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学校地处城乡结合部,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有一半的学生没有完整地读过一部名著,甚至有的学生家里没有一本藏书。当他们进入高一时,发现发到他们手里的不仅有传统的语文课本,还有厚厚一本语文读本时都觉得很新奇。但翻了几天之后,他们就反映许多篇目都没读懂,老师常常又不讲,他们根本就不知道应该如何使用这一全新的事物。
我告诉他们,好书佳作一定要朗读,只有大声读出来才能体会出个中三昧。《读本》本姓读,我决定和同学们共同朗读《读本》。三个月的时间,我和学生一起朗读了三十多首诗词、十多篇古文,学生们也渐渐体会了朗读的妙处。有同学对此作了总结:默读是一潭死水,表面明白如镜,内里波澜不兴;吟读似涓涓细流,清脆悦耳,沁人心脾,润物无声;大声朗读如澎湃江水,浩浩荡荡,一往无前,冲开思维的闸门,打开一片新天地。
在读的过程中我注意了以下教学原则的运用。
1、全体性原则
面向全体学生,是素质教育的一项基本要求,也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则。平时我们说“以学生为主体”,很大程度上,也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语文教学应让每个学生都享有阳光和雨露,在生动活泼的学习活动中发展个性。我们的学生有很多个性腼腆,早读课上自由朗读时,只有少数的同学在大声地朗读,而大多数的同学都在默看或小声地读。美国著名教育家贺拉斯曼指出:“估量科学或文化造福于一个社会,不应过分地着眼于这个社会拥有少数掌握大量高深知识的人,而应在于广大人民掌握足够的知识。”同样的道理,如果只是少数几名学生优秀的话,一来会挫伤广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致使他们的潜能和创造性长期得不到发挥,不利于全面培养学生的素质,二来不可能营造一种百花齐放,整体向上的教学氛围,也不可能全面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因此,我要求每天由敢于大声朗读的同学到台上来领着大家一起读,然后过渡到每个同学上台来领读一天,领读的同学声音要洪亮,要使坐在最后一排的同学都能清晰准确地听到,这样人人有事做,没有被遗忘的角落,没有被冷落的个体。
2、主动性原则
学生是认知活动的主体,一切教育、教学的影响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活动才能生效,而前面的全体参与只是教师的强行命令的结果,只是表面的繁荣,并不能真正对所有学生产生根本的影响,只有让学生真正热爱朗读、学会朗读,他们才会把朗读贯穿到整个阅读过程中并切实坚持下去。因此,教师要做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引导学生去体味朗读的美妙。例如:读杜甫的《登高》可以先播放古筝演奏曲《苏武牧羊》,领略苏武远离中原独在他乡的苦闷与抑郁的心情,营造气氛,然后让学生配乐自由朗读诗歌,要求读出节拍、读出平仄、读出音韵、读出感情;接着听朗诵录音,让学生评价;最后,学生个别朗读。通过这一过程,逐渐培养学生对朗读的热爱。在朗读中,在诗歌的空间中自由驰骋,最大可能地发挥想象力、领悟力、创造力,进而形成可迁移的能力。
3、愉悦性原则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决不会有不愿学习的孩子。每个孩子都是真心诚意来学习的,他们总是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的,教师的责任是使他们感到学校的生活能像学前生活一样的欢乐和愉快。朗读教学一定要为学生的“乐学”创设一个较为宽松的环境,教师以一种平等、民主、友好、宽容的心态对待每一个学生,建立起一种和谐、亲密的师生关系。例如读《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可以让学生表演朗读,“社长”“王乡长”“赵忙郎”“瞎王留”“大汉(刘邦)”等分别由一生扮演,“乔男女”“一彪人马”“乔人物”“天曹判”“递送夫”“多娇女”“众人”等则分别由相应的学生扮演。“我”“说”,各角色“演”;“我”按曲中情景“说”,各角色照曲中情景“演”;“我”“说”到哪,各角色“演”到哪,有点像“双簧”。说的人,演的人,人人兴味盎然,自然声音响亮,表演自然。
4、激励性原则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有句至理名言:“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学生的头脑是一支需要点燃的火把,而“火把”总是需要激励、唤醒和鼓舞方可点燃。教师应及时点燃学生头脑这支“火把”,让学生秉着这支“火把”去照亮自己探索进取、发展创新的道路。每天课前三分钟讲话时,我让一名同学充当小老师把自己认为精彩的段落带领大家大声地读出来,并向同学们讲一讲自己为什么向大家推荐这一段,同学如果有问题也可以提出来探讨,但一定要简短。有些同学准备不充分常常被难倒,但他们都有好胜、不服输的心理,下一次他们一定会把选段反复朗读、读熟读透、完全弄懂,精心准备好才上台来介绍给同学们。进行完两周的朗读活动之后,我们都会开展读书汇报交流会,由每个学生站到讲台上介绍自己两周来读书的情况,简要介绍所读篇目的主要内容,谈谈自己的朗读体会,其他同学也可以发问或补充。每次同学们都能得出许多独特的见解,我也常常参与同学们的讨论,收获颇多,整个课堂其乐融融。经常开展这样的活动,大大鼓舞了学生的“斗志”,激励学生敢朗读,并学会朗读,在朗读中找到了乐趣,学到了知识和技能。
以人为本,以立人为宗旨,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使语文教学由成“才”转向成“人”教育,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转向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这应该是每个教师所追求的。那么在教学原则指导下的朗读教学应是一次很好的尝试,还有很多好的方法值得我们去探索。
(作者单位:四川省泸州市实验中学)
我告诉他们,好书佳作一定要朗读,只有大声读出来才能体会出个中三昧。《读本》本姓读,我决定和同学们共同朗读《读本》。三个月的时间,我和学生一起朗读了三十多首诗词、十多篇古文,学生们也渐渐体会了朗读的妙处。有同学对此作了总结:默读是一潭死水,表面明白如镜,内里波澜不兴;吟读似涓涓细流,清脆悦耳,沁人心脾,润物无声;大声朗读如澎湃江水,浩浩荡荡,一往无前,冲开思维的闸门,打开一片新天地。
在读的过程中我注意了以下教学原则的运用。
1、全体性原则
面向全体学生,是素质教育的一项基本要求,也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则。平时我们说“以学生为主体”,很大程度上,也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语文教学应让每个学生都享有阳光和雨露,在生动活泼的学习活动中发展个性。我们的学生有很多个性腼腆,早读课上自由朗读时,只有少数的同学在大声地朗读,而大多数的同学都在默看或小声地读。美国著名教育家贺拉斯曼指出:“估量科学或文化造福于一个社会,不应过分地着眼于这个社会拥有少数掌握大量高深知识的人,而应在于广大人民掌握足够的知识。”同样的道理,如果只是少数几名学生优秀的话,一来会挫伤广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致使他们的潜能和创造性长期得不到发挥,不利于全面培养学生的素质,二来不可能营造一种百花齐放,整体向上的教学氛围,也不可能全面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因此,我要求每天由敢于大声朗读的同学到台上来领着大家一起读,然后过渡到每个同学上台来领读一天,领读的同学声音要洪亮,要使坐在最后一排的同学都能清晰准确地听到,这样人人有事做,没有被遗忘的角落,没有被冷落的个体。
2、主动性原则
学生是认知活动的主体,一切教育、教学的影响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活动才能生效,而前面的全体参与只是教师的强行命令的结果,只是表面的繁荣,并不能真正对所有学生产生根本的影响,只有让学生真正热爱朗读、学会朗读,他们才会把朗读贯穿到整个阅读过程中并切实坚持下去。因此,教师要做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引导学生去体味朗读的美妙。例如:读杜甫的《登高》可以先播放古筝演奏曲《苏武牧羊》,领略苏武远离中原独在他乡的苦闷与抑郁的心情,营造气氛,然后让学生配乐自由朗读诗歌,要求读出节拍、读出平仄、读出音韵、读出感情;接着听朗诵录音,让学生评价;最后,学生个别朗读。通过这一过程,逐渐培养学生对朗读的热爱。在朗读中,在诗歌的空间中自由驰骋,最大可能地发挥想象力、领悟力、创造力,进而形成可迁移的能力。
3、愉悦性原则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决不会有不愿学习的孩子。每个孩子都是真心诚意来学习的,他们总是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的,教师的责任是使他们感到学校的生活能像学前生活一样的欢乐和愉快。朗读教学一定要为学生的“乐学”创设一个较为宽松的环境,教师以一种平等、民主、友好、宽容的心态对待每一个学生,建立起一种和谐、亲密的师生关系。例如读《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可以让学生表演朗读,“社长”“王乡长”“赵忙郎”“瞎王留”“大汉(刘邦)”等分别由一生扮演,“乔男女”“一彪人马”“乔人物”“天曹判”“递送夫”“多娇女”“众人”等则分别由相应的学生扮演。“我”“说”,各角色“演”;“我”按曲中情景“说”,各角色照曲中情景“演”;“我”“说”到哪,各角色“演”到哪,有点像“双簧”。说的人,演的人,人人兴味盎然,自然声音响亮,表演自然。
4、激励性原则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有句至理名言:“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学生的头脑是一支需要点燃的火把,而“火把”总是需要激励、唤醒和鼓舞方可点燃。教师应及时点燃学生头脑这支“火把”,让学生秉着这支“火把”去照亮自己探索进取、发展创新的道路。每天课前三分钟讲话时,我让一名同学充当小老师把自己认为精彩的段落带领大家大声地读出来,并向同学们讲一讲自己为什么向大家推荐这一段,同学如果有问题也可以提出来探讨,但一定要简短。有些同学准备不充分常常被难倒,但他们都有好胜、不服输的心理,下一次他们一定会把选段反复朗读、读熟读透、完全弄懂,精心准备好才上台来介绍给同学们。进行完两周的朗读活动之后,我们都会开展读书汇报交流会,由每个学生站到讲台上介绍自己两周来读书的情况,简要介绍所读篇目的主要内容,谈谈自己的朗读体会,其他同学也可以发问或补充。每次同学们都能得出许多独特的见解,我也常常参与同学们的讨论,收获颇多,整个课堂其乐融融。经常开展这样的活动,大大鼓舞了学生的“斗志”,激励学生敢朗读,并学会朗读,在朗读中找到了乐趣,学到了知识和技能。
以人为本,以立人为宗旨,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使语文教学由成“才”转向成“人”教育,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转向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这应该是每个教师所追求的。那么在教学原则指导下的朗读教学应是一次很好的尝试,还有很多好的方法值得我们去探索。
(作者单位:四川省泸州市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