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法”优化高中历史教学

来源 :新华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quallleo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生处在一个由单纯记忆转向记忆和理解双重应用的思维层次上。所以增强高中生的理解能力、抛弃死板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尝试在素质教育下把历史讲出新意,讲出活力是必由之路。结合对当前教学情况的认识和自己10多年的经验,我做出了以下“四法”教学尝试。
  1 情景再现法 在教学中,当讲述某一历史问题的时候,我们可以借助一些影视媒体、自身经历等手段将问题贴近化,以使学生能够很好地理解。
  比如,在讲解《中国古代的商业》时,会讲到关于宋朝时期市的一些情况。我们就可以利用同学都看过的连续剧《水浒传》中的片段进行讲解。其中,武松怒杀潘金莲一节的一些场景设置就是对这个重要知识点的恰当描述。其中有:武大郎的家,楼下是武大郎做烧饼的地方,楼上是武大郎和潘金莲的住所。他的对面王婆家一楼是茶馆,二楼就是居住的房间。并且,武大郎做好烧饼去卖的时候,也不管天早天晚就挑着担子去街上叫卖烧饼。同学们对这个场景描述很熟悉。那么,我们可以借此由学生说出宋朝市的特点:坊、市界限被打破;早市、夜市经营时间昼夜相连。这样,学生对这一问题的理解就加深了一步,也便于记忆。
  2 类比法讲解 所谓类比法,其实也就是用一些学生能够看得见或者易于理解的例子进行同类事物相比,将比较难于理解的知识点简单化、通俗化。化无形为有形,化生僻为常见。
  比如,在讲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时,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学生不仅要会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原理来解决问题,而且,还要求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上树立起“生产关系只有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才能推动经济发展”。然而,我们知道,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概念是马克思提出的一个比较难理解的概念。在初中阶段,虽然接触过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问题,但是,初中阶段基本上只是停留在要求学生记忆的层次上。随着高中知识点的深入学习,学生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就不能仅限于记忆,还要进入到一个比较深入的理解阶段。但是,经过调查,我发现我教的学生很多或者说是大部分都不是很明白。比如,许多学生对这样一道历史试题感到比较困惑:
  有一幅漫画,几个人在用“曹冲称象”的方法在称量一个冬瓜的重量。这幅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大跃进运动 B. 人民公社化运动
  C. “文化大革命”运动D. 真理标准大讨论
  许多学生搞不清为什么要选择大跃进,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有什么区别,在问老师的时候,许多老师的回答也只是简单的按照答案念一遍,或者说:“就是这样,选这个就对了!”“这有什么好讲的,这个就是生产力,这个就是生产关系!”其实,学生并没有真正的理解和区分。老师抱怨学生对这些“想当然”的问题不理解,学生抱怨老师没有讲清楚问题,以致出现互相埋怨的情况。之所以这样,主要就是老师的“想当然”在学生那里已经超出了自我理解能力的范围。
  其实,老师可以采用类比法讲解此类问题。关于生产力,可以用邓小平说过的那一句话作为讲解突破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句话学生很容易理解。科学技术在现代社会中学生也有很深的感受,网络科技、新款手机电脑、奥运会体育场馆、中国的航天飞行器等等,都是人类在生产、生活中的智慧结晶。同学们可以从这些日常生活中的事物来深切地体会和感受生产力的进步。这样的讲解,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
  以本题为例,人们的积极性再高,化肥再是高科技,哪怕种子是从地核里面钻出来的,能够长出那么大的冬瓜吗?世界上有像电影里那种神奇魔法的药水吗?根本不可能,这个已经超出了人类自身创造能力的范围,是不切合实际发展水平的。谁要是能够种出这么大的冬瓜,那肯定是在做梦,在讲生产关系的时候也可以用一些学生易于接受的事物或者社会现象进行类比。生产关系,就好比同学和同学之间、老师之间的关系,你昨天晚上违反学校纪律,今天班主任老师就把校规校纪拿出来了,这叫什么?这说明你和你老师之间发生了关系,这就是一种简单的生产关系。这些话语听起来很简单,也近似庸俗,但是,学生能够从日常生活中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简单例子中体会出来生产关系的概念和内涵。
  3 调查实践法 调查实践法,其实也就是在讲述到某一历史事件,遇到某一个不容易理解的历史事物或者概念时老师可以要求学生做一下相关的社会实践调查。在讲述《中国古代的耕作技术》时,其中有魏晋南北朝时期兴起并沿用到今天的耕耙技术。由于许多学生都是90后的人,对于这种耕作技术不是特别的理解,甚至可能会把这个当做一个近似神秘的农业耕作技术。为了增强学生们对这一个耕作技术的理解,以便更好的感悟历史和认知历史,我要求学生回到家里面问问家长,什么是比较简单的耕耙技术,具体操作是怎样的。这样一来,学生就会觉得历史不是死板的背诵课本,而是鲜活的社会现实。
  4 情感理解法 历史教学不是干巴巴的读资料,也不是简单的制作一些精美的课件叫学生去看。新课程的改革,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历史感,使命感。
  在讲到《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关于工业革命的影响的时候,老师们会谈到工业革命对环境的破坏,会引入相关图片讲解。那么,我们就可以用情感理解法进行讲解。如“同学们,假如,今天是一个阳光明媚、春风和煦的周末,你和你的同学来到咱们市森林公园游玩,放眼望去,绿树葱葱,垂柳绕堤岸,鸟语伴花香。你和你的朋友到水中划船,碧波荡漾,鱼翔浅底,那么,同学们肯定会觉得心旷神怡!”学生们会对老师的这种描述有一种心灵上的美好认同感。老师进而说:“同学们,如果你去另外一个地方游玩,发现河岸边高立的烟囱在向天空喷着黑色的气体。堤岸边,垂柳干枝枯木,提鼻子一闻,一股臭鱼臭袜子味,于是,你来到水中划船,发现鱼儿都在仰泳,时不时的还有一两只乌龟在晒肚皮。啊!你觉得轻松惬意!”此话一出,学生们哗声一片。老师的两种描述在学生的心理情感接受方面产生了强烈反差。他们就会对工业革命有进一步的全面、深刻的认识,会认识到工业革命给环境带来的严重污染,也更加增强了自己的环保意识。
  综上所述,历史是鲜活的,历史是灵动的。历史教学就是要发掘晶莹剔透的活水,用千变万化的教学手段去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寓教于乐,乐中解惑。
  
  收稿日期:2011-11-05
  
其他文献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过程既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认知过程,又是学生能力的发展过程。因此教师要彻底掘弃和摆脱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把主要经历放在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提供信息,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上.关键是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还给学生学习的主动权,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活”起来,让学生插上创新的翅膀,自由飞翔。  1 相信学生有信心,有能力学好  1.1 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
期刊
新课标改变了过去“一本统天下”的局面,做到了一纲多本,而且教材的内容和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和以往的教学大纲相比,新课标更关注人的发展,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它不仅给教学留下了自主创新的空间,而且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根据二十年的教学经验,认为以下几点尤为重要:  1 转变自身观念,适应新的形势 新课程改革,不仅在教学理念上先进、课程设计上科学,而且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大面积推进,这就需要
期刊
【摘要】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我们可以通过计算机迅速直观地获取知识,借助计算机收集大量的信息,去探究许多未知的事物。而“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精神的课程,正迅速普及到中小学,成为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重要学科。   【关键词】创新意识;创造环境;创新能力    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我们可以通过计算机迅速直观地获取知识,借助计算机收集大量的信息,去探究许多未知的事
期刊
【摘要】教学要唤起学生乐学情感,把“钥匙”交给学生,鼓励学习钻研感兴趣的问题,最大限度的满足每个学生对历史知识的需求,从而不断地培养和发展学生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  【关键词】历史;素质;教育    历史课是一门思想性很强的学科,如何通过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历史课在素质教育中作用,下面我就中学历史课堂教学如何体现素质教育思想的实践,谈点粗浅的认识。  1 唤起学生乐学的情感   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既
期刊
【摘要】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本文就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如何贯彻合作学习理念开展合作学习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主要探讨了合作学习的模式构建以及如何实施两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合作学习;合作目标;合作活动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学生自我监控、自我发展、自我提高的重要途径之一。笔者结合高中政治教学的特点,在合作学习思想指导下,构
期刊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永恒课题。它以挖掘人的创新潜能、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促进人的个性的和谐发展为宗旨,同时,创新教育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小学数学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学科,是培养与提高人的文化素质和科学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广泛的应用性。小学教师应站在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高度,塑造学生创新个性,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我们要千方百计地激“活”学生主体
期刊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应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 联系生活讲数学, 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知识生活化。 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  Daily life of elementary school mathematics  Cheng Mingming  【Abstract】Mathematics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s, from the
期刊
在政治课堂教学中,进行课堂提问是实施启发式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求知欲望、培养思维能力、提高创新意识、检查教学效果的重要形式之一。课堂上,学生的参与程度、学生能否把注意力和思维集中到所学的知识与隋感中去,将直接影响到课堂的优与劣,而科学合理的课堂提问,就是提高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下面就如何高效利用课堂提问谈几点看法。  1 提问的对象   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教毕竟是为了学,课
期刊
德国天才儿童卡尔.威特的父亲说:“对于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是教育,而不是天赋,孩子成为天才还是庸才,不是决定于天赋,而是决定于出生-5.6岁时的教育。”在他的教育理念的引导下,中国母亲刘卫华成功培养出闻名世界的哈佛女孩刘亦婷。刘亦婷的成功不仅取决于超群的智力,更耀眼的在于其人格魅力。她顽强的精神,友善的态度,诚恳的待人方式无一不是在幼年时母亲为她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刘亦婷的母亲回忆说:“放弃天才的培养
期刊
国情教育从根本上说是使学生从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上了解我国的国情,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使教育主动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开展国情教育,是历史学科的责任,也是历史学科的优势,本人在历史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现有知识水平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现在举例谈谈。  1 揭示屈辱史、探索史,理解只有社会主义道路才能救中国   从鸦片战争开始,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侵略过中国,从清政府到国民党反动政府,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