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又是一年春暖花开,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备受各方关注的“十三五”规划纲要通过了全国人大的审议,这意味着一份中央系统描绘和勾画的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蓝图和引领我国迈向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总剧本”即将上演。相比起前面的十二个五年规划,中国国民经济的这第十三个台阶,既是中国走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更是中国经济在持续高速发展多年后转型的关键一步,在这样的关键一步中对我们的企业又蕴藏着什么样的机会呢?
过去的十二个五年规划,为中国经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们的综合国力稳居全球第一阵营,牢牢占据世界第二位;中国制造业产值占全球制造业产值份额上升至25%,连续5年位居世界第一制造大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也从2013年起稳居世界第一……在这样的基础上的第十三个台阶可谓是基础牢牢,但这第十三个台阶却并非顺理成章地就能够轻易迈上去的,因为我们正处于一个特殊的经济阶段。所谓特殊,实际上就是一句话,经济发展方式的变化,改革开放近40年,我们曾经依仗的人力成本,后发优势和巨大的市场等优势都在逐渐消减,而新生的以创新为核心的新驱动力还需要时间,在这“旧力渐尽,新力渐生”的时候,如何让新旧动力衔接到位,如何在5年后不仅仅实现小康目标的数字要求,更是实现中国经济脱胎换骨式的提升,绝对需要智慧与努力。
如果说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五中全会上提出的五大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十三五提供了方法论,那么在新常态下,在经济增速由高速、超高速向中高速“换挡”的背景下,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致力“稳增长”则是十三五的关键词。只有推动我国经济继续保持一定增长数字的中高速增长,并不断向中高端水平迈进,逐步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才能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这个数字就是李克强总理说的,未来五年中国经济保持6.5%以上的增速,我们有信心。而在这样的前提下,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民生问题无疑是十三五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
十三五期间,中国难以继续以现有的模式进行发展,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经成为了共识。根据经济学原理,经济发展主要依赖三种需求,即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净出口需求。长期以来,中国的发展模式主要是依靠要素的大量投入,即主要依赖投资来拉动经济发展。这也造成了中国“世界工厂”式的发展状态,尽管我们是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在世界500种主要工业品中,中国有220种产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但竞争力并不理想,以至于总理多次为中国难以生产一支好写的圆珠笔而感慨。第二种模式主要依靠消费需求,中国潜在的消费需求巨大,但是我们并没有充分发挥消费需求对经济社会的积极作用。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相对滞后,国内消费品质量和安全得不到保障,十三五期间将继续推动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发挥国内消费需求作用。第三种模式就是主要依赖净出口,这要求中国产品具有更强的竞争力。中国也将像发达国家一样,遵循产业国际转移的规律,涌现出更多的中国跨国公司,逐步提升国际分工地位,掌控研发、设计、专利、品牌、销售等。可以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系到我们的十三五,关系到我们的百年梦想。
既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十三五”规划的总指向、总目标,那么民生自然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题中之义。持续推进民生改善是我国由“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走向全面小康的必由之路,是“发展为民”、“改革发展成果让人民共享”的现实体现。而现在我们看到的民生难题,既是十三五的目标,也是未来政府工作的重点,同时也是企业的商机所在。
比如“城市病”成为深刻影响城市民生的突出问题。城市的发展在为城市居民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若缺乏合理规划、发展过度导致承载力超限,便会产生一系列病态“副产品”。以首都北京为例,“黄、堵、毒、膨、缺”为代表的“城市病”已渐成困扰首都百姓正常生活和工作的心腹之患。北京绝非个例,如何克服“城市病”这一“成长中的烦恼”,是摆在我国众多大城市、特大城市面前的共同挑战。
同时收入差距持续缩小的难度很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城乡、产业行业乃至广大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全社会基尼系数在2008年达到峰值0.491,这成为引发各种社会问题、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深层次原因。如何在效率和公平之间达成平衡将是对政府执政水平、政治智慧的极大考验。
还有减贫进入“啃硬骨头”的攻坚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另外老龄化日益成为困扰我国民生的“新挑战”。目前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数量已超过2亿人,占总人口的近15%,而且现在每天有2.5万人迈入老年,人口抚养比(非劳动年龄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之比)持续下降的趋势出现逆转,全社会庞大的养老规模需要巨额资金加以保障,从而对我国现行养老保障体系构成了严峻挑战。
……
但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十三五的图景已经绘就,中国经济发展的第十三个台阶就在眼前,跨出这关键的一步,中国和世界都会是一个新的姿态。
过去的十二个五年规划,为中国经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们的综合国力稳居全球第一阵营,牢牢占据世界第二位;中国制造业产值占全球制造业产值份额上升至25%,连续5年位居世界第一制造大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也从2013年起稳居世界第一……在这样的基础上的第十三个台阶可谓是基础牢牢,但这第十三个台阶却并非顺理成章地就能够轻易迈上去的,因为我们正处于一个特殊的经济阶段。所谓特殊,实际上就是一句话,经济发展方式的变化,改革开放近40年,我们曾经依仗的人力成本,后发优势和巨大的市场等优势都在逐渐消减,而新生的以创新为核心的新驱动力还需要时间,在这“旧力渐尽,新力渐生”的时候,如何让新旧动力衔接到位,如何在5年后不仅仅实现小康目标的数字要求,更是实现中国经济脱胎换骨式的提升,绝对需要智慧与努力。
如果说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五中全会上提出的五大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十三五提供了方法论,那么在新常态下,在经济增速由高速、超高速向中高速“换挡”的背景下,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致力“稳增长”则是十三五的关键词。只有推动我国经济继续保持一定增长数字的中高速增长,并不断向中高端水平迈进,逐步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才能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这个数字就是李克强总理说的,未来五年中国经济保持6.5%以上的增速,我们有信心。而在这样的前提下,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民生问题无疑是十三五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
十三五期间,中国难以继续以现有的模式进行发展,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经成为了共识。根据经济学原理,经济发展主要依赖三种需求,即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净出口需求。长期以来,中国的发展模式主要是依靠要素的大量投入,即主要依赖投资来拉动经济发展。这也造成了中国“世界工厂”式的发展状态,尽管我们是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在世界500种主要工业品中,中国有220种产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但竞争力并不理想,以至于总理多次为中国难以生产一支好写的圆珠笔而感慨。第二种模式主要依靠消费需求,中国潜在的消费需求巨大,但是我们并没有充分发挥消费需求对经济社会的积极作用。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相对滞后,国内消费品质量和安全得不到保障,十三五期间将继续推动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发挥国内消费需求作用。第三种模式就是主要依赖净出口,这要求中国产品具有更强的竞争力。中国也将像发达国家一样,遵循产业国际转移的规律,涌现出更多的中国跨国公司,逐步提升国际分工地位,掌控研发、设计、专利、品牌、销售等。可以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系到我们的十三五,关系到我们的百年梦想。
既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十三五”规划的总指向、总目标,那么民生自然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题中之义。持续推进民生改善是我国由“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走向全面小康的必由之路,是“发展为民”、“改革发展成果让人民共享”的现实体现。而现在我们看到的民生难题,既是十三五的目标,也是未来政府工作的重点,同时也是企业的商机所在。
比如“城市病”成为深刻影响城市民生的突出问题。城市的发展在为城市居民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若缺乏合理规划、发展过度导致承载力超限,便会产生一系列病态“副产品”。以首都北京为例,“黄、堵、毒、膨、缺”为代表的“城市病”已渐成困扰首都百姓正常生活和工作的心腹之患。北京绝非个例,如何克服“城市病”这一“成长中的烦恼”,是摆在我国众多大城市、特大城市面前的共同挑战。
同时收入差距持续缩小的难度很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城乡、产业行业乃至广大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全社会基尼系数在2008年达到峰值0.491,这成为引发各种社会问题、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深层次原因。如何在效率和公平之间达成平衡将是对政府执政水平、政治智慧的极大考验。
还有减贫进入“啃硬骨头”的攻坚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另外老龄化日益成为困扰我国民生的“新挑战”。目前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数量已超过2亿人,占总人口的近15%,而且现在每天有2.5万人迈入老年,人口抚养比(非劳动年龄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之比)持续下降的趋势出现逆转,全社会庞大的养老规模需要巨额资金加以保障,从而对我国现行养老保障体系构成了严峻挑战。
……
但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十三五的图景已经绘就,中国经济发展的第十三个台阶就在眼前,跨出这关键的一步,中国和世界都会是一个新的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