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在的年,越来越冷清,除夕前还有点忙碌要准备些东西,除夕开始就会一路寂寞,不知道有什么好热闹的。
小时候的年,却是热闹的,村子里每年过年时会请戏班子来唱一出出大戏,一般请的都是唱越剧或沪剧的,唱的都是些烂熟的才子佳人的故事,初一开锣,一直唱到十五元宵。
那时候戏台一搭好,戏班子一到,还没开锣时,我们这些小孩子就奉着父母之命把家里的椅子凳子搬到场地前占位子。不消一刻钟,那各种各样的椅凳可以把场地排满。排到前面的高兴,排到后面的怕被父母骂就急,偷着跟前面的换,于是,闹的闹,哭的哭,沸腾开一片。最后总是按照老规矩,在戏开锣前每家抓阄决定位置前后,才能平息闹腾。
对于五六岁的我来说,看戏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看戏时父母怕烦而往我口袋里塞满的零食。米花糖、酥心糖、花生糖、芝麻糖,牛肉干、豆腐干,长生果、葵花子、西瓜子、果丹皮,话梅、杨梅、烤扁橄榄……
于是,一大群孩子在戏台旁边的场地上交换着相互没有的零食,攀比着谁穿的新衣服、新鞋子好看,玩着小孩子自己的游戏,如捉迷藏,拍糖果纸。而我,却总是静静地蹲在一边,小小的手心里握着满满一把葵花子,嗑一粒,子大肉香,非常丰足的感受。
我小时候过年就爱嗑葵花子,因为那是自己种的。春天的时候母亲就给我一把种子,我跑去院子外右边的空地上种下,按照母亲的指示浇水施肥。夏天的时候,向日葵已经比我两个人都高了,每日早上一起床就去看向日葵对着太阳笑,自己也跟着笑,那光景是真正的一片阳光灿烂。秋天收获后母亲就收藏起来说到过年的时候炒给我吃。因这个,年,就成了我的盼望。
到我十岁的时候,才开始跟着大人们真正看起戏来了。
每次看到戏台上的公子长衫水袖下,拇指轻轻一捻,折扇即如帛在手里挥开时,轻轻摇摇,只觉那就是世上有若行云流水一般的人物了。甚至后来看武侠小说,看到里面的大侠,白衣胜雪,长发纶巾,临风而立,执剑微笑时,就会想到当初戏台上那公子的清澈如长风浩然的倜傥。那时候少女的白日梦便是,若与这样的人物相随做伴,纵马天涯定是世上最风致的事情。
每次看戏台上的小姐莲步款款,一行一风姿,水袖舞动,缓如轻云出岫,让人一看便惊艳。这样的女子啊,是那种冰雪聪明但却善于把自己的感受埋藏,必要时,甚至埋葬的女子。是那种拼却一生休,尽君一日欢的女子,眉目传情处,仿佛如落花化成蝴蝶,回到枝上叶间,教人不由得心生怜惜。只是,往往这样的美若成了永恒,而伴随她的孤寂也势必成了不朽,红颜薄命由不得人不认呢。
后来,模仿做戏成了我们一群孩子的必玩游戏。村里的晒谷场是最好的场地,中间的水泥地宽阔亮净,周围是一个个稻草垛,分配不到角色的就坐在稻草垛上看并鼓掌。一般公子总是刚和清轮着做,小姐总是薇和蓉轮着做,我总是演个小丫环。
记得最后一次模仿戏文是十三岁那年一个五月末的天气,大家上午约好吃好午饭去晒谷场。吃过午饭,天气有点热,我脱了有点厚的春装,很臭美地趁母亲不在翻出凉鞋,新做的绿长裙,白衬衫以及那件我最喜欢的绿色开司米背心。迅速换上后因怕被母亲看见说我花头透,就从后门一路小跑出去,惊得后门竹林里觅食的公鸡母鸡扑扑乱飞。
到得晒谷场时,只有清已经到了,他看见我太阳底下跑得红腾腾的脸和一脸的汗就笑。我不好意思地想用白衬衫袖子去擦脸上的汗,他忙拉住掏出他的手帕替我擦,擦完他说,阿洁,你的脸红得跟戏里搽了胭脂水粉的小姐一样好看,要不,今天你来做小姐,等会儿我跟他们说。我真的可以做小姐吗,我兴奋地问。当然可以,你跟我来,清拉着我的手向晒谷场西边的小河跑去。
五月的河边开满了五颜六色的野花。你去采黄色的那种花哦,我去竹林里拗几根小竹子,然后给你编个花环。好的,我用力点着头,欢快地采起花来。花环编好后,我解散马尾把头发披下来垂到腰际,小心翼翼地戴上花环,临着清澈的小河水照影,看着,自我都感觉是有了万分的美丽一样了。
可惜,他们还是没让我演小姐,骄横的薇抢了我的花环还逼迫我把我的新裙子借给她穿。我不肯,就被他们排斥在游戏之外,只好含着眼泪怏怏地慢吞吞地走回家。
走到竹林边时,清又追了上来,说,阿洁不哭啊,我重新给你编个更好看的花环,我们两个玩吧,我做公子,你做小姐,这样好不好啊。我顿时收了眼泪,快乐地和清在竹林边模仿起我积聚了好几年在心里比画了好几年的关于戏里小姐的一举手一投足。
我十五岁那年是村子里请的最后一次年戏了,那年第一场唱的是《珍珠塔》,我在开锣前偷偷溜到戏台后面。台前台后其实是用几层大红幕布隔开的,一层层幕布是用来换场景的。我站在那个即将演小姐的“做戏人”的后面,看她化妆,戴头面,空气中流动着细细的香风,我屏住呼吸看她由寻常人的容颜转变成古代佳人,看她穿上耀眼生花、几层重叠的锦衣绣襦,然后略整丝绦,水袖一扬,做了几个身段,竟是惊艳的美丽。
其实,年年演的都是这几场戏《珍珠塔》、《白蛇传》、《牡丹亭》、《七仙女》等,还未开演,便已知过程和结局,早已熟悉的情节一次次从我们的眼前一片片亮开。大家依然兴趣十足地看到每天深夜,交流评论着今年与往年的“做戏人”的扮相、唱功、台步以及后台锣鼓二胡的好坏。我呢,每天看完戏后就满足地进入了梦乡,或许那时候梦里当有年少的青涩的对爱情的向往,因着梦的晕染,于是梦里就有了花好月圆、才子佳人的悄然刻画。
一场戏开始,结束。从繁华到落尽。跟着哼那些咿咿呀呀的戏词时日渐懂得日渐为尘事悲悯。即使许多年后的今天,那一出出远去的场景,仍然会沿着记忆的漠漠轻寒上小楼,趁我被楼头阳光照耀下的一失神就上了我心头。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是啊,当时锦屏人看惯韶光贱。其实,我怀念的不仅仅是那简陋搭台的一出出年戏。真要看戏,电视里、戏院里哪里看不到呢?我真正怀念的,是全村人扶老携幼在洁净月光下陆续蜿蜒的那道舒展的岁月纹路,是全村人挨挨挤挤着欢声笑语的那份关于年里的俗世热闹。不似现在,村庄拆迁,家家住进了鸟笼般的商品房里,是连鸡犬也不再相闻了,那年戏和年味,只能想辙梦里寻了。
小时候的年,却是热闹的,村子里每年过年时会请戏班子来唱一出出大戏,一般请的都是唱越剧或沪剧的,唱的都是些烂熟的才子佳人的故事,初一开锣,一直唱到十五元宵。
那时候戏台一搭好,戏班子一到,还没开锣时,我们这些小孩子就奉着父母之命把家里的椅子凳子搬到场地前占位子。不消一刻钟,那各种各样的椅凳可以把场地排满。排到前面的高兴,排到后面的怕被父母骂就急,偷着跟前面的换,于是,闹的闹,哭的哭,沸腾开一片。最后总是按照老规矩,在戏开锣前每家抓阄决定位置前后,才能平息闹腾。
对于五六岁的我来说,看戏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看戏时父母怕烦而往我口袋里塞满的零食。米花糖、酥心糖、花生糖、芝麻糖,牛肉干、豆腐干,长生果、葵花子、西瓜子、果丹皮,话梅、杨梅、烤扁橄榄……
于是,一大群孩子在戏台旁边的场地上交换着相互没有的零食,攀比着谁穿的新衣服、新鞋子好看,玩着小孩子自己的游戏,如捉迷藏,拍糖果纸。而我,却总是静静地蹲在一边,小小的手心里握着满满一把葵花子,嗑一粒,子大肉香,非常丰足的感受。
我小时候过年就爱嗑葵花子,因为那是自己种的。春天的时候母亲就给我一把种子,我跑去院子外右边的空地上种下,按照母亲的指示浇水施肥。夏天的时候,向日葵已经比我两个人都高了,每日早上一起床就去看向日葵对着太阳笑,自己也跟着笑,那光景是真正的一片阳光灿烂。秋天收获后母亲就收藏起来说到过年的时候炒给我吃。因这个,年,就成了我的盼望。
到我十岁的时候,才开始跟着大人们真正看起戏来了。
每次看到戏台上的公子长衫水袖下,拇指轻轻一捻,折扇即如帛在手里挥开时,轻轻摇摇,只觉那就是世上有若行云流水一般的人物了。甚至后来看武侠小说,看到里面的大侠,白衣胜雪,长发纶巾,临风而立,执剑微笑时,就会想到当初戏台上那公子的清澈如长风浩然的倜傥。那时候少女的白日梦便是,若与这样的人物相随做伴,纵马天涯定是世上最风致的事情。
每次看戏台上的小姐莲步款款,一行一风姿,水袖舞动,缓如轻云出岫,让人一看便惊艳。这样的女子啊,是那种冰雪聪明但却善于把自己的感受埋藏,必要时,甚至埋葬的女子。是那种拼却一生休,尽君一日欢的女子,眉目传情处,仿佛如落花化成蝴蝶,回到枝上叶间,教人不由得心生怜惜。只是,往往这样的美若成了永恒,而伴随她的孤寂也势必成了不朽,红颜薄命由不得人不认呢。
后来,模仿做戏成了我们一群孩子的必玩游戏。村里的晒谷场是最好的场地,中间的水泥地宽阔亮净,周围是一个个稻草垛,分配不到角色的就坐在稻草垛上看并鼓掌。一般公子总是刚和清轮着做,小姐总是薇和蓉轮着做,我总是演个小丫环。
记得最后一次模仿戏文是十三岁那年一个五月末的天气,大家上午约好吃好午饭去晒谷场。吃过午饭,天气有点热,我脱了有点厚的春装,很臭美地趁母亲不在翻出凉鞋,新做的绿长裙,白衬衫以及那件我最喜欢的绿色开司米背心。迅速换上后因怕被母亲看见说我花头透,就从后门一路小跑出去,惊得后门竹林里觅食的公鸡母鸡扑扑乱飞。
到得晒谷场时,只有清已经到了,他看见我太阳底下跑得红腾腾的脸和一脸的汗就笑。我不好意思地想用白衬衫袖子去擦脸上的汗,他忙拉住掏出他的手帕替我擦,擦完他说,阿洁,你的脸红得跟戏里搽了胭脂水粉的小姐一样好看,要不,今天你来做小姐,等会儿我跟他们说。我真的可以做小姐吗,我兴奋地问。当然可以,你跟我来,清拉着我的手向晒谷场西边的小河跑去。
五月的河边开满了五颜六色的野花。你去采黄色的那种花哦,我去竹林里拗几根小竹子,然后给你编个花环。好的,我用力点着头,欢快地采起花来。花环编好后,我解散马尾把头发披下来垂到腰际,小心翼翼地戴上花环,临着清澈的小河水照影,看着,自我都感觉是有了万分的美丽一样了。
可惜,他们还是没让我演小姐,骄横的薇抢了我的花环还逼迫我把我的新裙子借给她穿。我不肯,就被他们排斥在游戏之外,只好含着眼泪怏怏地慢吞吞地走回家。
走到竹林边时,清又追了上来,说,阿洁不哭啊,我重新给你编个更好看的花环,我们两个玩吧,我做公子,你做小姐,这样好不好啊。我顿时收了眼泪,快乐地和清在竹林边模仿起我积聚了好几年在心里比画了好几年的关于戏里小姐的一举手一投足。
我十五岁那年是村子里请的最后一次年戏了,那年第一场唱的是《珍珠塔》,我在开锣前偷偷溜到戏台后面。台前台后其实是用几层大红幕布隔开的,一层层幕布是用来换场景的。我站在那个即将演小姐的“做戏人”的后面,看她化妆,戴头面,空气中流动着细细的香风,我屏住呼吸看她由寻常人的容颜转变成古代佳人,看她穿上耀眼生花、几层重叠的锦衣绣襦,然后略整丝绦,水袖一扬,做了几个身段,竟是惊艳的美丽。
其实,年年演的都是这几场戏《珍珠塔》、《白蛇传》、《牡丹亭》、《七仙女》等,还未开演,便已知过程和结局,早已熟悉的情节一次次从我们的眼前一片片亮开。大家依然兴趣十足地看到每天深夜,交流评论着今年与往年的“做戏人”的扮相、唱功、台步以及后台锣鼓二胡的好坏。我呢,每天看完戏后就满足地进入了梦乡,或许那时候梦里当有年少的青涩的对爱情的向往,因着梦的晕染,于是梦里就有了花好月圆、才子佳人的悄然刻画。
一场戏开始,结束。从繁华到落尽。跟着哼那些咿咿呀呀的戏词时日渐懂得日渐为尘事悲悯。即使许多年后的今天,那一出出远去的场景,仍然会沿着记忆的漠漠轻寒上小楼,趁我被楼头阳光照耀下的一失神就上了我心头。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是啊,当时锦屏人看惯韶光贱。其实,我怀念的不仅仅是那简陋搭台的一出出年戏。真要看戏,电视里、戏院里哪里看不到呢?我真正怀念的,是全村人扶老携幼在洁净月光下陆续蜿蜒的那道舒展的岁月纹路,是全村人挨挨挤挤着欢声笑语的那份关于年里的俗世热闹。不似现在,村庄拆迁,家家住进了鸟笼般的商品房里,是连鸡犬也不再相闻了,那年戏和年味,只能想辙梦里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