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胰岛素瘤起源于胰腺β细胞,是一种以低血糖和高胰岛素血症为主要特点的神经内分泌肿瘤。据报道,胰岛素瘤年发病率1/250000,占胰岛细胞肿瘤的70%~80%。其中93.9%为良性肿瘤,手术治疗效果好,因此术前的定性和定位诊断非常重要。关于定性诊断,目前常用的标准是有Wipple三联征即血浆葡萄糖浓度≤2.8mmol/L(50mg/dl)时,血浆胰岛素≥6mIU/L(36pmol/L)、血浆C肽≥0.
【机 构】
:
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胰岛素瘤起源于胰腺β细胞,是一种以低血糖和高胰岛素血症为主要特点的神经内分泌肿瘤。据报道,胰岛素瘤年发病率1/250000,占胰岛细胞肿瘤的70%~80%。其中93.9%为良性肿瘤,手术治疗效果好,因此术前的定性和定位诊断非常重要。关于定性诊断,目前常用的标准是有Wipple三联征即血浆葡萄糖浓度≤2.8mmol/L(50mg/dl)时,血浆胰岛素≥6mIU/L(36pmol/L)、血浆C肽≥0.6μg/L(0.2nmol/L)。一部分患者虽然存在典型Wipple三联征,但胰岛素、C肽测定值均未达到以上标准或在其临界水平,这就给胰岛素瘤的定性诊断带来一定困难。有文献报道,一种高胰岛素血症替代标志物血β-羟丁酸的测定将有助于胰岛素瘤的定性诊断。基于此,我们选取北京协和医院有明确术后病理诊断的18例胰岛素瘤患者,观察其在发生Wipple三联征时血糖、胰岛素、C肽及β-羟丁酸的水平,并评价血β-羟丁酸测定在胰岛素瘤定性诊断中的价值。
其他文献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非血运重建患者抗血小板治疗的中国专家共识(修订案)
目的 探讨以WHO分型标准诊断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预后因素,评价国际预后积分系统(IPSS)和WHO分型为基础的预后积分系统(WPSS)对MDS患者的预后评价意义,建立新的预后积分系统。方法 采用前瞻性方法收集连续性样本,对中美联合上海市白血病协作组435例原发性MDS患者进行随访,用Log-rank检验和Cox回归模型进行预后因素分析。结果 MDS患者3年生存率为46.7%,难治性血
慢性肾脏病(CKD)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健康问题。Zhang等报告北京地区成人CKD患病率为13.0%。Chen等报告在以广州为代表的中国南方地区成人中,蛋白尿、血尿和(或)肾小球滤过率(GFR)下降等肾功能损害指标的发生率为12.1%。目前使用的CKD诊断标准有赖于GFR的精确评估,临床常用的方法是使用血清肌酐水平通过公式进行GFR的估算(eGFR)。由于受到肌肉代谢、饮食、性别、年龄、人种以及生
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与亚太骨质疏松联盟(AFOS)联合举办的“第一届亚太骨质疏松联盟学术研讨会暨中华医学会第五届全国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学术会议”将于2009年11月12—14日在广州市召开。
心血管疾病诊疗过程中是否应该关注心血管危险因素?答案毫无疑问是肯定的。由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我国的心血管病发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均有增长的趋势,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威胁人民健康的主要疾病。目前心脑血管病是中国人群的主要死亡原因,占据总死亡人数的34%。因此,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必须被提升到一个新高度。
当前肥胖的迅速流行已成为全球的首要健康问题,特别是腹型肥胖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明显增加。大量研究表明,脂肪组织不仅是能量储存器官,还是一个能分泌多种生物活性因子如瘦素、脂联素(adiponectin)、抵抗素、IL-6、TNF-α等的内分泌和代谢器官,其中,脂联素是与代谢综合征、心血管疾病惟一呈负相关的一种脂肪因子,自1995年被发现,因其在一、二级预防中的预测价值和血管保护作用而受到日益广泛关
该网站是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的干细胞信息门户网站。对于内科学临床和科研人员来说,该门户中如下信息值得关注。
患者女,23岁。因反复上腹疼痛2个月,于2005年7月7日入我院。患者于2005年5月无诱因出现中上腹疼痛,饥饿时加重,进食后不缓解。6月份扪及上腹部肿块,压痛,自服止痛药后,成形黑便一次,量约100g,自行缓解。伴发热,体温38℃左右,消瘦,食欲下降。不伴多汗、呕血和反酸。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
众所周知,人体器官受不同因素影响可导致器官内纤维结缔组织增多,实质细胞减少,持续进展可导致器官结构破坏和功能减退,乃至器官衰竭。微小RNA(miRNA)是一类广泛存在于多种生物体内的长度约20~24个核苷酸的非编码小分子RNA,通过与靶mRNA的互补配对可使mRNA降解或翻译抑制,从而在转录后水平上对基因的表达起调节作用。随着对miRNA研究的深入,发现多种miRNA参与心、肝、肾、脾、骨骼等器官
目的 通过了解脾结节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提高对脾结节病的认识。方法 结合1例脾结节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文献复习,详细深入分析该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结果 脾结节病病因不清,临床症状较少且轻微,影像学主要表现为脾肿大或脾多发性结节影,易与脾转移瘤相混淆;病理学主要特征是非干酪样坏死性上皮样肉芽肿。有全身症状及器官功能损害的患者治疗首选口服糖皮质激素。其预后与其病变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