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期,康卡斯特(Comcast)宣布达成收购时代华纳公司(Time?Warner)的协议。康卡斯特是一家巨型有线电视和高速互联网服务的提供商,一旦监管机构批准这项收购,康卡斯特将成为在这一行业占据绝对统治地位的公司,拥有大约3000万用户。
对于这项拟议中的收购,我有两个问题。第一,我们为什么要考虑批准这项协议?第二,什么时候以及出于什么样的原因我们停止了对于垄断权力的担忧?
先说第一个问题,宽带互联网和有线电视都已经是高度集中的行业,少数几家公司拥有大多数的客户。
曾几何时,反垄断机构看到这种情况,极有可能会采取行动,削减康卡斯特的规模,不可能任其扩张。
康卡斯特的首席执行官表示不必担心,“因为我们的公司之间没有业务重叠,也不存在相互竞争,所以不会降低任何相关市场的竞争。”然而,这种说法明显是虚伪的。对于康卡斯特扩张的担忧并非是它减少了当地市场的客户竞争。
首先,当地市场几乎没有任何有效竞争。真正的问题在于,康卡斯特对内容提供商在使用其数字管道的条款方面,具有比现在更大的规定权力—这种迫使其业务上游达成苛刻协议的能力,将使业务下游的潜在竞争对手挑战其当地的垄断公司变得更加艰难。
关键的问题在于康卡斯特完全符合对旧时强盗式垄断者的描述。就像中世纪的军阀,镇守城堡,俯瞰莱茵河,向所有过路者征费。事实上,收购时代华纳会让康卡斯特增强其防御能力,这当然是一个坏主意。
有趣的是,在人们为支持这项收购而引用的陈词滥调中,似乎缺少了一个经常挂在嘴上的说法:我还没看到有人说,这笔交易能促进创新。也许是因为这样说会遭到嘲笑。
实际上,许多专家—本杰明·N·卡多佐法学院的苏珊·克劳福德在其新书《被俘获的观众》中直击这一案例,就提出巨型电信公司已经扼杀了创新,让美国越来越落后于其他发达国家。
而且,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不仅电信行业如此,垄断权力已经严重拖累了整个美国经济。
过去两党在支持强硬的反垄断执法上有着共识。然而,在里根时代,反垄断政策走向没落,并且从那时起,衡量垄断权力的各种指数,比如任意指定行业的销售集中在少数大公司的程度,一直在快速攀升。
起初,反对控制垄断权力的观点认为,兼并会带来经济效益上的所谓好处。后来,它成为了一种普遍的论调,世界已经发生了改变,那些关于垄断的旧式的担忧已经无足轻重。
难道我们不是生活在全球化竞争的时代吗?新技术的创造性破坏不是在不断推倒旧的工业巨头,创造新的巨头吗?但事实却是,许多商品和服务并不存在国际竞争:新泽西州的家庭不会成为韩国的宽带用户。同时,创造性的破坏已经被过分推销:微软可能是个走下坡路的帝国,但是它仍在依靠几十年前建立起来的垄断地位获得巨大的利润。
此外,垄断本身就是一个创新障碍。克劳福德很有说服力地论证了,电信巨头不受制约的权力已经消除了对于进步的激励:当你的客户无处可去的时候,为何还要升级你的网络或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同样的现象在阻碍整个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美国经济最近的表现感到不解,其中一个便是利润和投资的脱节。利润在GDP中的占比达到创纪录的高度,而公司没有利用这些利润进行再投资。相反,它们要么在回购股票,要么在积累大量资金。如果这些创纪录的利润中的很大部分代表垄断租金,人们就会看到这种情况。
换句话说,是到了要重新担心垄断权力的时候了,其实我们本该一直如此。而回归正轨的第一步就是,对康卡斯特的收购说“不”。
马克提要求了。
2月24日,西班牙巴塞罗那。身穿深灰色T恤的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出现在全球最大的通信展MWC的开幕演讲台上。“运营商该自己选择一部分基础服务免费提供给用户。我们正试着打造一个对互联网以及运营商更好的商业模式。”他对着台下数百位媒体记者和参展商说,试图说服运营商让全球2/3未联网人口用上互联网—特别是Facebook。
这是扎克伯格和他创建的社交网络王国,第一次出现在一个被通信运营商和手机硬件厂商所主导的展会上。三星租下了这里最大的场馆,操着一口浓重英国口音的主持人站在40台平板电视组成的巨幕前做着介绍。说着各种语言的媒体和参展商人员挂着印有华为字样的胸牌,在闷热的会场里穿梭。比起CES,硬件商更加重视MWC。在扎克伯格之前,另一些互联网及软件巨头也在这里出现过,比如Google、微软和Twitter。
这位即将过30岁生日的CEO有资格提出自己的要求,马克·扎克伯格现在已经成为移动产业的领袖级人物。Facebook1月发布的财报显示,截至2013年第四季度,全球共有9.45亿用户每月通过手机使用Facebook,占这个社交网络所有用户的3/4。移动广告也随之成为Facebook最大的收入来源,占其全部广告收入的53%。
但21个月前,这个全球最大的社交网络公司刚上市时,它并不被认为是一个重要的移动服务,它当时的移动广告收入也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移动互联网,本来是Google的天下。
Google从2003年起就开始部署移动市场,它不仅拥有一个让手机硬件世界变平的Android系统,还在不断尝试将自己的社交网络Google+塞进每一部Android手机。在Google一手建立起的移动世界,它占据了48%的移动广告市场份额。这个操作系统所向披靡,就在这次巴塞罗那通信展上微软和诺基亚推出了Android操作系统手机—这本来应该是这次会展中最大的新闻,但因为Facebook的出现而黯然失色。
就在扎克伯格抵达西班牙前的一周,这家公司宣布以190亿美元的惊人价格收购WhatsApp,一个轻量级手机通信应用。Facebook为此支付的现金和股票约合公司市值的1/10。为了在手机上获得一个重要入口,Facebook表现得不顾一切。 Facebook通过收购WhatsApp得到的东西也很可观:它拥有4.5亿活跃用户,其中七成以上每天都用它收发消息。除信息以外,这些用户平均每天还通过WhatsApp收发超过5亿张照片、2亿条语音信息和1亿段视频。创办五年的WhatsApp正随智能手机的普及而高速增长,其用户的半数是在过去一年里加入的,并且每天新增超过100万注册用户。收购后WhatsApp将会独立存在,而不是整合进Facebook现有的通信服务。
与Google通过Android平台最大化移动广告的收益不同,Facebook的移动战略是在主应用以外推出不同的独立应用—用一些看似分散的应用及服务来构建一个生态系统。在1月底的营收电话会议上,扎克伯格提到,将成立创意实验室,并支持小团队实践自己的想法。扎克伯格说,他这么做是因为“要想连接所有人”,就意味着让他们能在不同群体里分享不同内容。
Facebook工程总监乔斯林·戈德法因(Jocelyn Goldfein)今年年初接受采访时说,她根据应用反馈的数据发现“用户打开Facebook更多会去看别人更新的照片和状态。而打开独立的消息应用则会相互用短信联系”。多应用的移动社交应用策略同样被应用于Facebook之前的收购。分享社区Instagram以10亿美元加入Facebook以后依然保持独立运作。用户每天上传大量加了滤镜的照片,唯一区别是他们可以通过Facebook帐号来登录了,并且现在可以拍视频。Facebook现在可以通过帐号关联每个用户在不同服务上的数据,更准确地判断用户的喜好,从而为广告客户提供更精确的投放。照片和视频的加入也为Facebook提供了更丰富的广告载体。在刚刚过去的一年,Facebook拿下了全球移动广告市场15.8%的市场份额,这个数字超过了市场研究公司此前12.9%的预测,位居全球第二。虽然和排在第一的Google(48.76%)仍有较大差距,但Facebook显示出惊人的增长速度。Facebook在2012年正式进入这个市场,当时份额仅为5.34%,Google为52.25%。在Android官方应用商店Play Store全球下载前5名的应用里,有3个属于Facebook,还有1个是利用Facebook网络的社交游戏。
微软也打算这么干。
就在马克·扎克伯格准备发布开场演讲的那个早上,另一群媒体记者和参观者则涌向诺基亚展厅。诺基亚还能得到如此追捧的原因是它们将发布诺基亚Android手机。新推出的三款Android手机被称为诺基亚X。该系列手机配置不高,海外售价在89至109欧元之间。它们延续了诺基亚的聚碳酸酯外壳和重视色彩的视觉设计,不论硬件配置还是产品定位都和最低端的诺基亚Windows Phone手机Lumia 520相当。
已经没有多少人感慨诺基亚的命运了,只有一位Google Android软件工程师在Twitter上嘲讽说:“记得我们刚拿出Android的时候,鲍尔默还嘲笑说Android是个永远不可能成真的笑话。”
这句话也可以用来嘲笑微软。一家打出“Windows无处不在”这句广告标语的公司去支持另一个操作系统确实有点讽刺,不过转型也不失为一种可行的策略。不管是微软还是诺基亚,都曾试图以自有的操作系统平台打败Android,经过两家公司三年的全力投入,Windows Phone平台在智能手机市场的占有率缺依然不足4%。
诺基亚前CEO、未来的微软设备业务负责人斯蒂芬·埃洛普(Stephen Elop)直白地在发布会上说诺基亚拿掉了全部的Google服务,以微软服务取而代之。X手机预装的微软服务包括Skype通信服务、OneDrive网盘、Bing搜索、Outlook. com邮件等。埃洛普承诺会继续增加更多微软服务。除了微软服务,Facebook、Twitter这两个社交网络以及BBM通信服务也被预装在X手机上。诺基亚在发布现场演示了植物大战僵尸2游戏。讽刺的是如果用户购买定位更高的Windows Phone手机,根本没法玩这个游戏。
兼容丰富的Android应用毫无疑问是X手机得以诞生的重要原因,埃洛普许诺说,诺基亚自己的应用商店会提供数以万计的应用,如果用户找不到自己想要的应用,诺基亚会自动指向第三方应用商店,比如国内的豌豆荚和东欧流行的Yandex。这款手机也将开启微软Office办公软件、Xbox Live联网游戏平台、Bing搜索等服务的潜在市场。
它们最终拥抱了Android,但同时,它们也甩掉了Google。
没人在意操作系统了,Google的打法好像突然间遇到了大问题。
Google的打法本来极其清晰,用开放的Android统一手机硬件,使得苹果iOS系统的市场份额逐渐缩小—在2013年推向市场的10亿部智能手机中,Android系统7.8亿部、iPhone1.5亿部,两个平台占据了九成以上的市场。Google希望庞大的市场占有率所产生的用户都使用Google系的应用,最终占领移动互联网。
在中国以外地区销售的Android手机都会预装十余个Google应用,包括Google地图、Play应用商店、Gmail邮件、YouTube视频、Google搜索等。这些应用延续了Google一贯的互联网产品逻辑,产品做到八成熟就发售,再根据用户反馈快速升级。当iPhone和Windows Phone的用户期待着一年一次的大变样的时候,Android用户每隔数周甚至数日就会看到Google应用越变越好。Google甚至将键盘作为一个应用独立出来快速升级,并且在中国、韩国等非拉丁语系地区推出独立的版本。 所有这些应用都没有开源,是Google的私有应用,只能在装有Google移动服务(Google Mobile Services)的设备上才能正常工作。而手机预装Google移动服务的一个基本前提是厂商不能用其他应用取代Google自己的应用。换句话说,如果手机厂商想要自己的产品使用备受用户欢迎的Google地图、或者Play商店里上百万应用的支持,就必须安装Google+、Google Newsstand新闻、Play Books电子书等不那么受欢迎的服务。第三方移动应用也需要仰赖Google的云服务,比如餐厅应用需要访问Google地图、聊天应用如果想省电就需要用到Google在2013年推出的云通信服务(GCM)。拿掉GMS就意味着开发者需要耗费更多时间。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Google的控制策略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特别是对小公司而言。一位曾参与北美业务拓展的前海豚浏览器工作人员早先在接受《第一财经周刊》采访时说:“我们没法说服运营商用我们的浏览器换掉Google的产品,它们不可能为了浏览器放弃Play商店。”
但开源的Android,最终也让硬件设备变得同质化,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利润中心开始向表层应用转移。
而Google一直通过预装Google应用来控制Android OEM制造商的做法,也最终让这个问题显现出来。
因为任何一个使用Android系统的厂商都可以拒绝预装Google应用。
最初是亚马逊。
2011年发布的7英寸平板Kindle Fire是Android设备中的异类。199美元的定价甚至比华为等中国厂商同期的产品定价更低。比价格更重要的是,不管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索斯在发布会上的演讲还是官方产品介绍,都不说平板用了Android操作系统,只说自己的平板可以运行Android应用。
Kindle Fire的操作系统被亚马逊称为Fire OS。官方介绍是:“源自Android,增加了亚马逊独有的服务。”点亮Kindle Fire的屏幕,你首先看到的是自己之前看过的书和电影、听的音乐、用过的应用。所有的Google服务都被取代。Kindle阅读器取代了Play Books和Play Newsstand、亚马逊Instant Video取代了Play视频。在自身不足的服务上,亚马逊选择与其他公司合作,因此你可以在Kindle Fire上看到来自诺基亚的地图数据、来自微软的Bing搜索。
不过亚马逊付出最大的还是它的应用商店Amazon App Store。为了让第三方应用开发者更愿意支持自己的平台,亚马逊一方面在云端搭建了自己的推送服务、游戏后台,另一方面还启用了近乎疯狂地促销活动—每天将一款付费应用免费提供给Kindle Fire用户。
根据IDC公布的数字,亚马逊去年第四季度共售出580万部Kindle Fire平板,占市场份额的7.6%,成为仅次于苹果和三星的平板供应商。伴随硬件产品的成长,Amazon App Store也已经成为开发者,特别是付费应用开发者认真考虑的渠道。去年4月,移动应用信息追踪平台Distimo在对美国市场数百个移动应用的下载数据进行追踪后发现,Google Play Store的规模在美国大约为Amazon App Store的9倍。但付费应用的情况大不相同。两个商店排名前1000名的付费应用下载数量,Google Play Store只有亚马逊的两倍。如果按营收金额来计算,Google只有1.7倍。
“亚马逊有超过2亿绑定了信用卡支付的账户,这使得它的用户平均付费高于Google的用户。”VisionMobile创始人康斯坦丁努告诉《第一财经周刊》。
Kindle Fire为亚马逊提供了丰厚的回报,根据Consumer Intelligence Research Partners去年年底公布的一份研究,Kindle Fire用户一年平均在Amazon网站上的消费1223美元,比非Kindle Fire用户高出50%。
“既然亚马逊可以订制Android来驱动生态圈,微软/诺基亚就没有任何理由做不到。”移动产业分析公司IHS Suppli分析师伊恩·福格(Ian Fogg)认为,X手机的成败更多取决于微软的支持力度。
“我们内部打赌猜,最后到底是新Android卖得好,还是Lumia 520卖得好。”一位诺基亚市场部的工作人员告诉《第一财经周刊》。被微软收购前的最后一季财报里,诺基亚称最便宜的Windows Phone Lumia 520是其智能手机业务的主要增长来源。
他未来的同事,负责Windows Phone系统的微软员工无疑也会考虑同一个问题。就在X系列手机发布前一天,微软召开了一场小型发布会。负责Windows Phone业务的副总裁乔·贝尔菲奥利(Joe Belfiore)宣布说微软将降低Windows Phone操作系统对手机硬件的要求、支持中国和东南亚市场热衷的双SIM卡设计,并宣布与金立、富士康、中兴、华为、联想等公司建立合作关系,不过这些公司并没有公布具体的产品计划。他们在移动世界大会的展馆所展出的也都是Android手机。
“诺基亚的一些举动让我们兴奋不已,但另外一些就不那么让人兴奋了。”贝尔菲奥利在发布会上回应诺基亚即将推出Android手机的消息。微软不同团队间针锋相对的形式作风显露无疑。
埃洛普仍强调说Windows Phone依然是诺基亚和微软最主要的智能手机,X手机只是定位低端。但现实是Windows Phone最成功的产品就是低端的Lumia 520系列,定价与X手机差距不大。换句话说,X手机与Windows Phone唯一有起色的产品直接冲突。但早已知情的微软最高管理层并未试图砍掉X手机。消息宣布当月,时任微软CEO史蒂夫·鲍尔默(Steve Ballmer)来到北京,和诺基亚低端产品线的研发人员开了一系列会议,X手机正是其最主要的未来项目。
有权决定是否砍掉X手机的埃洛普将在收购完成后主管微软的硬件业务,是微软四个最重要的研发团队负责人之一,未来将直接向微软CEO汇报。熟悉发布会准备工作的一位诺基亚工作人员告诉《第一财经周刊》,由于不能确定收购完成时间,他们为发布会准备了两套标识,一套微软、一套诺基亚。如果不是因为收购在中国和印度受阻,这三款手机本将以微软的名义发布。
所有人都在用Android系统,但Google面临的麻烦还远不止于此。
Facebook在移动广告业务上的突飞猛进证明绕过操作系统的层级—各种跟系统结合紧密的服务及应用成为未来竞争制高点—这还只是一个开始。
把强大的云服务落在移动生态圈上,这可能是更严峻的竞争。
技术新闻网站Re/Code报道称亚马逊计划在今年3月推出基于Android开发的电视盒子,将亚马逊的在线电影和电视剧投放到用户的电视上。同时亚马逊也在积极扩张自己的研发力量。过去两年里,负责Kindle Fire平板研发的亚马逊子公司Lab126多次派招聘团队前往芬兰招聘工程师。
至少数十位曾在诺基亚参与智能手机软件或硬件研发的工程师加入Lab126。整个Lab126有上千人在硅谷,大部分在进行Android相关的软件和硬件研发,一位熟悉情况的工程师告诉《第一财经周刊》。大部分Android手机厂商都没有如此规模的研发力量。
去年4月,亚马逊以2600万美元收购智能语音助手应用Evi,它的功能与苹果的Siri语音助手相近,更适合随身携带的手机而非平板电脑。早先亚马逊还曾收购过一家名为Ivona的语音识别公司。这一切都让《华尔街日报》去年关于亚马逊正在开发两款智能手机的消息变得更为可信。
上月刚刚取代鲍尔默的新CEO萨提亚·纳德拉(Satya Nadella)是一位愿意为在线服务牺牲眼前利益的管理者。他在管理微软云计算业务时曾放开技术限制,支持与微软自生业务直接冲突的开源操作系统、开发工具和数据库。
在一个碎片化的Android战场上,Facebook、微软和亚马逊对Google的挑战已经开始了。
对于这项拟议中的收购,我有两个问题。第一,我们为什么要考虑批准这项协议?第二,什么时候以及出于什么样的原因我们停止了对于垄断权力的担忧?
先说第一个问题,宽带互联网和有线电视都已经是高度集中的行业,少数几家公司拥有大多数的客户。
曾几何时,反垄断机构看到这种情况,极有可能会采取行动,削减康卡斯特的规模,不可能任其扩张。
康卡斯特的首席执行官表示不必担心,“因为我们的公司之间没有业务重叠,也不存在相互竞争,所以不会降低任何相关市场的竞争。”然而,这种说法明显是虚伪的。对于康卡斯特扩张的担忧并非是它减少了当地市场的客户竞争。
首先,当地市场几乎没有任何有效竞争。真正的问题在于,康卡斯特对内容提供商在使用其数字管道的条款方面,具有比现在更大的规定权力—这种迫使其业务上游达成苛刻协议的能力,将使业务下游的潜在竞争对手挑战其当地的垄断公司变得更加艰难。
关键的问题在于康卡斯特完全符合对旧时强盗式垄断者的描述。就像中世纪的军阀,镇守城堡,俯瞰莱茵河,向所有过路者征费。事实上,收购时代华纳会让康卡斯特增强其防御能力,这当然是一个坏主意。
有趣的是,在人们为支持这项收购而引用的陈词滥调中,似乎缺少了一个经常挂在嘴上的说法:我还没看到有人说,这笔交易能促进创新。也许是因为这样说会遭到嘲笑。
实际上,许多专家—本杰明·N·卡多佐法学院的苏珊·克劳福德在其新书《被俘获的观众》中直击这一案例,就提出巨型电信公司已经扼杀了创新,让美国越来越落后于其他发达国家。
而且,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不仅电信行业如此,垄断权力已经严重拖累了整个美国经济。
过去两党在支持强硬的反垄断执法上有着共识。然而,在里根时代,反垄断政策走向没落,并且从那时起,衡量垄断权力的各种指数,比如任意指定行业的销售集中在少数大公司的程度,一直在快速攀升。
起初,反对控制垄断权力的观点认为,兼并会带来经济效益上的所谓好处。后来,它成为了一种普遍的论调,世界已经发生了改变,那些关于垄断的旧式的担忧已经无足轻重。
难道我们不是生活在全球化竞争的时代吗?新技术的创造性破坏不是在不断推倒旧的工业巨头,创造新的巨头吗?但事实却是,许多商品和服务并不存在国际竞争:新泽西州的家庭不会成为韩国的宽带用户。同时,创造性的破坏已经被过分推销:微软可能是个走下坡路的帝国,但是它仍在依靠几十年前建立起来的垄断地位获得巨大的利润。
此外,垄断本身就是一个创新障碍。克劳福德很有说服力地论证了,电信巨头不受制约的权力已经消除了对于进步的激励:当你的客户无处可去的时候,为何还要升级你的网络或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同样的现象在阻碍整个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美国经济最近的表现感到不解,其中一个便是利润和投资的脱节。利润在GDP中的占比达到创纪录的高度,而公司没有利用这些利润进行再投资。相反,它们要么在回购股票,要么在积累大量资金。如果这些创纪录的利润中的很大部分代表垄断租金,人们就会看到这种情况。
换句话说,是到了要重新担心垄断权力的时候了,其实我们本该一直如此。而回归正轨的第一步就是,对康卡斯特的收购说“不”。
马克提要求了。
2月24日,西班牙巴塞罗那。身穿深灰色T恤的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出现在全球最大的通信展MWC的开幕演讲台上。“运营商该自己选择一部分基础服务免费提供给用户。我们正试着打造一个对互联网以及运营商更好的商业模式。”他对着台下数百位媒体记者和参展商说,试图说服运营商让全球2/3未联网人口用上互联网—特别是Facebook。
这是扎克伯格和他创建的社交网络王国,第一次出现在一个被通信运营商和手机硬件厂商所主导的展会上。三星租下了这里最大的场馆,操着一口浓重英国口音的主持人站在40台平板电视组成的巨幕前做着介绍。说着各种语言的媒体和参展商人员挂着印有华为字样的胸牌,在闷热的会场里穿梭。比起CES,硬件商更加重视MWC。在扎克伯格之前,另一些互联网及软件巨头也在这里出现过,比如Google、微软和Twitter。
这位即将过30岁生日的CEO有资格提出自己的要求,马克·扎克伯格现在已经成为移动产业的领袖级人物。Facebook1月发布的财报显示,截至2013年第四季度,全球共有9.45亿用户每月通过手机使用Facebook,占这个社交网络所有用户的3/4。移动广告也随之成为Facebook最大的收入来源,占其全部广告收入的53%。
但21个月前,这个全球最大的社交网络公司刚上市时,它并不被认为是一个重要的移动服务,它当时的移动广告收入也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移动互联网,本来是Google的天下。
Google从2003年起就开始部署移动市场,它不仅拥有一个让手机硬件世界变平的Android系统,还在不断尝试将自己的社交网络Google+塞进每一部Android手机。在Google一手建立起的移动世界,它占据了48%的移动广告市场份额。这个操作系统所向披靡,就在这次巴塞罗那通信展上微软和诺基亚推出了Android操作系统手机—这本来应该是这次会展中最大的新闻,但因为Facebook的出现而黯然失色。
就在扎克伯格抵达西班牙前的一周,这家公司宣布以190亿美元的惊人价格收购WhatsApp,一个轻量级手机通信应用。Facebook为此支付的现金和股票约合公司市值的1/10。为了在手机上获得一个重要入口,Facebook表现得不顾一切。 Facebook通过收购WhatsApp得到的东西也很可观:它拥有4.5亿活跃用户,其中七成以上每天都用它收发消息。除信息以外,这些用户平均每天还通过WhatsApp收发超过5亿张照片、2亿条语音信息和1亿段视频。创办五年的WhatsApp正随智能手机的普及而高速增长,其用户的半数是在过去一年里加入的,并且每天新增超过100万注册用户。收购后WhatsApp将会独立存在,而不是整合进Facebook现有的通信服务。
与Google通过Android平台最大化移动广告的收益不同,Facebook的移动战略是在主应用以外推出不同的独立应用—用一些看似分散的应用及服务来构建一个生态系统。在1月底的营收电话会议上,扎克伯格提到,将成立创意实验室,并支持小团队实践自己的想法。扎克伯格说,他这么做是因为“要想连接所有人”,就意味着让他们能在不同群体里分享不同内容。
Facebook工程总监乔斯林·戈德法因(Jocelyn Goldfein)今年年初接受采访时说,她根据应用反馈的数据发现“用户打开Facebook更多会去看别人更新的照片和状态。而打开独立的消息应用则会相互用短信联系”。多应用的移动社交应用策略同样被应用于Facebook之前的收购。分享社区Instagram以10亿美元加入Facebook以后依然保持独立运作。用户每天上传大量加了滤镜的照片,唯一区别是他们可以通过Facebook帐号来登录了,并且现在可以拍视频。Facebook现在可以通过帐号关联每个用户在不同服务上的数据,更准确地判断用户的喜好,从而为广告客户提供更精确的投放。照片和视频的加入也为Facebook提供了更丰富的广告载体。在刚刚过去的一年,Facebook拿下了全球移动广告市场15.8%的市场份额,这个数字超过了市场研究公司此前12.9%的预测,位居全球第二。虽然和排在第一的Google(48.76%)仍有较大差距,但Facebook显示出惊人的增长速度。Facebook在2012年正式进入这个市场,当时份额仅为5.34%,Google为52.25%。在Android官方应用商店Play Store全球下载前5名的应用里,有3个属于Facebook,还有1个是利用Facebook网络的社交游戏。
微软也打算这么干。
就在马克·扎克伯格准备发布开场演讲的那个早上,另一群媒体记者和参观者则涌向诺基亚展厅。诺基亚还能得到如此追捧的原因是它们将发布诺基亚Android手机。新推出的三款Android手机被称为诺基亚X。该系列手机配置不高,海外售价在89至109欧元之间。它们延续了诺基亚的聚碳酸酯外壳和重视色彩的视觉设计,不论硬件配置还是产品定位都和最低端的诺基亚Windows Phone手机Lumia 520相当。
已经没有多少人感慨诺基亚的命运了,只有一位Google Android软件工程师在Twitter上嘲讽说:“记得我们刚拿出Android的时候,鲍尔默还嘲笑说Android是个永远不可能成真的笑话。”
这句话也可以用来嘲笑微软。一家打出“Windows无处不在”这句广告标语的公司去支持另一个操作系统确实有点讽刺,不过转型也不失为一种可行的策略。不管是微软还是诺基亚,都曾试图以自有的操作系统平台打败Android,经过两家公司三年的全力投入,Windows Phone平台在智能手机市场的占有率缺依然不足4%。
诺基亚前CEO、未来的微软设备业务负责人斯蒂芬·埃洛普(Stephen Elop)直白地在发布会上说诺基亚拿掉了全部的Google服务,以微软服务取而代之。X手机预装的微软服务包括Skype通信服务、OneDrive网盘、Bing搜索、Outlook. com邮件等。埃洛普承诺会继续增加更多微软服务。除了微软服务,Facebook、Twitter这两个社交网络以及BBM通信服务也被预装在X手机上。诺基亚在发布现场演示了植物大战僵尸2游戏。讽刺的是如果用户购买定位更高的Windows Phone手机,根本没法玩这个游戏。
兼容丰富的Android应用毫无疑问是X手机得以诞生的重要原因,埃洛普许诺说,诺基亚自己的应用商店会提供数以万计的应用,如果用户找不到自己想要的应用,诺基亚会自动指向第三方应用商店,比如国内的豌豆荚和东欧流行的Yandex。这款手机也将开启微软Office办公软件、Xbox Live联网游戏平台、Bing搜索等服务的潜在市场。
它们最终拥抱了Android,但同时,它们也甩掉了Google。
没人在意操作系统了,Google的打法好像突然间遇到了大问题。
Google的打法本来极其清晰,用开放的Android统一手机硬件,使得苹果iOS系统的市场份额逐渐缩小—在2013年推向市场的10亿部智能手机中,Android系统7.8亿部、iPhone1.5亿部,两个平台占据了九成以上的市场。Google希望庞大的市场占有率所产生的用户都使用Google系的应用,最终占领移动互联网。
在中国以外地区销售的Android手机都会预装十余个Google应用,包括Google地图、Play应用商店、Gmail邮件、YouTube视频、Google搜索等。这些应用延续了Google一贯的互联网产品逻辑,产品做到八成熟就发售,再根据用户反馈快速升级。当iPhone和Windows Phone的用户期待着一年一次的大变样的时候,Android用户每隔数周甚至数日就会看到Google应用越变越好。Google甚至将键盘作为一个应用独立出来快速升级,并且在中国、韩国等非拉丁语系地区推出独立的版本。 所有这些应用都没有开源,是Google的私有应用,只能在装有Google移动服务(Google Mobile Services)的设备上才能正常工作。而手机预装Google移动服务的一个基本前提是厂商不能用其他应用取代Google自己的应用。换句话说,如果手机厂商想要自己的产品使用备受用户欢迎的Google地图、或者Play商店里上百万应用的支持,就必须安装Google+、Google Newsstand新闻、Play Books电子书等不那么受欢迎的服务。第三方移动应用也需要仰赖Google的云服务,比如餐厅应用需要访问Google地图、聊天应用如果想省电就需要用到Google在2013年推出的云通信服务(GCM)。拿掉GMS就意味着开发者需要耗费更多时间。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Google的控制策略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特别是对小公司而言。一位曾参与北美业务拓展的前海豚浏览器工作人员早先在接受《第一财经周刊》采访时说:“我们没法说服运营商用我们的浏览器换掉Google的产品,它们不可能为了浏览器放弃Play商店。”
但开源的Android,最终也让硬件设备变得同质化,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利润中心开始向表层应用转移。
而Google一直通过预装Google应用来控制Android OEM制造商的做法,也最终让这个问题显现出来。
因为任何一个使用Android系统的厂商都可以拒绝预装Google应用。
最初是亚马逊。
2011年发布的7英寸平板Kindle Fire是Android设备中的异类。199美元的定价甚至比华为等中国厂商同期的产品定价更低。比价格更重要的是,不管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索斯在发布会上的演讲还是官方产品介绍,都不说平板用了Android操作系统,只说自己的平板可以运行Android应用。
Kindle Fire的操作系统被亚马逊称为Fire OS。官方介绍是:“源自Android,增加了亚马逊独有的服务。”点亮Kindle Fire的屏幕,你首先看到的是自己之前看过的书和电影、听的音乐、用过的应用。所有的Google服务都被取代。Kindle阅读器取代了Play Books和Play Newsstand、亚马逊Instant Video取代了Play视频。在自身不足的服务上,亚马逊选择与其他公司合作,因此你可以在Kindle Fire上看到来自诺基亚的地图数据、来自微软的Bing搜索。
不过亚马逊付出最大的还是它的应用商店Amazon App Store。为了让第三方应用开发者更愿意支持自己的平台,亚马逊一方面在云端搭建了自己的推送服务、游戏后台,另一方面还启用了近乎疯狂地促销活动—每天将一款付费应用免费提供给Kindle Fire用户。
根据IDC公布的数字,亚马逊去年第四季度共售出580万部Kindle Fire平板,占市场份额的7.6%,成为仅次于苹果和三星的平板供应商。伴随硬件产品的成长,Amazon App Store也已经成为开发者,特别是付费应用开发者认真考虑的渠道。去年4月,移动应用信息追踪平台Distimo在对美国市场数百个移动应用的下载数据进行追踪后发现,Google Play Store的规模在美国大约为Amazon App Store的9倍。但付费应用的情况大不相同。两个商店排名前1000名的付费应用下载数量,Google Play Store只有亚马逊的两倍。如果按营收金额来计算,Google只有1.7倍。
“亚马逊有超过2亿绑定了信用卡支付的账户,这使得它的用户平均付费高于Google的用户。”VisionMobile创始人康斯坦丁努告诉《第一财经周刊》。
Kindle Fire为亚马逊提供了丰厚的回报,根据Consumer Intelligence Research Partners去年年底公布的一份研究,Kindle Fire用户一年平均在Amazon网站上的消费1223美元,比非Kindle Fire用户高出50%。
“既然亚马逊可以订制Android来驱动生态圈,微软/诺基亚就没有任何理由做不到。”移动产业分析公司IHS Suppli分析师伊恩·福格(Ian Fogg)认为,X手机的成败更多取决于微软的支持力度。
“我们内部打赌猜,最后到底是新Android卖得好,还是Lumia 520卖得好。”一位诺基亚市场部的工作人员告诉《第一财经周刊》。被微软收购前的最后一季财报里,诺基亚称最便宜的Windows Phone Lumia 520是其智能手机业务的主要增长来源。
他未来的同事,负责Windows Phone系统的微软员工无疑也会考虑同一个问题。就在X系列手机发布前一天,微软召开了一场小型发布会。负责Windows Phone业务的副总裁乔·贝尔菲奥利(Joe Belfiore)宣布说微软将降低Windows Phone操作系统对手机硬件的要求、支持中国和东南亚市场热衷的双SIM卡设计,并宣布与金立、富士康、中兴、华为、联想等公司建立合作关系,不过这些公司并没有公布具体的产品计划。他们在移动世界大会的展馆所展出的也都是Android手机。
“诺基亚的一些举动让我们兴奋不已,但另外一些就不那么让人兴奋了。”贝尔菲奥利在发布会上回应诺基亚即将推出Android手机的消息。微软不同团队间针锋相对的形式作风显露无疑。
埃洛普仍强调说Windows Phone依然是诺基亚和微软最主要的智能手机,X手机只是定位低端。但现实是Windows Phone最成功的产品就是低端的Lumia 520系列,定价与X手机差距不大。换句话说,X手机与Windows Phone唯一有起色的产品直接冲突。但早已知情的微软最高管理层并未试图砍掉X手机。消息宣布当月,时任微软CEO史蒂夫·鲍尔默(Steve Ballmer)来到北京,和诺基亚低端产品线的研发人员开了一系列会议,X手机正是其最主要的未来项目。
有权决定是否砍掉X手机的埃洛普将在收购完成后主管微软的硬件业务,是微软四个最重要的研发团队负责人之一,未来将直接向微软CEO汇报。熟悉发布会准备工作的一位诺基亚工作人员告诉《第一财经周刊》,由于不能确定收购完成时间,他们为发布会准备了两套标识,一套微软、一套诺基亚。如果不是因为收购在中国和印度受阻,这三款手机本将以微软的名义发布。
所有人都在用Android系统,但Google面临的麻烦还远不止于此。
Facebook在移动广告业务上的突飞猛进证明绕过操作系统的层级—各种跟系统结合紧密的服务及应用成为未来竞争制高点—这还只是一个开始。
把强大的云服务落在移动生态圈上,这可能是更严峻的竞争。
技术新闻网站Re/Code报道称亚马逊计划在今年3月推出基于Android开发的电视盒子,将亚马逊的在线电影和电视剧投放到用户的电视上。同时亚马逊也在积极扩张自己的研发力量。过去两年里,负责Kindle Fire平板研发的亚马逊子公司Lab126多次派招聘团队前往芬兰招聘工程师。
至少数十位曾在诺基亚参与智能手机软件或硬件研发的工程师加入Lab126。整个Lab126有上千人在硅谷,大部分在进行Android相关的软件和硬件研发,一位熟悉情况的工程师告诉《第一财经周刊》。大部分Android手机厂商都没有如此规模的研发力量。
去年4月,亚马逊以2600万美元收购智能语音助手应用Evi,它的功能与苹果的Siri语音助手相近,更适合随身携带的手机而非平板电脑。早先亚马逊还曾收购过一家名为Ivona的语音识别公司。这一切都让《华尔街日报》去年关于亚马逊正在开发两款智能手机的消息变得更为可信。
上月刚刚取代鲍尔默的新CEO萨提亚·纳德拉(Satya Nadella)是一位愿意为在线服务牺牲眼前利益的管理者。他在管理微软云计算业务时曾放开技术限制,支持与微软自生业务直接冲突的开源操作系统、开发工具和数据库。
在一个碎片化的Android战场上,Facebook、微软和亚马逊对Google的挑战已经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