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近年来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幼儿阶段的教育任务,探讨中国幼儿教育小学化的成因,找到解决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相关对策。
关键词:幼儿教育;教育心理学;对策
我國自上世纪80年代起就有学者开始关注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普遍认为幼儿教育小学化不符合幼儿生理和心理发展规律,是典型的揠苗助长。然而实际生活中,将小学阶段的教育内容教授给幼儿是非常普遍的现象。
一、幼儿教育小学化的概念
幼儿教育小学化的概念目前学界没有统一的定义。黄绍文认为幼儿教育小学化,字面上很好理解,就是把幼儿当小学生来进行教育,但实践中有不同层面的表现。李建轩提出幼儿教育小学化是指一些幼儿园为适应部分家长的错误需要,幼儿园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将幼儿当作小学生来要求,提前对幼儿进行小学教育的不良倾向。两位学者都是从幼儿教育小学化在教育实践中的具体表现对其进行定义。
二、教育心理学视域下幼儿教育的任务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环境下人类的学习、教育的作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心理以及教育环境的科学。教育心理学是目标是将心理学的理论或是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实际中,以帮助人们更好的学习。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幼儿阶段的心理发展特征:儿童将感知动作内化为表象,建立了符号功能,可凭借心理符号(主要是表象)进行思维,从而使思维有了质的飞跃。这一阶段的特点是:
(一)自我中心主义。儿童缺乏观点采择能力,只以自己的观点看待世界,难以认识他人的观点。
(二)不能理顺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他们的思维受眼前的显著知觉特征的局限,而意识不到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三)思维的不可逆性。
(四)缺乏守恒。守恒是指掌握概念的本质特征,所掌握的概念并不因某些非本质特征的改变而改变。由此可见,对于幼儿阶段的儿童,可以采用适当的方式教授一些简单的数字运算。比如借助一些图片或是玩具可以将一些如1+1的简单运算问题形象地展示给幼儿。对于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我们常常过分地关注其不合理的地方,忽视对其合理部分的讨论。一些学者在提出的解决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的方案,彻底否定现行的操作方案,认为应该让幼儿教育脱胎换骨。这种的做法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比如有些学者认为:既然幼儿教育小学化严重,那么幼儿教育阶段就彻底摈弃文化教育只进行游戏。国内外研究表明在幼儿阶段采用游戏对幼儿行进教育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但是不代表幼儿阶段的教育任务就是游戏,游戏是辅助,教育才是目的。由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可知,这一阶段的儿童以自我为中心,以自己的观点看待世界。所以在成人眼中这个阶段的儿童往往是自私的,愿意和同伴玩耍但大时候不愿意和同伴分享玩具。对于这个现象,教师可以在游戏过程中进行适当的引导,培养儿童与人合作、与人分享的品质。幼儿阶段的儿童对于语言文字的学习已经具有一定的基础,幼儿词汇发展规律:儿童在3-4岁词汇量增长迅速,词汇量可达近2000个;4-5岁时言语交流异常活跃,发音准确,词汇量大约为2500个;5-6岁时词汇、句子质量已有显著提高,词汇量超过3500个。儿童处于幼儿阶段时,对他们进行识字教育对孩子的心理发展非常重要。但是很多幼儿教育机构为了招揽生源,让幼儿背诵唐诗宋词。幼儿阶段的儿童可以利用表象进行思考,但是唐诗宋词对于这也阶段的儿童而言还是太过于抽象。这时候可以采用图片或是动画片等直观的形式对孩子进行一些基础性的识字教育。
三、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原因
(一)错误地宣传不合理的教育观念。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在他的研究中曾形象地指出,如以人十七岁的智力水平为100%,则一至四岁发展了60%,四至八岁发展了30%,八至十七岁发展了20%。各种类似研究的报道使得原本为人们所忽略的幼儿教育一下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人们错误将智力发展作为教育的全部内容,忽略德、体、美等方面的教育。
(二)幼儿园应对生源压力的错误对策。市场经济环境下,私立幼儿园为了自身私利不得不采取可以合适短时间立竿见影的教育模式,于是幼儿教育小学化应运而生。
(三)家长对于幼儿教育的错误认识。幼儿教育不应该是为小学教育提供基础教学,它是独立的阶段。幼小衔接,是为了让孩子在习惯教育方式、作息时间、行为方式等方面改变的基础上更好的适应小学生活,在大班下学期对幼儿教育模式的改变。但是,为了迎合部分家长对于幼儿教育的不合理要求逐渐地被推广到中班和小班,造成了目前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现状。
四、根据我国实际现状提出针对解决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对策
(一)普及幼儿教育是独立阶段的教育理念。长期以来人们采用学前教育的提法来替代幼儿教育,这是不恰当的,正如前文中提到的幼儿教育是独立的阶段。大众传媒应该在群众可以理解的基础上宣传正确的幼儿教育概念,使其深入人心。
(二)规范幼儿教育市场。相关的政府部门应该加强监察力度,出台合适的幼儿阶段统一的教育目标和教育方案,避免幼儿教育机构拿孩子做广告招揽生源。
(三)将幼小衔接纳入小学教育的范围。幼小衔接本身就是在改变幼儿在幼儿机构中习惯的教育、生活方式以适应小学的生活模式,它本来就和幼儿教育机构的其他阶段幼儿的方式截然不同。在这种情况下,幼小衔接的教育工作直接纳入小学教育的范围会更加合理。
参考文献:
[1]李健轩.幼儿园小学倾向化的思考[J].新东方,2006,11:17-19.
[2]黄绍文.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辨析[J].学前教育研究,2005,09:10-11.
[3]刘静.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视野下的中小学音乐教育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
[4]王缤梅.幼儿教育小学化的成因分歧与评价[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02:77-79.
[5]张燕.基于幼小衔接角度看学前教育的改革与实践[J].家教世界,2013,16:17.
(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
关键词:幼儿教育;教育心理学;对策
我國自上世纪80年代起就有学者开始关注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普遍认为幼儿教育小学化不符合幼儿生理和心理发展规律,是典型的揠苗助长。然而实际生活中,将小学阶段的教育内容教授给幼儿是非常普遍的现象。
一、幼儿教育小学化的概念
幼儿教育小学化的概念目前学界没有统一的定义。黄绍文认为幼儿教育小学化,字面上很好理解,就是把幼儿当小学生来进行教育,但实践中有不同层面的表现。李建轩提出幼儿教育小学化是指一些幼儿园为适应部分家长的错误需要,幼儿园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将幼儿当作小学生来要求,提前对幼儿进行小学教育的不良倾向。两位学者都是从幼儿教育小学化在教育实践中的具体表现对其进行定义。
二、教育心理学视域下幼儿教育的任务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环境下人类的学习、教育的作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心理以及教育环境的科学。教育心理学是目标是将心理学的理论或是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实际中,以帮助人们更好的学习。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幼儿阶段的心理发展特征:儿童将感知动作内化为表象,建立了符号功能,可凭借心理符号(主要是表象)进行思维,从而使思维有了质的飞跃。这一阶段的特点是:
(一)自我中心主义。儿童缺乏观点采择能力,只以自己的观点看待世界,难以认识他人的观点。
(二)不能理顺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他们的思维受眼前的显著知觉特征的局限,而意识不到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三)思维的不可逆性。
(四)缺乏守恒。守恒是指掌握概念的本质特征,所掌握的概念并不因某些非本质特征的改变而改变。由此可见,对于幼儿阶段的儿童,可以采用适当的方式教授一些简单的数字运算。比如借助一些图片或是玩具可以将一些如1+1的简单运算问题形象地展示给幼儿。对于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我们常常过分地关注其不合理的地方,忽视对其合理部分的讨论。一些学者在提出的解决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的方案,彻底否定现行的操作方案,认为应该让幼儿教育脱胎换骨。这种的做法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比如有些学者认为:既然幼儿教育小学化严重,那么幼儿教育阶段就彻底摈弃文化教育只进行游戏。国内外研究表明在幼儿阶段采用游戏对幼儿行进教育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但是不代表幼儿阶段的教育任务就是游戏,游戏是辅助,教育才是目的。由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可知,这一阶段的儿童以自我为中心,以自己的观点看待世界。所以在成人眼中这个阶段的儿童往往是自私的,愿意和同伴玩耍但大时候不愿意和同伴分享玩具。对于这个现象,教师可以在游戏过程中进行适当的引导,培养儿童与人合作、与人分享的品质。幼儿阶段的儿童对于语言文字的学习已经具有一定的基础,幼儿词汇发展规律:儿童在3-4岁词汇量增长迅速,词汇量可达近2000个;4-5岁时言语交流异常活跃,发音准确,词汇量大约为2500个;5-6岁时词汇、句子质量已有显著提高,词汇量超过3500个。儿童处于幼儿阶段时,对他们进行识字教育对孩子的心理发展非常重要。但是很多幼儿教育机构为了招揽生源,让幼儿背诵唐诗宋词。幼儿阶段的儿童可以利用表象进行思考,但是唐诗宋词对于这也阶段的儿童而言还是太过于抽象。这时候可以采用图片或是动画片等直观的形式对孩子进行一些基础性的识字教育。
三、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原因
(一)错误地宣传不合理的教育观念。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在他的研究中曾形象地指出,如以人十七岁的智力水平为100%,则一至四岁发展了60%,四至八岁发展了30%,八至十七岁发展了20%。各种类似研究的报道使得原本为人们所忽略的幼儿教育一下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人们错误将智力发展作为教育的全部内容,忽略德、体、美等方面的教育。
(二)幼儿园应对生源压力的错误对策。市场经济环境下,私立幼儿园为了自身私利不得不采取可以合适短时间立竿见影的教育模式,于是幼儿教育小学化应运而生。
(三)家长对于幼儿教育的错误认识。幼儿教育不应该是为小学教育提供基础教学,它是独立的阶段。幼小衔接,是为了让孩子在习惯教育方式、作息时间、行为方式等方面改变的基础上更好的适应小学生活,在大班下学期对幼儿教育模式的改变。但是,为了迎合部分家长对于幼儿教育的不合理要求逐渐地被推广到中班和小班,造成了目前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现状。
四、根据我国实际现状提出针对解决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对策
(一)普及幼儿教育是独立阶段的教育理念。长期以来人们采用学前教育的提法来替代幼儿教育,这是不恰当的,正如前文中提到的幼儿教育是独立的阶段。大众传媒应该在群众可以理解的基础上宣传正确的幼儿教育概念,使其深入人心。
(二)规范幼儿教育市场。相关的政府部门应该加强监察力度,出台合适的幼儿阶段统一的教育目标和教育方案,避免幼儿教育机构拿孩子做广告招揽生源。
(三)将幼小衔接纳入小学教育的范围。幼小衔接本身就是在改变幼儿在幼儿机构中习惯的教育、生活方式以适应小学的生活模式,它本来就和幼儿教育机构的其他阶段幼儿的方式截然不同。在这种情况下,幼小衔接的教育工作直接纳入小学教育的范围会更加合理。
参考文献:
[1]李健轩.幼儿园小学倾向化的思考[J].新东方,2006,11:17-19.
[2]黄绍文.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辨析[J].学前教育研究,2005,09:10-11.
[3]刘静.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视野下的中小学音乐教育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
[4]王缤梅.幼儿教育小学化的成因分歧与评价[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02:77-79.
[5]张燕.基于幼小衔接角度看学前教育的改革与实践[J].家教世界,2013,16:17.
(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