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职学生的教育管理模式关系到高职培养目标的的实现与否,高职学生管理中恰当运用以“疏”为主,以“堵”为辅,疏堵并举的管理模式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高职学生;疏堵并举;教育管理模式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特色与本质体现在其培养目标和管理模式上。高职的培养的目标是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并具有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劳动者和专门人才。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加强和改善学生管理工作。
在当前高职学生管理中应提倡运用以“疏”为主,以“堵”为辅,疏堵并举的管理模式。所谓“疏”指的是表扬与正面引导教育,所谓“堵”指的是适当的批评与纪律惩罚。为什么在高职学生管理中要提倡疏堵并举的管理模式呢?因为人是有动力源的。概括起来。人的动力来自三个方面。一是物质动力,二是精神动力,三是外在压力。要做好人的工作,就要在这三方面狠下功夫。学生的行为虽然也受经济利益(主要是未来的经济利益)的驱动,但他们毕竟是纯粹的消费者,因而学生管理工作不能過多地采用经济办法。人是有信念和理想的,因此,思想动员和精神激励是任何条件下都不可缺少的个人行为推动力。人类的有目的的行为都是出于对某种需要的追求,未得到的需要是产生动力的起点,也是精神激励的起点。由于学生的思想单纯,心理承受力也远低于步入社会的成年人,他们对某种需要的追求往往显得很强烈也很明显,并且,这种追求一旦受挫,对自身的打击也是很重的。因此,学生工作者要善于理解和理解学生的需要,采取顺乎“人心”的管理方法,满足学生的需要,引导学生的行为。外在压力是外界施加在个人身上的一种力量,这种力量来自准则、环境和竞争体制等。事实上,竞争具有单纯物质动力和精神动力无法替代的功能。如果没有竞争体制,某些人可能因为垄断了获得利益的机会而减弱创新进取意识,另一些人却因为没有机会也同样失去活力。因此,学生工作者应为整体制定宽严适当的规则,违规者必惩;为个人创造平等竞争的环境,执行竞争规则,优胜劣汰,发挥每个人最大潜能。由于学生的心理比较脆弱,过大的外在压力不利于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因此,学生管理工作只能采用以“疏”为主,以“堵”为辅,疏堵并举的管理模式。
以疏为主,必须掌握好一下两个关键点:
一、新生入学教育。这是实施学生管理的第一个关键。因此时学生要面对从一个中学生到高职生的身份转换,许多过去从来未遇到过的问题往往会纷至沓来,不少人也就会显得手足无措。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学生工作者都能够拿出慈母般的心肠,耐心地正面引导帮助学生,使他们及早度过高职生活的适应期,这对以后的工作开展是非常有利的。
在入学教育中,有两类学生需要我们多加关注。一类是家境优越的独生子女,这部分学生的比重在逐年增大。由于他们从小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依赖式生活,入校后表现出较低的生活能力,有的不知道怎么去买饭,有的不会洗衣服,有的不会叠被子,更有甚者是有人晚上蚊帐里跑进蚊子而不知道怎么办,只能偷着哭。……对此类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是当务之急。学生工作者要想方设法,采取诸如老生带新生,新生间互相学习提高等措施,让独生子女们及早过好生活自理关,把精力转到学习上来。另一类需要关注的是那些来自多子女家庭中的学生。虽然与独生子女们比较起来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较强,但在他们中的一部分人身上有表现出了另一种弱点,即由心理上的自我封闭而带来的行动上的“离群索居”。这一小部分同学往往家庭条件很差,在经济上他们能省则省,怕别人瞧不起就只能远离集体,既不关心别人,也不希望他人来打扰自己,独来独往。对这类同学,学生工作者应根据实际,在不伤害学生自尊下的前提下,采取物质上适当资助,思想上恰当引导的办法,使他们尽快融入火热的集体生活之中。
实践证明,无论对家境优越的独生子女,还是对过早品尝生活艰辛的贫困孩子,入学初期的军训在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吃苦耐劳的精神,自我约束能力和集体主义精神等诸多方面都起着其他教育手段所无法替代的作用。因此,学生工作者一定要充分抓住并利用新生入学军训这一有利时机,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引导教育,为以后的工作开展打下一个良好基础。
二、新学期(年)教育。这是高职学生管理工作的又一个关键。此时的教育一定要具有针对性,既要紧随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根据本学期(年)所开课程的特点,结合专业思想教育来确定管理目标和方法。高职生对社会事物的认识能力虽比中学时有所提高,但理性思维能力还很低,对所学专业的认识还不足,学生工作者一定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必要的疏导。在具体的学习、生活中,既要让他们看到自己的成长成果,又要让他们认识到自身的诸多不足;既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又要加强对他们的挫折教育,增强其心理承受力。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任务,每学期(年)初的思想和专业教育便是完成这项工作的切入点。
在学期教育中,学生工作者可紧紧围绕当前社会就业形势和人才竞争的现实,通过各种形式进行切实的教育。例如,可以通过学生管理部门电视宣讲,各班级召开主题班会,利用演讲、辩论等方式,让学生们清楚的认识到学校领导对他们的高度重视和社会给予的期望,要想取得将来在社会上的高价值,在校期间必须在各方面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否则,不但有可能因为不合格而毕不了业,即使能勉强毕业也因缺乏真才实学而被社会淘汰。这种紧密联系社会现实的学期教育,对稳定学生的专业思想,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起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必须客观地承认,“疏”在高职学生管理中至关重要,而“堵”也绝非可有可无。因为实践证明,要想搞好学生管理,必须疏堵并举。高职生的管理中也不缺乏需要纪律惩罚才能达到管理要求的特殊学生,对他们,必要时的“堵”一定要跟上。否则,将影响对高职生整体的目标管理。
有这样一位高职学生,时不时地私拿同学钱物,经常吸烟喝酒,对学生工作者的疏导教育充耳不闻,直到有一天受到了严厉的处分后,他才如梦初醒。痛哭流涕后他决心重塑自我,经过一年的努力,他又重新归入了优等生的行列。由此可见,在学生管理中“堵”的作用绝不可缺。
在学生管理中,如何运用“堵”呢?简言之,疏要恰如其分,堵须威严有力。
疏要恰如其分是说,在学生管理中正面引导一定要掌握好方式方法。尊重与理解是疏的前提。因为对学生工作者来说,只有尊重和了解学生,才能在面对具体问题时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在标准和要求的确定上才能符合学生实际,对学生的教育才能收到“润物细无声”的甘霖之效。如果忽视了尊重这个前提,关着门定要求,颐指气使的命令学生,那么再详细的规章制度,再动听的劝道言语也毫无意义,更谈不上会有很好的管理效果。
堵须威严有力是说,“堵”有用,但切勿滥用。如果把“堵”比做一枚炮弹的话,那他的杀伤力应该是威力型的。因此,用前一定要考虑好是否该用,用在哪儿,用在何时,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目的,否则,即击不中目标,还会乱炸无辜,引起混乱,取得适得其反的恶果。
以“疏”为主,以“堵”为辅,疏堵并举,是实现高职学生管理目标的一个好模式。在实践中只要运用得当,必能产生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 马琼,浅谈高校学生的管理问题,科学导刊,2010(13).
[2] 亓俊,浅谈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管”与“理”,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5).
[3] 尹成江,强化素质教育建立新的学生工作管理模式,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3(5)
作者简介:孙孝玲(1959.10)山东惠民人 烟台职业学院韩国语(技术)学院 院长 副教授
关键词:高职学生;疏堵并举;教育管理模式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特色与本质体现在其培养目标和管理模式上。高职的培养的目标是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并具有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劳动者和专门人才。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加强和改善学生管理工作。
在当前高职学生管理中应提倡运用以“疏”为主,以“堵”为辅,疏堵并举的管理模式。所谓“疏”指的是表扬与正面引导教育,所谓“堵”指的是适当的批评与纪律惩罚。为什么在高职学生管理中要提倡疏堵并举的管理模式呢?因为人是有动力源的。概括起来。人的动力来自三个方面。一是物质动力,二是精神动力,三是外在压力。要做好人的工作,就要在这三方面狠下功夫。学生的行为虽然也受经济利益(主要是未来的经济利益)的驱动,但他们毕竟是纯粹的消费者,因而学生管理工作不能過多地采用经济办法。人是有信念和理想的,因此,思想动员和精神激励是任何条件下都不可缺少的个人行为推动力。人类的有目的的行为都是出于对某种需要的追求,未得到的需要是产生动力的起点,也是精神激励的起点。由于学生的思想单纯,心理承受力也远低于步入社会的成年人,他们对某种需要的追求往往显得很强烈也很明显,并且,这种追求一旦受挫,对自身的打击也是很重的。因此,学生工作者要善于理解和理解学生的需要,采取顺乎“人心”的管理方法,满足学生的需要,引导学生的行为。外在压力是外界施加在个人身上的一种力量,这种力量来自准则、环境和竞争体制等。事实上,竞争具有单纯物质动力和精神动力无法替代的功能。如果没有竞争体制,某些人可能因为垄断了获得利益的机会而减弱创新进取意识,另一些人却因为没有机会也同样失去活力。因此,学生工作者应为整体制定宽严适当的规则,违规者必惩;为个人创造平等竞争的环境,执行竞争规则,优胜劣汰,发挥每个人最大潜能。由于学生的心理比较脆弱,过大的外在压力不利于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因此,学生管理工作只能采用以“疏”为主,以“堵”为辅,疏堵并举的管理模式。
以疏为主,必须掌握好一下两个关键点:
一、新生入学教育。这是实施学生管理的第一个关键。因此时学生要面对从一个中学生到高职生的身份转换,许多过去从来未遇到过的问题往往会纷至沓来,不少人也就会显得手足无措。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学生工作者都能够拿出慈母般的心肠,耐心地正面引导帮助学生,使他们及早度过高职生活的适应期,这对以后的工作开展是非常有利的。
在入学教育中,有两类学生需要我们多加关注。一类是家境优越的独生子女,这部分学生的比重在逐年增大。由于他们从小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依赖式生活,入校后表现出较低的生活能力,有的不知道怎么去买饭,有的不会洗衣服,有的不会叠被子,更有甚者是有人晚上蚊帐里跑进蚊子而不知道怎么办,只能偷着哭。……对此类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是当务之急。学生工作者要想方设法,采取诸如老生带新生,新生间互相学习提高等措施,让独生子女们及早过好生活自理关,把精力转到学习上来。另一类需要关注的是那些来自多子女家庭中的学生。虽然与独生子女们比较起来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较强,但在他们中的一部分人身上有表现出了另一种弱点,即由心理上的自我封闭而带来的行动上的“离群索居”。这一小部分同学往往家庭条件很差,在经济上他们能省则省,怕别人瞧不起就只能远离集体,既不关心别人,也不希望他人来打扰自己,独来独往。对这类同学,学生工作者应根据实际,在不伤害学生自尊下的前提下,采取物质上适当资助,思想上恰当引导的办法,使他们尽快融入火热的集体生活之中。
实践证明,无论对家境优越的独生子女,还是对过早品尝生活艰辛的贫困孩子,入学初期的军训在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吃苦耐劳的精神,自我约束能力和集体主义精神等诸多方面都起着其他教育手段所无法替代的作用。因此,学生工作者一定要充分抓住并利用新生入学军训这一有利时机,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引导教育,为以后的工作开展打下一个良好基础。
二、新学期(年)教育。这是高职学生管理工作的又一个关键。此时的教育一定要具有针对性,既要紧随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根据本学期(年)所开课程的特点,结合专业思想教育来确定管理目标和方法。高职生对社会事物的认识能力虽比中学时有所提高,但理性思维能力还很低,对所学专业的认识还不足,学生工作者一定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必要的疏导。在具体的学习、生活中,既要让他们看到自己的成长成果,又要让他们认识到自身的诸多不足;既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又要加强对他们的挫折教育,增强其心理承受力。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任务,每学期(年)初的思想和专业教育便是完成这项工作的切入点。
在学期教育中,学生工作者可紧紧围绕当前社会就业形势和人才竞争的现实,通过各种形式进行切实的教育。例如,可以通过学生管理部门电视宣讲,各班级召开主题班会,利用演讲、辩论等方式,让学生们清楚的认识到学校领导对他们的高度重视和社会给予的期望,要想取得将来在社会上的高价值,在校期间必须在各方面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否则,不但有可能因为不合格而毕不了业,即使能勉强毕业也因缺乏真才实学而被社会淘汰。这种紧密联系社会现实的学期教育,对稳定学生的专业思想,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起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必须客观地承认,“疏”在高职学生管理中至关重要,而“堵”也绝非可有可无。因为实践证明,要想搞好学生管理,必须疏堵并举。高职生的管理中也不缺乏需要纪律惩罚才能达到管理要求的特殊学生,对他们,必要时的“堵”一定要跟上。否则,将影响对高职生整体的目标管理。
有这样一位高职学生,时不时地私拿同学钱物,经常吸烟喝酒,对学生工作者的疏导教育充耳不闻,直到有一天受到了严厉的处分后,他才如梦初醒。痛哭流涕后他决心重塑自我,经过一年的努力,他又重新归入了优等生的行列。由此可见,在学生管理中“堵”的作用绝不可缺。
在学生管理中,如何运用“堵”呢?简言之,疏要恰如其分,堵须威严有力。
疏要恰如其分是说,在学生管理中正面引导一定要掌握好方式方法。尊重与理解是疏的前提。因为对学生工作者来说,只有尊重和了解学生,才能在面对具体问题时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在标准和要求的确定上才能符合学生实际,对学生的教育才能收到“润物细无声”的甘霖之效。如果忽视了尊重这个前提,关着门定要求,颐指气使的命令学生,那么再详细的规章制度,再动听的劝道言语也毫无意义,更谈不上会有很好的管理效果。
堵须威严有力是说,“堵”有用,但切勿滥用。如果把“堵”比做一枚炮弹的话,那他的杀伤力应该是威力型的。因此,用前一定要考虑好是否该用,用在哪儿,用在何时,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目的,否则,即击不中目标,还会乱炸无辜,引起混乱,取得适得其反的恶果。
以“疏”为主,以“堵”为辅,疏堵并举,是实现高职学生管理目标的一个好模式。在实践中只要运用得当,必能产生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 马琼,浅谈高校学生的管理问题,科学导刊,2010(13).
[2] 亓俊,浅谈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管”与“理”,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5).
[3] 尹成江,强化素质教育建立新的学生工作管理模式,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3(5)
作者简介:孙孝玲(1959.10)山东惠民人 烟台职业学院韩国语(技术)学院 院长 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