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引言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日渐成为课堂教学中的得力“助手”,尤其是“班班通”工程的实施,让我们的每一堂课都可以应用信息化设备和资源,极大地优化了教学手段,让教学充满了张力。多年来,我潜心钻研,努力进取,适应时代需求,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下面根据实践和理解,谈谈自己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信息技术应用。
二、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随着“新课标”的施行,教学内容不断丰富、教学课时不断减少,这就意味着要求教师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向学生传递更多的信息。只有采取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才能适应这一局面。“班班通”教学的运用,突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粉笔加板书”的局限,大大增加了课堂教学的容量,提高了教学效率,为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有效的措施。
(一)信息技术在汉语拼音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汉语拼音是识字和学习普通话的基石。但拼音与孩子们的实际生活联系不大,学习起来难免枯燥,这会大大影响初入学的孩子们学习语文的兴趣。但是在教学中运用了信息技术后,汉语拼音课堂立刻生动起来。
教材中,每一个拼音字母都配有情境图,但画面是静止的,刺激的强度不够,不能让学生充分进入情境,点燃求知的火花。在教学中,可以把情境图制作成为动画。如教学“i u ü”三个拼音字母时:随着优美动听的背景音乐,展现一幅夏日小河的画面,清清的河水,绿绿的水草,一只小蚂蚁在岸边要过河,可是它不会游泳,非常着急,该怎么办呢?一只乌龟游了过来,把小蚂蚁背过河去。一条鱼儿看见了,连连夸奖。那么生动的画面、那么动听的音乐、那么可爱的形象,此时学生已经不需要教师过多地去组织教学,只需稍稍点拨,一首有趣的儿歌便脱口而出。学生喜欢哪个形象就用鼠标点击一下,这样与蚂蚁的“蚁”、乌龟的“乌”、鱼儿的“鱼”谐音形似的“i”“u”“ü”便从画面上跳了出来,画外音:“你想学会我吗?”“你想和我做朋友吗?”等鼓励的语言,此时此刻,学生欢呼雀跃,学意盎然。这样,通过动画情境,给学生营造一个愉悦的学习氛围,学生觉得学习拼音有趣、有情、有意,于是每天都期待着语文课的到来。
(二)信息技术在识字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记识生字是低段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我们在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中可以利用图画、字、形等形象化的手段来帮助学生掌握汉字的音、形、义。信息技术为我们提供了一把打开成功之门的金钥匙,在教学中借助了声、电、光等现代技术,能使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那色彩鲜艳的画面、优美动听的音乐、丰富多彩的内容,都深深地吸引着学生,使他们对新知识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记忆效率明显提高了。如教学“笑”字,传统教学只告诉学生上面是竹字头,下面是“夭”。根据汉字象形字的构字特点,探索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笑”字教学,先由投影出示一个卡通脸谱,然后依次将眼、眉演变成“竹”字头,将鼻子演变成“╯”,将嘴演变成“一”,脸谱笑时,两个嘴角也演变成“丿”和“乀”,转眼一个“笑”字就出现了。在艺术的感染、熏陶、启迪下,他们在快乐中不知不觉地记住了这个字,掌握了字义,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新奇精彩的画面令学生惊奇不已,妙趣横生的卡通人物令学生开怀大笑。 在课堂教学中,我摸索出了把生字做成活动式的,使学生通过操作鼠标,学会探索新知和巩固练习的学习方式,学生操作鼠标对生字归纳分类、寻找规律,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
(三)信息技术在指导朗读时的有效运用
小学语文课程目标明确指出“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学生朗读能力的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将视频、图片、动画、声音等融为一体的多媒体把抽象的语言文字变成图文并茂的感情朗读,使学生形成多种感官刺激,传递情感,容易进入文章的意境,让朗读成为一种美的享受。例如在教学《找春天》中,要求学生感悟春光的美好,体会大自然的情趣。为达到这个目标,在教学中,我用班班通“范读”先播放春天美景的视频,在优美的图画和动听旋律中,学生的兴趣马上就被激发了起来。紧接着把事先准备的范读插入,声情并茂的朗读使学生们沉醉其中。看着视频上的字幕,有些学生开始小声跟读。此时,我干脆让学生练读,慢慢地,在此情境中多數学生已能读出“味”了,几遍后,我关掉范读,问“谁想读一读?”学生们都跃跃欲试。利用课件,创设生动的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朗读积极性,享受读书的乐趣,为逐步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打下基础。
(四)信息技术在学习课文内容中的有效应用
在以往的教学中,重言语表达教学内容,其形式比较平淡,较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学习持续性短,自觉性差。多媒体以直观、形象的内容感染和吸引着学生。例如在《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教学中,对于一些孩子来说,他们不知道雷锋叔叔是谁。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我通过“班班通”网络查找雷锋叔叔的资料,组织学生交流。因为有了直观认知,让学生如见其人,孩子们的兴趣被激发了,想象力被唤醒了,他们在课文学习中,小组交流各抒己见,纷纷被雷锋精神深深感动,并畅谈了要做雷锋叔叔那样的人的志向。课堂教学达到了理想的效果。
三、信息技术在学生学习方式中的有效应用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我让学生学习如何在网上搜索自己需要的资料,比如雷锋叔叔的故事、奥运会资料、各个国家地区的国花和区花等。通过网络查找资料、整理资料,帮助学生有效地使用网络、利用网络进行学习,和同学交流学习心得等,而不是利用网络来玩游戏。 在这种学习方式下,教师不再作为知识的权威,将预先组织好的知识体系传授给学生,只充当指导者、合作者和助手的角色,与学生共同经历知识探究的过程。学生也不再作为知识的接收者,被动学习,而是能与教师一样通过各种途径获取信息,带着自己的兴趣、需要与客观世界对话,从而使学习与研究统一。
总而言之,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运用提高了学生的兴趣,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增长了学生的知识。在信息化时代,这种高效率的现代教学工具,它与语文教学整合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教育发展的需要。信息技术的应用,需要我们从实际出发,寻找文本与多媒体技术的最佳结合点,才能达到理想效果。 让学生学习语文更有兴趣,才是根本,只有促进他们自主参与其中,获取知识,提高语文素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才能真正得到提高。
【作者单位:濉溪县陈集中心学校三和小学 安徽】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日渐成为课堂教学中的得力“助手”,尤其是“班班通”工程的实施,让我们的每一堂课都可以应用信息化设备和资源,极大地优化了教学手段,让教学充满了张力。多年来,我潜心钻研,努力进取,适应时代需求,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下面根据实践和理解,谈谈自己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信息技术应用。
二、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随着“新课标”的施行,教学内容不断丰富、教学课时不断减少,这就意味着要求教师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向学生传递更多的信息。只有采取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才能适应这一局面。“班班通”教学的运用,突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粉笔加板书”的局限,大大增加了课堂教学的容量,提高了教学效率,为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有效的措施。
(一)信息技术在汉语拼音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汉语拼音是识字和学习普通话的基石。但拼音与孩子们的实际生活联系不大,学习起来难免枯燥,这会大大影响初入学的孩子们学习语文的兴趣。但是在教学中运用了信息技术后,汉语拼音课堂立刻生动起来。
教材中,每一个拼音字母都配有情境图,但画面是静止的,刺激的强度不够,不能让学生充分进入情境,点燃求知的火花。在教学中,可以把情境图制作成为动画。如教学“i u ü”三个拼音字母时:随着优美动听的背景音乐,展现一幅夏日小河的画面,清清的河水,绿绿的水草,一只小蚂蚁在岸边要过河,可是它不会游泳,非常着急,该怎么办呢?一只乌龟游了过来,把小蚂蚁背过河去。一条鱼儿看见了,连连夸奖。那么生动的画面、那么动听的音乐、那么可爱的形象,此时学生已经不需要教师过多地去组织教学,只需稍稍点拨,一首有趣的儿歌便脱口而出。学生喜欢哪个形象就用鼠标点击一下,这样与蚂蚁的“蚁”、乌龟的“乌”、鱼儿的“鱼”谐音形似的“i”“u”“ü”便从画面上跳了出来,画外音:“你想学会我吗?”“你想和我做朋友吗?”等鼓励的语言,此时此刻,学生欢呼雀跃,学意盎然。这样,通过动画情境,给学生营造一个愉悦的学习氛围,学生觉得学习拼音有趣、有情、有意,于是每天都期待着语文课的到来。
(二)信息技术在识字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记识生字是低段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我们在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中可以利用图画、字、形等形象化的手段来帮助学生掌握汉字的音、形、义。信息技术为我们提供了一把打开成功之门的金钥匙,在教学中借助了声、电、光等现代技术,能使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那色彩鲜艳的画面、优美动听的音乐、丰富多彩的内容,都深深地吸引着学生,使他们对新知识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记忆效率明显提高了。如教学“笑”字,传统教学只告诉学生上面是竹字头,下面是“夭”。根据汉字象形字的构字特点,探索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笑”字教学,先由投影出示一个卡通脸谱,然后依次将眼、眉演变成“竹”字头,将鼻子演变成“╯”,将嘴演变成“一”,脸谱笑时,两个嘴角也演变成“丿”和“乀”,转眼一个“笑”字就出现了。在艺术的感染、熏陶、启迪下,他们在快乐中不知不觉地记住了这个字,掌握了字义,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新奇精彩的画面令学生惊奇不已,妙趣横生的卡通人物令学生开怀大笑。 在课堂教学中,我摸索出了把生字做成活动式的,使学生通过操作鼠标,学会探索新知和巩固练习的学习方式,学生操作鼠标对生字归纳分类、寻找规律,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
(三)信息技术在指导朗读时的有效运用
小学语文课程目标明确指出“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学生朗读能力的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将视频、图片、动画、声音等融为一体的多媒体把抽象的语言文字变成图文并茂的感情朗读,使学生形成多种感官刺激,传递情感,容易进入文章的意境,让朗读成为一种美的享受。例如在教学《找春天》中,要求学生感悟春光的美好,体会大自然的情趣。为达到这个目标,在教学中,我用班班通“范读”先播放春天美景的视频,在优美的图画和动听旋律中,学生的兴趣马上就被激发了起来。紧接着把事先准备的范读插入,声情并茂的朗读使学生们沉醉其中。看着视频上的字幕,有些学生开始小声跟读。此时,我干脆让学生练读,慢慢地,在此情境中多數学生已能读出“味”了,几遍后,我关掉范读,问“谁想读一读?”学生们都跃跃欲试。利用课件,创设生动的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朗读积极性,享受读书的乐趣,为逐步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打下基础。
(四)信息技术在学习课文内容中的有效应用
在以往的教学中,重言语表达教学内容,其形式比较平淡,较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学习持续性短,自觉性差。多媒体以直观、形象的内容感染和吸引着学生。例如在《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教学中,对于一些孩子来说,他们不知道雷锋叔叔是谁。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我通过“班班通”网络查找雷锋叔叔的资料,组织学生交流。因为有了直观认知,让学生如见其人,孩子们的兴趣被激发了,想象力被唤醒了,他们在课文学习中,小组交流各抒己见,纷纷被雷锋精神深深感动,并畅谈了要做雷锋叔叔那样的人的志向。课堂教学达到了理想的效果。
三、信息技术在学生学习方式中的有效应用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我让学生学习如何在网上搜索自己需要的资料,比如雷锋叔叔的故事、奥运会资料、各个国家地区的国花和区花等。通过网络查找资料、整理资料,帮助学生有效地使用网络、利用网络进行学习,和同学交流学习心得等,而不是利用网络来玩游戏。 在这种学习方式下,教师不再作为知识的权威,将预先组织好的知识体系传授给学生,只充当指导者、合作者和助手的角色,与学生共同经历知识探究的过程。学生也不再作为知识的接收者,被动学习,而是能与教师一样通过各种途径获取信息,带着自己的兴趣、需要与客观世界对话,从而使学习与研究统一。
总而言之,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运用提高了学生的兴趣,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增长了学生的知识。在信息化时代,这种高效率的现代教学工具,它与语文教学整合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教育发展的需要。信息技术的应用,需要我们从实际出发,寻找文本与多媒体技术的最佳结合点,才能达到理想效果。 让学生学习语文更有兴趣,才是根本,只有促进他们自主参与其中,获取知识,提高语文素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才能真正得到提高。
【作者单位:濉溪县陈集中心学校三和小学 安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