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急救;护理
文章编号:1003-1383(2007)03-0349-02
中图分类号:R 651.150.47文献标识码:B
重型颅脑损伤是指格拉斯哥昏迷分级GCS≤8分,且昏迷>6小时的颅脑损伤[1],是颅脑外科中常见的一种急危重症,其病情凶险,进展迅速,复杂多变,并发症多,致残率、病死率较高。只有细致的观察,及时发现病情变化,恰当的处理及精心的护理,才能有效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我院2004年3月至2006年5月共收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12例,经过我们精心的治疗及护理,取得了较好疗效,现将急救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112例,男74例,女38例,年龄4-72岁,其中20-50岁63例(56.5%)。全部病例均经CT/MRI及手术确认。GCS 3-8分,其中3-5分48例,6-8分64例。损伤原因:交通事故伤64例,高处坠落伤21例,击打伤27例。发生事故至就诊时间10-70 min,平均25.6 min。损伤类型:硬膜下血肿48例,硬膜外血肿23例,脑挫裂伤4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63例,脑内血肿22例,合并颅骨骨折23例,伴高热38.1-40℃ 18例。112例中手术治疗78例(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非手术治疗34例(采用脱水、抗炎、激素、营养神经等治疗)。结果恢复良好55例(49.4%),轻残12例(10.6%),重残11例(9.4%),死亡34例(30.6%)。
护理措施
1.做好接收病人前期准备 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一般均为急诊入院,病情十分危急,抢救必须争分夺秒。因此,在接到病人入院通知后,通知医生做好抢救的准备,准备好一切急救物品(如吸痰器、呼吸机、压舌板、开口器、氧气等)及急救药品(如呼吸中枢兴奋药、止血药、脱水剂等),同时,准备好病床并安置加护栏,以防躁动病人发生坠床。
2.呼吸道管理 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均有意识障碍,多有咳嗽、吞咽反射减弱或消失。因此,呼吸道管理对颅脑损伤患者极为重要。如发现口、鼻分泌物、呕吐物或血块应立即清除。血氧饱和度一般应保持在97%以上,痰液黏稠时可予间断雾化吸入[2]。对于气管插管的患者,保持管道通畅,注意气管插管与呼吸机的连接是否紧密,用支架妥善固定,避免给病人翻身时插管扭曲、受压。气囊内充气3-5 ml,压力控制在2.4 kPa以下,每4小时放气一次,每次放气10-20分钟。避免长期压迫气管内使黏膜缺血性坏死。定时进行有效吸痰,吸痰前帮助患者翻身、拍背。气管切开的患者应注意气道湿化,每天消毒更换气管内套管,每2小时用无菌注射器向套管内点滴湿化液(生理盐水、庆大霉素、α-糜蛋白酶)5-6滴,痰液黏稠时则增加点滴次数和湿化液的量,点滴后将吸痰管插入套管深部吸净气管深部痰液;同时,每天给予雾化吸入(生理盐水、庆大霉素、α-糜蛋白酶)2-3次,导管开口处用生理盐水纱布覆盖。
3.观察病情变化 ①意识:意识障碍的程度是判断病情的重要指标,与患者的预后关系非常密切。应注意观察患者的昏迷程度,对各种刺激的反应。如病人由浅昏迷转为嗜睡,躯干四肢有屈动,提示病人在恢复中,预后良好。如患者由烦躁不安突然转为安静,提示病情恶化;如昏迷中间有清醒期,多为硬膜外血肿。②瞳孔:正常瞳孔2-6 mm,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对于颅脑损伤患者应每30 min观察一次,并作好记录。如一侧瞳孔进行性扩大,同时伴对光反射减弱或消失,常提示颅内血肿。如瞳孔一过性缩小,很快一侧瞳孔进行性扩大,伴意识障碍加重,提示有脑疝。③生命体征:生命体征的变化意味着病情的变化。如患者出现血压升高、脉搏减慢、呼吸深慢,提示有颅内压增高;呼吸有鼾声、叹息及抽泣样呼吸提示病危。体温升高提示体温调节中枢受损或感染。
4.引流管的护理 保持引流管通畅,翻身及护理操作时注意避免其被牵拉,防止其受压、扭曲、阻塞、脱落。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颜色及量,并做好记录,同时术后限制患者头部的活动范围。更换引流管时严格无菌操作。术后4-5天拔管,拔管前一天应预先夹闭引流管,如无异常,可于第2天拔管。
5.并发症的护理 ①高热:本组高热患者12例,主要是因为颅脑损伤使体温调节中枢受损引起。一般为中枢性高热,可采取亚低温疗法,予冬眠合剂、冰毯、冰帽降温,冰块及双耳用毛巾包裹好,以防冻伤。监测体温每30 min一次,使体温降至36.5℃以下。②应激性溃疡: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为30%-50%[3]。主要是由于颅脑损伤时下丘脑副交感中枢及其延髓中枢神经之间的连接通路被破坏,副交感神经无抑制的兴奋,引起胃酸大量分泌,造成胃黏膜广泛糜烂出血。因此,颅脑损伤病人入院后应留置胃管,每次注入流食前均先抽吸胃液,注意观察胃液的颜色、量及性质,了解有无咖啡色胃液及黑便。本组有不同程度的应
作者简介:卢 清(1978-),女,广西百色市人,护师。激性溃疡22例,均予西米替丁静滴后治愈,同时予高蛋白、高纤维素,无刺激的流食或半流食。③褥疮:颅脑损伤患者由于昏迷时间较长,无自主运动,加上高热出汗,大小便污染,长时间受压的部位容易发生褥疮,因此,床单应保持干净清洁,护理工作应做到“三勤”:勤翻身、勤更换、勤按摩,白天每1-2 h翻身一次,夜间每2-3 h翻身一次,同时用红花油按摩受压部位。
6.康复期的护理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苏醒后大多留有生理功能障碍,因此,康复的护理非常重要。护理人员应教会患者及家属恢复功能锻炼的正确方法。对于患者有听力、语言方面的障碍,家属应不断的与其说话,让其听音乐等,鼓励其开口说话,给予患者最大的家庭支持,使患者逐步恢复正常生理功能。而对于肢体有功能障碍的患者,应注意保持患者关节在功能位,教会家属对患肢肌肉进行按摩及肢体关节的被动运动,防止肌肉萎缩。鼓励患者逐步坐起及下床活动,协助患者进行肢体主动运动,给予患者最大心理上的支持。
护理体会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病死率较高,多有不同程度的呼吸功能障碍,早期呼吸管理是救治的关键。同时,应迅速建立静脉通道,维持正常的有效循环。急性期病情变化快,常因突然颅内压增高发生脑疝而死亡,应做好病情观察,注意意识变化,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时发现病情突变,为抢救赢得时间。患者苏醒后由于意外发生,病情急,伤势严重,威胁生命,常存在恐惧、焦虑心理,以致影响抢救和治疗。因此,要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护理,说明争取时间抢救的重要性,以取得患者及家属的配合。出院时应向患者及家属说明精心护理长期功能锻炼的重要性,让患者感受到被关心、理解和支持,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文章编号:1003-1383(2007)03-0349-02
中图分类号:R 651.150.47文献标识码:B
重型颅脑损伤是指格拉斯哥昏迷分级GCS≤8分,且昏迷>6小时的颅脑损伤[1],是颅脑外科中常见的一种急危重症,其病情凶险,进展迅速,复杂多变,并发症多,致残率、病死率较高。只有细致的观察,及时发现病情变化,恰当的处理及精心的护理,才能有效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我院2004年3月至2006年5月共收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12例,经过我们精心的治疗及护理,取得了较好疗效,现将急救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112例,男74例,女38例,年龄4-72岁,其中20-50岁63例(56.5%)。全部病例均经CT/MRI及手术确认。GCS 3-8分,其中3-5分48例,6-8分64例。损伤原因:交通事故伤64例,高处坠落伤21例,击打伤27例。发生事故至就诊时间10-70 min,平均25.6 min。损伤类型:硬膜下血肿48例,硬膜外血肿23例,脑挫裂伤4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63例,脑内血肿22例,合并颅骨骨折23例,伴高热38.1-40℃ 18例。112例中手术治疗78例(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非手术治疗34例(采用脱水、抗炎、激素、营养神经等治疗)。结果恢复良好55例(49.4%),轻残12例(10.6%),重残11例(9.4%),死亡34例(30.6%)。
护理措施
1.做好接收病人前期准备 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一般均为急诊入院,病情十分危急,抢救必须争分夺秒。因此,在接到病人入院通知后,通知医生做好抢救的准备,准备好一切急救物品(如吸痰器、呼吸机、压舌板、开口器、氧气等)及急救药品(如呼吸中枢兴奋药、止血药、脱水剂等),同时,准备好病床并安置加护栏,以防躁动病人发生坠床。
2.呼吸道管理 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均有意识障碍,多有咳嗽、吞咽反射减弱或消失。因此,呼吸道管理对颅脑损伤患者极为重要。如发现口、鼻分泌物、呕吐物或血块应立即清除。血氧饱和度一般应保持在97%以上,痰液黏稠时可予间断雾化吸入[2]。对于气管插管的患者,保持管道通畅,注意气管插管与呼吸机的连接是否紧密,用支架妥善固定,避免给病人翻身时插管扭曲、受压。气囊内充气3-5 ml,压力控制在2.4 kPa以下,每4小时放气一次,每次放气10-20分钟。避免长期压迫气管内使黏膜缺血性坏死。定时进行有效吸痰,吸痰前帮助患者翻身、拍背。气管切开的患者应注意气道湿化,每天消毒更换气管内套管,每2小时用无菌注射器向套管内点滴湿化液(生理盐水、庆大霉素、α-糜蛋白酶)5-6滴,痰液黏稠时则增加点滴次数和湿化液的量,点滴后将吸痰管插入套管深部吸净气管深部痰液;同时,每天给予雾化吸入(生理盐水、庆大霉素、α-糜蛋白酶)2-3次,导管开口处用生理盐水纱布覆盖。
3.观察病情变化 ①意识:意识障碍的程度是判断病情的重要指标,与患者的预后关系非常密切。应注意观察患者的昏迷程度,对各种刺激的反应。如病人由浅昏迷转为嗜睡,躯干四肢有屈动,提示病人在恢复中,预后良好。如患者由烦躁不安突然转为安静,提示病情恶化;如昏迷中间有清醒期,多为硬膜外血肿。②瞳孔:正常瞳孔2-6 mm,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对于颅脑损伤患者应每30 min观察一次,并作好记录。如一侧瞳孔进行性扩大,同时伴对光反射减弱或消失,常提示颅内血肿。如瞳孔一过性缩小,很快一侧瞳孔进行性扩大,伴意识障碍加重,提示有脑疝。③生命体征:生命体征的变化意味着病情的变化。如患者出现血压升高、脉搏减慢、呼吸深慢,提示有颅内压增高;呼吸有鼾声、叹息及抽泣样呼吸提示病危。体温升高提示体温调节中枢受损或感染。
4.引流管的护理 保持引流管通畅,翻身及护理操作时注意避免其被牵拉,防止其受压、扭曲、阻塞、脱落。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颜色及量,并做好记录,同时术后限制患者头部的活动范围。更换引流管时严格无菌操作。术后4-5天拔管,拔管前一天应预先夹闭引流管,如无异常,可于第2天拔管。
5.并发症的护理 ①高热:本组高热患者12例,主要是因为颅脑损伤使体温调节中枢受损引起。一般为中枢性高热,可采取亚低温疗法,予冬眠合剂、冰毯、冰帽降温,冰块及双耳用毛巾包裹好,以防冻伤。监测体温每30 min一次,使体温降至36.5℃以下。②应激性溃疡: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为30%-50%[3]。主要是由于颅脑损伤时下丘脑副交感中枢及其延髓中枢神经之间的连接通路被破坏,副交感神经无抑制的兴奋,引起胃酸大量分泌,造成胃黏膜广泛糜烂出血。因此,颅脑损伤病人入院后应留置胃管,每次注入流食前均先抽吸胃液,注意观察胃液的颜色、量及性质,了解有无咖啡色胃液及黑便。本组有不同程度的应
作者简介:卢 清(1978-),女,广西百色市人,护师。激性溃疡22例,均予西米替丁静滴后治愈,同时予高蛋白、高纤维素,无刺激的流食或半流食。③褥疮:颅脑损伤患者由于昏迷时间较长,无自主运动,加上高热出汗,大小便污染,长时间受压的部位容易发生褥疮,因此,床单应保持干净清洁,护理工作应做到“三勤”:勤翻身、勤更换、勤按摩,白天每1-2 h翻身一次,夜间每2-3 h翻身一次,同时用红花油按摩受压部位。
6.康复期的护理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苏醒后大多留有生理功能障碍,因此,康复的护理非常重要。护理人员应教会患者及家属恢复功能锻炼的正确方法。对于患者有听力、语言方面的障碍,家属应不断的与其说话,让其听音乐等,鼓励其开口说话,给予患者最大的家庭支持,使患者逐步恢复正常生理功能。而对于肢体有功能障碍的患者,应注意保持患者关节在功能位,教会家属对患肢肌肉进行按摩及肢体关节的被动运动,防止肌肉萎缩。鼓励患者逐步坐起及下床活动,协助患者进行肢体主动运动,给予患者最大心理上的支持。
护理体会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病死率较高,多有不同程度的呼吸功能障碍,早期呼吸管理是救治的关键。同时,应迅速建立静脉通道,维持正常的有效循环。急性期病情变化快,常因突然颅内压增高发生脑疝而死亡,应做好病情观察,注意意识变化,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时发现病情突变,为抢救赢得时间。患者苏醒后由于意外发生,病情急,伤势严重,威胁生命,常存在恐惧、焦虑心理,以致影响抢救和治疗。因此,要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护理,说明争取时间抢救的重要性,以取得患者及家属的配合。出院时应向患者及家属说明精心护理长期功能锻炼的重要性,让患者感受到被关心、理解和支持,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