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常见的一种周围血管阻塞性疾病,发病率逐年增加,并可引起肺栓塞,严重威胁患者生命。以往诊断主要靠X线静脉造影。近年来由于彩色多普勒技术的发展,目前已成为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首选方法。本文对2005年5月~2010年7月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2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病例资料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病例21例,24条病变血管,其中单侧18例,双侧3例,男17例,女4例。病程5天~14个月,年龄23~78岁。入院时均有不同程度患肢肿胀、疼痛及活动受限。
仪器:使用3台多普勒超声诊断仪。两台SIEMEHSG50,探头频率5~10MHz。另一台GELOGLQ5,探头频率12MHz,血流方向与声速夹角<60°。
检查方法:受检者取仰卧位,暴露下肢,依次扫查髂外静脉、股总静脉、股深静脉、及大隐静脉,俯卧位检查腘静脉、胫后静脉、膝关节屈曲内收检查胫前静脉。检查小腿肌肉静脉丛时,适当抬高足部,从而是该部肌肉放松。探头自股静脉由上而下沿血管走行扫查,纵切与横切相结合,以实时超声观察管壁、管腔及周围结构,记录血栓部位、大小及栓塞程度。CDFI显示彩色血流充填,充盈缺损,PW测量血流速度,注意双侧对比,挤压远端的血管显示血流充盈情况有助于诊断。
结 果
本组21例患者中,男17例,女4例,其中急性栓塞13例,亚急性栓塞5例,慢性3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在下肢13例,右下肢5例,双侧3例。
讨 论
血管壁破坏,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流缓慢瘀滞被公认为是形成静脉血栓的三大因素。目前认为形成机制主要如下:卧床患者肌肉泵作用丧失使局部血液淤滞,损伤血管内皮,堆积的血液因子激活的凝血因子及血栓本身的清除,后者则增加血液的黏滞度。血栓常见于左侧下肢深静脉,与左髂总静脉前方有右髂总动脉横跨其前方,对其造成压迫且狭窄作用有关。
血栓形成按时间分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期。一般发病2周内为急性期;2周~6个月为亚急性期;6个月以上为慢性期。血栓形成的时间不同,其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各异。急性血栓声响图表现为血栓形成部位血管显著增宽,但管壁规整清晰,血栓呈均匀性低回声,管腔内完全或部分阻塞。CDFI显示未探及血流信号。亚急性声响图表现为血栓回声较急性阶段增强,静脉管径正常大小,血栓处静脉管腔不能被压瘪,静脉腔内探及部分血流信号。慢性血栓声像图表现为管径正常或变细,管壁模糊而不规整,血栓呈中或较高回声。
在超声分期方面,亚急性与急性期DVT有时难以区分,需结合超声图像特征及发病时间综合判断,虽然仅凭超声对部分急性、亚急性血栓难以区分,但是总的来讲,大多数下肢深静脉血栓超声改变是具有特征性,能对其进行较为准确的分期。DVP的诊断以往认为“X线静脉造影”是最准确的诊断方法但此方法有创伤性。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技术对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具有很高的直观性和特异性,而且是一种无创性检查方法,操作简便,具有安全、准确、迅速等特点。可动态观察血栓形成的急、慢性期及用药情况。客观的评价疗效。可作为无创性诊断DVT的首选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 徐利群.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小腿静脉血栓形成的研究.医药论坛杂志,2004,25:22-23.
2 孙葵葵,王辰,古丽夏提.深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及临床分析.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4,27:727-730.
3 李建初,衰光华,柳丈仪,等.血管和浅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9:183-184.
4 廖新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超声诊断[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3,20(5):744-745.
资料与方法
本组病例21例,24条病变血管,其中单侧18例,双侧3例,男17例,女4例。病程5天~14个月,年龄23~78岁。入院时均有不同程度患肢肿胀、疼痛及活动受限。
仪器:使用3台多普勒超声诊断仪。两台SIEMEHSG50,探头频率5~10MHz。另一台GELOGLQ5,探头频率12MHz,血流方向与声速夹角<60°。
检查方法:受检者取仰卧位,暴露下肢,依次扫查髂外静脉、股总静脉、股深静脉、及大隐静脉,俯卧位检查腘静脉、胫后静脉、膝关节屈曲内收检查胫前静脉。检查小腿肌肉静脉丛时,适当抬高足部,从而是该部肌肉放松。探头自股静脉由上而下沿血管走行扫查,纵切与横切相结合,以实时超声观察管壁、管腔及周围结构,记录血栓部位、大小及栓塞程度。CDFI显示彩色血流充填,充盈缺损,PW测量血流速度,注意双侧对比,挤压远端的血管显示血流充盈情况有助于诊断。
结 果
本组21例患者中,男17例,女4例,其中急性栓塞13例,亚急性栓塞5例,慢性3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在下肢13例,右下肢5例,双侧3例。
讨 论
血管壁破坏,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流缓慢瘀滞被公认为是形成静脉血栓的三大因素。目前认为形成机制主要如下:卧床患者肌肉泵作用丧失使局部血液淤滞,损伤血管内皮,堆积的血液因子激活的凝血因子及血栓本身的清除,后者则增加血液的黏滞度。血栓常见于左侧下肢深静脉,与左髂总静脉前方有右髂总动脉横跨其前方,对其造成压迫且狭窄作用有关。
血栓形成按时间分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期。一般发病2周内为急性期;2周~6个月为亚急性期;6个月以上为慢性期。血栓形成的时间不同,其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各异。急性血栓声响图表现为血栓形成部位血管显著增宽,但管壁规整清晰,血栓呈均匀性低回声,管腔内完全或部分阻塞。CDFI显示未探及血流信号。亚急性声响图表现为血栓回声较急性阶段增强,静脉管径正常大小,血栓处静脉管腔不能被压瘪,静脉腔内探及部分血流信号。慢性血栓声像图表现为管径正常或变细,管壁模糊而不规整,血栓呈中或较高回声。
在超声分期方面,亚急性与急性期DVT有时难以区分,需结合超声图像特征及发病时间综合判断,虽然仅凭超声对部分急性、亚急性血栓难以区分,但是总的来讲,大多数下肢深静脉血栓超声改变是具有特征性,能对其进行较为准确的分期。DVP的诊断以往认为“X线静脉造影”是最准确的诊断方法但此方法有创伤性。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技术对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具有很高的直观性和特异性,而且是一种无创性检查方法,操作简便,具有安全、准确、迅速等特点。可动态观察血栓形成的急、慢性期及用药情况。客观的评价疗效。可作为无创性诊断DVT的首选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 徐利群.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小腿静脉血栓形成的研究.医药论坛杂志,2004,25:22-23.
2 孙葵葵,王辰,古丽夏提.深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及临床分析.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4,27:727-730.
3 李建初,衰光华,柳丈仪,等.血管和浅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9:183-184.
4 廖新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超声诊断[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3,20(5):744-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