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晚上问女儿桔子:“明天早上想吃什么?”
她问:“都有什么?”
“红豆薏仁粥+煮鸡蛋+牛奶;饺子+蔬果汁;蛋餅+燕麦牛奶。”
她淡淡地回应:“都还可以,你做什么我都吃。”
我补充道:“最后一种:五彩炒饭+牛排+蔬果汁。”
桔子的眼睛立马亮了,她毫不犹豫冲口而出:“我要最后一种!”
一份美好的早餐有什么功效呢?桔子带着对它的向往,很快睡去。第二天早晨,闹钟响起,她没有要我喊,一骨碌爬起来:“妈妈我的炒饭好了吗?牛排好了吗?”
食物们已经摆在餐桌上,“汩汩”地冒着香气,桔子洗漱完毕,打开手机听英语,然后兴致勃勃地享用她的早餐。全部光盘。她擦嘴,哼着歌曲换鞋,拿电话手表,背书包,心满意足地上学去了。
想起前一天的早晨,我煮了一碗面条,用了辣椒炒肉做码子,以为她爱吃,结果只吃了小半碗,说是没胃口,然后中午打电话来,说是快饿出低血糖了。
这两个早晨,就是非常好和“还可以”的对比。
桔子是一个温和的孩子。她一般不会用“很一般、不够好、很差、难吃死了和我不喜欢”这样的词汇来形容事物,她用“还可以”来概括它们。如果我看不见她诚实的胃和真实的想法,就有可能被这些语言误导。
我从人群走来,深知“还可以”是个大坑,所以很关注这个词汇在她嘴里蹦出的频率。日常生活中,经常鼓励她:依从直觉,体察内心所想,凡事做出最靠近心愿的选择。物质生活不要贪多,购买可以减少,但质地有要求,尽可能靠近喜欢的样子。这是从小就渗透的理念。
曾经让她试过一堂课,上完问她感受,她反应平淡,说“还可以”,当时拉着她转身就走。
“还可以”的课,没有必要上。孩子的时间和精力那么宝贵,为什么要砸在这些不死不活的事情上呢?
经常陪她去上芭蕾课,那是一种与“还可以”天差地别的状态——每次她都去得很早,别的班还没下课,就在小教室里练习,等到别的班集合了,迫不及待地冲进去——真的是“冲”,生怕少跳了一分钟,中间除非老师要她们出来擦汗和喝水,不会找任何理由离开教室。整个过程,电量满格,眼睛雪亮。
芭蕾课是一个标准。一个进对了教室的标准。它让我知道她热爱的课堂长什么样子。后来,低于这个标准的课外班,我们全砍了。省心省力省钱的结果,是她有更多的时间沉浸在喜欢的事物上。心不杂,才能有所为。
孩子的心性,是很好辨别的。如果不用“还可以”的事物去奴役她、占有她,让她以为“还可以”就是人生的常态,一种叫作惊喜的东西,就会在她的眼里和心里肆意生长。
与孩子相比,成人简直是“还可以”的重灾区。一份“还可以”的工作,一段“还可以”的感情,几乎可以撂倒很多人的一生。
“还可以”的感情,“还可以”的关系,有什么样的特性呢?它不是一个最佳选项,甚至不是一个次优选项,它只是一个可有可无的选项。一个可以暂时填补寂寞,但长期来看让你变糟糕的选项。它就像一个泥潭,你一旦陷进去,有时就很难拔出来。
年岁渐长。越来越觉得,人们的生活品质,基本上与他们的心智、胆识和能力成正比。人的命运,除了少数是运气使然,大部分是自己选择的结果。
美好人生是一个稀缺的果子,需要经常对庸常说“不”,并且持续地奋力伸手,才有可能采摘到。将就、妥协和放弃的人生态度,注定与它错失。
希望我的这个叫桔子的孩子,从否定一份不喜欢的早餐开始,不断积蓄力量,清理前路上那些“还可以”的食物、衣服、关系,拥有干净和清朗的生活,按照自己的意愿饱满地度过她的一生。
她问:“都有什么?”
“红豆薏仁粥+煮鸡蛋+牛奶;饺子+蔬果汁;蛋餅+燕麦牛奶。”
她淡淡地回应:“都还可以,你做什么我都吃。”
我补充道:“最后一种:五彩炒饭+牛排+蔬果汁。”
桔子的眼睛立马亮了,她毫不犹豫冲口而出:“我要最后一种!”
一份美好的早餐有什么功效呢?桔子带着对它的向往,很快睡去。第二天早晨,闹钟响起,她没有要我喊,一骨碌爬起来:“妈妈我的炒饭好了吗?牛排好了吗?”
食物们已经摆在餐桌上,“汩汩”地冒着香气,桔子洗漱完毕,打开手机听英语,然后兴致勃勃地享用她的早餐。全部光盘。她擦嘴,哼着歌曲换鞋,拿电话手表,背书包,心满意足地上学去了。
想起前一天的早晨,我煮了一碗面条,用了辣椒炒肉做码子,以为她爱吃,结果只吃了小半碗,说是没胃口,然后中午打电话来,说是快饿出低血糖了。
这两个早晨,就是非常好和“还可以”的对比。
桔子是一个温和的孩子。她一般不会用“很一般、不够好、很差、难吃死了和我不喜欢”这样的词汇来形容事物,她用“还可以”来概括它们。如果我看不见她诚实的胃和真实的想法,就有可能被这些语言误导。
我从人群走来,深知“还可以”是个大坑,所以很关注这个词汇在她嘴里蹦出的频率。日常生活中,经常鼓励她:依从直觉,体察内心所想,凡事做出最靠近心愿的选择。物质生活不要贪多,购买可以减少,但质地有要求,尽可能靠近喜欢的样子。这是从小就渗透的理念。
曾经让她试过一堂课,上完问她感受,她反应平淡,说“还可以”,当时拉着她转身就走。
“还可以”的课,没有必要上。孩子的时间和精力那么宝贵,为什么要砸在这些不死不活的事情上呢?
经常陪她去上芭蕾课,那是一种与“还可以”天差地别的状态——每次她都去得很早,别的班还没下课,就在小教室里练习,等到别的班集合了,迫不及待地冲进去——真的是“冲”,生怕少跳了一分钟,中间除非老师要她们出来擦汗和喝水,不会找任何理由离开教室。整个过程,电量满格,眼睛雪亮。
芭蕾课是一个标准。一个进对了教室的标准。它让我知道她热爱的课堂长什么样子。后来,低于这个标准的课外班,我们全砍了。省心省力省钱的结果,是她有更多的时间沉浸在喜欢的事物上。心不杂,才能有所为。
孩子的心性,是很好辨别的。如果不用“还可以”的事物去奴役她、占有她,让她以为“还可以”就是人生的常态,一种叫作惊喜的东西,就会在她的眼里和心里肆意生长。
与孩子相比,成人简直是“还可以”的重灾区。一份“还可以”的工作,一段“还可以”的感情,几乎可以撂倒很多人的一生。
“还可以”的感情,“还可以”的关系,有什么样的特性呢?它不是一个最佳选项,甚至不是一个次优选项,它只是一个可有可无的选项。一个可以暂时填补寂寞,但长期来看让你变糟糕的选项。它就像一个泥潭,你一旦陷进去,有时就很难拔出来。
年岁渐长。越来越觉得,人们的生活品质,基本上与他们的心智、胆识和能力成正比。人的命运,除了少数是运气使然,大部分是自己选择的结果。
美好人生是一个稀缺的果子,需要经常对庸常说“不”,并且持续地奋力伸手,才有可能采摘到。将就、妥协和放弃的人生态度,注定与它错失。
希望我的这个叫桔子的孩子,从否定一份不喜欢的早餐开始,不断积蓄力量,清理前路上那些“还可以”的食物、衣服、关系,拥有干净和清朗的生活,按照自己的意愿饱满地度过她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