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良好的道德与法制认知是一个人健康成长、发展的基石。它在人的发展过程中就像上帝的一只手,既能使一个人所学的东西变得有利于社会,也能使一个人所学的知识毁掉一个世界。在信息资源爆发的时代,小学生所接触的信息资源日益繁复。对于小学生而言,这其中有引导他们形成正确价值观的内容,但更多的还需要家长、学校对学生进行正确地引导,才能保证学生的健康成长。由于小学生所在家庭的教育背景,以及家长对道德、法制的认知水平的不同,家庭道德与法制教育效果参差不齐,学校怎样开展有效的道德与法制学科教育就显得十分紧迫了。要建设有效的道德与法制课堂,我认为需要教师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精选贴近小学生实际生活的教材内容
开设道德与法制课程的目的就是要“立德树人”,我们培养的不是只会考试的做题机器,疲惫不堪的分数奴隶,疲于奔命的就业机器,而是有着健全道德的人。一个道德健全的人,首先就应当具备正确辨别所面对的社会、生活现象的能力,并且对于社会、生活热点问题应当具备正确的判断能力。教学内容来自于实际生活,对于学生独立思辨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更是对学生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途径。
小学生活中处处可见道德与法制的教学素材,教师要认真提取,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例如:“某某同学抢了我的东西”“某某同学骂我”“某某同学打了我”“某某同学上课下位”“某某同学把垃圾丢在我这里”等等。这些看似平常的学习生活小事处处体现了文明、道德,甚至涉及到今后的物权法、人身伤害等等方面的内容。只要老师采取正确的措施进行引导,这些都是生动的课堂教学素材。它们既能激起学生的广泛兴趣,又能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二、从小学生实际学生出发,优化教学方法
在新课改的时代教育背景下,学生的学习已经不再是师生间单一的浇灌式教学,现代课堂更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提出教学案例,学生通过查找资料、集体讨论等方式发现、分析其中的道德、法律问题,拓展知识,最后师生总结知识要点。这样既培养了学习积极性,又教会了学生对相关社会现象、道德与法律问题进行分析的方法。同时,在课堂形式上可以组织学生开展“道德案例分析会”“道德辩论会”“模拟法庭”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社会角色体验。这种教学方式能将课堂教学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赋予课堂生活化气息,让课堂教学充满趣味性,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例如在《这些都是大家的》一课中,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观看视频,发现生活中常见的不道德行为,如:损坏共享单车、将公共绿化植物搬到自己家、把公共厕所免费卫生纸带回家等等。这些都是生活中常见的不道德行为,在情感上都能引起学生的共鸣。通过视频的再现,使学生对这些不道德行为给社会带来的严重影响有一个直观的认识。从而,增进学生爱护我们的公共设施意识。“要想更好地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知识有效传播的效率,就要认真地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不断地创新已有的教学模式,对学习过程进行优化,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三、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现代教学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教师要改变以自我为中心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思想,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增加交流和互动,教师要当好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课堂教学的导演。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气氛中学生才能“畅所欲言”,说出自己真实的道德认知和法制观念,教师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有效的教学组织设计。
道德与法治学科有其自身的学科特点,教师在教学中要保持客观的评价态度,引导学生正确、公正地评价教学案例,教师不能强硬地强迫学生接受自己的主观感受或价值体系,更不能在教学中歧视认知偏差的学生,以及对学生进行人格上的侮辱。教师在引导学生时,要给与学生充分的时间去理解和接受,不能拔苗助长、急功近利。好的课堂是符合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的,教师要认真备好学情,结合学生情况设计课堂教学。
四、设置情感体验,提高学生道德与法制的认知水平
在教学中教师要杜绝空洞的理论说教,更不能让学生死记硬背。道德与法制是为现实生活服务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将知识与实际案例相结合,更要在情感上引起学生的共鸣。教学设计上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充分刺激学生“声、影、色”等感觉器官参与教学。教师应当结合小学生的实际特点,看展采取“故事讲解”“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开展教学。在活動中感染学生,增进学生的情感体验。
教师要通过设定特别的教学场景,努力让学生感觉器官充分能参与其中,共同完成教学活动。带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凝聚学生注意力,让学生能专心致志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例如,在《我爱我们班》这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四个小组,让小组抽签参与表演。其中有两个小组表演班级出现的不文明、不道德的行为,另两个小组表演文明、道德的行为。通过学生参与表演活动,不仅使学生认识到了什么是文明、道德的,什么是不文明、道德的行为,更能让学生“亲切”体验到了“不文明、道德”带来的羞耻感。
五、教师以身作则,建设有效的道德与法制课堂
最好的教育永远是老师的身教,教师不仅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也是学生道德与法制的示范者。对于小学生、特别是低段小学生而言,教师说一百句不如老师一次示范。教师要规范自己的教学行为、礼仪,在课堂教学中一言一行体现老师的示范作用。
为人师表,更应该以身作则,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首先做到,所谓“己不所欲,勿施于人”,教师要当好高尚道德品质和文明法治社会的守护者。这就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法制素养,教师用自己的良好品质在生活中影响着学生。不需要给学生讲太多的理论,老师的一个不经意的行为就会对学生起到教育的作用,老师的一个优秀品质就能够影响学生的一生。
同时,教师要不断学习提高道德与法制知识水平。道德与法制不是静止不变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由于经济社会的发展,会出现新的道德与法制新现象、新问题。这需要教师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学习新知识、了解新热点,正确地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与法制素养,树立正确的道德与法制观,发挥《道德与法制》课堂的“立德树人”重要作用。
一、精选贴近小学生实际生活的教材内容
开设道德与法制课程的目的就是要“立德树人”,我们培养的不是只会考试的做题机器,疲惫不堪的分数奴隶,疲于奔命的就业机器,而是有着健全道德的人。一个道德健全的人,首先就应当具备正确辨别所面对的社会、生活现象的能力,并且对于社会、生活热点问题应当具备正确的判断能力。教学内容来自于实际生活,对于学生独立思辨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更是对学生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途径。
小学生活中处处可见道德与法制的教学素材,教师要认真提取,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例如:“某某同学抢了我的东西”“某某同学骂我”“某某同学打了我”“某某同学上课下位”“某某同学把垃圾丢在我这里”等等。这些看似平常的学习生活小事处处体现了文明、道德,甚至涉及到今后的物权法、人身伤害等等方面的内容。只要老师采取正确的措施进行引导,这些都是生动的课堂教学素材。它们既能激起学生的广泛兴趣,又能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二、从小学生实际学生出发,优化教学方法
在新课改的时代教育背景下,学生的学习已经不再是师生间单一的浇灌式教学,现代课堂更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提出教学案例,学生通过查找资料、集体讨论等方式发现、分析其中的道德、法律问题,拓展知识,最后师生总结知识要点。这样既培养了学习积极性,又教会了学生对相关社会现象、道德与法律问题进行分析的方法。同时,在课堂形式上可以组织学生开展“道德案例分析会”“道德辩论会”“模拟法庭”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社会角色体验。这种教学方式能将课堂教学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赋予课堂生活化气息,让课堂教学充满趣味性,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例如在《这些都是大家的》一课中,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观看视频,发现生活中常见的不道德行为,如:损坏共享单车、将公共绿化植物搬到自己家、把公共厕所免费卫生纸带回家等等。这些都是生活中常见的不道德行为,在情感上都能引起学生的共鸣。通过视频的再现,使学生对这些不道德行为给社会带来的严重影响有一个直观的认识。从而,增进学生爱护我们的公共设施意识。“要想更好地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知识有效传播的效率,就要认真地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不断地创新已有的教学模式,对学习过程进行优化,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三、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现代教学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教师要改变以自我为中心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思想,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增加交流和互动,教师要当好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课堂教学的导演。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气氛中学生才能“畅所欲言”,说出自己真实的道德认知和法制观念,教师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有效的教学组织设计。
道德与法治学科有其自身的学科特点,教师在教学中要保持客观的评价态度,引导学生正确、公正地评价教学案例,教师不能强硬地强迫学生接受自己的主观感受或价值体系,更不能在教学中歧视认知偏差的学生,以及对学生进行人格上的侮辱。教师在引导学生时,要给与学生充分的时间去理解和接受,不能拔苗助长、急功近利。好的课堂是符合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的,教师要认真备好学情,结合学生情况设计课堂教学。
四、设置情感体验,提高学生道德与法制的认知水平
在教学中教师要杜绝空洞的理论说教,更不能让学生死记硬背。道德与法制是为现实生活服务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将知识与实际案例相结合,更要在情感上引起学生的共鸣。教学设计上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充分刺激学生“声、影、色”等感觉器官参与教学。教师应当结合小学生的实际特点,看展采取“故事讲解”“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开展教学。在活動中感染学生,增进学生的情感体验。
教师要通过设定特别的教学场景,努力让学生感觉器官充分能参与其中,共同完成教学活动。带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凝聚学生注意力,让学生能专心致志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例如,在《我爱我们班》这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四个小组,让小组抽签参与表演。其中有两个小组表演班级出现的不文明、不道德的行为,另两个小组表演文明、道德的行为。通过学生参与表演活动,不仅使学生认识到了什么是文明、道德的,什么是不文明、道德的行为,更能让学生“亲切”体验到了“不文明、道德”带来的羞耻感。
五、教师以身作则,建设有效的道德与法制课堂
最好的教育永远是老师的身教,教师不仅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也是学生道德与法制的示范者。对于小学生、特别是低段小学生而言,教师说一百句不如老师一次示范。教师要规范自己的教学行为、礼仪,在课堂教学中一言一行体现老师的示范作用。
为人师表,更应该以身作则,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首先做到,所谓“己不所欲,勿施于人”,教师要当好高尚道德品质和文明法治社会的守护者。这就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法制素养,教师用自己的良好品质在生活中影响着学生。不需要给学生讲太多的理论,老师的一个不经意的行为就会对学生起到教育的作用,老师的一个优秀品质就能够影响学生的一生。
同时,教师要不断学习提高道德与法制知识水平。道德与法制不是静止不变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由于经济社会的发展,会出现新的道德与法制新现象、新问题。这需要教师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学习新知识、了解新热点,正确地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与法制素养,树立正确的道德与法制观,发挥《道德与法制》课堂的“立德树人”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