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与国务院扶贫办在北京共同举办了以“发展普惠金融实施精准扶贫”为主题的扶贫开发金融服务论坛。中国人民银行、国务院扶贫办、世界银行集团国际金融公司、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以及全国性银行业金融机构和有关保险公司相关负责人参加了论坛。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潘功胜、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出席论坛并讲话。
潘功胜指出,促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金融扶贫工作的基本出发点。由于在资金来源、运作方式等方面的差异,与财政等其他扶贫开发方式相比,金融扶贫立足于开发式扶贫,坚持可持续性原则,既讲资金投入又讲风险防控,着力增强扶贫对象的自我发展能力。同时,不同贫困地区和贫困人群的差异很大,这就决定了金融扶贫不能搞大水漫灌、大而化之,要做到有所为、有所侧重。一方面,要精准定位金融扶贫对象,解决好“扶持谁”的问题。要充分利用扶贫部门开展的贫困村、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成果,针对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易地搬迁等“四个一批”制定差异化的扶持政策,找准支持方向和切入点。另一方面,要精准定位金融扶贫主体,解决好“谁来扶”的问题。坚持市场化和政策扶持相结合的原则,发挥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再贷款、再贴现、差异化监管等政策的正向激励作用,完善金融基础设施,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支持力度。开发性、政策性、商业性等多种金融机构要发挥主体作用,尤其是机构网点较多、贴近农村、熟悉农村业务的金融机构要发挥主力军作用。在加强监管和有效防范风险的前提下,引入互联网金融企业、风险投资基金、产业投资基金、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等机构进入扶贫开发领域,规范发展民间融资,多渠道增加资金来源。
潘功胜强调,发展普惠金融、增加贫困地区金融供给是金融扶贫工作的主要着力点。普惠金融旨在建立有效、全方位为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提供服务的金融体系,为弱势群体提供平等享受现代金融服务的机会与权利。普惠金融不同于政策性金融,也不是第二财政,应以发挥市场作用为主,走保本微利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普惠金融十分强调供给的包容性和多样性,正规金融与民间金融、传统金融和新金融、银行与非银行,都是普惠金融的供给主体。同时,衡量金融普惠性不仅仅看融资需求的满足程度,也包括存取款、转账、支付等诸多基础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
为有效增加普惠金融的供给,潘功胜提出,一是要完善普惠金融组织体系。大力发展贴近市场和微观经济主体的小型金融机构,建立大中小型金融机构并存的普惠金融机构体系,促进市场竞争,增加金融供给。二是要健全普惠金融市场体系。鼓励金融机构创新基于贫困地区各类产权的金融产品,扩大抵押物品种和范围,有效盘活存量资产。支持贫困地区符合条件的企业扩大债券融资,探索通过发行地方债、金融债等方式筹集扶贫开发资金。建立多渠道、广覆盖、严监管、高效率的股权融资市场,鼓励和引导创业投资。大力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扶贫小额保险、涉农信贷保证保险等保险产品,提升贫困地区的保险密度和深度。三是要创新金融服务提供方式。推广非现金支付工具,积极发展网络支伺、手机支付等新型支付方式,深化银行卡助农取款和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改善贫困地区支付制服务环境。四是要加强金融消费者教育和权益保护。加强金融知识的普及和宣传,提高贫困地区金融消费者的金融素养和风险识别能力,维护贫困地区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
潘功胜表示,加强部门沟通协作、形成有效工作合力是金融扶贫工作的重要支撑点。扶贫开发金融服务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需要金融系统自身的努力,也需要加强与各级政府和部门的通力合作,充分发挥各部门的工作合力。一是要积极培育和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增强贫困地区对金融资源的承载力,形成经济与金融良性循环、相互促进的机制。二是要切实转变金融发展理念,尊重金融机构的经营自主权,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加强地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维护司法公正,严厉打击逃废债行为,保护债权人合法权益。加大力度打击非法集资、非法经营证券业务等违法违规金融活动,维护地方金融秩序。三是要推动建立各类产权流转交易和抵押登记服务平台,完善融资担保和风险补偿机制,有效分散金融机构经营风险。四是要加强金融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有效整合各类财政扶贫资金,落实农户贷款税收优惠、涉农贷款增量奖励、农村金融机构定向费用补贴等政策,降低贫困地区金融机构经营成本,发挥财政政策对金融业务的支持和引导作用。五是要健全与扶贫开发、发展改革、民政等部门的合作机制,加强各方在信息共享、政策制定、创新发展等方面的协调联动,为金融机构扶贫项目和对象的选择以及风险管理提供便利条件。
刘永富介绍了当前扶贫开发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强调了金融服务在扶贫开发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并对完善贫困地区金融服务,特别是通过发展扶贫小额信贷等措施支持贫困群体增收脱贫提出了意见和建议。世界银行集团国际金融公司中蒙韩首席代表安赛盟、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温铁军就普惠金融与金融扶贫作了主旨发言,农业发展银行、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和西宁中心支行以及湖南省农村信用联社有关负责同志分享了他们在金融支持精准扶贫方面的工作经验和做法。
潘功胜指出,促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金融扶贫工作的基本出发点。由于在资金来源、运作方式等方面的差异,与财政等其他扶贫开发方式相比,金融扶贫立足于开发式扶贫,坚持可持续性原则,既讲资金投入又讲风险防控,着力增强扶贫对象的自我发展能力。同时,不同贫困地区和贫困人群的差异很大,这就决定了金融扶贫不能搞大水漫灌、大而化之,要做到有所为、有所侧重。一方面,要精准定位金融扶贫对象,解决好“扶持谁”的问题。要充分利用扶贫部门开展的贫困村、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成果,针对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易地搬迁等“四个一批”制定差异化的扶持政策,找准支持方向和切入点。另一方面,要精准定位金融扶贫主体,解决好“谁来扶”的问题。坚持市场化和政策扶持相结合的原则,发挥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再贷款、再贴现、差异化监管等政策的正向激励作用,完善金融基础设施,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支持力度。开发性、政策性、商业性等多种金融机构要发挥主体作用,尤其是机构网点较多、贴近农村、熟悉农村业务的金融机构要发挥主力军作用。在加强监管和有效防范风险的前提下,引入互联网金融企业、风险投资基金、产业投资基金、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等机构进入扶贫开发领域,规范发展民间融资,多渠道增加资金来源。
潘功胜强调,发展普惠金融、增加贫困地区金融供给是金融扶贫工作的主要着力点。普惠金融旨在建立有效、全方位为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提供服务的金融体系,为弱势群体提供平等享受现代金融服务的机会与权利。普惠金融不同于政策性金融,也不是第二财政,应以发挥市场作用为主,走保本微利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普惠金融十分强调供给的包容性和多样性,正规金融与民间金融、传统金融和新金融、银行与非银行,都是普惠金融的供给主体。同时,衡量金融普惠性不仅仅看融资需求的满足程度,也包括存取款、转账、支付等诸多基础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
为有效增加普惠金融的供给,潘功胜提出,一是要完善普惠金融组织体系。大力发展贴近市场和微观经济主体的小型金融机构,建立大中小型金融机构并存的普惠金融机构体系,促进市场竞争,增加金融供给。二是要健全普惠金融市场体系。鼓励金融机构创新基于贫困地区各类产权的金融产品,扩大抵押物品种和范围,有效盘活存量资产。支持贫困地区符合条件的企业扩大债券融资,探索通过发行地方债、金融债等方式筹集扶贫开发资金。建立多渠道、广覆盖、严监管、高效率的股权融资市场,鼓励和引导创业投资。大力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扶贫小额保险、涉农信贷保证保险等保险产品,提升贫困地区的保险密度和深度。三是要创新金融服务提供方式。推广非现金支付工具,积极发展网络支伺、手机支付等新型支付方式,深化银行卡助农取款和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改善贫困地区支付制服务环境。四是要加强金融消费者教育和权益保护。加强金融知识的普及和宣传,提高贫困地区金融消费者的金融素养和风险识别能力,维护贫困地区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
潘功胜表示,加强部门沟通协作、形成有效工作合力是金融扶贫工作的重要支撑点。扶贫开发金融服务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需要金融系统自身的努力,也需要加强与各级政府和部门的通力合作,充分发挥各部门的工作合力。一是要积极培育和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增强贫困地区对金融资源的承载力,形成经济与金融良性循环、相互促进的机制。二是要切实转变金融发展理念,尊重金融机构的经营自主权,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加强地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维护司法公正,严厉打击逃废债行为,保护债权人合法权益。加大力度打击非法集资、非法经营证券业务等违法违规金融活动,维护地方金融秩序。三是要推动建立各类产权流转交易和抵押登记服务平台,完善融资担保和风险补偿机制,有效分散金融机构经营风险。四是要加强金融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有效整合各类财政扶贫资金,落实农户贷款税收优惠、涉农贷款增量奖励、农村金融机构定向费用补贴等政策,降低贫困地区金融机构经营成本,发挥财政政策对金融业务的支持和引导作用。五是要健全与扶贫开发、发展改革、民政等部门的合作机制,加强各方在信息共享、政策制定、创新发展等方面的协调联动,为金融机构扶贫项目和对象的选择以及风险管理提供便利条件。
刘永富介绍了当前扶贫开发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强调了金融服务在扶贫开发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并对完善贫困地区金融服务,特别是通过发展扶贫小额信贷等措施支持贫困群体增收脱贫提出了意见和建议。世界银行集团国际金融公司中蒙韩首席代表安赛盟、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温铁军就普惠金融与金融扶贫作了主旨发言,农业发展银行、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和西宁中心支行以及湖南省农村信用联社有关负责同志分享了他们在金融支持精准扶贫方面的工作经验和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