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按照基础教育改革的目标要求,高中化学课堂必须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实现创新教学。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的设问能够引导学生去探索、通过自身的积极努力,获得知识和智慧,并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逐渐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和能力。针对高中化学课的设问教学,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经历和相关理论学习,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方法,希望能促进高中化学的教学和研究。
【关键词】高中 化学课堂 设问 教学策略
课堂提问是化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教师开启学生心智、促进学生思维、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的基本控制手段,准确、恰当、有效的课堂提问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美国教学法专家卡尔汉认为:“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西方学者德家默曾提出这样一个观点:“提问得好即教得好”。所以提问被视为有效教学的核心。
一、化学概念教学中的有效设问
一般化学的概念都是在经过大量的化学实验和实践的基础上,通过抽象逻辑的加工,用语言将其规律性的东西表达出来。例如在讲《电解质溶液的性质》时,化学教师可以提问在做心电图的时候,需要在仪器与我们皮肤接触的部位涂上一定的液体,这种液体是氯化钠溶液还是我们经常说的酒精溶液,为什么?这是由的同学就各抒己见了,有的说是酒精,因为酒精我们经常用来消毒杀菌,还有的同学说是氯化钠溶液,因为他也可以消毒。显然在这个问题的回答中出现了不同的答案和结果,这时候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利用学过的化学概念来分析问题了,并且对其进行有效的回答。老师现在可以接着提问,医生在给病人做心电图的时候需要电,也就是说,需要涂抹的液体需要导电才行,那现在我们回忆一下酒精和氯化钠溶液的含义是什么?看看那种可以导电,这时候学生就会恍然大悟,说出两者的概念,并分析各自的物质组成,然后就自然明白了问题的答案。解决问题,需要一定的化学知识,如果教师在课堂上能针对化学中的概念设计有效的问题,这样就会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的化学学习。
二、提问中要选择合适的对象和时机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多数情况下提问后要停顿一会儿。有经验的教师常在提问后环顾全班,一些非语言的暗示也可告诉教师,学生对问题的反应:如学生举手则表明他想回答这个问题。每当一个学生准备回答问题时,都会有一些相应的特征,如嘴微张,身体稍前倾,眼睛也睁得更大一些,或许会抬起头微笑,这都表明他对回答这个问题比较有把握;而对听到问题后低头或躲避教师的目光者,则可能他对这一问题不会。因此,在教师提出问题后停顿期间,要寻找这些表现。当学生对问题不能正确回答时,提示与探询是必要手段。对学生答案中出现的错误或不确切的内容,或者思维方法上的不足,要及时给以提示。要善于运用探询的方法帮助学生更深入地思考,给出更完整的答案,要运用追问、解释等帮助学生回答,最终达到满意的效果。
三、联系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创设问题情境
化学知识很多的时候都可以和我们的生活和上产紧密的联系在一些,所以我们在课堂上可以充分的挖掘教材中的内容,深入的了解与其相关的生活场景,利用学生耳熟能详的生产和活情景来创设问题情境,化简课堂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介绍过氧化钠能与水的反应时,化学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设计如下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知道遇到火灾时,我们首先选择的灭火媒介就是水,因为水能灭火水,可以有效控制火源,但有同学见过水能生火的嘛?这样利用日常生活的实际场景,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时候化学教师就可以演示水滴到包有过氧化钠的脱脂棉上,使得脱脂棉燃烧。这时候化学教师接着问,水在这里为什么会燃烧?它得到了什么样的条件,才可以燃烧?然后引导学生在实验后,观察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后的产物是什么,并根据一定的知识迁移试着写出反应方程式。再如,在讲《醋和酒香》时,化学老师可以试着提问学生,为什么我们在家里做饭,特别是在做关于鱼的菜时,我们通常情况下都会加入一定量的醋呢?看看谁知到原因,通过这样的日常实例就会大大吸引学生的兴趣,通过有效问题的设置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参与其中,实现体验式教学,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进而提高他们的化学学习。上述情景的设计,利用了学生认知因素之间的不协调,创设了一个有趣的情感环境和良好的认知环境来调动学生兴趣。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只有当认知结构与外界刺激发生不平衡时才能引起学习的需要。因此,有效的问题设计就是为了引起认知矛盾,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 “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个多疑、好奇的境界,从而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
四、提问要兼顾各类学生
有效的提问应形式多样,分层次地面向全体学生,教师施问时,一要根据问题的难度,二是根据学生的反应,提问相应程度的学生。较易的问题让基础较差的同学回答,给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增强学习的信心;较难的问题让基础较好的学生回答,鼓励他们变换角度,运用多种方法思考,以提高他们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总之,有效的提问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分层要求,因材施教,方可营造一个全体学生积极进取的良好的课堂氛围,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水平,收到以点带面,大家受益的效果。例如在学习氧化还原反应后,我们可以如下设计问题:
(1)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什么?
(2)如何判断一个反应是否是氧化还原反应?(前两个主要针对中下学生)
(3)试举例说明盐酸既可作氧化剂,又可作还原剂。(主要针对中等生)
(4)“置换反应全部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全部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不一定都是氧化还原反应”,是否正确?(主要针对中上等生)
最好的提问顺序要先提问,后点名回答,点名后还要强调:其他同学注意听,稍后找同学评价和补充。不过,突然发问的方法可用于提问开小差的学生,突然的袭击可以使他收回心来,但不宜经常使用。好的提问“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领悟之源广”。要达到这种境界,教师必须把握好提问的“度”。
【参考文献】
[1]陈柳青.高中化学课堂问题设计的研究分析[J].才智,2011(3)
[2]李驰江.如何做好高中化学课堂的教学问题设计[J].新课程学习,2011(6)
【关键词】高中 化学课堂 设问 教学策略
课堂提问是化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教师开启学生心智、促进学生思维、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的基本控制手段,准确、恰当、有效的课堂提问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美国教学法专家卡尔汉认为:“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西方学者德家默曾提出这样一个观点:“提问得好即教得好”。所以提问被视为有效教学的核心。
一、化学概念教学中的有效设问
一般化学的概念都是在经过大量的化学实验和实践的基础上,通过抽象逻辑的加工,用语言将其规律性的东西表达出来。例如在讲《电解质溶液的性质》时,化学教师可以提问在做心电图的时候,需要在仪器与我们皮肤接触的部位涂上一定的液体,这种液体是氯化钠溶液还是我们经常说的酒精溶液,为什么?这是由的同学就各抒己见了,有的说是酒精,因为酒精我们经常用来消毒杀菌,还有的同学说是氯化钠溶液,因为他也可以消毒。显然在这个问题的回答中出现了不同的答案和结果,这时候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利用学过的化学概念来分析问题了,并且对其进行有效的回答。老师现在可以接着提问,医生在给病人做心电图的时候需要电,也就是说,需要涂抹的液体需要导电才行,那现在我们回忆一下酒精和氯化钠溶液的含义是什么?看看那种可以导电,这时候学生就会恍然大悟,说出两者的概念,并分析各自的物质组成,然后就自然明白了问题的答案。解决问题,需要一定的化学知识,如果教师在课堂上能针对化学中的概念设计有效的问题,这样就会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的化学学习。
二、提问中要选择合适的对象和时机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多数情况下提问后要停顿一会儿。有经验的教师常在提问后环顾全班,一些非语言的暗示也可告诉教师,学生对问题的反应:如学生举手则表明他想回答这个问题。每当一个学生准备回答问题时,都会有一些相应的特征,如嘴微张,身体稍前倾,眼睛也睁得更大一些,或许会抬起头微笑,这都表明他对回答这个问题比较有把握;而对听到问题后低头或躲避教师的目光者,则可能他对这一问题不会。因此,在教师提出问题后停顿期间,要寻找这些表现。当学生对问题不能正确回答时,提示与探询是必要手段。对学生答案中出现的错误或不确切的内容,或者思维方法上的不足,要及时给以提示。要善于运用探询的方法帮助学生更深入地思考,给出更完整的答案,要运用追问、解释等帮助学生回答,最终达到满意的效果。
三、联系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创设问题情境
化学知识很多的时候都可以和我们的生活和上产紧密的联系在一些,所以我们在课堂上可以充分的挖掘教材中的内容,深入的了解与其相关的生活场景,利用学生耳熟能详的生产和活情景来创设问题情境,化简课堂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介绍过氧化钠能与水的反应时,化学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设计如下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知道遇到火灾时,我们首先选择的灭火媒介就是水,因为水能灭火水,可以有效控制火源,但有同学见过水能生火的嘛?这样利用日常生活的实际场景,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时候化学教师就可以演示水滴到包有过氧化钠的脱脂棉上,使得脱脂棉燃烧。这时候化学教师接着问,水在这里为什么会燃烧?它得到了什么样的条件,才可以燃烧?然后引导学生在实验后,观察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后的产物是什么,并根据一定的知识迁移试着写出反应方程式。再如,在讲《醋和酒香》时,化学老师可以试着提问学生,为什么我们在家里做饭,特别是在做关于鱼的菜时,我们通常情况下都会加入一定量的醋呢?看看谁知到原因,通过这样的日常实例就会大大吸引学生的兴趣,通过有效问题的设置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参与其中,实现体验式教学,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进而提高他们的化学学习。上述情景的设计,利用了学生认知因素之间的不协调,创设了一个有趣的情感环境和良好的认知环境来调动学生兴趣。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只有当认知结构与外界刺激发生不平衡时才能引起学习的需要。因此,有效的问题设计就是为了引起认知矛盾,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 “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个多疑、好奇的境界,从而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
四、提问要兼顾各类学生
有效的提问应形式多样,分层次地面向全体学生,教师施问时,一要根据问题的难度,二是根据学生的反应,提问相应程度的学生。较易的问题让基础较差的同学回答,给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增强学习的信心;较难的问题让基础较好的学生回答,鼓励他们变换角度,运用多种方法思考,以提高他们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总之,有效的提问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分层要求,因材施教,方可营造一个全体学生积极进取的良好的课堂氛围,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水平,收到以点带面,大家受益的效果。例如在学习氧化还原反应后,我们可以如下设计问题:
(1)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什么?
(2)如何判断一个反应是否是氧化还原反应?(前两个主要针对中下学生)
(3)试举例说明盐酸既可作氧化剂,又可作还原剂。(主要针对中等生)
(4)“置换反应全部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全部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不一定都是氧化还原反应”,是否正确?(主要针对中上等生)
最好的提问顺序要先提问,后点名回答,点名后还要强调:其他同学注意听,稍后找同学评价和补充。不过,突然发问的方法可用于提问开小差的学生,突然的袭击可以使他收回心来,但不宜经常使用。好的提问“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领悟之源广”。要达到这种境界,教师必须把握好提问的“度”。
【参考文献】
[1]陈柳青.高中化学课堂问题设计的研究分析[J].才智,2011(3)
[2]李驰江.如何做好高中化学课堂的教学问题设计[J].新课程学习,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