导,是新时期全国人民需要共同遵守的准则,其中蕴含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自由民主富强,都是建立在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基础上,孝道、公平、爱国、友善、和谐等传统文化美德和当前核心价值观内容具有一致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是吸收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只有用心传承这些文化精华,才能保证其作用的发挥。
  (三)对现代化文化事业起到有效的促进
  大力推动文化事业发展是实现我国文化大繁荣的前提,文化产业的多寡、文化事业的规模,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反映出社会文化发展水平,是提升国家文化在国际上竞争力的重要保障。而在文化事业建设发展中,必须符合广大群众客观需求,并且与当前社会主义经济市场相适应。那么如何能够找到广大群众乐于接受的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历了几千年的沉淀,凝聚了中国智慧,具有较为结实的群众基础,是中国老百姓最容易接受的文化类型。尽管现代化社会发展中,涌现出越来越多的新型文化,但很多风俗习惯、中庸之道都在无时无刻地指导着各地区文化产业发展。例如,东北二人转、天津相声等,都是依托地区优秀传统文化发展起来的。经济全球化发展中,国际的竞争很多时候体现在文化软实力方面,只有不断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优势,才能抵御外来文化的渗透。当前世界各国都将民族文化和先进技术结合起来,在世界上进行大肆地传播,包括韩国游戏文化、日本漫画文化、美国漫威文化,将世界带入了文化产业井喷式发展新时期。中国也必须将优秀传统文化放在文化产业发展的高度,不断创建属于自身的文化品牌。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代意义的发扬
  (一)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保护
  传统文化并不是一个虚幻的概念,历来就有关于传统文化的对待问题。对于对待传统文化态度,主要是存在三种状态。其一,认为传统文化具有历史虚无的元素,对历史中传统文化进行全盘否定,认为传统文化对现实社会发展没有丝毫裨益;其二,传统文化之所以能够传承下来,正是由于其思想的重要性,无论是否与当前社会相适应,都需要继承和发扬;其三,传统文化有利有弊,但无法分清传统文化何为精华、何为糟粕。
  当代世界不断发展过程中,传统文化作为古人为我们留下的精神遗產,应该需要学习会认真的鉴别。对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做好抵制和批判,而对于传统文化精华则需要大力的继承和弘扬,保证优秀传统文化当代价值的有效发展。对于契合当代社会发展的传统文化精华,必须具有鲜明的态度,而对于落后的传统文化糟粕,则需要及时地将其剔除。文化的形成依赖于一定社会氛围,可能曾经对当时社会有益的文化,并不适用于当前社会,更应该保持扬弃的态度,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同时,为了保证优秀传统文化影响力的提升,需要做好传统文化的挖掘工作,且对其实施有效的保护。一方面,对现有传统文化思想进行整合,并采用分类、分层的思想加以处理,认真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本质思想,同时赋予这些传统文化新时代的意义。另一方面,在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中,需要保证其当代价值发挥,增强传统文化的现实活力。通过人文社会引领作用,让传统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让全世界都能够从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开始,到接受和喜欢,实现中华民族文化复兴。
  (二)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发展
  对于传统文化的尊重,也并非是盲目推崇,更不是食古不化,将传统文化内容直接复制到现代化社会之中。而是要从内心中给予传统文化足够的尊重,在保持优秀传统文化特色上,对其实施创造性转化,确保其能够在新时代发展中发光增彩。所谓的创造性转化,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符号进行现代化改造,赋予这些传统文化服务新的生命力,将其变为一颗种子重新植根于社会当中,在时代变迁过程中始终保持对传统文化的认同。经历了五千年的历史沉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肯定是经历了筛选、转化和创造的过程。
  中国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导致传统文化中很多受到封建思想束缚,这对现代化社会发展不利,而为了能够保证传统文化能够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需要利用先进思想对其进行创新转化,从中挖掘出适合时代发展的成果,坚持与时俱进的思想。在现有文化基础上进行发明创造,做好文化开发与延伸工作。这些创造性转化与发展,根本目的在于能够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在中华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中,必须能够顺应时代发展潮流,迎合新时代人民生活水平,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值得注意的是,创新发展不能局限在理论层面,更需要立足于实践,基于我国基本国情发展,不能对传统文化进行老式重弹,更不能客观守旧,需要在传统文化基础上进行创新。
  四、总结
  自新石器时代发展以来,在华夏大地上构建出丰富的文化系统,经历几千年而延绵不绝,不同文化系统进行相互渗透,可谓是和而不同、交而遂通。就思想文化层面来说,春秋时期百家争鸣、万象争春,儒道两家逐渐脱颖而出;秦汉时期佛教开始传入,到南北朝时期逐渐兴盛,到隋唐时期就形成了儒道佛三家鼎力的局面。在今后的几百上千年,不同文化进行相互消融,其中儒学更是发展到顶峰,泽被邻邦。自清代闭关锁国被打破后,不断有西方学术被引入中国,不同的文化体系对中华传统文化造成极大冲击,但中华文化亘古亘今、延绵不绝,是其具有和而不同、交而遂通的优秀品质,不仅能够保持自身的独立性,允许其他文化体系合理性存在;同时注重对话和沟通,在相互学习中中和与滋养。
  参考文献:
  [1]陈亚楠.新时代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德育价值——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代价值》[J].语文建设,2019,10(8):102-103.
  [2]张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及其传承发展[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13(2):36-38.
  [3]张田田,陈琳.论新时代学习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J].理论观察,2019,20(3):154-155.
  [4]安丽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代化——学习习近平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論述[J].教学与研究,2020,11(3):58-60.
  [5]肖珍.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定位,价值指向与实践路径[J].昌吉学院学报,2020,13(11):99-101.
其他文献
【摘要】启蒙主义和浪漫主义相互交织,形成了人类学文化概念和高雅文化概念的联合体,但是二者之间的联系也产生了悖论,存在着普遍性和差异性进化论和文化对理论之间的差异,世界主义和文化民族主义有均质化的特点,然后在与社会文化分离的对峙进程中,政治和经济的干扰因素成为商业化浪潮之下,趋于人们行为自律的原则。对于科学的批判精神预示和强调了启蒙主义的危机,不同的科学理解方式,应融合主观主义和客观化之间的关系,积
期刊
【摘要】法国是世界著名的美食大国,其美食地域文化的多样性是法国美食文化的独特之处。本文将首先阐述法国美食地域文化多样性的表现,接着试图考究其形成原因,最后探讨法国美食地域文化多样性对当今中国文化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法国;美食文化;地域多样性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03-0057-02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美食
期刊
【摘要】作为日本社会组成的重要一方,日本女性当然也受到武士道精神的影响,形成日本女性的武士道精神。本文从古典武士道对武家的女性的影响、近代日本军国主义女子教育以及战后日本女性受武士道的影响等三个阶段分析日本女性的武士道精神从兴起、兴盛到衰落的历史沿革,以期为日本武士道文化的研究增添女性研究的视角。  【关键词】日本女性;武士道;军国主义女子教育  【中图分类号】B222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从庄子的“厉与西施,道通为一”的思想进行研究,谈论对通用设计产生确立和七大原则内容的相关性,深度解读通用设计的文化内涵,研究庄子思想对通用设计未来发展方向的指引性,使通用设计在生活中被广泛应用。  【关键词】庄子;厉与西施;道通为一;通用设计  【中图分类号】J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03-0059-03  庄子认为“美”与“丑”
期刊
【摘要】《老子》是中国古代道家著名经典之一,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哲学精神、人生哲理和生态保护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目前我国正在加紧生态文明建设,对《老子》中众生平等、道法自然、知止不殆的生态思想的重新探寻有利于完成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关键词】《老子》;生态保护;生态文明建设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要】妇女解放运动随着产业革命而来的变化席卷了社会的各个领域,封建阶级的统治被冲击,女性也开始冲破封建束缚。在十九世纪,易卜生创作了戏剧《玩偶之家》,同时期,女权运动逐渐出现了明确的宗旨与目标,她们站在人类平权,从全人类社会的角度提出了妇女应有的权利与义务。在易卜生看来,女权运动的本质并非是单纯地争取女性权利,而是让整个人类命运共同体更加进步的运动。反观当下女权运动日渐极端却缺乏广为人知的领袖与
期刊
【摘要】甲午一役,清政府交相煎迫,创痛巨深。经此重击,清政府对日本的态度也由鄙夷逐渐转为崇拜,尤其是羡慕和憧憬其维新的成就。而20世纪初轰轰烈烈的赴日留学浪潮,是清政府在内忧外患不断加深的状况下的一次积极探索。日本政府也对庞大的留学生群体进行整备和安置,而“日本式”的接收及管理政策,背后反映的是日本文化中所固有的实用主义倾向。  【关键词】清末留学生;日本留学;日本文化;实用主义;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要】严文明先生在对姜寨的单个聚落分析中大量使用了民族学材料,对其中的现象加以解释。这其中的材料按地域可分为北美、非洲和中国少数民族几种类型,其中大部分为西方早期民族志。针对这一现象,本文联系到了和民族考古学有相似理论范式的中程理论,开始反思这一方法论的可行性,从汪宁生先生的文章中得到启发,对如何运用民族志去分析考古材料有了更深的理解。  【关键词】民族考古;人类学;中程理论;村落布局  【中图
期刊
【摘要】对手作工艺店铺视觉识别系统设计,设计出既能传达店铺特点又能传播传统文化的设计。通过各类设计网站对相关设计进行研究与分析,发现优势和优秀的设计和创意,通过对各类视觉识别系统设计的色彩运用、交互理念等方面进行研究,发现视觉识别系统设计的创意性。提高独立手作艺人对视觉识别系统的意识,设计追求创新个性具有创意性并且能清晰传达店铺特点。增加手作工艺店铺的品牌认知度和对手作工艺的宣传与推广,提高人们对
期刊
【摘要】怒江是我国西南主要河流之一,其在云南境内水系支流众多,大部分河段奔流于深山峡谷中,落差大,流势急。上段多为瀑布险滩,波涛汹涌,交通极为不便。由于雨季和旱季水位落差较大,只能采用因地制宜的措施,因此大部分渡口夏秋用溜索,冬春则采用竹筏木筏或者木船。历史文献上关于怒江在云南境内段贡山等渡口多有记载,主要是短途摆渡,可季节性通行木船,其余只有渡口横渡。  【关键词】怒江;水系;渡口;航运  【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