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海报作为疫情防控宣传的主要方式之一,将图像、文字多种模态相结合,成为多模态话语表达形式之一。据此对多模态话语下的抗疫宣传海报进行分析,并从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三个方面,进一步探索多模态话语给抗疫海报的宣传带来的好处以及达成的宣传效果。
关键词 多模态;抗疫宣传海报;多模态话语分析框架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21)17-0098-03
模态是指文字、图片、语音、动作等多种不同的传播手段;多模态则是综合选择两种及以上的手段;多模态话语指运用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感觉,通过语言、图像、声音、动作等多种手段和符号资源进行交际的现象[ 1 ]。多种不同的模态能够从不同的方面去吸引受众,调动受众的多种感官理解内容。多模态话语以更加简明直接的传播方式来表达传播内容并且使受众便于理解,同时也可以以幽默生动的方式揭示出远超表层内容的深层含义,引起受众的共鸣甚至激起传播者想要受众达到的情绪。
多模态带来的不仅仅是多种传播方式,同时给受众带来多重感官刺激,因此其带来的效果也是多重的。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各大主流媒体发布的抗疫宣传海报表现出多模态的形式,多种模态共同搭建起稳定的宣传渠道,在传播讯息的同时更起着凝聚力量的重要作用,可以帮助受众者成功地理解设计者的概念意义和交际意图,从而有效提高交际效果、达到宣传抗疫的目的[ 2 ]。
多模态话语分析最早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的西方,该理论基础是英国当代语言学家Michael Halliday所提出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他还提出了语言的三大元功能:概念、人际、谋篇功能。而多模态话语分析早期研究者之一Kress&van Leeuwen在他发表的《阅读图像》中探讨了图像作为一种传播手段的作用,认为图像中的视觉符号不仅可以反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发生的各种事件,而且可以表现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 3 ]。Kress&van Leeuwen在语言的三大元功能的基础上提出了图像的三大功能即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
其中语言的概念功能对应图像功能的再现意义起到表达内容的作用,使传播更加直接,多模态话语海报中的文字简洁但能够准确表达传播意图,结合多种模态呈现内容本身,减少不必要的传播隔阂;语言的人际功能就是与受众进行交流,即对应图像功能的互动意义,多模态话语海报与受众的情感、态度形成联系,拉近与受众社会距离,实现多模态话语的交际性,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总是自然而然地采用各种非语言模态配合语言模态的使用来传达交际意图,从而达到最好的交际效果[4];谋篇功能就是对语篇进行布局相当于图像功能的构图意义,合理利用信息值、取景、显著性这三这个特点,将内容与感情表达相结合,使传播的内容更加主次分明,从而达到传播目的。由于抗疫宣传海报多采用多种模态的呈现方式,本文拟从以上三个方面展开论述,探讨图像功能的三个意义在抗疫海报中是如何体现与应用的。
2.1 再现意义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为了引起公众的重视,为了教育公众科学防疫,各媒体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及时做好防疫宣传工作。在此期间出现许多令人记忆深刻的抗疫宣传海报,多采用图文结合的形式,借助多种模态再现疫情期间发生的事情,给人以身临其境的现场感,传达出疫情的严重性、抗疫的艰难性及防疫的必要性。
在抗疫宣传海报中,图像模态生动形象地再现了传播内容的故事画面,使受众无需想象就可以大致了解到现场情况,给受众以沉浸式体验。加之文字模态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将传播内容生动、准确地传达出来,使受众对画面内容的表达一目了然,极大地发挥抗疫宣传海报的再现意义。
2020年3月28日人民日报官方微博转载发布的《中国抗疫图鉴》中,创作者为了将疫情期间发生的英雄和平凡人们的典型事迹展现在人们面前,采用了图文漫画的形式,给每一个故事中的人物配上了对话,能让人们切身感受到“疫情无情、人间有情”的大爱。在这类海报中,图像模态不仅能再现现场情况,更能凸显内容细节,体现传播内容的真实性;文字模态则可以直接点明故事的重点,使故事内容更加清晰,避免引起不必要的传播隔阂,用最直接的方式给人以最强烈的冲击,简短的一句话就足以传达出其背后真切的情感,也便于使受众真切地体会到现场的真实情况。
2020年4月9日人民日报官方微博转载了《平安武汉》官方微博发布的《武汉公安抗疫日记》,每一张海报选择极具代表性的武汉公安抗疫行动的形象,配以簡洁的一句话,例如“我只想快一点,再快一点,顾不上汗水从防护服的袖子里流出来。”准确生动地传达出武汉公安在抗疫一线挺身而出的身影,歌颂抗疫英雄的同时也能使受众体会一线工作的艰辛,动态呈现抗疫的现场情况。在这类海报中,人物形象的呈现与富有冲击力的话语相结合,使受众看到形象画面时首先对画面故事有了简单了解,当受众再看到与之匹配的文字时,可以激发受众对于海报传达现场的真实情感。图像模态和文字模态结合的多模态表现形式,很大程度上克服了单一模态表达内容和情感的局限性。
文字与图像相配合,让受众能够更加直观、准确地理解媒体想要传达的内容。对于画面起到了补充、强化的作用。此类海报中,文字模态与图像模态为互补关系,图像模态占据主要地位,起到吸引受众、概括梗概的作用,文字图像等其他模态对其进行强化。而文字作为含义最直观的模态之一,当图像模态不足以详细解释事件细节时能够简明的表明事件过程,起到解释说明的作用。两种模态相互配合,深化了海报的意义,塑造了同一画面中的多重价值,也简化了受众对信息内容的理解过程。
2.2 互动意义
抗疫期间的宣传海报中,多见讴歌逆行者,鼓舞抗疫人员的内容,借助海报传达抗疫故事的同时,更容易吸引受众的注意力,调动受众的参与感,与受众产生共情,在与受众互动的同时共同深化海报意义,进一步提升画面表达的内容价值,体现图像的互动意义。 文字模态细化了图像模态想表达的情感,感染着受众的直观情绪,直击受众心灵。在宣传中,传播和理解同样重要,多模态话语能够呈现出的内容和情感更加丰富,使得原本的单向理解变成双向沟通,有利于提高受众参与的有效性。只有当受众能够理解海报所表达的深层含义时,海报所传达的深层意义才能够发挥作用,从而构建起传者与受者之间良好的沟通桥梁。
2020年4月7日人民日报官方微博发布了由微博用户“陈小桃momo”创作的漫画海报《热干面好久不见》,该海报以热干面的卡通形象喻武汉,以各地美食卡通形象喻不同城市,“炸酱面”等各地美食在“热干面”周围围了一圈,并且高举“好久不见!”“我们想你!”的小旗,评论里不同城市的网友纷纷发表“热干面加油!”“重庆火锅前来报道”等内容,以城市符号代替地域差异,超越了空间的局限,架構起情感的联系。卡通形象加油的方式激起不同城市受众的参与感,多个城市多个地区的受众在此刻被凝聚到同一时空进行互动,传达出共同抗疫、众志成城的态度,展现出全国一致抗疫的决心。在这类海报中,受众的参与感与互动感得到了极大地调动,能够积极参与到传播内容引发的互动中,通过海报呈现的内容唤起受众的共情,不仅能够投入到与传播者的互动中,也能引起受众与受众之间的互动与沟通,共同丰富传播意义。
在2020年6月16日北京疫情复发时,人民日报官方微博又发布了同系列的《稳住,炸酱面!》的海报,依旧采用带有城市符号卡通的形象吸引了受众的注意力,运用有趣的语言补充了态度、语气等,给受众以面对面实际接触的感觉,这种有趣的喊话形式也引得受众相继模仿,向北京炸酱面喊话加油。有力地鼓舞了北京人民顽强抗疫,起到凝聚共识、鼓舞人心的积极作用。对于城市符号的再次使用恰恰佐证了该方式对于内容传播的良好效果,提高了受众在心理上的接近性,更容易引起受众的关注,这也是图像的互动意义的深度体现。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用现场照片做的海报:送饭的女儿与护士妈妈隔空拥抱配以“她不是不想家”的文字、隔着玻璃亲吻的情侣配上“他们不是不相爱”的文字,只因为他们在抗疫一线,他们连在平常看似平凡的小事都无法实现,受众在感动的同时,也能联想到自己的亲情、爱情。多种模态相互结合能够最大程度上丰富海报内涵,画面的冲击感加上简洁语言的力量,极大地冲击着受众的心灵,有着极强的代入感,自然而然地参与到共同的互动与沟通中去。
2.3 构图意义
在多模态话语分析中所提出的构图意义中,包括三个方面:信息值、取景、显著性。海报的构图不同于普通的图画,它要求要主题明确并且有一定设计感,海报中的不同元素的存在及其位置都有其意义,构图的要求就是海报与普通图画的重要差异,也是使海报意义更加深入的原因所在。抗疫宣传海报主要以图文的形式呈现,那么画面的排列、文字的位置及颜色、大小也有其意义,总之,海报中的元素都是不可或缺的,或是对重要内容的凸显,或是对细节部分的补充,亦是对画面内容的丰富。
首先,信息值指通过元素在构图中的放置实现的[5]。在Kress&van Leeuwen的理论中置于画面中心的内容即是核心信息,边缘的信息则是起到辅助的作用。在致敬雷神山医院建设者的系列海报中,将雷神山建设者的高清照片置于画面正中,右上角配一句建设者对期待抗疫成功的美好希望,右下角是建设者的名字及其所属单位,此外,在画面上还有一个很大的黄色泼墨的“雷”字,以此来表示雷神山。这组海报将建设者的真实形象放大到极致,并置于画面正中突出建设者们眼神中流露出对抗疫必胜的坚毅,这种对于人物形象细节的捕捉增强了观看的冲击力,面对建设的艰难与疫情的危险,他们挺身而出,使得受众向雷神山建设者们肃然起敬,而周围的文字就起到解释和丰富画面的作用,尤其是巨大的“雷”字,不仅起到说明作用,泼墨的字体也渲染出一种磅礴大气的氛围,这都是各种信息值在海报构图发挥的重要作用。
取景是通过造成分割线条或实际分割框架的线条,割断或连接图像中的元素。通过有无这种取景手段,在某种意义上可表示它们是所属还是非所属关系[5]。抗疫宣传海报虽然以静态的形式呈现,但依旧表现出了故事的动态性,就是通过线条框架的分割来实现的。2020年12月24日,人民日报官方微博发布了一篇主题为#大连抗疫人员从早至晚的背影#的微博,配图一名抗疫人员在同一个地方露天办公的两张早晚背影照片拼在一起,左边是白天的背影,右边是晚上的背影,中间分割处用文字“日月轮转,我守护你”隔开。该海报用拼接组合的方式完成了特殊的取景,左右两侧图像共同构成完整的画面,虽然只有白天和黑夜两张照片,但却揭示了日月轮转的时间动态性,既是组合又是衬托,形成了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对比衬托凸显医务人员的艰辛,这种对比的差异性也给受众带来强大的感官刺激。
显著性就是指以上元素在吸引观看者注意力的不同显现程度[5]。海报的重要意义之一就是要吸引受众,其次才是传达深层含义,不同的海报有着不同的显著点,也是利用这些显著点来吸引受众,增强了传播的有效性,从而达到宣传目的。在许多抗疫宣传海报中,许多文字都采用放大或用红色进行凸显,突出表达内容的主次性,在突出重点的同时也对细节进行完善与丰富。无论是巨型的人物画面,还是触目的统计数据,都能够引起受众的视觉刺激,这就是海报图文传播的优势所在,抗疫宣传海报的显著性为抗疫宣传的有效性提供了保障。
从多模态话语分析的角度对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宣传海报进行研究,可以窥探到语言、图像、颜色、声音等多种符号在意义交换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在新冠肺炎疫情宣传海报中,文字、图像、色彩相互交织,模态之间相互协调交互,构成了一个统一的符号系统。从宣传层面看,即便是在后疫情时代的今天,各大主流媒体也依旧采用多模态形式的宣传海报,直接迅速地拉近于受众的距离,实现高效传播。多模态形式下的宣传海报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刺激了受众的不同感官,多种模态相互配合加速了意义流转,在疫情背景下更易实现有效宣传;其次多模态话语下的海报具有强大的再现意义,再现了“当下”、记录了“当下”,将疫情期间社会记忆与个人记忆相勾连,形成了人们对于疫情时代集体记忆的建构。
参考文献
[1]张德禄.多模态话语分析综合理论框架探索[J].中国外语,2009,6(1):24-30.
[2]杨晓云.抗疫宣传图的多模态语用分析[J].大众文艺,2021(3):142-143.
[3]朱永生.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J].外语学刊,2007(5):82-86.
[4]陈新仁,钱永红.多模态分析法在语用学研究中的应用[J].中国外语,2011,8(5):89-93.
[5]李战子.多模式话语的社会符号学分析[J].外语研究,2003(5):1-8,80.
关键词 多模态;抗疫宣传海报;多模态话语分析框架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21)17-0098-03
模态是指文字、图片、语音、动作等多种不同的传播手段;多模态则是综合选择两种及以上的手段;多模态话语指运用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感觉,通过语言、图像、声音、动作等多种手段和符号资源进行交际的现象[ 1 ]。多种不同的模态能够从不同的方面去吸引受众,调动受众的多种感官理解内容。多模态话语以更加简明直接的传播方式来表达传播内容并且使受众便于理解,同时也可以以幽默生动的方式揭示出远超表层内容的深层含义,引起受众的共鸣甚至激起传播者想要受众达到的情绪。
多模态带来的不仅仅是多种传播方式,同时给受众带来多重感官刺激,因此其带来的效果也是多重的。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各大主流媒体发布的抗疫宣传海报表现出多模态的形式,多种模态共同搭建起稳定的宣传渠道,在传播讯息的同时更起着凝聚力量的重要作用,可以帮助受众者成功地理解设计者的概念意义和交际意图,从而有效提高交际效果、达到宣传抗疫的目的[ 2 ]。
1 理论分析
多模态话语分析最早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的西方,该理论基础是英国当代语言学家Michael Halliday所提出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他还提出了语言的三大元功能:概念、人际、谋篇功能。而多模态话语分析早期研究者之一Kress&van Leeuwen在他发表的《阅读图像》中探讨了图像作为一种传播手段的作用,认为图像中的视觉符号不仅可以反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发生的各种事件,而且可以表现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 3 ]。Kress&van Leeuwen在语言的三大元功能的基础上提出了图像的三大功能即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
其中语言的概念功能对应图像功能的再现意义起到表达内容的作用,使传播更加直接,多模态话语海报中的文字简洁但能够准确表达传播意图,结合多种模态呈现内容本身,减少不必要的传播隔阂;语言的人际功能就是与受众进行交流,即对应图像功能的互动意义,多模态话语海报与受众的情感、态度形成联系,拉近与受众社会距离,实现多模态话语的交际性,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总是自然而然地采用各种非语言模态配合语言模态的使用来传达交际意图,从而达到最好的交际效果[4];谋篇功能就是对语篇进行布局相当于图像功能的构图意义,合理利用信息值、取景、显著性这三这个特点,将内容与感情表达相结合,使传播的内容更加主次分明,从而达到传播目的。由于抗疫宣传海报多采用多种模态的呈现方式,本文拟从以上三个方面展开论述,探讨图像功能的三个意义在抗疫海报中是如何体现与应用的。
2 多模态话语分析抗疫宣传海报
2.1 再现意义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为了引起公众的重视,为了教育公众科学防疫,各媒体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及时做好防疫宣传工作。在此期间出现许多令人记忆深刻的抗疫宣传海报,多采用图文结合的形式,借助多种模态再现疫情期间发生的事情,给人以身临其境的现场感,传达出疫情的严重性、抗疫的艰难性及防疫的必要性。
在抗疫宣传海报中,图像模态生动形象地再现了传播内容的故事画面,使受众无需想象就可以大致了解到现场情况,给受众以沉浸式体验。加之文字模态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将传播内容生动、准确地传达出来,使受众对画面内容的表达一目了然,极大地发挥抗疫宣传海报的再现意义。
2020年3月28日人民日报官方微博转载发布的《中国抗疫图鉴》中,创作者为了将疫情期间发生的英雄和平凡人们的典型事迹展现在人们面前,采用了图文漫画的形式,给每一个故事中的人物配上了对话,能让人们切身感受到“疫情无情、人间有情”的大爱。在这类海报中,图像模态不仅能再现现场情况,更能凸显内容细节,体现传播内容的真实性;文字模态则可以直接点明故事的重点,使故事内容更加清晰,避免引起不必要的传播隔阂,用最直接的方式给人以最强烈的冲击,简短的一句话就足以传达出其背后真切的情感,也便于使受众真切地体会到现场的真实情况。
2020年4月9日人民日报官方微博转载了《平安武汉》官方微博发布的《武汉公安抗疫日记》,每一张海报选择极具代表性的武汉公安抗疫行动的形象,配以簡洁的一句话,例如“我只想快一点,再快一点,顾不上汗水从防护服的袖子里流出来。”准确生动地传达出武汉公安在抗疫一线挺身而出的身影,歌颂抗疫英雄的同时也能使受众体会一线工作的艰辛,动态呈现抗疫的现场情况。在这类海报中,人物形象的呈现与富有冲击力的话语相结合,使受众看到形象画面时首先对画面故事有了简单了解,当受众再看到与之匹配的文字时,可以激发受众对于海报传达现场的真实情感。图像模态和文字模态结合的多模态表现形式,很大程度上克服了单一模态表达内容和情感的局限性。
文字与图像相配合,让受众能够更加直观、准确地理解媒体想要传达的内容。对于画面起到了补充、强化的作用。此类海报中,文字模态与图像模态为互补关系,图像模态占据主要地位,起到吸引受众、概括梗概的作用,文字图像等其他模态对其进行强化。而文字作为含义最直观的模态之一,当图像模态不足以详细解释事件细节时能够简明的表明事件过程,起到解释说明的作用。两种模态相互配合,深化了海报的意义,塑造了同一画面中的多重价值,也简化了受众对信息内容的理解过程。
2.2 互动意义
抗疫期间的宣传海报中,多见讴歌逆行者,鼓舞抗疫人员的内容,借助海报传达抗疫故事的同时,更容易吸引受众的注意力,调动受众的参与感,与受众产生共情,在与受众互动的同时共同深化海报意义,进一步提升画面表达的内容价值,体现图像的互动意义。 文字模态细化了图像模态想表达的情感,感染着受众的直观情绪,直击受众心灵。在宣传中,传播和理解同样重要,多模态话语能够呈现出的内容和情感更加丰富,使得原本的单向理解变成双向沟通,有利于提高受众参与的有效性。只有当受众能够理解海报所表达的深层含义时,海报所传达的深层意义才能够发挥作用,从而构建起传者与受者之间良好的沟通桥梁。
2020年4月7日人民日报官方微博发布了由微博用户“陈小桃momo”创作的漫画海报《热干面好久不见》,该海报以热干面的卡通形象喻武汉,以各地美食卡通形象喻不同城市,“炸酱面”等各地美食在“热干面”周围围了一圈,并且高举“好久不见!”“我们想你!”的小旗,评论里不同城市的网友纷纷发表“热干面加油!”“重庆火锅前来报道”等内容,以城市符号代替地域差异,超越了空间的局限,架構起情感的联系。卡通形象加油的方式激起不同城市受众的参与感,多个城市多个地区的受众在此刻被凝聚到同一时空进行互动,传达出共同抗疫、众志成城的态度,展现出全国一致抗疫的决心。在这类海报中,受众的参与感与互动感得到了极大地调动,能够积极参与到传播内容引发的互动中,通过海报呈现的内容唤起受众的共情,不仅能够投入到与传播者的互动中,也能引起受众与受众之间的互动与沟通,共同丰富传播意义。
在2020年6月16日北京疫情复发时,人民日报官方微博又发布了同系列的《稳住,炸酱面!》的海报,依旧采用带有城市符号卡通的形象吸引了受众的注意力,运用有趣的语言补充了态度、语气等,给受众以面对面实际接触的感觉,这种有趣的喊话形式也引得受众相继模仿,向北京炸酱面喊话加油。有力地鼓舞了北京人民顽强抗疫,起到凝聚共识、鼓舞人心的积极作用。对于城市符号的再次使用恰恰佐证了该方式对于内容传播的良好效果,提高了受众在心理上的接近性,更容易引起受众的关注,这也是图像的互动意义的深度体现。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用现场照片做的海报:送饭的女儿与护士妈妈隔空拥抱配以“她不是不想家”的文字、隔着玻璃亲吻的情侣配上“他们不是不相爱”的文字,只因为他们在抗疫一线,他们连在平常看似平凡的小事都无法实现,受众在感动的同时,也能联想到自己的亲情、爱情。多种模态相互结合能够最大程度上丰富海报内涵,画面的冲击感加上简洁语言的力量,极大地冲击着受众的心灵,有着极强的代入感,自然而然地参与到共同的互动与沟通中去。
2.3 构图意义
在多模态话语分析中所提出的构图意义中,包括三个方面:信息值、取景、显著性。海报的构图不同于普通的图画,它要求要主题明确并且有一定设计感,海报中的不同元素的存在及其位置都有其意义,构图的要求就是海报与普通图画的重要差异,也是使海报意义更加深入的原因所在。抗疫宣传海报主要以图文的形式呈现,那么画面的排列、文字的位置及颜色、大小也有其意义,总之,海报中的元素都是不可或缺的,或是对重要内容的凸显,或是对细节部分的补充,亦是对画面内容的丰富。
首先,信息值指通过元素在构图中的放置实现的[5]。在Kress&van Leeuwen的理论中置于画面中心的内容即是核心信息,边缘的信息则是起到辅助的作用。在致敬雷神山医院建设者的系列海报中,将雷神山建设者的高清照片置于画面正中,右上角配一句建设者对期待抗疫成功的美好希望,右下角是建设者的名字及其所属单位,此外,在画面上还有一个很大的黄色泼墨的“雷”字,以此来表示雷神山。这组海报将建设者的真实形象放大到极致,并置于画面正中突出建设者们眼神中流露出对抗疫必胜的坚毅,这种对于人物形象细节的捕捉增强了观看的冲击力,面对建设的艰难与疫情的危险,他们挺身而出,使得受众向雷神山建设者们肃然起敬,而周围的文字就起到解释和丰富画面的作用,尤其是巨大的“雷”字,不仅起到说明作用,泼墨的字体也渲染出一种磅礴大气的氛围,这都是各种信息值在海报构图发挥的重要作用。
取景是通过造成分割线条或实际分割框架的线条,割断或连接图像中的元素。通过有无这种取景手段,在某种意义上可表示它们是所属还是非所属关系[5]。抗疫宣传海报虽然以静态的形式呈现,但依旧表现出了故事的动态性,就是通过线条框架的分割来实现的。2020年12月24日,人民日报官方微博发布了一篇主题为#大连抗疫人员从早至晚的背影#的微博,配图一名抗疫人员在同一个地方露天办公的两张早晚背影照片拼在一起,左边是白天的背影,右边是晚上的背影,中间分割处用文字“日月轮转,我守护你”隔开。该海报用拼接组合的方式完成了特殊的取景,左右两侧图像共同构成完整的画面,虽然只有白天和黑夜两张照片,但却揭示了日月轮转的时间动态性,既是组合又是衬托,形成了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对比衬托凸显医务人员的艰辛,这种对比的差异性也给受众带来强大的感官刺激。
显著性就是指以上元素在吸引观看者注意力的不同显现程度[5]。海报的重要意义之一就是要吸引受众,其次才是传达深层含义,不同的海报有着不同的显著点,也是利用这些显著点来吸引受众,增强了传播的有效性,从而达到宣传目的。在许多抗疫宣传海报中,许多文字都采用放大或用红色进行凸显,突出表达内容的主次性,在突出重点的同时也对细节进行完善与丰富。无论是巨型的人物画面,还是触目的统计数据,都能够引起受众的视觉刺激,这就是海报图文传播的优势所在,抗疫宣传海报的显著性为抗疫宣传的有效性提供了保障。
3 结语
从多模态话语分析的角度对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宣传海报进行研究,可以窥探到语言、图像、颜色、声音等多种符号在意义交换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在新冠肺炎疫情宣传海报中,文字、图像、色彩相互交织,模态之间相互协调交互,构成了一个统一的符号系统。从宣传层面看,即便是在后疫情时代的今天,各大主流媒体也依旧采用多模态形式的宣传海报,直接迅速地拉近于受众的距离,实现高效传播。多模态形式下的宣传海报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刺激了受众的不同感官,多种模态相互配合加速了意义流转,在疫情背景下更易实现有效宣传;其次多模态话语下的海报具有强大的再现意义,再现了“当下”、记录了“当下”,将疫情期间社会记忆与个人记忆相勾连,形成了人们对于疫情时代集体记忆的建构。
参考文献
[1]张德禄.多模态话语分析综合理论框架探索[J].中国外语,2009,6(1):24-30.
[2]杨晓云.抗疫宣传图的多模态语用分析[J].大众文艺,2021(3):142-143.
[3]朱永生.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J].外语学刊,2007(5):82-86.
[4]陈新仁,钱永红.多模态分析法在语用学研究中的应用[J].中国外语,2011,8(5):89-93.
[5]李战子.多模式话语的社会符号学分析[J].外语研究,2003(5):1-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