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由类志贺邻单孢菌引起的食物中毒调查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qxiaoguai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采集感染性腹泻患者肛拭子和粪便样本进行病原学分析,调查细菌性食物中毒原因。 方法 通过微生物鉴定分析仪检定菌株。 结果 从36份患者肛拭子、粪便样品和涂抹液检出8株类志贺邻单孢菌。 结论 这是一起由类志贺邻单孢菌引起的细菌性食物中毒。
  【关键词】 食物中毒;类志贺邻单孢菌;调查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3.604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670-01
  類志贺邻单胞菌(Plesiomonas Shigelloides.PS)是近年来受到关注的感染性腹泻及食物中毒的病原体,国内外许多学者对其病原特性、生态分布、对人和动物的致病作用以及微生物学检测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类志贺邻单胞菌在水、鱼类、多种哺乳动物及人类肠道中发现,能引起人的腹泻,是一种重要的肠道致病菌,此菌可引起食物中毒。[1-2]下面分析一起由类志贺邻单孢菌引起的食物中毒。
  1 中毒经过
  2010年5月25日,我市某酒店入住了参加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提前考试(职校类)的某职业学校的51名师生,19:30集体用餐。25日21:30左右,一名学生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头昏等症状,随即被送往医院救治。至5月26日6:30,陆续有14名学生出现呕吐、腹痛、腹泻等相似的症状。
  2 流行病调查
  2.1 临床资料 首例病人于进食后2h即发病,其余14名学生均在食后6-12h发病,未有24h后发病的病人,潜伏期2-12h,平均10h。病人发病初期有恶心、头晕、胃部不适之症,随后出现腹痛、腹泻(黄色水样便),少数病人伴有呕吐、头痛、畏寒等症状。15例病人中症状相对较重的7名学生均送至医院住院治疗,其余8名学生在门诊观察治疗,经抗生素、补液等药物的治疗后,于当日全部痊愈出院。
  2.2 现场卫生学调查 食品烹调加工中,刀具、砧板、容器存在生熟交叉使用情况,熟菜的进出经过餐具清洗区,切配间冰箱内生熟混放等。
  3 实验室检验
  3.1 样品来源 食物中毒患者粪便样6份,餐厅工作人员肛拭子24份,盛放米饭不锈钢桶涂抹液、抹布涂抹液和餐具涂抹液各2份,未采到可疑食物。
  3.2 检验方法 细菌分离、鉴定按照GB4789食品微生物学检验[3]进行。检验项目为沙门氏菌、志贺氏菌、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变形杆菌、副溶血性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常见食物中毒病原菌。
  4 结 果
  4.1 分离结果 6份粪便样,24份肛拭子,6份涂抹液均未检出沙门氏菌、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变形杆菌、副溶血性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常见食物中毒病原菌,但从餐厅工作人员2份肛拭子、3份患者粪便样、3份涂抹液中分离出类志贺邻单孢菌。
  4.2 菌落与形态 分离菌均为革兰氏阴性短粗杆菌,在碱性胨水和GN增菌液中呈混浊生长,在SS琼脂平板上,37℃培养24h,菌落呈圆形、光滑、湿润、无色半透明,菌落直径约2.5mm,在TCBS培养基中不生长。
  4.3 生化特征 分离菌在双糖铁培养基上表现为斜面呈红色,底层呈黄色,不产气,不产H2S。氧化酶、精氨酸双水解酶、赖氨酸脱羧酶、鸟氨酸脱羧酶、β-半乳糖苷酶、肌醇、靛基质、动力呈阳性;发酶葡萄糖产酸不产气,能产生吲哚;不能发酵蔗糖、鼠李糖、密二糖、阿拉伯糖、甘露醇、水杨素,(结果详见表1)。应用微生物鉴定分析系统,结果鉴定准确为99.9%,t值为1,注解为:极好的鉴定。
  5 讨 论
  类志贺邻单胞菌是一种能引起人胃肠炎、引起腹泻的病原菌,该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尤其是在淡水鱼和水生动物中分布广泛。食用水产品是患该菌引起的急性胃肠炎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虽然类志贺邻单胞菌在腹泻病人中时有检出,但引起食物中毒在我市尚无报道。该菌对人类的危害正被逐渐认识。
  本次食物中毒的中毒患者为集体共餐人群,有共同的饮食史,虽然主要的可疑食物已“没有剩余”或已被宾馆餐厅处理,但从餐厅工作人员2份肛拭子、3份患者粪便样、3份涂抹液中分离出类志贺邻单孢菌,从分离菌的菌落形态和生化特征均符台类志贺氏邻单胞菌生物学特征。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验结果可以认定本次食物中毒病原菌为类志贺氏邻单胞菌。
  这次食物中毒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两名餐厅从业人员的带菌,加上该酒店卫生设施不合理,卫生管理不严,操作程序不规范,餐具消毒不彻底,导致类志贺邻单孢菌交叉污染食品和餐具而引发食物中毒。
  参考文献
  [1] 聂青和.感染性腹泻病[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448-461.
  [2] 陈应坚,甘莉萍,杨慧,等.类志贺邻单胞菌引起的食物中毒调查与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07,34(24):4681-4682.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食品微生物学检验[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2.
其他文献
【摘要】 生物化学是生命科学领域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同时生物化学又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通过实验,学生可以验证生物化学的基本理论,掌握基本操作技术,形成独立操作能力,为实际应用和从事科研工作打下基础。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是其他任何教学形式都无法替代的。但在传统的教学指导思想下,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实验课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验证理论与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近年
期刊
【摘要】 LIF(白血病抑制因子)是一種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的细胞因子,LIFR和gp130在腺体和管腔上皮细胞高水平表达;LIF是一种神经保护还是促进星形胶质细胞增生和神经损伤,还有待研究。  【关键词】 白血病抑制因子;生物学活性  LIF(leukemia inhibitory factor,LIF)是一种多效性细胞因子,LIF基因通过转录过程产生3种mRNA:LIF-D、LIF-M、LIF-
期刊
【摘要】 醋酸和碘着色肉眼观察(VIA、VILI)是一种宫颈癌筛查中的方法,应用其中的醋和碘着色宫颈后直接肉眼观察宫颈的颜色变化以判断宫颈的病变。此方法简便、廉价、易学、对设备要求很低,特别适合于农村开展妇女宫颈癌筛查。本文探讨醋和碘染色后直接肉眼观察(VIA、VILI)法在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筛查中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醋酸;碘着色;宫颈癌  doi:10.3969/j.issn.1004-
期刊
【摘要】 人參皂苷Rg3是红参药材中存在的一种高活性人参二醇类皂苷,具有很强的抗肿瘤活性。本文参考近年来国内外文献及专利,对Rg3的抗肿瘤机制进行了综述。人参皂苷Rg3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抑制肿瘤细胞的粘附、浸润和转移,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逆转肿瘤细胞的多药耐药性(MDR),并且与抗肿瘤药物联合应用时有增效减毒作用。  【关键词】 人参皂苷Rg3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究花红片中七种中草药的抗氧化活性。 方法 对花红片中七种中草药还原能力以及对二苯基苦基苯肼自由基、羟基自由基清除、抑制油脂的氧化能力进行测定,分析七种中草药的抗氧化活性。 结果 中草药不同,抗氧化的活性不同。 结论 白背叶根、桃金娘根抗氧化能力较强,具有研发利用的价值。  【关键词】 花红片;中草药;抗氧化活性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
期刊
【摘要】 目的 调查分析15岁以下儿童法定传染病流行情况,为儿童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工作提供可参考的依据。 方法 根据Excel软件对2012年收治的我市15岁以下儿童法定传染病的数据资料,进行汇总分析,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 结果 2012年我市报告15岁以下儿童传染病共20种共25034例,死亡10例,流行性腮腺炎、手足口病、其他感染性腹泻为主要病种,男性明显高于女性,主要为散居儿童,次之
期刊
【关键词】 隐形杀手;丙型肝炎;调查防控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3.606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671-02  最近我们中心对我县三个乡镇家庭的留守人员(年龄段为50-59岁)1072人进行了抗-HCV检測。所有试剂均为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批准试剂,均在有效期内使用,均设有内部和外部对照。检测出抗-HCV阳性43人
期刊
【摘要】 目的 调查辖区内幼儿园学龄前儿童龋齿发病情况,为幼儿园开展龋齿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本辖区内4所幼儿园3-6岁1135名儿童进行口腔健康状况的调查,开展龋病筛查,对儿童的致龋因素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儿童龋病的发病原因,采取具有针对性的预防龋病的方法。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受检1135名3-6岁儿童乳牙患龋齿为407例,患龋率为35.85%。其发病因素与儿童吃的食物中含糖
期刊
【摘要】 目的 了解新生儿先天性听力障碍发病情况,早期发现新生儿先天性听力障碍,为临床医师提供借鉴。 方法 对2012年5月至2013年10月,我院出生的2220例新生儿于生后院内使用MAICO EROSCAN筛查型耳声发射分析仪进行听力筛查初筛,其中初筛未通过者为阳性结果。初筛阳性新生儿在出生后1月或42天复筛,复筛仍未通过者在出生后6-24周到上级医院诊断性检查。 结果 初筛阳性(未通过)16
期刊
【摘要】 目的 对2005-2009年五年间昭通市11县(区)监测乡内875名五岁以下儿童发生的意外死亡进行分析及干预。 方法 采用全国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统一设计方案,按国际分类(ICD-9)进行死因分类。 结果 年龄越小,死亡率越高;女童死于其他意外是男童的3倍;弃婴在其他意外死亡中占80.41%,其中有75.89%为弃女婴。 结论 尊重生命,关爱女童,加强对儿童的监护,强化安全意识,是降低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