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曲线是A7S视频功能中最主要的优势,也是试用的重点。可以说曲线是一个隐藏在相机中,很少有人使用但可以改变视频色调、甚至提升画面质量的功能。在专业视频领域,曲线早已发挥出不可替代的作用:让低成本的设备具备影视级的拍摄效果。曲线对于普通摄影爱好者来说很陌生,但随着索尼在A7S中下放了专业摄像机的S-Log(曲线,细分名称S-Log2,以下简称S-Log,本文素材均采用pp7模式拍摄,以下不赘述)后我们老百姓也有机会接触到如此高大上的功能。何为科普性试用?我不仅要测试A7S的视频效果到底好不好,还要告诉您到底什么是S-Log。
S-Log新鲜又陌生
A7S三大主打优势:高感、超采样、S-Log,在测试高感以及超采样之前,笔者决定先对更陌生的S-Log进行测试,而且测试前我们必须先看一下使用S-Log拍出的效果。
开启S-Log后很明显画面变灰了,但有意思的是亮部细节和暗部细节都要优于没有使用S-Log所拍摄的。也就是说开启S-Log以后可以大大提升画面宽容度,至于灰色的画面后期调整就OK了。
“视频越灰越好”,这是一个90%正确的命题,另外10%涉及到很多算法问题笔者也无法解答。但简单来讲:视频越灰说明保留的信息越丰富,丰富到我们的显示器无法完全显示,所以才是灰色的。就好像上图那样,很多影视级摄像机拍出的RAW格式文件非常灰,但信息保留完全,后期调色后会有惊艳的效果。A7S的S-Log更像一种“伪RAW格式”,虽然输出的依然是MP4文件,但至少画面是灰的。那么问题来了……这种“伪RAW格式”提升了宽容度,牺牲了什么呢?
Log等同于Gamma
S-Log其实就是一种Gamma曲线(工作原理相似但是更高级),Gamma曲线就很容易理解了,形容画面的反差系数:曲线越陡画面反差越大,曲线越缓画面的反差越小。之前提到S-Log可以提到画面宽容度,实际上就是相当于把原来陡的曲线变缓了。
在S-Log改变画面色调之前,我们拍摄的视频就已经被改变过一次色调了。如上图右边所示,相机以及摄像机的传感器对光的反应都是线性的,而人眼对光的反应的非线性的,这样就产生了冲突。实际上画面是上面右图显示黑黑的样子,只有经过一次曲线调整后才能得到左边更接近人眼的效果,这就是摄像机中的“原始调色”。可以这样总结,线性反应拍出真实的世界,非线性则让画面更接近人眼。
LUT把S-Log变美丽
S-Log实际上和“原始调色”的作用相似,是对画面颜色的进一步改变。这种改变主要体现在曲线的顶部以及尾部,通过曲线的调节保留出更多亮部信息以及暗部信息。
S-Log的画面是灰色的,后期只需通过LUT还原就可以。S-Log的素材相当于RAW文件,后期调整空间很大,技术好的话可以像LightRoom处理照片一样去慢慢调整,图省事的话可以网上下载几个LUT,也就是调色预设来处理。
使用S-Log拍摄的素材即使被LUT还原后,整体宽容度依然优于普通拍摄的效果,而且拍摄环境的光比越大优势越明显。但请注意的一点是,开启S-Log以后最低ISO为3200。在测试工程样机时是ISO1600起跳,正式发布时直接翻倍,不管是出于商业考虑还是什么,ISO3200对画质的影响毋庸置疑,上面的对比也能看出虽然使用S-Log后宽容度有所提升,但是细节却远不如从前。
宽容度提升的代价
普通AVCHD格式素材虽然宽容度只有8bit,但色彩饱和度还是有保障的,哪怕不经过任何调色剪辑出的视频也很优秀。如果使用了S-Log,后期就要用到LUT。LUT我们也讲过是一种预设,预设大家都知道是制作者按照自己拍摄的视频制作的,所以套用在我们的素材上细小的参数变化都会导致极大的差异。
如果使用S-Log拍摄,由于操作失误或者外在原因导致原本的信息量就很小,那么套用LUT后就会使画面颜色异常诡异。所以S-Log素材在后期剪辑时,每一个素材都要经过细小的微调,甚至是大动干戈。
A7S视频本身的宽容度为8bit,和一般单反一样,S-Log则可以在8bit的壳子里收纳14bit的信息。强扭的瓜不甜,S-Log原本是为索尼12bit专业摄像机打造的,在12bit的壳子里收容14bit甚至更多的信息。8bit的壳子实在太小,既然亮部和暗部保留的更多那么牺牲的一定是中间信息,后期调色稍微狠点就容易出现色阶断层,如上图所示,我们只是调整了蓝色的饱和度,S-Log拍摄的素材出现了断层而相同的参数复制到普通拍摄的素材里安然无恙。佳能C系列摄像机(EOS C100/300/500)等有类似的曲线,名为C-Log,它是针对8bit素材优化的曲线,如果下放到家用市场必将和A7S行程竞争。下面是一些使用S-Log拍摄的视频截图,我们一起看一下A7S的表现。
高感表现让人惊讶
除S-Log外A7S的另外两个优势是超采样和高感,超采不是什么新鲜功能,但在全画幅传感器上完成超采就有点意思了,而且高感的提升也得益于此。在PAL制下(针对国内播放标准的制式),A7S的最大帧率为50帧,当拍摄帧数小于等于25帧时,机器将会完成超采样的视频记录,下面有些截图大家可以感受下。
超采样可测的东西不多,无非就是细节提升,A7S最遗憾的一点是不支持机内的4K录制,外挂的记录模块价格不菲,正是因为这点GH4才有机可乘。而高感的表现就只能用惊讶来形容了,全画幅传感器上缩减了近一半的像素数,等效单位像素面积扩大,加上超采样的帮助让A7S的高感表现直上两个台阶。
只能说A7S的高感表现让人信服,拍摄中我几乎没有担心过光线不足。作为一个视频发烧友我对于画面的要求非常高,但家用设备ISO3200都高度可用的情况确实少见。可以说单看视频高感,A7S是无二的选择,而且光线不足时S-Log依然可以发挥出很大的作用。
大部分使用S-Log拍摄的高感视频都可以直接拿来使用,因为环境过于昏暗的话,再使用LUT还原曲线就没有意义了。不过值得注意的是,高感的提升除了得益于等效单位像素面积增大,还得益于超采技术增多了有效面积中的像素数量,如果使用没有超采样的50帧拍摄,细节和高感都不会有那么惊艳。
A7S:成事在人
我的试用只能作为参考,真要对A7S有一个靠谱的评价还要结合到使用中。A7S是一台有深度的机器,需要拍摄者在任何环境深知自己想要的效果并调整正确的参数:25帧/50帧的切换、S-Log的开启与关闭等等。A7S并不适合一般的用户,哪怕是发烧友驾驭起来也会有些吃力。就像传说中的宝刀,一般人举都举不起来,更别说杀敌了,但对于真正的勇士,它将帮你力破千军。
[责任编辑:郝大鹏]
S-Log新鲜又陌生
A7S三大主打优势:高感、超采样、S-Log,在测试高感以及超采样之前,笔者决定先对更陌生的S-Log进行测试,而且测试前我们必须先看一下使用S-Log拍出的效果。
开启S-Log后很明显画面变灰了,但有意思的是亮部细节和暗部细节都要优于没有使用S-Log所拍摄的。也就是说开启S-Log以后可以大大提升画面宽容度,至于灰色的画面后期调整就OK了。
“视频越灰越好”,这是一个90%正确的命题,另外10%涉及到很多算法问题笔者也无法解答。但简单来讲:视频越灰说明保留的信息越丰富,丰富到我们的显示器无法完全显示,所以才是灰色的。就好像上图那样,很多影视级摄像机拍出的RAW格式文件非常灰,但信息保留完全,后期调色后会有惊艳的效果。A7S的S-Log更像一种“伪RAW格式”,虽然输出的依然是MP4文件,但至少画面是灰的。那么问题来了……这种“伪RAW格式”提升了宽容度,牺牲了什么呢?
Log等同于Gamma
S-Log其实就是一种Gamma曲线(工作原理相似但是更高级),Gamma曲线就很容易理解了,形容画面的反差系数:曲线越陡画面反差越大,曲线越缓画面的反差越小。之前提到S-Log可以提到画面宽容度,实际上就是相当于把原来陡的曲线变缓了。
在S-Log改变画面色调之前,我们拍摄的视频就已经被改变过一次色调了。如上图右边所示,相机以及摄像机的传感器对光的反应都是线性的,而人眼对光的反应的非线性的,这样就产生了冲突。实际上画面是上面右图显示黑黑的样子,只有经过一次曲线调整后才能得到左边更接近人眼的效果,这就是摄像机中的“原始调色”。可以这样总结,线性反应拍出真实的世界,非线性则让画面更接近人眼。
LUT把S-Log变美丽
S-Log实际上和“原始调色”的作用相似,是对画面颜色的进一步改变。这种改变主要体现在曲线的顶部以及尾部,通过曲线的调节保留出更多亮部信息以及暗部信息。
S-Log的画面是灰色的,后期只需通过LUT还原就可以。S-Log的素材相当于RAW文件,后期调整空间很大,技术好的话可以像LightRoom处理照片一样去慢慢调整,图省事的话可以网上下载几个LUT,也就是调色预设来处理。
使用S-Log拍摄的素材即使被LUT还原后,整体宽容度依然优于普通拍摄的效果,而且拍摄环境的光比越大优势越明显。但请注意的一点是,开启S-Log以后最低ISO为3200。在测试工程样机时是ISO1600起跳,正式发布时直接翻倍,不管是出于商业考虑还是什么,ISO3200对画质的影响毋庸置疑,上面的对比也能看出虽然使用S-Log后宽容度有所提升,但是细节却远不如从前。
宽容度提升的代价
普通AVCHD格式素材虽然宽容度只有8bit,但色彩饱和度还是有保障的,哪怕不经过任何调色剪辑出的视频也很优秀。如果使用了S-Log,后期就要用到LUT。LUT我们也讲过是一种预设,预设大家都知道是制作者按照自己拍摄的视频制作的,所以套用在我们的素材上细小的参数变化都会导致极大的差异。
如果使用S-Log拍摄,由于操作失误或者外在原因导致原本的信息量就很小,那么套用LUT后就会使画面颜色异常诡异。所以S-Log素材在后期剪辑时,每一个素材都要经过细小的微调,甚至是大动干戈。
A7S视频本身的宽容度为8bit,和一般单反一样,S-Log则可以在8bit的壳子里收纳14bit的信息。强扭的瓜不甜,S-Log原本是为索尼12bit专业摄像机打造的,在12bit的壳子里收容14bit甚至更多的信息。8bit的壳子实在太小,既然亮部和暗部保留的更多那么牺牲的一定是中间信息,后期调色稍微狠点就容易出现色阶断层,如上图所示,我们只是调整了蓝色的饱和度,S-Log拍摄的素材出现了断层而相同的参数复制到普通拍摄的素材里安然无恙。佳能C系列摄像机(EOS C100/300/500)等有类似的曲线,名为C-Log,它是针对8bit素材优化的曲线,如果下放到家用市场必将和A7S行程竞争。下面是一些使用S-Log拍摄的视频截图,我们一起看一下A7S的表现。
高感表现让人惊讶
除S-Log外A7S的另外两个优势是超采样和高感,超采不是什么新鲜功能,但在全画幅传感器上完成超采就有点意思了,而且高感的提升也得益于此。在PAL制下(针对国内播放标准的制式),A7S的最大帧率为50帧,当拍摄帧数小于等于25帧时,机器将会完成超采样的视频记录,下面有些截图大家可以感受下。
超采样可测的东西不多,无非就是细节提升,A7S最遗憾的一点是不支持机内的4K录制,外挂的记录模块价格不菲,正是因为这点GH4才有机可乘。而高感的表现就只能用惊讶来形容了,全画幅传感器上缩减了近一半的像素数,等效单位像素面积扩大,加上超采样的帮助让A7S的高感表现直上两个台阶。
只能说A7S的高感表现让人信服,拍摄中我几乎没有担心过光线不足。作为一个视频发烧友我对于画面的要求非常高,但家用设备ISO3200都高度可用的情况确实少见。可以说单看视频高感,A7S是无二的选择,而且光线不足时S-Log依然可以发挥出很大的作用。
大部分使用S-Log拍摄的高感视频都可以直接拿来使用,因为环境过于昏暗的话,再使用LUT还原曲线就没有意义了。不过值得注意的是,高感的提升除了得益于等效单位像素面积增大,还得益于超采技术增多了有效面积中的像素数量,如果使用没有超采样的50帧拍摄,细节和高感都不会有那么惊艳。
A7S:成事在人
我的试用只能作为参考,真要对A7S有一个靠谱的评价还要结合到使用中。A7S是一台有深度的机器,需要拍摄者在任何环境深知自己想要的效果并调整正确的参数:25帧/50帧的切换、S-Log的开启与关闭等等。A7S并不适合一般的用户,哪怕是发烧友驾驭起来也会有些吃力。就像传说中的宝刀,一般人举都举不起来,更别说杀敌了,但对于真正的勇士,它将帮你力破千军。
[责任编辑:郝大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