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若只如初见

来源 :戏剧丛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y3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生若只如初见,首次的相遇总是美好而又充满惊奇,无论是人与人,还是人与其他的事物。就像一个人遇到演戏这个职业,或许就在那么一瞬间,就在她还似懂非懂、懵懂于世的年纪,那初见的时刻,却早已无法自拔。
  杨若雯,山东省话剧院的青年演员之一,初中的时候(她是绍兴人,在济南大学毕业后分配留在省话),当时是绍兴晚报记者的姑姑带她去看谢晋老师恒通艺术学校的电影《女儿谷》的首映式。这是她第一次近距离接触电影、接触演员,那时候赵薇他们年龄还很小,演戏也很稚嫩,而若雯那时候更是属于门外汉,什么也不明白,最后影片放映结束了,谢晋老师上来讲话,具体说的什么她也完全听不明白,但她觉得一切都很奇妙、很新鲜。这场首映式给杨若雯上了表演的第一课,拉近了她与演员这个职业的距离。点燃了她心中跳动的青春梦想。
  若雯有个远房的表姐正是唱越剧的,她去学戏的时候若雯还很小,但她每次放假回来都要教她唱几句,象《我家有个小表妹》《问紫鹃》什么的她到现在还能哼唱几旬。小表姐还经常和她聊起上台唱戏的感觉,让小若雯羡慕不已,这也更加坚定了她学表演的想法。考大学时,她义无反顾的选择了表演专业,毕业后留在了省话,开始作为一名专业演员去演出。她告诉我说,舞台艺术的魅力是任何东西比不了的,它是真实的,是最能展现一个演员的表演素质和才能的,而且舞台戏剧要求演员的功底要扎实,属于一辈子探索都探索不完的奇妙的一种东西。如果说电影电视是演员成名走红的最好途径的话。那么话剧则是演员展现职业素养的最佳现场,是与观众能够产生心灵上的互动与交流的最好平台。从她坚定而执着的眼神我能看出,她真正的明白一个话剧演员应该要做什么,因为她真的爱这个舞台。
  谈及小剧场话剧节时,她作为一个亲历者,感触颇多:“我们单位举办了3届小剧场话剧节了,作为一个省话人我感到很骄傲,第两届话剧节我只是作为一个观众在看戏,第三届的时候我是作为一位服务和接待人员在工作,从去车站接站到安排食宿。到装台走台和演出。我们几个一直全程的为他们提供我们最周到的服务。我觉得这3届我们做得越来越完美,提供的服务越来越周到,剧院带来的剧目也越来越严谨。这次我的朋友来看了,都说剧目很好,他们说以后要是泉城经常有这样的演出就好了,比看电影要好的多,至少他会被演员去感动,觉得这个价钱买话剧的门票很值!我相信我们的小剧场话剧会越办越好!我的建议是,还是要对一些剧目要审核的严格点,这样是对我们的小剧节负责任,更是对广大的话剧爱好者负责任。”
  一个年轻演员懂得要对观众负责,这是难能可贵的。若雯心中第一位的似乎永远都是戏剧。她进院比较早。那时候王玉梅老师还在单位工作,她们合作过两个话剧,一部是《圣火》,一部是《流放中的回忆》,在排练《圣火》时她刚毕业没多久,而且在戏中的戏份还比较重,和王老师有直接的对手戏,因为若雯年龄小没经验,所以特紧张,根本找不到人物感觉。而王老师很耐心地指导她,帮她分析人物性格。慢慢的她也就不紧张了,戏也就这么演成了。她印象最深的就是,那时候的化妆室是不允许大声说话的,王老师在化妆的时候就已经慢慢的进人默戏的状态,画完妆后还在边幕条那坐着默戏。她说:“这些老艺术家身上宝贵的艺术情操是值得我们年轻一辈去学习和崇敬的,戏比天大,生活中再多的不满的情绪都不能带到舞台上,在生活中做人的素质直接关系到你饰演的角色,好的演员一定是人格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在舞台上就是你饰演的那个人,而不是生活中的你,要区分的开才是好演员。”
  若雯除了参加一些大戏的排演,还积极的参与到了省话亲子剧场的儿童剧剧目排演中,她认真去揣摩每一个角色,用心地去演绎每一个角色。她说:“中国的儿童剧很薄弱,现在我们的剧本都是采集于国外的名著,其实我们中国也有很多好的漫画作品,比如《神笔马良》《小蝌蚪找妈妈》,但好像我们那一辈的孩子读的比较多一点,现代的家长给孩子灌输的好像都是西方漫画,我提倡原创,但原创的儿童剧作品需要给家长和孩子一定的接受过程,也许比较的漫长,只要我们肯努力。就一定会成功的!”
  除了排演工作,她还借助一些电影和演员传记来学习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演员。她最喜欢的《阿甘正传》里面主人公的执着精神,而且演员汤姆汉克斯正是她最喜欢的国外的演员。最近她在看濮存昕的自传,写他从小儿麻痹症到下乡到分配到海政文工团,到被人艺借调看中后转调过去的经历。还有他对饰演过的角色的透彻分析,和对中国话剧艺术的前景的看好,她觉得很受感动,她说:“这才叫真正的艺术家!”真正的艺术家,不畏艰苦,迎难而上,永远保持对戏剧的热情和忠诚,相信有了目标和坚守梦想的杨若雯会坚定地走下去。
其他文献
[关键词] 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改革;实践  [摘 要] 适应国内外高等工程教育发展的总趋势,西南交通大学工程力学专业实施了4+2“培养模式。即制定了本科生—研究生拉通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模块化,开设工程力学专题,改革毕业论文等。实践表明,这种培养模式深化了专业改革,加速了课程建设,促进了学科建设,使工程力学生源好转,全面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    [
期刊
摘 要:在素质教育的引导下,越来越多的学校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教学的核心和目标。从多年工作经验来看,高校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还得从教学工作抓起,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实践教学,二是教学实践。  关键词:创新能力;实践教学;教学实践    面对世界科技和教育的发展,学校把素质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不懈目标已经提上日程。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而实践是创新的原动力和源泉
期刊
摘 要:电影《廊桥遗梦》是根据美国当代作家罗伯特·詹姆斯·沃勒的同名小说《廊桥遗梦》改编的,曾风靡全球。影片感人之深,令人唏嘘不已。本文试图从它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来探讨它的魅力。  关键词:思想性;艺术性;魅力    电影《廊桥遗梦》是根据美国当代作家罗伯特·詹姆斯·沃勒的同名小说《廊桥遗梦》改编的,该小说于1992年出版,风靡全球,成为世界头号畅销书,全球发行逾千万册。改编成电影之后曾风靡一时,被
期刊
由省文化厅、省图书馆完成的“山东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项目,以其在全国较强的创新性、示范性和品牌影响力,近日荣获第三届文化部创新奖。文化部创新奖是我国文化创新工作最高奖项,旨在鼓励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创新活动,激发文化工作者创新热情,增强文化发展活力,推动文化领域各个方面的创新。创新奖三年评选一届,每届获奖项目20个。  “山东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以全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平台为依托,数字图书
期刊
“《一个好人的奏鸣曲》,谨将此书献给HGWXX/7”。影片结尾处的这行文字相信已经深深地触动了每位观众的心灵并牢牢地沉淀在脑海里。《窃听风暴》便是这样一部以真实历史事件为题材,通过细腻入微的人物情感刻画,从而彰显人性自由精神的电影佳作。  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观主要分为三部分内容:存在先于本质论、自由选择观和责任说,其存在主义的核心概念是人的“自由”。从存在主义的角度解读影片《窃听风暴》,它表现了对
期刊
什么是广告语最流行的?“专家”最流行。最近一段时间的电视广告,各种专家充斥荧屏,有的说某种产品和服务经过专家认证或推荐,有的说某种产品和服务的提供者自己就是专家,总之应有尽有,不一而足。  另外,媒体在许多议题式节目中都邀请专家学者加盟,包括广播电台、电视台的很多访谈类、时评类节目,从而使媒体的节目受到学术水平的认可,提高媒介的档次。凡是重大事件的播出或是报道评论必请专家加盟,成为了一种模式,观众
期刊
“30而立”,是说一个人到了30岁,已经做了些许事情。有了立身之本,该是横刀立马、大展宏图了。在民间,有些地域,甚至有不到30岁不谈恋爱,不成家之说。  “30年河东、30年河西”,是辩证地说,30年是一个转折点。30年弱、30年强;30穷困、30年富足;30年这样、30年后会是另一番样子。  《戏剧丛刊》整整30年了,已届而立之年。按照“30年河东,30年河西”的说法也到了一个命运的转折点了,《
期刊
第九届中国艺术节于2010年5月10日至25日在广州隆重举行。艺术节是中国演艺行业高水平的聚会,更是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影响最广泛的国家级艺术盛会。是我国在一个时间段内艺术成就的集中展示和检验。在艺术节上展演的都是近年来中国舞台艺术创作的精华,代表了当代中国舞台艺术的最高水平。艺术节更是重量级的舞台艺术集中向社会展示的广阔平台。  经过各地区层层筛选脱颖而出的各门类剧目云集广州,盛况空前。主办方充
期刊
艺术院团的转型,已经经历了十多年的探索和尝试,始终是文化体制改革的一个难题,至今也没有形成成功的模式和经验。从制度设计看,文化体制改革对艺术院团改革的目标可以理解为:艺术院团在保证社会功用、承担社会责任的同时,实现市场化生存。而核心就是艺术院团如何实现市场化生存。  在即有体制下,作为被改革对象的艺术院团,实现市场化生存的困难,从商业的角度有着先天的局限,择其要者,首先,社会文化生活的日益丰富多样
期刊
在洪昇创作《长生殿》传奇之前,有过许多描写唐明皇李隆基和其贵妃杨玉环爱情故事的文艺作品,毕竟在帝妃故事中,李杨二人的要算最引人注目了。这其中男主人公是中国历史上最繁荣朝代唐朝“开元盛世”时期的帝王,同时还是一位颇具才华且身体力行从事戏曲事业。因而被誉为“梨园祖师”的皇帝。女主人公杨玉环是公认的中国古典四大美女之一。他们的故事中有阅美无数的帝王惊鸿一瞥后的专一之爱、有贵妃为捍卫帝王专宠地位与情敌们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