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职业生涯规划干预对护理专业大学生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校大学生150名,利用自制调查问卷对上述研究对象进行调查和统计,对比职业生涯规划干预对护理专业大学生的影响情况。结果:对比发现教育后显著优于教育前,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大学生必须合理地规划职业生涯,并根据其所制定的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来学习相应的知识和技能,朝着自己选择的就业目标而坚持不懈的努力,以提高自身的就业竞争力。
【关键词】护理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干预研究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护理专业大学生就业趋势也呈现多元化。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社会大环境下,社会对当代大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毕业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结构,还要求其具备娴熟的社会交际能力。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一方面可以使大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和把握自己,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大学生结合自身特点和专业特长,规划、设计、完善并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实现由“校园人”向“社会人”的转变。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在校大学生150名,男性18名,女性132名,年龄范围为19~23岁,平均年龄为21.3±1.5岁。利用自制调查问卷对上述研究对象进行调查和统计,对比职业生涯规划干预对护理专业大学生的影响情况。
1.2方法
1.2.1现状分析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不断完善,我国的教育制度也在不断改革。但是,长期的应试教育,尤其是小学、初中、高中的教育模式,使大学生习惯了在“格子化的环境下”学习、生活,造成很多学生在大学毕业之前,对未来走上社会的职业类别、职业环境状况和职业要求几乎是一无所知。学生将“读书”看成了自己的唯一职业,将“考上大学”看成了自己唯一的职业目标。这种“学生职业观”严重阻碍了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对职业的认知,即使有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过设计,也普遍缺乏行之有效的实施方案,更多的是与实际情况相差甚远的职业理想。对职业认识的先天不足,使很多大学生缺乏对职业生涯的正确理解,对职业的认识往往浅尝辄止,直到毕业时才忙于了解、关注职业,这样难免处处碰壁。
在校护理专业大学生由于教育环境、知识结构和社会经验阅历的局限性,对社会和职业的认识缺乏科学依据,在校期间甚至没有清晰的职业生涯规划,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没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有关调查显示,60%以上的大学毕业生对未来发展没有规划,34%的在校大学生表示不知道什么是“职业规划”;在做出职业规划的大学生中,20%的学生认为职业生涯规划就是找工作。随着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如何提高护理专业大学生培养质量,培养与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已经成为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1.2.2应对策略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授课教师应具备全过程理念,以确保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真正按照设计路径来实施,将每一个环节都落到实处,有效完成预定任务,并引导大学生理解、树立全过程理念;最后,要引导大学生积极主动接受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学会运用职业规划知识和方法认识自我、规划学业,树立科学合理的目标,并有意识、有计划地逐步实现,从而具备良好的职业规划意识,对自身的职业发展进行有效规划。
构建护理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应紧紧围绕其目标体系来进行,遵循护理专业大学生成长规律,以满足普遍学生需求为主线,兼顾个性化需求,以职业生涯规划教学为主要内容,以专业教学为重要保障。根据护理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目标,教学体系应涵盖4学年,每一学年的教学内容按照阶段目标进行设计,包括自我认知教育、学业规划与实践教育、职业生涯设计教育、职业素质与核心竞争力教育、自主创业教育等内容。同时,要考虑不同阶段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应根据学生特点和需求进行分类教学,有针对性地设置教学课程,尽可能提升学生职业能力。护理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不能仅局限于职业生涯规划教学核心课程,通识课、专业课等专业教学课程也要围绕职业生涯规划目标体系进行安排。职业生涯规划教学核心课程主要承担传授相关理论知识、方法、工具等基础性任务,帮助学生树立职业规划意识,认清自我、规划自我等。大学生学业、职业目标的实现还需要全方位的专业教学课程体系作保障,并且该课程体系必须紧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目标体系,突出阶段性、系统性的特点。
护理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目标体系的实施由多个主体构成。这既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内在要求,也是教育手段多样化改革的必然结果。授课教师是教育的核心主体,同时要注重就业主管部门、教务处、学生处、团委、心理咨询中心等主体的联动。课题组开展了以“认识自我”为主题的主题班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演讲比赛、组织同学围绕“我是谁?”“我想干什么?”“我能干什么?”“环境支持或允许我干什么?” 等问题进行了讨论、指导学生撰写职业生涯规划书、职业生涯辅导讲座等活动。
1.3 观察指标
采用自制问卷,上述学生教育前后自我认知(满分五分)以及就业规划(满分五分)方面进行统计和比较。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显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次研究中教育前自我认知平均得分为2.3±1.1,就业规划平均得分为1.5±0.9;教育后自我认知平均得分为3.9±0.8,就业规划平均得分为4.1±1.2。对比发现教育后显著优于教育前,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
3 讨论
护理专业大学生只有做好充分的职业准备,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帮助大学生进行科学的自我定位,了解自己的人格、个性、兴趣特征,考虑社会需求等制约因素,选择今后职业生涯目标与道路,并制订科学的大学学习目标,不断激发学习的动力,为将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根据自身的兴趣、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合理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这是决定自己迈向成功的第一步,对大学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国高等教育的现状决定了我们必须开展积极有效的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
现阶段,我国就业问题还未得以改善,使得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显得尤为重要,在护理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改善。高校教师应采取有效的措施,避免学生进入职业生涯规划的误区,引导学生制定出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切实可行的职业生涯规划,以充分发挥职业生涯规划在就业背景下的重要作用。大学生必须合理地规划职业生涯,并根据其所制定的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来学习相应的知识和技能,朝着自己选择的就业目标而坚持不懈的努力,以提高自身的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黄敏.大学生职业规划现状和对策研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2,(20):43-46.
[2]郑宁.大学生职业规划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以独立学院为例[J].林区教学,2015,(1):113-114.
[3]刘相明,宋传文.大学生职业规划的组织行为管理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3,(18):87-88.
[4]赵鹏.大学生职业规划中存在问题及解决策略[J].科技创新导报,2012,(30):247-247.
2013年贵州省教育厅大学生创新创业(一般项目);项目编号(83)。
【关键词】护理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干预研究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护理专业大学生就业趋势也呈现多元化。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社会大环境下,社会对当代大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毕业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结构,还要求其具备娴熟的社会交际能力。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一方面可以使大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和把握自己,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大学生结合自身特点和专业特长,规划、设计、完善并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实现由“校园人”向“社会人”的转变。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在校大学生150名,男性18名,女性132名,年龄范围为19~23岁,平均年龄为21.3±1.5岁。利用自制调查问卷对上述研究对象进行调查和统计,对比职业生涯规划干预对护理专业大学生的影响情况。
1.2方法
1.2.1现状分析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不断完善,我国的教育制度也在不断改革。但是,长期的应试教育,尤其是小学、初中、高中的教育模式,使大学生习惯了在“格子化的环境下”学习、生活,造成很多学生在大学毕业之前,对未来走上社会的职业类别、职业环境状况和职业要求几乎是一无所知。学生将“读书”看成了自己的唯一职业,将“考上大学”看成了自己唯一的职业目标。这种“学生职业观”严重阻碍了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对职业的认知,即使有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过设计,也普遍缺乏行之有效的实施方案,更多的是与实际情况相差甚远的职业理想。对职业认识的先天不足,使很多大学生缺乏对职业生涯的正确理解,对职业的认识往往浅尝辄止,直到毕业时才忙于了解、关注职业,这样难免处处碰壁。
在校护理专业大学生由于教育环境、知识结构和社会经验阅历的局限性,对社会和职业的认识缺乏科学依据,在校期间甚至没有清晰的职业生涯规划,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没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有关调查显示,60%以上的大学毕业生对未来发展没有规划,34%的在校大学生表示不知道什么是“职业规划”;在做出职业规划的大学生中,20%的学生认为职业生涯规划就是找工作。随着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如何提高护理专业大学生培养质量,培养与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已经成为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1.2.2应对策略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授课教师应具备全过程理念,以确保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真正按照设计路径来实施,将每一个环节都落到实处,有效完成预定任务,并引导大学生理解、树立全过程理念;最后,要引导大学生积极主动接受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学会运用职业规划知识和方法认识自我、规划学业,树立科学合理的目标,并有意识、有计划地逐步实现,从而具备良好的职业规划意识,对自身的职业发展进行有效规划。
构建护理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应紧紧围绕其目标体系来进行,遵循护理专业大学生成长规律,以满足普遍学生需求为主线,兼顾个性化需求,以职业生涯规划教学为主要内容,以专业教学为重要保障。根据护理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目标,教学体系应涵盖4学年,每一学年的教学内容按照阶段目标进行设计,包括自我认知教育、学业规划与实践教育、职业生涯设计教育、职业素质与核心竞争力教育、自主创业教育等内容。同时,要考虑不同阶段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应根据学生特点和需求进行分类教学,有针对性地设置教学课程,尽可能提升学生职业能力。护理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不能仅局限于职业生涯规划教学核心课程,通识课、专业课等专业教学课程也要围绕职业生涯规划目标体系进行安排。职业生涯规划教学核心课程主要承担传授相关理论知识、方法、工具等基础性任务,帮助学生树立职业规划意识,认清自我、规划自我等。大学生学业、职业目标的实现还需要全方位的专业教学课程体系作保障,并且该课程体系必须紧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目标体系,突出阶段性、系统性的特点。
护理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目标体系的实施由多个主体构成。这既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内在要求,也是教育手段多样化改革的必然结果。授课教师是教育的核心主体,同时要注重就业主管部门、教务处、学生处、团委、心理咨询中心等主体的联动。课题组开展了以“认识自我”为主题的主题班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演讲比赛、组织同学围绕“我是谁?”“我想干什么?”“我能干什么?”“环境支持或允许我干什么?” 等问题进行了讨论、指导学生撰写职业生涯规划书、职业生涯辅导讲座等活动。
1.3 观察指标
采用自制问卷,上述学生教育前后自我认知(满分五分)以及就业规划(满分五分)方面进行统计和比较。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显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次研究中教育前自我认知平均得分为2.3±1.1,就业规划平均得分为1.5±0.9;教育后自我认知平均得分为3.9±0.8,就业规划平均得分为4.1±1.2。对比发现教育后显著优于教育前,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
3 讨论
护理专业大学生只有做好充分的职业准备,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帮助大学生进行科学的自我定位,了解自己的人格、个性、兴趣特征,考虑社会需求等制约因素,选择今后职业生涯目标与道路,并制订科学的大学学习目标,不断激发学习的动力,为将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根据自身的兴趣、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合理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这是决定自己迈向成功的第一步,对大学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国高等教育的现状决定了我们必须开展积极有效的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
现阶段,我国就业问题还未得以改善,使得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显得尤为重要,在护理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改善。高校教师应采取有效的措施,避免学生进入职业生涯规划的误区,引导学生制定出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切实可行的职业生涯规划,以充分发挥职业生涯规划在就业背景下的重要作用。大学生必须合理地规划职业生涯,并根据其所制定的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来学习相应的知识和技能,朝着自己选择的就业目标而坚持不懈的努力,以提高自身的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黄敏.大学生职业规划现状和对策研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2,(20):43-46.
[2]郑宁.大学生职业规划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以独立学院为例[J].林区教学,2015,(1):113-114.
[3]刘相明,宋传文.大学生职业规划的组织行为管理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3,(18):87-88.
[4]赵鹏.大学生职业规划中存在问题及解决策略[J].科技创新导报,2012,(30):247-247.
2013年贵州省教育厅大学生创新创业(一般项目);项目编号(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