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式橄榄球是一项野蛮的运动。这也许是许多看客的共识,不过就像“看起来越简单,规则却越难”的体育定理一样,快速的奔跑和激烈的冲撞都只是美式橄榄球的对抗方式之一,在双方50码中的争夺更多像是如下棋般的博弈。当然对于你来说,进入这个游戏并不是什么难事,而且国内已经有了许多人组成了球队,等着你穿戴好装备,到球场上做个真汉子。
兄弟们,该上战场了!
人们热爱体育竞技,就本质来说,恐怕是因为热爱战争。冲锋陷阵,攻城拔寨,为荣誉和队友而战;有肉搏,有拉锯擒杀,更有突入阵营的奇兵和拍案叫绝的制胜战术。道德令我们无法以游戏之心对残酷战争,不过,有一种活动却能全面满足我们的需求,那就是橄榄球。不了解橄榄球的人,或许认为那是一项混乱而野蛮的运动,实际上,短兵相接、肢体冲撞之外,橄榄球也是世界上战略和战术最复杂的体育竞技项目之一。
与众多起源于田间地头的体育项目不同,美式橄榄球从一开始,就是一群高校精英在玩。早期在英国公立学校流行的“足球类”游戏传入美国后,在不断的校际竞争中逐渐演变。现代美式橄榄球的形式是在1874年由哈佛大学对抗蒙特利尔麦基尔大学的三场系列赛中发展起来的。而被誉为现代美式橄榄球之父的沃尔特·坎普(Walter Camp)则来自于耶鲁大学。在坎普的提议下,1880年,美式橄榄球首次引入了完全不同于英式的攻防线队形。1883年,又规定了各方上场11名队员,包括 7人进攻线、1个四分卫、2个半卫及1个全卫的排阵。1876年,哈佛、耶鲁、普林斯顿和哥伦比亚四所著名高校组成了美国第一个大专院校橄榄球联盟。而如今人们所熟悉的“超级碗”竞争联盟:国家橄榄球联会和美国橄榄球联会,则分别成立于1920及1960年。
有关橄榄球的体育电影不少,但普及程度远不如《阿甘正传》里的喜剧桥段。呆头呆脑的阿甘凭借不停奔跑成为明星球员,在现实中根本不可能,最起码,智商是硬伤。在橄榄球比赛中,每个队员的跑动路线,每个动作的时间节点都经过精确设计,球员除了练好技术外,还得背下厚厚一本战术手册,也就是传说中的“兵书”(Playbook)。根据自身队伍特点,兵书里可以有几十到上百款的交锋策略计谋。这些计谋都有暗语,需要靠场上的四分卫根据不同情况,实时传达给大家。不过更多的,是预判敌我状况后,在比赛正式开始前预先定下整体战术。进攻组上场后,四分卫会打开左臂护腕里藏着的战术小抄,向队友们布置战术,这个过程叫“聚商(huddle)”。
在比赛进程中,四分卫背负着全队的战略配合走向,在那一刻,其通盘思考能力甚至比教练还重要。他可以从中锋裆下接过皮球,把球交给身后的跑卫,让对方从人群中杀出一条血路;也可以传给外面的外接手或近端锋,冒比较大的风险拿下比较大的码数;还可以让队友吸引住防守,自己拿球冲出去。另外,还有假跑真传、假传真跑的延迟交递战术。也是为什么这个位置能够产生大量最有价值球员(MVP)的原因。然而也有满嘴跑火车的四分卫,比如丹佛野马队的核心人物佩顿·曼宁,明明早就定下策略,他还是坚持在每一次比赛中耗掉全部聚商时间,内容全是瞎说,目的就是迷惑对方防守阵营。
喜欢看足球比赛的人可能认为橄榄球赛没有连续性,每次进攻前,都需要一次看似刻意的准备。然而正是这种间歇,才能给人堆积起充足情绪的时间。首先是屏气凝神的沉默,漫长的等待。之后,开球,阵线冲撞!全体观众起立,为任何一码的前进而欢呼,为球员阵而脱掉上衣狂喜拥抱。这样从紧张到炽烈的反应,也无时无刻不提醒着场上球员,兄弟们,打起精神,该上战场了!
50码之前
1823年,英格兰拉格比学校的一名球员因踢球失误而感到懊恼,一时心血来潮,抱起足球径直跑向对方球门。此动作虽然犯规,却引起在场观众的热烈兴趣。此后在该校的足球比赛中,抱球跑情况频频发生,并逐渐传播开来。英式橄榄球运动(Rugby)由此诞生。
1851年,拉格比学校门口的皮鞋商吉尔伯特先生制造了由四块皮缝合的椭圆形球参加伦敦博览会,从此英国所有的球队都开始使用这种椭圆形球,橄榄球正式诞生。
1845年,橄榄球运动发展出第一套完整规则。不过第一个正式橄榄球运动组织—英格兰橄榄球联合会直到26年后才出现。
1880年,耶鲁大学的教练沃尔特·坎普(Walter Camp) 引进了攻防线来取代英式橄榄球的并列队形,由此塑造当今美式橄榄球的面貌,被誉为现代美式橄榄球之父。澳大利亚、日本和中国台湾,也各有自己的一套橄榄球规范。
从男孩到男人
莫小克
北京狮健达队主教练
Christopher Moore,爱尔兰人。朋友们都叫他Chris。他还有一个中文名字叫做莫小克。他符合所有国人对于老外的定义,金发碧眼,高大健壮。除此之外,莫小克身上的冷幽默,常常让人忍俊不禁。偶尔说上几句不在调的中文,配上鬼马的表情合作,会让人忍不住去拍他的肩膀:you are so funny guy。
如此有趣的莫小克,热爱一切和运动有关的项目,他打台球、去射箭、玩单板滑雪等等,而对他影响最大的莫过于从小开始打的橄榄球。
出生在爱丁堡的莫小克,和每一个爱尔兰男孩一样,从5岁的时候开始打英式橄榄球(Rugby),“我爸爸和我哥哥也打英式橄榄球,不过我们在不同的年龄组里。”爱尔兰的天气常常会下雨,在莫小克的记忆中,打英式橄榄球似乎总是和下雨有关,不停下的雨,都在每个训练日不期而遇,球场很泥泞,男孩们却很兴奋。“和晴天打球不一样,雨天会让人变得更强壮,更像一个男子汉”,当然记忆中不仅仅有这些,而最让他温暖的莫过于全身湿透打完比赛,在球场外一直观看他训练的妈妈的一个拥抱,“在我很小的时候,我的父母在每个周末都会来观看我的比赛。”和家人在一起的时光总是美好而让人心存暖意。
英式橄榄球几乎陪伴了莫小克的整个青少年时期,直到21岁在爱丁堡念大学才改打美式橄榄球,“其实对我而言也没有什么不同,也就是球不一样大。”而也是在那时他认识了现在的太太,两人相恋结婚,2012年这位来自苏格兰的大男孩决定跟随太太来到中国定居,“我对中国一直很感兴趣,也想在这里发展我的职业和打我最爱的橄榄球。” 有关意志力
刘谦
北京旋风队联合创始人
刘谦有着长年进行户外活动的小麦色皮肤,健硕的身材,个子不高而灵活,在球场上奔跑时像是《暮光之城》里的狼人。“橄榄球就是我的魔术”,而正是这种“魔术”见证了他的成长。
2007年,19岁的刘谦在新加坡留学时第一次打起了橄榄球。
“我16岁出国,加入了学校的田径队,队里有人打橄榄球,就跟着他们还有学校的菲律宾人玩起了橄榄球。”作为对既刺激又具挑战性的运动着迷不已的热血少年而言,打有力量冲撞的橄榄球无疑是挥洒雄性荷尔蒙的最佳选择。
而最早在新加坡的那几年,刘谦打橄榄球仅仅只是为了“have fun”,真正触动正式开启他橄榄球生涯的则是一个美国“老家伙”。“有一次无意间看了一段橄榄球视频,75岁的腰旗橄榄球四分卫。他改变了我对橄榄球甚至我对变老的所有的想法。”75岁的老球员Lee第一次出现在橄榄球场上,别人都用异样的眼光看着他,甚至有人大声叫嚷着:hey,老家伙,你的轮椅呢?丝毫不介意的Lee在全是青壮年的橄榄球队伍中一点儿也不逊色,投出各种精彩的球,引爆了全场,赢得比赛也赢得了队员的尊重,刘谦一脸兴奋讲述着,“我记得他说过一句话,有人说75岁能走进球场是对男人的赞誉,但我是去赢球的,我不介意我有多老,赢得橄榄球比赛在这个世界上没有比这更棒的感觉。”而在那时,他也突然间意识到,橄榄球并不仅仅是一种男人之间的力量的对抗,雄性荷尔蒙的释放,它更是一种意志力的体现,一个男人内心强大的根源所在。
2010年刘谦回国,结识了一帮爱好橄榄球的朋友,每个周末都会转战北京各大高校的球场进行专业的橄榄球训练,“其实早在国外上学的时候就加入了北京的橄榄球的QQ群”,在那个群里他认识了还在北京交通大学读书的元万达。两年之后两人一起创办了北京旋风橄榄球队。“都是一群橄榄球爱好者,学生还有上班族,年龄集中在25岁左右,每周三和周末会有集训,经常参加训练的有30多名成员。”
即使作为一只非常年轻的橄榄球队,他们每年夏季都会打城市与城市之间的比赛,仅去年一年打了八场比赛,“去外地打比赛的时候都是周五晚上走,坐一宿火车着急的话赶飞机,周六比赛一天,转天回北京。”一起的元万达介绍道,“我觉得打橄榄球的人跟普通人有一定区别的,有自律能力,更偏执一些,当然毅力很强。”。最让他们影响深刻的莫过于,去年在上海的橄榄球比赛,“旋风队当时去了13个人,而与之对战的上海队有40多人,全是体格很壮的老外。”那场比赛打的异常艰苦而顽强,大部分成员从开场到结束没有下去过,尽管输了,对方球队却给与了更多的赞赏,比赛结束后,几乎没什么体力的他们直接奔赴火车站回北京。
橄榄球作为一项最考验人的意志力的团体项目,让刘谦学会了很多。“它让你的生活很自律,比如有规律的作息和节制的饮食。当然还让人变得有毅力去完成一件事情。橄榄球在很多人看来一种很野蛮的运动,其实是要讲究战术的,它考验一个人的意志力和头脑的逻辑性。延伸到运动之外,无论你的工作还是生活中无论遇到什么样的事情都可以去克服,”刘谦如是说。
数字超级碗
每年1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天,亦或是2月的首个周日,就是美式橄榄球联盟的赛季收官之战—冠军总决赛“超级碗”(Super Bowl),两支冠军队伍,国家联合会冠军与美联联合会冠军将在这一天争夺最高荣誉,而他们所面对的,则是接近国民数一半的热情观众。有人把超级碗比作美国“春晚”,但比起一档娱乐节目,它更像是全民狂欢日。为了避免被超级碗抢走关注,温哥华冬奥会甚至刻意为此更改过开幕式日期。
广告主和广告行业从业者也在为超级碗而痴狂。仅就收视率而言,超级碗每年吸引的电视观众就比MLB(美国职业棒球大联盟)及NBA总决赛的总和多3倍。2008年,有1.3亿美国人观看了超级碗,而只有1.2亿人参加总统选举投票。在高收视率的刺激下,哪怕每30秒广告要付出300万美元,各商家也争抢的头破血流。广告时段花费如此不菲,广告内容自然也要邀请顶尖创意高手倾力打造。每一年的超级碗最新广告合集,受业界推崇程度堪比戛纳盛宴。此外,中场时段的表演嘉宾也是一大看点,历届嘉宾名单囊括了The Who乐队、麦当娜、碧昂斯等一众大牌巨星。事实上,对体育不感兴趣,但为了观看最新广告和半场时段的明星表演而死守超级碗的观众大有人在。
自1967年以来,超级碗已经举办过48届,加州、德州和佛罗里达是超级碗最常见的举办最多的州。哪里聚集人群,哪里就拥有财富。对于赛事举办地而言,超级碗意味着当地餐饮和旅游业经营的巅峰时刻。关于超级碗,曾有这样一组有趣的统计数字:比赛期间,约有3000万磅的食物被吃掉,包括1100万磅薯片和400万磅爆米花;9000万美国人将在中场休息时使用卫生间。3.5亿加仑的水会被冲掉,相当于尼亚加拉瀑布7分钟的流量。700美元是超级碗球票的票面价格;而黑市上可以达到7000美元《福布斯》对超级碗赛事的估价高达4.2亿美元,而奥运会却仅有2.3亿美元。
原本,超级碗的“碗”(Bowl)并不是真的碗,只不过是季末赛的非正式一种表述方式。而现在,承载着激烈赛事、澎湃人海、新辣创意、顶级巨星超级碗已经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黄金碗”。
兄弟们,该上战场了!
人们热爱体育竞技,就本质来说,恐怕是因为热爱战争。冲锋陷阵,攻城拔寨,为荣誉和队友而战;有肉搏,有拉锯擒杀,更有突入阵营的奇兵和拍案叫绝的制胜战术。道德令我们无法以游戏之心对残酷战争,不过,有一种活动却能全面满足我们的需求,那就是橄榄球。不了解橄榄球的人,或许认为那是一项混乱而野蛮的运动,实际上,短兵相接、肢体冲撞之外,橄榄球也是世界上战略和战术最复杂的体育竞技项目之一。
与众多起源于田间地头的体育项目不同,美式橄榄球从一开始,就是一群高校精英在玩。早期在英国公立学校流行的“足球类”游戏传入美国后,在不断的校际竞争中逐渐演变。现代美式橄榄球的形式是在1874年由哈佛大学对抗蒙特利尔麦基尔大学的三场系列赛中发展起来的。而被誉为现代美式橄榄球之父的沃尔特·坎普(Walter Camp)则来自于耶鲁大学。在坎普的提议下,1880年,美式橄榄球首次引入了完全不同于英式的攻防线队形。1883年,又规定了各方上场11名队员,包括 7人进攻线、1个四分卫、2个半卫及1个全卫的排阵。1876年,哈佛、耶鲁、普林斯顿和哥伦比亚四所著名高校组成了美国第一个大专院校橄榄球联盟。而如今人们所熟悉的“超级碗”竞争联盟:国家橄榄球联会和美国橄榄球联会,则分别成立于1920及1960年。
有关橄榄球的体育电影不少,但普及程度远不如《阿甘正传》里的喜剧桥段。呆头呆脑的阿甘凭借不停奔跑成为明星球员,在现实中根本不可能,最起码,智商是硬伤。在橄榄球比赛中,每个队员的跑动路线,每个动作的时间节点都经过精确设计,球员除了练好技术外,还得背下厚厚一本战术手册,也就是传说中的“兵书”(Playbook)。根据自身队伍特点,兵书里可以有几十到上百款的交锋策略计谋。这些计谋都有暗语,需要靠场上的四分卫根据不同情况,实时传达给大家。不过更多的,是预判敌我状况后,在比赛正式开始前预先定下整体战术。进攻组上场后,四分卫会打开左臂护腕里藏着的战术小抄,向队友们布置战术,这个过程叫“聚商(huddle)”。
在比赛进程中,四分卫背负着全队的战略配合走向,在那一刻,其通盘思考能力甚至比教练还重要。他可以从中锋裆下接过皮球,把球交给身后的跑卫,让对方从人群中杀出一条血路;也可以传给外面的外接手或近端锋,冒比较大的风险拿下比较大的码数;还可以让队友吸引住防守,自己拿球冲出去。另外,还有假跑真传、假传真跑的延迟交递战术。也是为什么这个位置能够产生大量最有价值球员(MVP)的原因。然而也有满嘴跑火车的四分卫,比如丹佛野马队的核心人物佩顿·曼宁,明明早就定下策略,他还是坚持在每一次比赛中耗掉全部聚商时间,内容全是瞎说,目的就是迷惑对方防守阵营。
喜欢看足球比赛的人可能认为橄榄球赛没有连续性,每次进攻前,都需要一次看似刻意的准备。然而正是这种间歇,才能给人堆积起充足情绪的时间。首先是屏气凝神的沉默,漫长的等待。之后,开球,阵线冲撞!全体观众起立,为任何一码的前进而欢呼,为球员阵而脱掉上衣狂喜拥抱。这样从紧张到炽烈的反应,也无时无刻不提醒着场上球员,兄弟们,打起精神,该上战场了!
50码之前
1823年,英格兰拉格比学校的一名球员因踢球失误而感到懊恼,一时心血来潮,抱起足球径直跑向对方球门。此动作虽然犯规,却引起在场观众的热烈兴趣。此后在该校的足球比赛中,抱球跑情况频频发生,并逐渐传播开来。英式橄榄球运动(Rugby)由此诞生。
1851年,拉格比学校门口的皮鞋商吉尔伯特先生制造了由四块皮缝合的椭圆形球参加伦敦博览会,从此英国所有的球队都开始使用这种椭圆形球,橄榄球正式诞生。
1845年,橄榄球运动发展出第一套完整规则。不过第一个正式橄榄球运动组织—英格兰橄榄球联合会直到26年后才出现。
1880年,耶鲁大学的教练沃尔特·坎普(Walter Camp) 引进了攻防线来取代英式橄榄球的并列队形,由此塑造当今美式橄榄球的面貌,被誉为现代美式橄榄球之父。澳大利亚、日本和中国台湾,也各有自己的一套橄榄球规范。
从男孩到男人
莫小克
北京狮健达队主教练
Christopher Moore,爱尔兰人。朋友们都叫他Chris。他还有一个中文名字叫做莫小克。他符合所有国人对于老外的定义,金发碧眼,高大健壮。除此之外,莫小克身上的冷幽默,常常让人忍俊不禁。偶尔说上几句不在调的中文,配上鬼马的表情合作,会让人忍不住去拍他的肩膀:you are so funny guy。
如此有趣的莫小克,热爱一切和运动有关的项目,他打台球、去射箭、玩单板滑雪等等,而对他影响最大的莫过于从小开始打的橄榄球。
出生在爱丁堡的莫小克,和每一个爱尔兰男孩一样,从5岁的时候开始打英式橄榄球(Rugby),“我爸爸和我哥哥也打英式橄榄球,不过我们在不同的年龄组里。”爱尔兰的天气常常会下雨,在莫小克的记忆中,打英式橄榄球似乎总是和下雨有关,不停下的雨,都在每个训练日不期而遇,球场很泥泞,男孩们却很兴奋。“和晴天打球不一样,雨天会让人变得更强壮,更像一个男子汉”,当然记忆中不仅仅有这些,而最让他温暖的莫过于全身湿透打完比赛,在球场外一直观看他训练的妈妈的一个拥抱,“在我很小的时候,我的父母在每个周末都会来观看我的比赛。”和家人在一起的时光总是美好而让人心存暖意。
英式橄榄球几乎陪伴了莫小克的整个青少年时期,直到21岁在爱丁堡念大学才改打美式橄榄球,“其实对我而言也没有什么不同,也就是球不一样大。”而也是在那时他认识了现在的太太,两人相恋结婚,2012年这位来自苏格兰的大男孩决定跟随太太来到中国定居,“我对中国一直很感兴趣,也想在这里发展我的职业和打我最爱的橄榄球。” 有关意志力
刘谦
北京旋风队联合创始人
刘谦有着长年进行户外活动的小麦色皮肤,健硕的身材,个子不高而灵活,在球场上奔跑时像是《暮光之城》里的狼人。“橄榄球就是我的魔术”,而正是这种“魔术”见证了他的成长。
2007年,19岁的刘谦在新加坡留学时第一次打起了橄榄球。
“我16岁出国,加入了学校的田径队,队里有人打橄榄球,就跟着他们还有学校的菲律宾人玩起了橄榄球。”作为对既刺激又具挑战性的运动着迷不已的热血少年而言,打有力量冲撞的橄榄球无疑是挥洒雄性荷尔蒙的最佳选择。
而最早在新加坡的那几年,刘谦打橄榄球仅仅只是为了“have fun”,真正触动正式开启他橄榄球生涯的则是一个美国“老家伙”。“有一次无意间看了一段橄榄球视频,75岁的腰旗橄榄球四分卫。他改变了我对橄榄球甚至我对变老的所有的想法。”75岁的老球员Lee第一次出现在橄榄球场上,别人都用异样的眼光看着他,甚至有人大声叫嚷着:hey,老家伙,你的轮椅呢?丝毫不介意的Lee在全是青壮年的橄榄球队伍中一点儿也不逊色,投出各种精彩的球,引爆了全场,赢得比赛也赢得了队员的尊重,刘谦一脸兴奋讲述着,“我记得他说过一句话,有人说75岁能走进球场是对男人的赞誉,但我是去赢球的,我不介意我有多老,赢得橄榄球比赛在这个世界上没有比这更棒的感觉。”而在那时,他也突然间意识到,橄榄球并不仅仅是一种男人之间的力量的对抗,雄性荷尔蒙的释放,它更是一种意志力的体现,一个男人内心强大的根源所在。
2010年刘谦回国,结识了一帮爱好橄榄球的朋友,每个周末都会转战北京各大高校的球场进行专业的橄榄球训练,“其实早在国外上学的时候就加入了北京的橄榄球的QQ群”,在那个群里他认识了还在北京交通大学读书的元万达。两年之后两人一起创办了北京旋风橄榄球队。“都是一群橄榄球爱好者,学生还有上班族,年龄集中在25岁左右,每周三和周末会有集训,经常参加训练的有30多名成员。”
即使作为一只非常年轻的橄榄球队,他们每年夏季都会打城市与城市之间的比赛,仅去年一年打了八场比赛,“去外地打比赛的时候都是周五晚上走,坐一宿火车着急的话赶飞机,周六比赛一天,转天回北京。”一起的元万达介绍道,“我觉得打橄榄球的人跟普通人有一定区别的,有自律能力,更偏执一些,当然毅力很强。”。最让他们影响深刻的莫过于,去年在上海的橄榄球比赛,“旋风队当时去了13个人,而与之对战的上海队有40多人,全是体格很壮的老外。”那场比赛打的异常艰苦而顽强,大部分成员从开场到结束没有下去过,尽管输了,对方球队却给与了更多的赞赏,比赛结束后,几乎没什么体力的他们直接奔赴火车站回北京。
橄榄球作为一项最考验人的意志力的团体项目,让刘谦学会了很多。“它让你的生活很自律,比如有规律的作息和节制的饮食。当然还让人变得有毅力去完成一件事情。橄榄球在很多人看来一种很野蛮的运动,其实是要讲究战术的,它考验一个人的意志力和头脑的逻辑性。延伸到运动之外,无论你的工作还是生活中无论遇到什么样的事情都可以去克服,”刘谦如是说。
数字超级碗
每年1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天,亦或是2月的首个周日,就是美式橄榄球联盟的赛季收官之战—冠军总决赛“超级碗”(Super Bowl),两支冠军队伍,国家联合会冠军与美联联合会冠军将在这一天争夺最高荣誉,而他们所面对的,则是接近国民数一半的热情观众。有人把超级碗比作美国“春晚”,但比起一档娱乐节目,它更像是全民狂欢日。为了避免被超级碗抢走关注,温哥华冬奥会甚至刻意为此更改过开幕式日期。
广告主和广告行业从业者也在为超级碗而痴狂。仅就收视率而言,超级碗每年吸引的电视观众就比MLB(美国职业棒球大联盟)及NBA总决赛的总和多3倍。2008年,有1.3亿美国人观看了超级碗,而只有1.2亿人参加总统选举投票。在高收视率的刺激下,哪怕每30秒广告要付出300万美元,各商家也争抢的头破血流。广告时段花费如此不菲,广告内容自然也要邀请顶尖创意高手倾力打造。每一年的超级碗最新广告合集,受业界推崇程度堪比戛纳盛宴。此外,中场时段的表演嘉宾也是一大看点,历届嘉宾名单囊括了The Who乐队、麦当娜、碧昂斯等一众大牌巨星。事实上,对体育不感兴趣,但为了观看最新广告和半场时段的明星表演而死守超级碗的观众大有人在。
自1967年以来,超级碗已经举办过48届,加州、德州和佛罗里达是超级碗最常见的举办最多的州。哪里聚集人群,哪里就拥有财富。对于赛事举办地而言,超级碗意味着当地餐饮和旅游业经营的巅峰时刻。关于超级碗,曾有这样一组有趣的统计数字:比赛期间,约有3000万磅的食物被吃掉,包括1100万磅薯片和400万磅爆米花;9000万美国人将在中场休息时使用卫生间。3.5亿加仑的水会被冲掉,相当于尼亚加拉瀑布7分钟的流量。700美元是超级碗球票的票面价格;而黑市上可以达到7000美元《福布斯》对超级碗赛事的估价高达4.2亿美元,而奥运会却仅有2.3亿美元。
原本,超级碗的“碗”(Bowl)并不是真的碗,只不过是季末赛的非正式一种表述方式。而现在,承载着激烈赛事、澎湃人海、新辣创意、顶级巨星超级碗已经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黄金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