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对公共卫生学院开展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全面分析总结的基础上,探索建立社会实践长效机制,充分发挥育人功能。
【关键词】社会实践;品德教育;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使受教育者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要进一步改进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加强学校德育与学生生活和社会实践的联系,充分重视第二课堂和有效利用社会资源,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社会实践作为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重要途径,在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包括品德教育、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方面,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徐州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在社会实践这一平台上,充分发挥各专业优势,发掘学生潜质,在社会实践工作中取得了可喜成绩。
一、社会实践在学生品德教育方面的影响
2004年8月,中共中央颁布十六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文件指出:“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社会实践是学生品德教育的重要载体,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逐步完成从个体到集体的蜕变,实现主观思想与客观现实的统一,并形成具有个人特点的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能够客观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终成为一个有理想有思想的社会人。
公共卫生学院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并在实践中达到了思想教育、意志磨练与素质培养等方面的多重教育目的。社会实践主要有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勤工助学,青年志愿者社区服务,医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见习等若干形式,各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现实要求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进行实践。任何一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最重要达到的思想教育目的都是要求学生扎根社会,了解人民群众最基本的需求,能够服务群众,增进与人民群众的感情,了解国情,体验民情,增强艰苦创业、立志成才的意识,培养脚踏实地、务实肯干的优良作风,增强社会责任感,提高政治意识和政治敏感性[1],认识到我国在改革开放过程中,面临的困难,肯定改革开放取得的成绩,坚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政治信念,自觉地实践科学发展观,投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去,积极要求进步,为全面夺取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做出应有的贡献。新世纪的大学生,肩负着时代的使命,象牙塔的时代已经过去,现实要求当代大学生必须了解社会、认识社会,发现不足,然后改进社会,社会实践是在校大学生融入社会生活的有效路径,在实践的过程中,实现自我升华,完成“小我”到“大我”的认知历程。
二、社会实践在学生科研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方面的影响
建设创新型国家,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需要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2]。21世纪是竞争的时代,主要的竞争形式还是体现在创新能力方面。作为医学院校的学生,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有着更高标准的要求。我院学生拥有较强的竞争意识,积极要求实践,在实践中学知识,长才干,谋发展。
决心参加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学生,我院从中挑选优秀的学生干部,给予其充分的施展空间,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实践方案、制定实践方法、安排组织参加实践的人员、做好后期总结工作,遇到困难时,请求老师协助,老师再来引导学生深入开展社会实践,在克服困难和解决疑难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体验到创新的价值和意义,更利于其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在实践方案设计时,要求问卷的设计符合当地民情,具有一定的可行性,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最终达到既要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又要满足社会的需求,能够达到“双赢”的结果[3]。比如我院2008年的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内容为地方性氟中毒的调查,徐州市丰县水质中氟含量偏高,出现很多氟中毒的典型临床表现,而很多居民却不自知。调查地点选在丰县,符合了当地的实际情况,对当地居民起到了宣传教育的作用,为人民健康的维护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同时,让学生在问卷调查的过程中,学会用最适合的语言询问自己想要得到的答案,问卷的内容更有助于学生加深了解流行病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及防治,为当地居民测血压、量身高,评估健康状况,也有效地为书本知识与实际情况的结合做出推动作用,当地居民也会咨询一些和自身健康相关的问题,有很多问题是学生所不知道的或知道的不详细的,在请教老师的同时,发现自己理论知识的不足,将自己所欠缺的知识补上。在后期的总结工作中,要求学生自己做好数据处理工作,查阅相关文献,写好总结报告。在整个社会实践的过程中,我院真正做到了坚持以学生为本,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发挥专业知识,发掘自身潜力,锻炼人际交往能力,把握合作精神的内涵,让学生产生足够的社会责任感,发现我国公共卫生事业的建设任重而道远,自觉要求进步,努力学好专业知识,体现了“两课”实践教学的本质意义。
有很多高年级的学生跟着专业老师做科研。刚开始时因为缺乏完整的理论知识系统,没有经验,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只能跟着老师的步伐前进。但是我院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用心观察,潜心学习,阅读文献,自己进行研究设计,在老师的实验结束后,部分同学自己设计的实验也已基本成形,经过指导老师的指点后,修正不足,改进方法,然后付诸实施,很快便拥有了属于学生自己的实验成果。实验的过程中出现很多困难,专业知识不牢,动手能力不足、实验动物个体差异无法把握等等,所有的困難学生基本上都能够一一克服,真正做到在研究中学习,在学习中研究。实验的过程使得学生培养了严谨的学习、工作态度,熟悉了数据库的使用方法、实验设计的程序,熟练掌握并运用了专业知识,为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上更好的为人民服务铺平道路。
部分学生选择在当地见习,独立的见习更有助于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能力的培养。公共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学生可以选择在医院的医务处、教务科等处见习,预防医学专业的学生可以选择在医院、疾控中心、卫生服务站等处见习,用自己所学习的知识服务当地人民,进行知行结合,将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弥补,对知识的汲取产生危机感和紧迫感,驱使自己以一个独立的社会人的姿态培养自己、管理自己、支配自己,逐步学会如何待人接物、与人沟通,提高自己各方面能力[4],也为以后更融洽地踏入社会做好准备。
假期不回家的学生、贫困生、学校所在城市的学生也可选择勤工助学,在校教务处,学工处,团委、保卫处、传达室等部门,帮助老师处理一些事情。不仅可以减轻家庭经济负担,更重要的是在实践的过程中,了解各部门的职责,学习如何更好的与人相处,从老师身上学习待人接物的方式等。
合理安排学生社会实践,加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力度,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近三年来我院学生获得“全国三好学生”称号一人,并有多名同学获得省、市级荣誉称号,本科生以第一作者公开发表论文数量占学生总数的20%,我院同时被评委省、市社会实践先进单位,社会实践与品思想教育、理论知识、科学研究的结合,使得在校学生能够自觉要求思想进步,并能将书本的知识带入社会,实践的经验带回课堂,对发现的问题加以研究解决,从而巩固专业知识,掌握实践技能,真正成为“四有”新人,为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做好充分的准备。
参考文献
[1]张培营.如何使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双向受益[J].思想教育研究,2006(2).
[2]张娥英.谈社会实践对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性[J].
[3]盛连喜.新时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认识与思考[J].科学社会主义,2007(1).
[4]牛磊.浅析社会实践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08(2).
作者简介:刘立忠(1981—),男,大学本科,徐州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讲师。
【关键词】社会实践;品德教育;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使受教育者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要进一步改进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加强学校德育与学生生活和社会实践的联系,充分重视第二课堂和有效利用社会资源,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社会实践作为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重要途径,在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包括品德教育、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方面,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徐州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在社会实践这一平台上,充分发挥各专业优势,发掘学生潜质,在社会实践工作中取得了可喜成绩。
一、社会实践在学生品德教育方面的影响
2004年8月,中共中央颁布十六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文件指出:“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社会实践是学生品德教育的重要载体,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逐步完成从个体到集体的蜕变,实现主观思想与客观现实的统一,并形成具有个人特点的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能够客观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终成为一个有理想有思想的社会人。
公共卫生学院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并在实践中达到了思想教育、意志磨练与素质培养等方面的多重教育目的。社会实践主要有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勤工助学,青年志愿者社区服务,医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见习等若干形式,各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现实要求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进行实践。任何一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最重要达到的思想教育目的都是要求学生扎根社会,了解人民群众最基本的需求,能够服务群众,增进与人民群众的感情,了解国情,体验民情,增强艰苦创业、立志成才的意识,培养脚踏实地、务实肯干的优良作风,增强社会责任感,提高政治意识和政治敏感性[1],认识到我国在改革开放过程中,面临的困难,肯定改革开放取得的成绩,坚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政治信念,自觉地实践科学发展观,投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去,积极要求进步,为全面夺取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做出应有的贡献。新世纪的大学生,肩负着时代的使命,象牙塔的时代已经过去,现实要求当代大学生必须了解社会、认识社会,发现不足,然后改进社会,社会实践是在校大学生融入社会生活的有效路径,在实践的过程中,实现自我升华,完成“小我”到“大我”的认知历程。
二、社会实践在学生科研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方面的影响
建设创新型国家,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需要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2]。21世纪是竞争的时代,主要的竞争形式还是体现在创新能力方面。作为医学院校的学生,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有着更高标准的要求。我院学生拥有较强的竞争意识,积极要求实践,在实践中学知识,长才干,谋发展。
决心参加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学生,我院从中挑选优秀的学生干部,给予其充分的施展空间,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实践方案、制定实践方法、安排组织参加实践的人员、做好后期总结工作,遇到困难时,请求老师协助,老师再来引导学生深入开展社会实践,在克服困难和解决疑难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体验到创新的价值和意义,更利于其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在实践方案设计时,要求问卷的设计符合当地民情,具有一定的可行性,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最终达到既要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又要满足社会的需求,能够达到“双赢”的结果[3]。比如我院2008年的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内容为地方性氟中毒的调查,徐州市丰县水质中氟含量偏高,出现很多氟中毒的典型临床表现,而很多居民却不自知。调查地点选在丰县,符合了当地的实际情况,对当地居民起到了宣传教育的作用,为人民健康的维护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同时,让学生在问卷调查的过程中,学会用最适合的语言询问自己想要得到的答案,问卷的内容更有助于学生加深了解流行病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及防治,为当地居民测血压、量身高,评估健康状况,也有效地为书本知识与实际情况的结合做出推动作用,当地居民也会咨询一些和自身健康相关的问题,有很多问题是学生所不知道的或知道的不详细的,在请教老师的同时,发现自己理论知识的不足,将自己所欠缺的知识补上。在后期的总结工作中,要求学生自己做好数据处理工作,查阅相关文献,写好总结报告。在整个社会实践的过程中,我院真正做到了坚持以学生为本,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发挥专业知识,发掘自身潜力,锻炼人际交往能力,把握合作精神的内涵,让学生产生足够的社会责任感,发现我国公共卫生事业的建设任重而道远,自觉要求进步,努力学好专业知识,体现了“两课”实践教学的本质意义。
有很多高年级的学生跟着专业老师做科研。刚开始时因为缺乏完整的理论知识系统,没有经验,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只能跟着老师的步伐前进。但是我院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用心观察,潜心学习,阅读文献,自己进行研究设计,在老师的实验结束后,部分同学自己设计的实验也已基本成形,经过指导老师的指点后,修正不足,改进方法,然后付诸实施,很快便拥有了属于学生自己的实验成果。实验的过程中出现很多困难,专业知识不牢,动手能力不足、实验动物个体差异无法把握等等,所有的困難学生基本上都能够一一克服,真正做到在研究中学习,在学习中研究。实验的过程使得学生培养了严谨的学习、工作态度,熟悉了数据库的使用方法、实验设计的程序,熟练掌握并运用了专业知识,为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上更好的为人民服务铺平道路。
部分学生选择在当地见习,独立的见习更有助于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能力的培养。公共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学生可以选择在医院的医务处、教务科等处见习,预防医学专业的学生可以选择在医院、疾控中心、卫生服务站等处见习,用自己所学习的知识服务当地人民,进行知行结合,将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弥补,对知识的汲取产生危机感和紧迫感,驱使自己以一个独立的社会人的姿态培养自己、管理自己、支配自己,逐步学会如何待人接物、与人沟通,提高自己各方面能力[4],也为以后更融洽地踏入社会做好准备。
假期不回家的学生、贫困生、学校所在城市的学生也可选择勤工助学,在校教务处,学工处,团委、保卫处、传达室等部门,帮助老师处理一些事情。不仅可以减轻家庭经济负担,更重要的是在实践的过程中,了解各部门的职责,学习如何更好的与人相处,从老师身上学习待人接物的方式等。
合理安排学生社会实践,加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力度,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近三年来我院学生获得“全国三好学生”称号一人,并有多名同学获得省、市级荣誉称号,本科生以第一作者公开发表论文数量占学生总数的20%,我院同时被评委省、市社会实践先进单位,社会实践与品思想教育、理论知识、科学研究的结合,使得在校学生能够自觉要求思想进步,并能将书本的知识带入社会,实践的经验带回课堂,对发现的问题加以研究解决,从而巩固专业知识,掌握实践技能,真正成为“四有”新人,为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做好充分的准备。
参考文献
[1]张培营.如何使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双向受益[J].思想教育研究,2006(2).
[2]张娥英.谈社会实践对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性[J].
[3]盛连喜.新时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认识与思考[J].科学社会主义,2007(1).
[4]牛磊.浅析社会实践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08(2).
作者简介:刘立忠(1981—),男,大学本科,徐州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