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誉世界的中国传统文化小吃——中华龙丸

来源 :百姓投资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ffreykao9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龙丸传说
  
  提起中国传统文化小吃,民间素有北有鸡骨,南有龙丸之说。鸡骨,即出自河北曲阳的爆烧山鸡骨,如今早已失传。而龙丸则是指享誉赣南一带的著名传统文化小吃——中华龙丸。古人曾评价中华龙丸说:“汤中有丸,肉中有汤。”著名词人宋之问也有这样的词句评价中华龙丸:“琥珀汤中落玉丸,一杯浓酒到碧宵。”其实,关于中华龙丸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
  传说上古年间,黄帝和炎帝争夺天下,最后决战于阪泉,这就是传说中的阪泉之战。在这次决战中,轩辕黄帝战胜了炎帝成为了中原诸神之王。战败的炎帝则逃到了南方,终日里郁郁寡欢、食欲不振。其从人找遍了天下的名医良方也不能治愈炎帝的病疾,甚至尝遍了世间的百草也不能恢复往日的活力。后来炎帝在路过揭阳山时遇到了一位仙人,赐给了他一碗肉丸,炎帝吃了后顿觉得神清气爽、五脏俱和,恢复了往日的体魄。为了感激这位仙人,加之对故乡的思念,炎帝遂把这种肉丸命名为中华龙丸。
  斗转星移、人世苍苍。昔日称雄的豪杰早已陨落,却把中华龙丸留在了人间,秦汉时期中华龙丸曾一度被道家所垄断,成为道家养生滋补之佳品,被称为“龙目养生汤”。唐宋之时,中华龙丸又成了赣南等地方官员送给皇帝的贡品,其制作技术及配方一直深藏于宫廷大内,一直是皇家的御用珍品。直到清末,清宫监人张有全将秘方盗出紫金城,中华龙丸才流传到了民间。
  
  (二)乱世沉浮
  
  中华龙丸传到民间后又遭受了几番变故,导致中华龙丸在中国的土地上绝迹,其配方一度消弭在历史的长河之中。直到解放后,中国龙丸才又出现在了中国香港的九龙,成为了享誉全岛的著名文化小吃。
  中国龙丸来到香港也是几经周折,自从清宫太监张有全将其配方带出皇宫,他便回到了老家,把中华龙丸的制作工艺传给了亲友,使中华龙丸再度兴盛起来,成为当地的一大特色小吃。民国初期,北方地区战乱频繁、民不聊生。其时张有全已经谢世,其义子张冲带着中华龙丸的配制秘方逃到了香港,这样一直延续到了今天。
  现在,中华龙丸已经成了香港著名的传统文化小吃,已其味道浓郁、营养丰富等特点,深受人们的喜欢。后又经享誉世界的著名厨艺大师欧宝胤先生的改良,使得中华龙丸又一次获得了新生,受到了香港各界人士的好评。改良后的中华龙丸具有用料考究,工艺独特,营养更丰富,味道更鲜美,色泽更艳丽等特点,并且正式已中华龙丸命名,并且注册了专利和商标,成了代表香港的特色文化饮食,被世界各国朋友所熟知。
  2006年,中华龙丸更是被国际餐饮界权威机构评为“中国最有特色的小吃”,一时间受到了国际餐饮界的广泛关注。一些国际知名的餐饮企业还主动要求合作,希望能够把中华龙丸这个品牌作大做强,肯德基、麦当劳等一些跨国的餐饮企业还纷纷表示希望中国龙丸可以进入自己的企业,以便让自己的餐饮文化与中国文化有机的结合起来。此举在中国是绝无仅有的,这充分表明了中华龙丸与身所具有的文化魅力,以及在中国传统小吃界中不可撼动的地位,更是在世界饮食界舞台上展示了中国小吃所独有的风味与文化内涵,为中国的传统小吃在国际餐饮界赢得了良好的声誉。
  
  (三)王者归来
  
  如今,中华龙丸的传人张冲老先生已年逾古稀,其一手创办的张氏餐饮企业已颇具规模,现由其子张显生先生打理。而赋闲在家的张老先生虽然终日与儿孙为伴,享受着天伦之乐。但其内心却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风光旖旎的故乡,希望把中华龙丸带回祖国内地。
  2006年,张冲老先生终于完成了他的夙愿,回到了自己阔别已久的故乡。在那里张老先生斥资修建了多所希望小学,以及一大批公益事业。而且还把中华龙丸的专利配方和技术无偿地赠给了其在老家的亲人,并且叮嘱他们要把中华龙丸发扬光大,不但要让自己的家乡人吃到中华龙丸,更要让全中国人都能吃到中华龙丸。使中华龙丸不再成为被皇家独享的御用珍品,要让中华龙丸也能走进寻常百姓家。
  2006年11月,张冲老先生在香港伊丽莎白皇家医院病逝,享年86岁。为了完成张冲老先生要把中华龙丸推广到内地的遗愿,其家乡的亲人已经在当地做起了龙丸生意,并得到了张老先生的长子张显生先生的大力扶持,以便更快地完成张老先生的心愿。
  现在,内地龙丸的生产规模正在扩建中,其负责人一再表示,中华龙丸一定要打破贵族的门槛,要把龙丸推广到寻常百姓中间,公司要把中华龙丸打造成老百姓吃的起的贵族小吃,这才符合中华龙丸做为传统小吃的身份,这更是其传人张冲老先生生前唯一的遗愿。
  目前,中华龙丸的推广工作正在策划之中,一些基本工作已经完成。社会各界纷纷期待着该项目能够进早开展,以便让更多的人能够吃上这种历史悠久、味道独特、营养丰富的著名传统文化小吃。
  联系地址:吉林省吉林市恒山西路90号
  联系电话:0432—8189114
其他文献
曾经遥远,在数不清的梦里边,我心似漂泊的孤帆,总在期待那一份真实的缘;昨天,一个不经意的回眸,我仿佛听到,听到你心跳的声音,那梦中的虚幻已悄然而去,就让春天的脚步,带我轻敲你的心门。”     创业之路    上世纪70 年代末,苏木卿的兄长从台湾彰化乡下浊水溪畔洗脚上岸,来到台湾北部基隆市郊,联合几位少年知己开设起客厅式的小型作坊,代客加工台湾玉戒面,由此开启了“石头记”艰难创业的序篇。苏木卿的
期刊
在一般的汽车装饰店中,单一品种的汽车饰品月销售额很难突破两千元。然而,一家小公司却创造了佳绩。他们从2004年底才开始生产、销售单一品种的汽车饰品。不到一年时间,公司盈利就接近百万,其产品的销售商、代商商也能月赚三四千到上万元。他们的成功,秘诀只有四个字——精确营销。    谋划选择精准的销售武器    2005年初,笔者接了一个小产品的策划案——将一种全新汽车饰品推上市。该产品是南宁卡琦公司在2
期刊
是不是还在犹豫该把精力投入哪些方面?我们的生意时间表系列将帮助你关注一些有价值的东西,不管你是处于生意的哪一个阶段。    第一年:创业    第二年到第五年:发展阶段    第五年到第十年:发展新台阶    第十年到退休:成熟阶段    接下来的时间:退出阶段    第一年:创业阶段    大部分生意在初始发展阶段都大同小异。首先是找到某种顾客想要购买的服务或产品。然后就是计划——不管是否是以书
期刊
年底传统节日临近,大学生创业者小梁开在广州地王广场的DIY木头作坊店生意红火得不得了,一天卖出的成品就有三四十件,定货数量更多。   两年多来,小店屡经坎坷,却始终高举“手工工艺”的原创旗帜,她与工艺学院的勤工学生成功合作,制作出了一件件独特的DIY产品,每月平均能赚四千多元钱。     学生创业选址仓促    与诸多大学生创业者一样,2005年,21岁的小梁抱着尝试先锋创意的想法杀入了商海;她所
期刊
小金猪前脚走奥运宝宝后脚来家政公司乐开怀   随着“金猪”宝宝一个个的降临,不但造成各大医院爆满、婴儿用品热销的局面,就连往年不温不火的月嫂行业也开始供不应求起来。   据记者了解,自2007年初开始,全国各地市场上的月嫂需求量就一路上扬,加上明年奥运宝宝的出生热潮,很多月嫂更是已被预订到2008年底。     工资赶超白领     3年前,绝大多数人还不知道月嫂究竟是做什么的,而在今天,当人们提
期刊
开家传统女红店  楚楚    【项目简介及市场前景】  2008年奥运会的圣火烧红了北京城,一些有特色的产业纷纷展露新角,目前市面上专门从事布艺品经营的店还不多见,特别是纯手工的工艺品。对返璞归真的追求,使得手工粗布鞋、绣花鞋,以它特有的韵味,舒适的脚感,激发了人们怀旧返古的感情。开这样一家店,首先你要耐住性子,保持良好的心态。   【效益分析】  其实,做生意的时候不仅贩卖的是产品,还有文化。在
期刊
王玉岱成了新闻界的名人了,他的“霹雳闪光豆”项目每年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上千名,受到当地政府部门的鼓励和表彰,评为泰安市“十大杰出青年”中国区域经济杰出人物,项目评为中国最有发展前途的小本投资前10名。  春晚进入千家万户,全球共注。然而一个不和谐的音符“鞭炮伤人事件”也在与时俱增,看着一个个被鞭炮炸伤或是肢体残缺面目全非,即便轻者炸伤皮肤,也要包着纱布过年,这便给举国欢庆热闹祥和的春晚,制造了“乌
期刊
想做一个成功的企业领导人是非常难的。这个人要善于学习和善于总结,要审时度势。能抓住主要矛盾,理出头绪,每打一仗都知道赢在哪里,输在哪里,所以联想的用人之道是强调能干会说  联想需要什么样的人?把人才培养提到战略策划这个层次,人才应该具备什么条件?我认为有三点:  第一,做人要正。因为你作为一个部门的领导人,相当于一个阿拉伯数字1。他带一个零就是10,带两个零就是100,带三个零就是1000。可见,
期刊
一根葱用一个塑料袋、两个土豆也放一个塑料袋,农贸市场的摊主们习惯了无偿为顾客提供塑料袋,而顾客也同样习惯了。想到今后要为这些塑料袋埋单,不少消费者都有些不满,摊主们也都怕“因小失大”,“平均下来不到1分钱的塑料袋我收顾客多少钱合适?要是不给塑料袋,大家都不来买我的东西怎么办?”摊主李平的话反映了很多人的意见。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指出:鉴于塑料购物袋已经
期刊
集中企业的优势资源,通过一个阶段的努力,建立战略性的区域市场壁垒,是走出同质化陷阱,摆脱上下游挤压的有效方法。   上有品牌产品的打压,下有同类产品企业的低价冲击,大卖场、连锁超市等强势零售终端索要高额进店费,进店无利可能还要亏,不进等于放弃市场,实在是“不做终端是等死,做了终端是找死!”。   怎么办?在北京、上海、杭州、广州等举办的营销研讨会上,经常会有企业的销售总经理们向我提出这类问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