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吃奶娃娃感化好斗学生
在有些国家,人们在校园里安置金属探测器,有些国家则在校园里设置常驻警察,但在加拿大,一位名叫玛丽·高登(Hary Gordon)的教育家想出了另一个办法:把感化好斗学生的重任,交给那些吃奶的娃娃。
玛丽是“情感同化”(共情)项目的创始人,她说:“小婴儿可以帮助学生们建立一种充满善意的‘文化’。”
具体办法是,每月邀请一位妈妈和她的宝宝来到课堂里,学生们围着他们坐成一圈。在熟悉这个项目的大人帮助下,孩子们试着来“解密”一个小婴儿的感情,了解他的各种需要。比如,他们要找出宝宝哭和笑的原因。
“很快地,他们明白了一个道理:宝宝哭喊,并不意味着他就是个坏宝宝。”玛丽解释说。宝宝哭喊,是因为他不会说话,他有某种需要,那么,每个学生都被要求找到一种满足宝宝需要的办法。这时候,孩子们就被调动起来了,有的给小宝宝唱一首儿歌,有的冲他作鬼脸。
在这个过程中,小婴儿在成长,他的行为也会改变,比如他更懂得和人交流,更活跃了。同时,学生们的进步也很大,他们的“感情语法”越来越丰富,越来越运用自如,不久之后,他们就能很容易地满足小宝宝的各种需要。
但是最重要的是,学生们和小宝宝开始“共情”,他们学会了分享“别人”的苦乐,理解“别人”的需要。他们慢慢懂得了站在别人的位置上,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一个比他们小很多的,好像什么也不会做的小宝宝,激发起孩子们天生的爱心和理解力,并且“逼着”他们去换位思考,替小宝宝感受和判断。
效果是令人欣慰的。一位学校老师梅兰妮-萨瓦德)说:“我亲眼看到,一些自闭的孩子走出他们的‘贝壳’,另外一些,攻击性很强的小孩,变得越来越有忍耐力。”
有个胖胖的小学生,他性格内向,是同学们的笑柄,“婴儿进课堂”进行了一年以后,这个小学生走到所有人面前,给小宝宝唱了首他自己创作的儿歌!同学们都被感动了,大家长时间地给他鼓掌。
宝宝疗法很奏效,于是研究者们在加拿大的Manitoba省全面推行这个教育项目。他们的成果值得称道:学生们之间的攻击行为减少了一半。
随之而来的追随者越来越多。从新西兰到爱尔兰,中间还有美国,很多学校都开始采纳这个神奇的教育怪招。法国人也感兴趣,有些人已经考虑邀请玛丽·高登来“传道”了。
新新一代儿童的悲剧会用鼠标却不会系鞋带
随着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新一代的儿童早早就有了接触高新技术的机会,但这也带来了另一个隐忧。很多儿童小小年纪就可以熟练地操作鼠标和键盘,在网上聊天玩游戏。但在基本的生活技能,比如骑自行车或系鞋带方面,他们的表现却很不乐观。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最近的一项研究显示,英国儿童在高新技术方面表现抢眼,在2到5岁儿童中,23%会用手机拨打电话,并可毫不费力地在网上冲浪。20%玩转智能手机甚至iPad,而像开启电脑或点点鼠标这样的小儿科,更是不在话下,有73%的孩子称自己能很好地使用鼠标。
可回到最基本的生活技能上,这些孩子的表现就是另一幅景象了。只有48%的孩子知道自己的家庭住址,能写下自己名字的儿童不到1/3。连系鞋带这样最基本的事情,对于孩子来说都成了高难度挑战,能够完成的儿童只占11%。
《每日邮报》表示,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与其说是现在的家长都很忙,倒不如说是他们都太懒。毕竟,把孩子往电脑面前一丢,远比自己动手培养教育孩子省事多了。那谁该教给孩子基本的生活技能呢?家长们认为,这是老师的事。可问题是,孩子这么小,能跟老师待在一起的时间又有多少呢?
儿童教育专家表示,2到5岁是孩子成长发育的关键阶段,在这一时期,他们的模仿能力极强。家长不负责任的做法,给孩子造成了极坏的影响,他们看着父母回到家里,什么事也不做,就一屁股坐在沙发上,对着电脑或手机玩个不亦乐乎,自然就会去模仿。其结果是,孩子小小年纪就学会了“宅”。
儿童早早沉迷于电脑和手机还带来另一个不良后果肥胖。据英国肥胖论坛称,很多家长没有时间带着孩子参加户外活动,他们更愿意看孩子拿着游戏手柄坐在沙发上,因为这让他们感到安全。如此一来,孩子想不发胖都难。
儿童吸二手烟易患高血压
德国海德堡大学医院日前发表研究报告说,在家里长时间被动吸烟的儿童患高血压的风险明显要高。
这项研究表明,在家里受被动吸烟危害的儿童患高血压的风险会增加21%,而且母亲吸烟比父亲吸烟给孩子造成的危害更大,因为母亲与孩子在家相处的时间一般比父亲多。儿童阶段患高血压可能会一直延续到成年阶段,高血压是造成心肌梗死和中风的主要风险因素之一。
三岁前入托危害儿童健康
太早入托更富有攻击性
这位澳大利亚儿童教育专家在《养育孩子:三岁以下应该进托儿所吗?》一书中指出,越来越多的证据在支持他的理论——那些很早就脱离父母到托儿所的孩子更容易发展攻击性性格、反社会行为以及其他的心理问题,这样的孩子在日后会遭遇人际关系问题,不容易与人建立密切的关系。
英国儿童问题权威人士也发出了同样的警告。他们经过多年研究发现,由父母养育的孩子比在托儿所、由保姆照顾或交给亲戚照顾的孩子在各方面表现得都更为优秀,他们在生理、心理和智力方面都好于其他对照组的孩子。
牛津大学的教授对1200名孩子进行了跟踪研究,结果发现,从小被放在托儿所里的孩子在青少年时期更富有“攻击性”。另有两项研究也发现同样的结果,那就是在托儿所的时间越长越容易发展“反社会行为”和“暴力行为”。儿童专家指出,过早上托儿所会严重影响幼儿的大脑发育、情感发展、社会行为、认知能力培养,另外他们的身体发育也迟缓,神经萎缩,脑发育异常,这些都是与没能得到一对一家庭关怀有关,所以专家建议应该让幼小的孩子在温暖安全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而不是过早地将他们送到托儿所。
小童应享受父母一对一关爱
比杜尔夫强调说,最好的托儿所最负责的老师也不能代替妈妈,两岁以下的孩子就该受到妈妈一对一的关爱,父母共同养育是最理想的方式。如果要想让幼儿的大脑健康发育,就需要对其进行爱的刺激,妈妈与孩子的交互作用是最好的刺激,家庭与朋友的关爱对孩子发育来说是最安全的选择,而托儿所中缺乏的就是这种影响,即使请保姆在家看孩子也不如妈妈亲自照顾好,更何况多数人没有足够的运气找到理想的保姆。
孩子不仅需要固定的人员养育,更需要专注的关心,一对一养育更能够满足婴儿的需求。而托儿所里的老师一般是一个人照顾数个孩子,她无法同时满足这些孩子的需要:喝奶、撒尿、游戏、呵护等,不要认为婴儿不懂事,他们的要求得不到满足会让他们产生一种孤独感,表现为烦躁哭闹,长期的影响则不利于他们的心理发展,迫使一些孩子发展攻击性性格,这是情感缺失造成的后果。
亲情氛围有利心理健康
许多家长有一个误区,那就是认为提早让婴儿进入托儿所会让他们 更能适应外部环境,更早地发展交际能力。但美国国立儿童健康和人类发育研究所的专家指出,婴儿的发育具有特殊性,他们不仅需要持续的关心,更需要协调一致的关心,这意味着与他们交流的人相对是固定的,只有家里的父母能做到这样。
人生最初的18个月是负责社会和情感功能的大脑结构发育的关键时期,对一生都有影响,母子相互作用则在这种能力的培养方面起着关键作用,妈妈是婴儿内分泌和神经系统发育的调节器。另外,家里的哥哥姐姐和祖父母辈对他们也很重要,他们起着辅助父母教育孩子的作用,婴儿从他们身上得到安全感,也获得最初的情感影响,人类正是通过孩子来传递这种情感,而陌生人会让他们感到不安全而无所适从,在心理上无法形成家庭情感。托儿所缺乏的正是这种相对固定的亲情氛围,托儿所老师是不固定的,经常换来换去,比如老师生病、休假以及培训l等,即使人员相对固定,她们也要轮班照顾孩子,让孩子无法适应。
长期食用人工色素损害儿童健康
人工色素带来的健康隐患,近年来一直备受关注。英国南安普敦大学早前一项研究发现,柠檬黄,喹啉黄,日落黄,酸性红,胭脂红和诱惑红等六种人工食用色素可能令儿童过度活跃行为加剧,导致多动症等行为障碍,严重的还有可能影响儿童智力发育,对儿童智力的破坏作用几乎跟铅中毒差不多。中国医师协会儿童健康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向伟介绍说,少儿正处于生长发育期,过多过久地进食含合成色素的食品,会影响神经系统的冲动传导,刺激大脑神经而出现躁动、情绪不稳,注意力不集中、自制力差、思想叛逆,行为过激等。此外,小儿肝脏解毒功能,肾脏排泄功能不够健全,进食合成色素,致使大量消耗体内解毒物质,干扰体内正常代谢功能,从而易导致腹泻,腹胀、腹痛,营养不良和多种过敏症。
目前儿童食品中添加人工色素的现象较为普遍,甚至存在一些不法商贩为了追逐利润而过量添加人工色素。比如诱惑红常在果冻和棒棒糖中使用:食用胭脂红经常在软糖中使用:日落黄常在泡泡糖和豆形软糖中使用等。虽然对这上述六种食用合成色素的危害性仍然没有定论,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它们没有任何营养价值,对人体健康也没有任何帮助。
专家提醒,对一些孩子喜爱的有“色”食品,更要严格把关,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尽量让孩子多吃天然食品,不要购买颜色太鲜艳、味道太香浓的加工食品,更不可购买未经食品卫生部门检验合格或批准生产的食品。食用前,家长们最好养成阅读食品配料表的习惯,注意里面是否添加胭脂红,柠檬黄。日落黄等人工合成色素,应尽量避免让孩子大量食用含有人工色素的果冻,冰激凌,糖果,泡泡糖等食品。
“3岁看老”有一定道理
一项最新研究显示,儿童早在3岁时所表现出的过分活跃、注意力不集中或易冲动行为将使他们长大后面临许多问题。而破解之道在于在成长期间学会自我控制。
缺乏自我控制主要表现为对挫折的低容忍度,对达到目标缺乏坚持,难以集中于一项任务。其他研究指标还包括过分活跃、不加思索就行动、难于等待、焦躁不安以及不认真等。
在上述指标中得分低的孩子长大后将面临呼吸、牙龈、性病、超重和高胆固醇以及血压等健康方面的问题。在财务方面也将出现诸如信用卡负债等问题。这些孩子多出现在单亲家庭,或已有犯罪记录,或者长期酗酒、抽烟,吸食大麻和其他毒品等。此外,研究人员在对500对英国双胞胎的研究中也发现了这一现象。研究显示,双胞胎的其中一胎5岁时在上述指标中得分低者在12岁时会比另一胎更易出现抽烟、成绩差以及不擅社交等问题。该报告的联合作者阿夫沙洛姆·卡斯皮说:“个人能够施加自我控制的能力在其中有着重要影响。而这一能力则独立于双胞胎所共享的其他因素,比如他们的家长以及家庭生活。”
研究人员称,他们已经发现孩子们通过改变行为方式以及学会更多的自我控制后比他们的对比者成长得更好的证据。这说明改变行为方式将会产生积极的效果。
在有些国家,人们在校园里安置金属探测器,有些国家则在校园里设置常驻警察,但在加拿大,一位名叫玛丽·高登(Hary Gordon)的教育家想出了另一个办法:把感化好斗学生的重任,交给那些吃奶的娃娃。
玛丽是“情感同化”(共情)项目的创始人,她说:“小婴儿可以帮助学生们建立一种充满善意的‘文化’。”
具体办法是,每月邀请一位妈妈和她的宝宝来到课堂里,学生们围着他们坐成一圈。在熟悉这个项目的大人帮助下,孩子们试着来“解密”一个小婴儿的感情,了解他的各种需要。比如,他们要找出宝宝哭和笑的原因。
“很快地,他们明白了一个道理:宝宝哭喊,并不意味着他就是个坏宝宝。”玛丽解释说。宝宝哭喊,是因为他不会说话,他有某种需要,那么,每个学生都被要求找到一种满足宝宝需要的办法。这时候,孩子们就被调动起来了,有的给小宝宝唱一首儿歌,有的冲他作鬼脸。
在这个过程中,小婴儿在成长,他的行为也会改变,比如他更懂得和人交流,更活跃了。同时,学生们的进步也很大,他们的“感情语法”越来越丰富,越来越运用自如,不久之后,他们就能很容易地满足小宝宝的各种需要。
但是最重要的是,学生们和小宝宝开始“共情”,他们学会了分享“别人”的苦乐,理解“别人”的需要。他们慢慢懂得了站在别人的位置上,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一个比他们小很多的,好像什么也不会做的小宝宝,激发起孩子们天生的爱心和理解力,并且“逼着”他们去换位思考,替小宝宝感受和判断。
效果是令人欣慰的。一位学校老师梅兰妮-萨瓦德)说:“我亲眼看到,一些自闭的孩子走出他们的‘贝壳’,另外一些,攻击性很强的小孩,变得越来越有忍耐力。”
有个胖胖的小学生,他性格内向,是同学们的笑柄,“婴儿进课堂”进行了一年以后,这个小学生走到所有人面前,给小宝宝唱了首他自己创作的儿歌!同学们都被感动了,大家长时间地给他鼓掌。
宝宝疗法很奏效,于是研究者们在加拿大的Manitoba省全面推行这个教育项目。他们的成果值得称道:学生们之间的攻击行为减少了一半。
随之而来的追随者越来越多。从新西兰到爱尔兰,中间还有美国,很多学校都开始采纳这个神奇的教育怪招。法国人也感兴趣,有些人已经考虑邀请玛丽·高登来“传道”了。
新新一代儿童的悲剧会用鼠标却不会系鞋带
随着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新一代的儿童早早就有了接触高新技术的机会,但这也带来了另一个隐忧。很多儿童小小年纪就可以熟练地操作鼠标和键盘,在网上聊天玩游戏。但在基本的生活技能,比如骑自行车或系鞋带方面,他们的表现却很不乐观。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最近的一项研究显示,英国儿童在高新技术方面表现抢眼,在2到5岁儿童中,23%会用手机拨打电话,并可毫不费力地在网上冲浪。20%玩转智能手机甚至iPad,而像开启电脑或点点鼠标这样的小儿科,更是不在话下,有73%的孩子称自己能很好地使用鼠标。
可回到最基本的生活技能上,这些孩子的表现就是另一幅景象了。只有48%的孩子知道自己的家庭住址,能写下自己名字的儿童不到1/3。连系鞋带这样最基本的事情,对于孩子来说都成了高难度挑战,能够完成的儿童只占11%。
《每日邮报》表示,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与其说是现在的家长都很忙,倒不如说是他们都太懒。毕竟,把孩子往电脑面前一丢,远比自己动手培养教育孩子省事多了。那谁该教给孩子基本的生活技能呢?家长们认为,这是老师的事。可问题是,孩子这么小,能跟老师待在一起的时间又有多少呢?
儿童教育专家表示,2到5岁是孩子成长发育的关键阶段,在这一时期,他们的模仿能力极强。家长不负责任的做法,给孩子造成了极坏的影响,他们看着父母回到家里,什么事也不做,就一屁股坐在沙发上,对着电脑或手机玩个不亦乐乎,自然就会去模仿。其结果是,孩子小小年纪就学会了“宅”。
儿童早早沉迷于电脑和手机还带来另一个不良后果肥胖。据英国肥胖论坛称,很多家长没有时间带着孩子参加户外活动,他们更愿意看孩子拿着游戏手柄坐在沙发上,因为这让他们感到安全。如此一来,孩子想不发胖都难。
儿童吸二手烟易患高血压
德国海德堡大学医院日前发表研究报告说,在家里长时间被动吸烟的儿童患高血压的风险明显要高。
这项研究表明,在家里受被动吸烟危害的儿童患高血压的风险会增加21%,而且母亲吸烟比父亲吸烟给孩子造成的危害更大,因为母亲与孩子在家相处的时间一般比父亲多。儿童阶段患高血压可能会一直延续到成年阶段,高血压是造成心肌梗死和中风的主要风险因素之一。
三岁前入托危害儿童健康
太早入托更富有攻击性
这位澳大利亚儿童教育专家在《养育孩子:三岁以下应该进托儿所吗?》一书中指出,越来越多的证据在支持他的理论——那些很早就脱离父母到托儿所的孩子更容易发展攻击性性格、反社会行为以及其他的心理问题,这样的孩子在日后会遭遇人际关系问题,不容易与人建立密切的关系。
英国儿童问题权威人士也发出了同样的警告。他们经过多年研究发现,由父母养育的孩子比在托儿所、由保姆照顾或交给亲戚照顾的孩子在各方面表现得都更为优秀,他们在生理、心理和智力方面都好于其他对照组的孩子。
牛津大学的教授对1200名孩子进行了跟踪研究,结果发现,从小被放在托儿所里的孩子在青少年时期更富有“攻击性”。另有两项研究也发现同样的结果,那就是在托儿所的时间越长越容易发展“反社会行为”和“暴力行为”。儿童专家指出,过早上托儿所会严重影响幼儿的大脑发育、情感发展、社会行为、认知能力培养,另外他们的身体发育也迟缓,神经萎缩,脑发育异常,这些都是与没能得到一对一家庭关怀有关,所以专家建议应该让幼小的孩子在温暖安全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而不是过早地将他们送到托儿所。
小童应享受父母一对一关爱
比杜尔夫强调说,最好的托儿所最负责的老师也不能代替妈妈,两岁以下的孩子就该受到妈妈一对一的关爱,父母共同养育是最理想的方式。如果要想让幼儿的大脑健康发育,就需要对其进行爱的刺激,妈妈与孩子的交互作用是最好的刺激,家庭与朋友的关爱对孩子发育来说是最安全的选择,而托儿所中缺乏的就是这种影响,即使请保姆在家看孩子也不如妈妈亲自照顾好,更何况多数人没有足够的运气找到理想的保姆。
孩子不仅需要固定的人员养育,更需要专注的关心,一对一养育更能够满足婴儿的需求。而托儿所里的老师一般是一个人照顾数个孩子,她无法同时满足这些孩子的需要:喝奶、撒尿、游戏、呵护等,不要认为婴儿不懂事,他们的要求得不到满足会让他们产生一种孤独感,表现为烦躁哭闹,长期的影响则不利于他们的心理发展,迫使一些孩子发展攻击性性格,这是情感缺失造成的后果。
亲情氛围有利心理健康
许多家长有一个误区,那就是认为提早让婴儿进入托儿所会让他们 更能适应外部环境,更早地发展交际能力。但美国国立儿童健康和人类发育研究所的专家指出,婴儿的发育具有特殊性,他们不仅需要持续的关心,更需要协调一致的关心,这意味着与他们交流的人相对是固定的,只有家里的父母能做到这样。
人生最初的18个月是负责社会和情感功能的大脑结构发育的关键时期,对一生都有影响,母子相互作用则在这种能力的培养方面起着关键作用,妈妈是婴儿内分泌和神经系统发育的调节器。另外,家里的哥哥姐姐和祖父母辈对他们也很重要,他们起着辅助父母教育孩子的作用,婴儿从他们身上得到安全感,也获得最初的情感影响,人类正是通过孩子来传递这种情感,而陌生人会让他们感到不安全而无所适从,在心理上无法形成家庭情感。托儿所缺乏的正是这种相对固定的亲情氛围,托儿所老师是不固定的,经常换来换去,比如老师生病、休假以及培训l等,即使人员相对固定,她们也要轮班照顾孩子,让孩子无法适应。
长期食用人工色素损害儿童健康
人工色素带来的健康隐患,近年来一直备受关注。英国南安普敦大学早前一项研究发现,柠檬黄,喹啉黄,日落黄,酸性红,胭脂红和诱惑红等六种人工食用色素可能令儿童过度活跃行为加剧,导致多动症等行为障碍,严重的还有可能影响儿童智力发育,对儿童智力的破坏作用几乎跟铅中毒差不多。中国医师协会儿童健康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向伟介绍说,少儿正处于生长发育期,过多过久地进食含合成色素的食品,会影响神经系统的冲动传导,刺激大脑神经而出现躁动、情绪不稳,注意力不集中、自制力差、思想叛逆,行为过激等。此外,小儿肝脏解毒功能,肾脏排泄功能不够健全,进食合成色素,致使大量消耗体内解毒物质,干扰体内正常代谢功能,从而易导致腹泻,腹胀、腹痛,营养不良和多种过敏症。
目前儿童食品中添加人工色素的现象较为普遍,甚至存在一些不法商贩为了追逐利润而过量添加人工色素。比如诱惑红常在果冻和棒棒糖中使用:食用胭脂红经常在软糖中使用:日落黄常在泡泡糖和豆形软糖中使用等。虽然对这上述六种食用合成色素的危害性仍然没有定论,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它们没有任何营养价值,对人体健康也没有任何帮助。
专家提醒,对一些孩子喜爱的有“色”食品,更要严格把关,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尽量让孩子多吃天然食品,不要购买颜色太鲜艳、味道太香浓的加工食品,更不可购买未经食品卫生部门检验合格或批准生产的食品。食用前,家长们最好养成阅读食品配料表的习惯,注意里面是否添加胭脂红,柠檬黄。日落黄等人工合成色素,应尽量避免让孩子大量食用含有人工色素的果冻,冰激凌,糖果,泡泡糖等食品。
“3岁看老”有一定道理
一项最新研究显示,儿童早在3岁时所表现出的过分活跃、注意力不集中或易冲动行为将使他们长大后面临许多问题。而破解之道在于在成长期间学会自我控制。
缺乏自我控制主要表现为对挫折的低容忍度,对达到目标缺乏坚持,难以集中于一项任务。其他研究指标还包括过分活跃、不加思索就行动、难于等待、焦躁不安以及不认真等。
在上述指标中得分低的孩子长大后将面临呼吸、牙龈、性病、超重和高胆固醇以及血压等健康方面的问题。在财务方面也将出现诸如信用卡负债等问题。这些孩子多出现在单亲家庭,或已有犯罪记录,或者长期酗酒、抽烟,吸食大麻和其他毒品等。此外,研究人员在对500对英国双胞胎的研究中也发现了这一现象。研究显示,双胞胎的其中一胎5岁时在上述指标中得分低者在12岁时会比另一胎更易出现抽烟、成绩差以及不擅社交等问题。该报告的联合作者阿夫沙洛姆·卡斯皮说:“个人能够施加自我控制的能力在其中有着重要影响。而这一能力则独立于双胞胎所共享的其他因素,比如他们的家长以及家庭生活。”
研究人员称,他们已经发现孩子们通过改变行为方式以及学会更多的自我控制后比他们的对比者成长得更好的证据。这说明改变行为方式将会产生积极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