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改善环境、人人行动,建言献策,担起“清洁空气”的社会责任,为“蓝天行动”出主意想办法,主动劝阻不文明行为,当好首都环境建设的参与者和受益者,传播环保正能量,自觉做“文明北京 蓝天行动”的传播者和实践者。
“以一传千 千传百万”
19年践行绿色中国梦
王有林,男,汉族,北京市人,1992年6月生于北京。北京市优秀五星级志愿者。现为首批国际志愿服务储备人才,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同伴教育者,国家千名青年环境友好使者行动负责人之一,共青团中央全国防艾禁毒社团骨干,北京市红十字会志愿服务兼职干部,北京市红十字会防艾核心小组成员,北京高校预防艾滋病骨干教师,北京市首批志愿服务培训师,北京市应急志愿者服务总队骨干,入选北京市首批核心志愿服务组织人才库。
王有林作为一名优秀的高校教师,始终坚持带动身边的青年学生创造性地开展环保志愿服务,勇担社会责任。他先后被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授予“北京市优秀共青团干部”,被北京市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授予“首都高校青春红丝带社团优秀指导教师”,被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授予“首都绿色生活好市民”,被北京市红十字会授予“首都高校红十字系统先进个人”,被环境保护部授予“千名青年环境友好使者行动全国百佳绿色先锋”等荣誉称号。
作为一名优秀志愿者,王有林自1998年9月开始投身环保志愿服务事业以来,至今已组织青年志愿者开展环保志愿服务活动数千场,影响群众百万人,事迹被数十家国内外主流媒体报道。他还先后参与了“好运北京”系列赛事,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国庆六十周年庆祝活动,南京青奥会、亚青会,全民低碳行动计划,北京社会公益汇,清洁节水中国行,国际志愿服务,“V蓝·北京”绿化植树志愿服务,“青春伴夕阳”助老志愿服务,“阳光助残”志愿服务,“平安地铁”志愿服务,“蓝色盾牌”禁毒志愿服务,“暖冬行动”春运志愿服务,“两会”志愿服务,“关爱优秀志愿者”志愿服务,北京市学雷锋志愿服务推动日,萧太后河水利工程河道清淤义务劳动等大型公益项目及慈善活动。
他曾受邀作为唯一一位环保青年领袖在World Cultural Forum(Taihu, China)第二届年会上发表主旨演讲,阐述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青年责任,演讲稿《参与就会改变》入选《太湖文化论坛中外专家学者论文集》;他曾受邀出席由中国环境保护部(MEP,PRC)和日本国环境省(MOE,JAPAN)主办的中日友好环境保护中心20年主题活动,并参与了环境治理体系改革与创新研讨会;他在全国率先提出“国家级—省级—校级—院系级—班级”五级高校环境宣教体系,并率先开展“环境课堂”和“未来讲坛”项目,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2016年3月,作为国家青年环境友好使者北京市团队负责人,组织环保志愿者参与由环境保护部宣传教育司指导、环境保护部宣传教育中心主办,北京市朝阳区环境保护局承办的2016年“清洁节水中国行 一家一年一万升”宣传活动北京地区志愿服务工作,据统计,此次活动共有30000名北京市民积极参与,影响超过9000个家庭。
通过王有林的不懈努力,现已将所在高校志愿服务组织打造成为在北京市志愿服务联合会注册的枢纽型一级志愿服务团体,并多次荣获首都高校青春红丝带社团先进集体、首都学雷锋志愿服务岗、北京市“2+1”红丝带进高校优秀组织奖、北京市无偿献血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面对众多荣誉,他谦虚地说:这是大家对我的关爱,也是鞭策我继续前行的动力。(北京市志愿服务联合会)
做公益成为习惯
刘凤娥,1963年9月生人,现供职于北京铁路信号有限公司。
随着做公益时间的增加,刘凤娥参加的公益项目也在增多,当前她参加的公益项目最主要的就是控烟。从丰台控烟志愿服务分队成立,她就是其中的一员了。控烟服务主要分为日常的巡查和投诉处理。巡查一般是每月2到3次,两三人一组,每组每次至少巡查6家,检查商家的禁烟标志,是否有烟具、售烟等等。投诉处理是对被投诉单位进行核查,指出存在问题和整改意见,择日再去复查。控烟工作仅今年从元旦到现在,刘凤娥就参加过四五十家的日常巡查,参与200余家次投诉核查,之间她还参与了丰台区40家无烟示范餐厅的验收(丰台区总共有93家)。
今年2月份,在太平桥一家网吧初查时,一进楼道,扑鼻而来一股烟味,楼道里有很多的烟头。进到里面,发现好几桌客人一边上网一边在吸烟。刘凤娥和志愿者首先进行劝阻,之后一起检查他们的禁烟标识,不符合要求、数量不够、格式不对的,就予以改正。劉凤娥等人帮他们张贴了部分合格的标志,告诉他们合格标志的几个要素,并要求他们在室外设立合格的吸烟区,合格吸烟区的样子都给他们写好。最后要求他们加强巡视和劝阻,鼓励他们要有信心,态度要诚恳。并约好一周后,前来复查。又一个周日,刘凤娥和大家走进这家网吧,一进楼道就感觉很好。没有了烟味,地上没有烟头。走进网吧,没有一个吸烟的人员。他们张贴了合格的禁烟标志,甚至连每一个电脑桌上,都放了禁烟标志的台签,室外设立了吸烟区。走出网吧,刘凤娥非常高兴,感觉自己多日的辛苦和苦口婆心没有白费。
春节期间,刘凤娥参加陶然亭春节庙会的垃圾分类,这已经是第三年参加了。第一年参加的时候,还有点不好意思,担心熟人撞见,毕竟站在又脏又臭的垃圾桶旁。站的时间长了非常寒冷,冻得腿疼。但是一天下来,看到自己分出去那么多有用的东西,觉得非常有意义。废物利用,宣传环保,是非常光荣的,有什么不好意思的?前年是在陶然亭庙会,去年是在陶然亭和大观园两个庙会,今年也是陶然亭庙会做垃圾分类,5天的庙会,她去了3天。现在都成了一种习惯和责任,每到春节早点安排好家里的事情,腾出时间来参加垃圾分类志愿活动。 每年的6月5号是地球日,会有大型的环保徒步活动,到2016年6月5日,她参加了两届,今年还会去。活动中,她们穿着带着环保标志的服装,拿着捡拾垃圾的夹子和垃圾袋,沿着西山森林公园的山路,一路走一路捡,将可利用的装在一起,不可利用的放在一起,全部带下山。看着夕阳下小山一样的被大家背下山的垃圾和可回收物品,刘凤娥特有成就感。奥森公园环保日,每月的最后一个周末都有一次,刘凤娥也会尽量参加,也是捡拾垃圾,徒步,宣传环保和绿色出行。
房山国际长走大会每年的5月份举办,刘凤娥已经参加了4年了。
刘凤娥越来越认识到绿色出行和环保的重要,尤其是北京这样的大都市,人群密集,垃圾多,尾气重,每个人都要尽量少开一次车,少吸一包烟。她自己坚持绿色出行,每天都是乘坐公共交通上下班,周末做控烟,要穿街走巷,以前都是步行,現在是骑着共享单车。
由于热心做公益,刘凤娥在2015和2016年被微众汇爱心公益联盟评为优秀志愿者,2016年北京市优秀控烟志愿者,今年又荣获五星级志愿者光荣称号。
(北京市志愿服务联合会)
堆肥堆出个“绿色”的中学生
张祺琛,2001年12月出生于北京,现为北京育才学校学生。
他是同龄人中的环保小旗手,还是环保组织自然之友最小的垃圾减量宣讲师,曾多次跟随自然之友城市固废团队进行宣讲,在社区、图书馆与市民们分享堆肥及制作环保酵素的经验。祺琛很少提前备课,但这并不妨碍思维活跃、善于表达的他,在每一次宣讲中侃侃而谈。他对于家庭厨余垃圾堆肥参与度很深,丰富的堆肥经验,加上谈吐间的小幽默,让听众们可以轻而易举地理解并接受他的讲解。
祺琛最早是在2011年和母亲一起尝试“波卡西式”堆肥的。爱好种植绿色植物的他说:“我一开始堆肥是因为对制作肥料感兴趣。”
一年后,祺琛随妈妈参与了自然之友的“春泥行动”,在课程中更加系统地学习堆肥。在这个过程中,他又先后尝试了通气式堆肥法、蚯蚓堆肥法以及环保酵素堆肥法。积极的行动使他快速成长,从此脱颖而出,成为自然之友的垃圾减量宣讲师。甚至有一次,“敬业”的祺琛路过一家鲜榨果汁店,发现店员将大量用剩下的果皮、果肉直接丢进垃圾箱,他觉得很可惜,询问自然之友的同事能不能联系到企业帮助他们堆肥。
根据张祺琛的调查,60%被填埋的垃圾都是厨余垃圾,而且很多居民对垃圾分类了解有限,把有机物和无机物放到一起丢弃,最后各种垃圾被混合填埋,占用土地,污染土壤和地下水。相反,如果居民们从一开始就以家庭为单位,自行将厨余垃圾分类、堆肥,就可以大量减少垃圾总量,社区的垃圾桶也不会那么臭气熏天了。祺琛还特意强调了堆肥的其他好处,比如环保酵素可以变为空气清新剂、天然清洁剂,还可以清洗马桶、下水道……
当被问到堆肥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时,祺琛一如既往地给出了令人惊讶的、成熟的答复:对于堆肥来说,没有什么成功与不成功,因为厨余垃圾只要经过正当的发酵就可以用作土壤的肥料,程序简单且有效。他所见证的酵素制作也很少有失败的,而且不存在过期问题,因为时间越久,酵素质量越高。要说困难,就是在推广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对垃圾减量等环境议题漠不关心的听众。祺琛认为,在以后的宣讲中应当多加入一些让听众实践的机会,唯有如此才能让更多人去切身体验堆肥、接受堆肥。经过实践,在家庭、社区和社会三者中,祺琛觉得社区是堆肥最好的推广单位。因为家庭的影响力太小,社会的宣传力度不够,恰恰是社区可以集中有效的人群,进行高效的推广。
除了堆肥之外,祺琛在其他方面也处处注意保持“绿色生活”。比如,他和家人在多数情况下都会采用绿色出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他们离开家前总会记得带上“出门三宝”——水瓶、饭盒、餐具,以减少购买一次性塑料包装。闲来无事的时候,祺琛喜欢去盖娅自然学校帮忙打理花园,他说:“我特别喜欢种地、干活儿。”
张祺琛曾在2014年“学生保护科学大会SCCS-Beijing中学生专场”未来科学家保护计划终选会上,以“春泥行动——厨余回归沃土”获得二等奖。2015年北京市发改委主办的第三届节能环保低碳达人秀中获得“小小环保倡导家”称号。他还是中国科技馆优秀志愿者、国家图书馆小讲解员。
(北京市环保局)
庄鹏——环保志愿服务的践行者
庄鹏,1950年7月生人,现是前门街道前东社区的居民,同时也是前东社区绿脉环保协会会长。他带领和组织下的前东社区绿脉环保协会,在地区内广泛开展环保志愿服务活动,当然庄鹏本人也是社区环境保护的践行者和倡导者。他身体力行参与各种绿色环保志愿服务,并用实际行动感染身边的居民,使他们纷纷投入到环保志愿行动中来。
说起绿脉协会,当初为了更广泛地开展环保公益活动,传播环保理念,增强居民环保意识,带动更多社区居民参与到保护家园环境的清洁行动中来,庄鹏和其他社区的几位居民共同倡导和努力,于2014年8月成立了绿脉环保协会。
如今协会成立将近3年,除庄鹏会长外,社区中共有14名协会骨干,这些骨干分别来自前东社区的每一栋住宅楼,到现在共累计开展环保志愿服务活动30余场,社区中半数以上的居民都曾参与过环保志愿活动。而在每次活动中,大家都能看到庄会长积极奉献的身影。他作为领头人,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环保理念,为保护社区环境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协会定期开展“我爱我家”环保志愿活动,组织环保志愿者组成巡查队伍,清理居民楼院内的废弃物,清扫街面垃圾。时常组织清理小广告行动,采取门前包办的形式,组织协会成员和环保志愿者清理楼门前、楼道内的小广告,重新粉刷墙面,清洁居民居住环境。除此之外,协会还会定期组织开展社区“生态电影观影”活动,活动中会播放如《可可西里》《迁徙的鸟》等与环境保护相关的公益电影、纪录片,在轻松娱乐的氛围中向社区居民宣传环保知识和理念。 除了组织志愿綠色活动,协会还会时常组织专业的环保知识培训,并在社区广泛开展环境保护知识宣传活动,倡导社区居民进行垃圾分类回收,普及居家节能常识、宣传绿色低碳生活等。如在春节前期倡导居民减少或不燃放烟花爆竹,减少空气污染;三月开春后的装修旺季,倡导居民绿色装修,减少并处理好装修垃圾,共同维护社区居住条件。
同时,绿脉协会还会举办社区跳蚤市场活动,鼓励居民把家中闲置物品与其他居民进行交换或出售,充分利用资源,减少物品闲置浪费。还会经常组织居民进行捐书活动,并在社区公共区域开辟“绿色书架”,鼓励居民将家中闲置书籍放置在社区书架上,既共享资源,又丰富居民的文化生活,增进居民间的交流。
庄鹏会长带领绿脉环保协会开展了大量环保志愿服务行动,在每一场志愿服务活动中,庄鹏会长都既是领头人又是参与者,所有的绿色行动都不仅仅清洁了社区环境,更重要的是要向社区居民宣传环保知识,传播环保理念。
“志愿风险,绿脉传承”这是绿脉协会的口号,他们以清洁周边环境、倡导低碳生活、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爱护共同生态家园为宗旨,意在帮助大家形成“共同保护美丽家园”的意识,让广大居民在志愿行动中养成保护环境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的习惯。他们的活动得到了社区居民的广泛认可,并感染和带动了越来越多的居民加入进来,为共同建设干净、美丽的社区家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东城区文明办)
徐志勇:
“用自己的小手,把家乡建设得更美丽”
徐志勇,1975年出生,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平谷附属学校在职教师。在担任少先队辅导员的10多个春秋里,他不但自己坚持绿色出行,积极参加社会志愿服务活动,而且精心组织少先队员志愿服务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将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志愿服务等绿色公益概念传播到孩子们的心中。
“小草”环保志愿服务社团是徐老师组织的众多假日小队中颇具代表性的一支。社团成立于2005年3月6日,前身叫作红领巾雷锋小分队。10多年间,社团培养了320余名队员,现有队员35名左右。在平谷区“四十万人齐参与,争创首都文明区”精神的号召下,徐老师带领社团的小志愿者,从自己身边的一些小事做起,用自己的小手,把家乡建设得更美丽。
为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环保,徐老师带领社团的小记者,带上相机,迈出校门,调查家乡植被的真实情况,并将身边的不文明行为拍摄下来,通过学校橱窗、黑板报进行展示。当孩子们看到树上、草丛里被随意丢弃的垃圾时,纷纷表示“家乡的环境遭到了破坏,心里很不好受”。之后,徐老师再给学生们讲解如何开展环保志愿活动,培养孩子们的环保意识。这种理论结合实践的教育方式收效显著,学生们通过自己的一双小手,将保护家乡环境付诸行动,做得有声有色、兴趣盎然。在孩子们环保实践的影响下,在塔山、琴湖公园等学校周边景区,许多游人和本地健身锻炼的成年人也开始有意识地不乱扔垃圾,将自己的垃圾带走扔掉。
平谷是北京生态第一区,是北京的后花园。然而,日益严重的大气污染对平谷地区的影响也十分大。徐老师认为,除了废气排放、全球变暖这些因素以外,废弃物增多导致的环境破坏,也是大气污染的重要因素。因此,徐老师引导学生们“变废为宝”,呼吁孩子们利用课余时间收集身边的报纸、塑料瓶、旧书等,并通过专业人士将其置换成学生常用的小凳子——这是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的人生中的第一份“工资”!学生们在拿到小凳子和《绿色环保达人》证书时,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除了这些自然环境保护方面的活动,徐老师还组织学生们定期走进敬老院,为老人们送去温暖和欢乐。孩子们不但帮助老人打扫房间,洗水果吃,还带来了许多精彩的节目:唱歌跳舞、吹葫芦丝、武术表演等等,为老人们单调的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有一次,一位90多岁的奶奶因为正在睡觉错过了表演,醒来之后表示十分遗憾。于是,大队长周家宝同学,不顾崴脚的伤痛,一瘸一拐地走回老人房间,为奶奶单独表演了一曲《月光下的凤尾竹》。孩子们的关心和陪伴,使敬老院的爷爷奶奶们十分开心,他们对小志愿者的辛苦付出也是十分的肯定——每次学生们告别时,老人总会微笑着说“有空再来啊”,仿佛在和自己的孙子孙女唠家常一般。
徐老师一直表示,自己做的都是不起眼的小事,并没有想太多,只是希望孩子们真正把学习付诸到实践当中去,提高环保意识。在热爱家乡、孝敬长辈等方面,也切实地受到熏陶。徐老师这种小中见大、理论结合实践的教育理念,改变和提高了学生们的绿色环保意识以及志愿服务意识,将绿色公益概念深深地植入到孩子们的心中。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作为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徐志勇老师通过一点一滴的、切实的行动,为社会物质文明以及精神文明建设,做着不平凡的贡献。
(平谷区文明办)
(编辑·宋国强)
[email protected]
“以一传千 千传百万”
19年践行绿色中国梦
王有林,男,汉族,北京市人,1992年6月生于北京。北京市优秀五星级志愿者。现为首批国际志愿服务储备人才,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同伴教育者,国家千名青年环境友好使者行动负责人之一,共青团中央全国防艾禁毒社团骨干,北京市红十字会志愿服务兼职干部,北京市红十字会防艾核心小组成员,北京高校预防艾滋病骨干教师,北京市首批志愿服务培训师,北京市应急志愿者服务总队骨干,入选北京市首批核心志愿服务组织人才库。
王有林作为一名优秀的高校教师,始终坚持带动身边的青年学生创造性地开展环保志愿服务,勇担社会责任。他先后被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授予“北京市优秀共青团干部”,被北京市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授予“首都高校青春红丝带社团优秀指导教师”,被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授予“首都绿色生活好市民”,被北京市红十字会授予“首都高校红十字系统先进个人”,被环境保护部授予“千名青年环境友好使者行动全国百佳绿色先锋”等荣誉称号。
作为一名优秀志愿者,王有林自1998年9月开始投身环保志愿服务事业以来,至今已组织青年志愿者开展环保志愿服务活动数千场,影响群众百万人,事迹被数十家国内外主流媒体报道。他还先后参与了“好运北京”系列赛事,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国庆六十周年庆祝活动,南京青奥会、亚青会,全民低碳行动计划,北京社会公益汇,清洁节水中国行,国际志愿服务,“V蓝·北京”绿化植树志愿服务,“青春伴夕阳”助老志愿服务,“阳光助残”志愿服务,“平安地铁”志愿服务,“蓝色盾牌”禁毒志愿服务,“暖冬行动”春运志愿服务,“两会”志愿服务,“关爱优秀志愿者”志愿服务,北京市学雷锋志愿服务推动日,萧太后河水利工程河道清淤义务劳动等大型公益项目及慈善活动。
他曾受邀作为唯一一位环保青年领袖在World Cultural Forum(Taihu, China)第二届年会上发表主旨演讲,阐述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青年责任,演讲稿《参与就会改变》入选《太湖文化论坛中外专家学者论文集》;他曾受邀出席由中国环境保护部(MEP,PRC)和日本国环境省(MOE,JAPAN)主办的中日友好环境保护中心20年主题活动,并参与了环境治理体系改革与创新研讨会;他在全国率先提出“国家级—省级—校级—院系级—班级”五级高校环境宣教体系,并率先开展“环境课堂”和“未来讲坛”项目,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2016年3月,作为国家青年环境友好使者北京市团队负责人,组织环保志愿者参与由环境保护部宣传教育司指导、环境保护部宣传教育中心主办,北京市朝阳区环境保护局承办的2016年“清洁节水中国行 一家一年一万升”宣传活动北京地区志愿服务工作,据统计,此次活动共有30000名北京市民积极参与,影响超过9000个家庭。
通过王有林的不懈努力,现已将所在高校志愿服务组织打造成为在北京市志愿服务联合会注册的枢纽型一级志愿服务团体,并多次荣获首都高校青春红丝带社团先进集体、首都学雷锋志愿服务岗、北京市“2+1”红丝带进高校优秀组织奖、北京市无偿献血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面对众多荣誉,他谦虚地说:这是大家对我的关爱,也是鞭策我继续前行的动力。(北京市志愿服务联合会)
做公益成为习惯
刘凤娥,1963年9月生人,现供职于北京铁路信号有限公司。
随着做公益时间的增加,刘凤娥参加的公益项目也在增多,当前她参加的公益项目最主要的就是控烟。从丰台控烟志愿服务分队成立,她就是其中的一员了。控烟服务主要分为日常的巡查和投诉处理。巡查一般是每月2到3次,两三人一组,每组每次至少巡查6家,检查商家的禁烟标志,是否有烟具、售烟等等。投诉处理是对被投诉单位进行核查,指出存在问题和整改意见,择日再去复查。控烟工作仅今年从元旦到现在,刘凤娥就参加过四五十家的日常巡查,参与200余家次投诉核查,之间她还参与了丰台区40家无烟示范餐厅的验收(丰台区总共有93家)。
今年2月份,在太平桥一家网吧初查时,一进楼道,扑鼻而来一股烟味,楼道里有很多的烟头。进到里面,发现好几桌客人一边上网一边在吸烟。刘凤娥和志愿者首先进行劝阻,之后一起检查他们的禁烟标识,不符合要求、数量不够、格式不对的,就予以改正。劉凤娥等人帮他们张贴了部分合格的标志,告诉他们合格标志的几个要素,并要求他们在室外设立合格的吸烟区,合格吸烟区的样子都给他们写好。最后要求他们加强巡视和劝阻,鼓励他们要有信心,态度要诚恳。并约好一周后,前来复查。又一个周日,刘凤娥和大家走进这家网吧,一进楼道就感觉很好。没有了烟味,地上没有烟头。走进网吧,没有一个吸烟的人员。他们张贴了合格的禁烟标志,甚至连每一个电脑桌上,都放了禁烟标志的台签,室外设立了吸烟区。走出网吧,刘凤娥非常高兴,感觉自己多日的辛苦和苦口婆心没有白费。
春节期间,刘凤娥参加陶然亭春节庙会的垃圾分类,这已经是第三年参加了。第一年参加的时候,还有点不好意思,担心熟人撞见,毕竟站在又脏又臭的垃圾桶旁。站的时间长了非常寒冷,冻得腿疼。但是一天下来,看到自己分出去那么多有用的东西,觉得非常有意义。废物利用,宣传环保,是非常光荣的,有什么不好意思的?前年是在陶然亭庙会,去年是在陶然亭和大观园两个庙会,今年也是陶然亭庙会做垃圾分类,5天的庙会,她去了3天。现在都成了一种习惯和责任,每到春节早点安排好家里的事情,腾出时间来参加垃圾分类志愿活动。 每年的6月5号是地球日,会有大型的环保徒步活动,到2016年6月5日,她参加了两届,今年还会去。活动中,她们穿着带着环保标志的服装,拿着捡拾垃圾的夹子和垃圾袋,沿着西山森林公园的山路,一路走一路捡,将可利用的装在一起,不可利用的放在一起,全部带下山。看着夕阳下小山一样的被大家背下山的垃圾和可回收物品,刘凤娥特有成就感。奥森公园环保日,每月的最后一个周末都有一次,刘凤娥也会尽量参加,也是捡拾垃圾,徒步,宣传环保和绿色出行。
房山国际长走大会每年的5月份举办,刘凤娥已经参加了4年了。
刘凤娥越来越认识到绿色出行和环保的重要,尤其是北京这样的大都市,人群密集,垃圾多,尾气重,每个人都要尽量少开一次车,少吸一包烟。她自己坚持绿色出行,每天都是乘坐公共交通上下班,周末做控烟,要穿街走巷,以前都是步行,現在是骑着共享单车。
由于热心做公益,刘凤娥在2015和2016年被微众汇爱心公益联盟评为优秀志愿者,2016年北京市优秀控烟志愿者,今年又荣获五星级志愿者光荣称号。
(北京市志愿服务联合会)
堆肥堆出个“绿色”的中学生
张祺琛,2001年12月出生于北京,现为北京育才学校学生。
他是同龄人中的环保小旗手,还是环保组织自然之友最小的垃圾减量宣讲师,曾多次跟随自然之友城市固废团队进行宣讲,在社区、图书馆与市民们分享堆肥及制作环保酵素的经验。祺琛很少提前备课,但这并不妨碍思维活跃、善于表达的他,在每一次宣讲中侃侃而谈。他对于家庭厨余垃圾堆肥参与度很深,丰富的堆肥经验,加上谈吐间的小幽默,让听众们可以轻而易举地理解并接受他的讲解。
祺琛最早是在2011年和母亲一起尝试“波卡西式”堆肥的。爱好种植绿色植物的他说:“我一开始堆肥是因为对制作肥料感兴趣。”
一年后,祺琛随妈妈参与了自然之友的“春泥行动”,在课程中更加系统地学习堆肥。在这个过程中,他又先后尝试了通气式堆肥法、蚯蚓堆肥法以及环保酵素堆肥法。积极的行动使他快速成长,从此脱颖而出,成为自然之友的垃圾减量宣讲师。甚至有一次,“敬业”的祺琛路过一家鲜榨果汁店,发现店员将大量用剩下的果皮、果肉直接丢进垃圾箱,他觉得很可惜,询问自然之友的同事能不能联系到企业帮助他们堆肥。
根据张祺琛的调查,60%被填埋的垃圾都是厨余垃圾,而且很多居民对垃圾分类了解有限,把有机物和无机物放到一起丢弃,最后各种垃圾被混合填埋,占用土地,污染土壤和地下水。相反,如果居民们从一开始就以家庭为单位,自行将厨余垃圾分类、堆肥,就可以大量减少垃圾总量,社区的垃圾桶也不会那么臭气熏天了。祺琛还特意强调了堆肥的其他好处,比如环保酵素可以变为空气清新剂、天然清洁剂,还可以清洗马桶、下水道……
当被问到堆肥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时,祺琛一如既往地给出了令人惊讶的、成熟的答复:对于堆肥来说,没有什么成功与不成功,因为厨余垃圾只要经过正当的发酵就可以用作土壤的肥料,程序简单且有效。他所见证的酵素制作也很少有失败的,而且不存在过期问题,因为时间越久,酵素质量越高。要说困难,就是在推广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对垃圾减量等环境议题漠不关心的听众。祺琛认为,在以后的宣讲中应当多加入一些让听众实践的机会,唯有如此才能让更多人去切身体验堆肥、接受堆肥。经过实践,在家庭、社区和社会三者中,祺琛觉得社区是堆肥最好的推广单位。因为家庭的影响力太小,社会的宣传力度不够,恰恰是社区可以集中有效的人群,进行高效的推广。
除了堆肥之外,祺琛在其他方面也处处注意保持“绿色生活”。比如,他和家人在多数情况下都会采用绿色出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他们离开家前总会记得带上“出门三宝”——水瓶、饭盒、餐具,以减少购买一次性塑料包装。闲来无事的时候,祺琛喜欢去盖娅自然学校帮忙打理花园,他说:“我特别喜欢种地、干活儿。”
张祺琛曾在2014年“学生保护科学大会SCCS-Beijing中学生专场”未来科学家保护计划终选会上,以“春泥行动——厨余回归沃土”获得二等奖。2015年北京市发改委主办的第三届节能环保低碳达人秀中获得“小小环保倡导家”称号。他还是中国科技馆优秀志愿者、国家图书馆小讲解员。
(北京市环保局)
庄鹏——环保志愿服务的践行者
庄鹏,1950年7月生人,现是前门街道前东社区的居民,同时也是前东社区绿脉环保协会会长。他带领和组织下的前东社区绿脉环保协会,在地区内广泛开展环保志愿服务活动,当然庄鹏本人也是社区环境保护的践行者和倡导者。他身体力行参与各种绿色环保志愿服务,并用实际行动感染身边的居民,使他们纷纷投入到环保志愿行动中来。
说起绿脉协会,当初为了更广泛地开展环保公益活动,传播环保理念,增强居民环保意识,带动更多社区居民参与到保护家园环境的清洁行动中来,庄鹏和其他社区的几位居民共同倡导和努力,于2014年8月成立了绿脉环保协会。
如今协会成立将近3年,除庄鹏会长外,社区中共有14名协会骨干,这些骨干分别来自前东社区的每一栋住宅楼,到现在共累计开展环保志愿服务活动30余场,社区中半数以上的居民都曾参与过环保志愿活动。而在每次活动中,大家都能看到庄会长积极奉献的身影。他作为领头人,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环保理念,为保护社区环境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协会定期开展“我爱我家”环保志愿活动,组织环保志愿者组成巡查队伍,清理居民楼院内的废弃物,清扫街面垃圾。时常组织清理小广告行动,采取门前包办的形式,组织协会成员和环保志愿者清理楼门前、楼道内的小广告,重新粉刷墙面,清洁居民居住环境。除此之外,协会还会定期组织开展社区“生态电影观影”活动,活动中会播放如《可可西里》《迁徙的鸟》等与环境保护相关的公益电影、纪录片,在轻松娱乐的氛围中向社区居民宣传环保知识和理念。 除了组织志愿綠色活动,协会还会时常组织专业的环保知识培训,并在社区广泛开展环境保护知识宣传活动,倡导社区居民进行垃圾分类回收,普及居家节能常识、宣传绿色低碳生活等。如在春节前期倡导居民减少或不燃放烟花爆竹,减少空气污染;三月开春后的装修旺季,倡导居民绿色装修,减少并处理好装修垃圾,共同维护社区居住条件。
同时,绿脉协会还会举办社区跳蚤市场活动,鼓励居民把家中闲置物品与其他居民进行交换或出售,充分利用资源,减少物品闲置浪费。还会经常组织居民进行捐书活动,并在社区公共区域开辟“绿色书架”,鼓励居民将家中闲置书籍放置在社区书架上,既共享资源,又丰富居民的文化生活,增进居民间的交流。
庄鹏会长带领绿脉环保协会开展了大量环保志愿服务行动,在每一场志愿服务活动中,庄鹏会长都既是领头人又是参与者,所有的绿色行动都不仅仅清洁了社区环境,更重要的是要向社区居民宣传环保知识,传播环保理念。
“志愿风险,绿脉传承”这是绿脉协会的口号,他们以清洁周边环境、倡导低碳生活、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爱护共同生态家园为宗旨,意在帮助大家形成“共同保护美丽家园”的意识,让广大居民在志愿行动中养成保护环境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的习惯。他们的活动得到了社区居民的广泛认可,并感染和带动了越来越多的居民加入进来,为共同建设干净、美丽的社区家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东城区文明办)
徐志勇:
“用自己的小手,把家乡建设得更美丽”
徐志勇,1975年出生,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平谷附属学校在职教师。在担任少先队辅导员的10多个春秋里,他不但自己坚持绿色出行,积极参加社会志愿服务活动,而且精心组织少先队员志愿服务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将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志愿服务等绿色公益概念传播到孩子们的心中。
“小草”环保志愿服务社团是徐老师组织的众多假日小队中颇具代表性的一支。社团成立于2005年3月6日,前身叫作红领巾雷锋小分队。10多年间,社团培养了320余名队员,现有队员35名左右。在平谷区“四十万人齐参与,争创首都文明区”精神的号召下,徐老师带领社团的小志愿者,从自己身边的一些小事做起,用自己的小手,把家乡建设得更美丽。
为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环保,徐老师带领社团的小记者,带上相机,迈出校门,调查家乡植被的真实情况,并将身边的不文明行为拍摄下来,通过学校橱窗、黑板报进行展示。当孩子们看到树上、草丛里被随意丢弃的垃圾时,纷纷表示“家乡的环境遭到了破坏,心里很不好受”。之后,徐老师再给学生们讲解如何开展环保志愿活动,培养孩子们的环保意识。这种理论结合实践的教育方式收效显著,学生们通过自己的一双小手,将保护家乡环境付诸行动,做得有声有色、兴趣盎然。在孩子们环保实践的影响下,在塔山、琴湖公园等学校周边景区,许多游人和本地健身锻炼的成年人也开始有意识地不乱扔垃圾,将自己的垃圾带走扔掉。
平谷是北京生态第一区,是北京的后花园。然而,日益严重的大气污染对平谷地区的影响也十分大。徐老师认为,除了废气排放、全球变暖这些因素以外,废弃物增多导致的环境破坏,也是大气污染的重要因素。因此,徐老师引导学生们“变废为宝”,呼吁孩子们利用课余时间收集身边的报纸、塑料瓶、旧书等,并通过专业人士将其置换成学生常用的小凳子——这是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的人生中的第一份“工资”!学生们在拿到小凳子和《绿色环保达人》证书时,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除了这些自然环境保护方面的活动,徐老师还组织学生们定期走进敬老院,为老人们送去温暖和欢乐。孩子们不但帮助老人打扫房间,洗水果吃,还带来了许多精彩的节目:唱歌跳舞、吹葫芦丝、武术表演等等,为老人们单调的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有一次,一位90多岁的奶奶因为正在睡觉错过了表演,醒来之后表示十分遗憾。于是,大队长周家宝同学,不顾崴脚的伤痛,一瘸一拐地走回老人房间,为奶奶单独表演了一曲《月光下的凤尾竹》。孩子们的关心和陪伴,使敬老院的爷爷奶奶们十分开心,他们对小志愿者的辛苦付出也是十分的肯定——每次学生们告别时,老人总会微笑着说“有空再来啊”,仿佛在和自己的孙子孙女唠家常一般。
徐老师一直表示,自己做的都是不起眼的小事,并没有想太多,只是希望孩子们真正把学习付诸到实践当中去,提高环保意识。在热爱家乡、孝敬长辈等方面,也切实地受到熏陶。徐老师这种小中见大、理论结合实践的教育理念,改变和提高了学生们的绿色环保意识以及志愿服务意识,将绿色公益概念深深地植入到孩子们的心中。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作为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徐志勇老师通过一点一滴的、切实的行动,为社会物质文明以及精神文明建设,做着不平凡的贡献。
(平谷区文明办)
(编辑·宋国强)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