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60年来鄱阳湖的生态环境变迁与生态经济区可持续发展探析

来源 :鄱阳湖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llacedfg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鄱阳湖是中国的第一大淡水湖,为国际重要湿地,其生态环境质量不仅影响当地居民的生活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对长江中下游地区产生重要影响,同时还关系到众多珍稀候鸟的生存。本文简要分析了新中国成立60年来鄱阳湖的生态环境变迁,回顾了近30年来围绕鄱阳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开展的实践和探索工作,并提出了当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对策。
  [关键词] 鄱阳湖;生态环境;生态保护;生态经济区;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061.5;F062.2;X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848(2009)02-0005-10
  [作者简介]鄢帮有(1963—),男,江西玉山人,自然地理学博士,江西省山江湖开发治理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研究员,主要从事流域管理、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严玉平(1971—),男,江西分宜人,生态学博士,江西省山江湖开发治理委员会办公室副研究员,主要从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江西南昌330046)
  [基金项目]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鄱阳湖生态保护与资源利用研究”阶段性成果(2007BAC23B);国家软科学计划“保护鄱阳湖‘一湖清水’战略研究”阶段性成果(2007GXS3D089);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沿鄱阳湖地区农业面源污染防控与综合治理技术研究”阶段性成果(2007BAD87B08)。
  [收稿日期]2009-09-06
  Eco-environmental Changes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Poyang Lake Ecological Economic Zone in 60 Years of the Founding of the PRC
  YAN Bang-youYAN Yu-ping
  Abstract: Poyang Lake, the biggest freshwater lake in China, is an international important wetland. Its eco-environmental change is not only rela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in the lower reaches of Yangtze River, besides around Poyang Lake region, but also affects the living of local inhabitants and some rare migratory birds. The paper analyzes the eco-envi-ronmental changes of the Poyang Lake in recent 60 years, reviews the practices and explorations of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of Poyang Lake in recent 30 years,and proposes the measures o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current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of the Poyang Lake eco-economic zone.
  Key words: Poyang Lake; eco-environment; ecological protection; ecological economic zone;sustainable development
  
  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为国际重要湿地,提供众多生态服务功能,具有无法估量的社会、经济、生态效应(王晓鸿, 2004;余达锦、胡振鹏, 2008)。鄱阳湖被列入我国十大生态功能保护区和世界自然基金会划定的全球重要生态区。新中国60年来,由于自然演替、湖区人口增多、流域内工业化、城镇化速度加快等因素,湖区正面临一系列生态环境变化。鄱阳湖生态环境质量的好坏,不仅反映了湖泊本身的发展,还关系到长江下游的水生态环境,也影响湖区居民的生活及冬季栖息于此的珍稀候鸟的生存,因此,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应当特别重视鄱阳湖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以全力推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可持续发展。
  
  一、新中国60年来鄱阳湖的生态环境变迁
  
  (一)湖面积和容积的变化
  鄱阳湖区是长江中、下游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由于围垦,鄱阳湖面积从上世纪中叶以来呈减小之势,至1998年后才有所恢复。围垦的发生,一方面是由于湖区发生大的洪涝灾害频率虽高,平均每10年一次,但湖区晚稻种植期(7~10月)滩地被淹可能持续30年才发生一次(彭锐等, 2009),这使晚稻在滩地种植风险相对较小;另一方面是由于湖区人口持续增加的压力,出现人水争地现象。
  1953年鄱阳湖水面面积维持在5050 km2,经历了3次大规模围垦活动后,至1976年,湖面减少1246 km2(蔡海生等, 2005;闵骞等,2006)。此后至1997有所减缓,但围垦仍在继续,21年间仍有55 km2湿地被围垦(王晓鸿等, 2004)。自1998年长江中下游发生特大洪灾后,江西省实施了“平垸行洪、退田还湖”工程,湖面积增大了210 km2(双退圩堤面积,图1)。
   align="right">
  至上世纪末,由于湖面积减少致使湖体容积相应减少77×108 m3。退田还湖工程后,湖体容积相应得到增加。新中国60年来,湖泊形态发生一些变化,湖岸线由2049 km减至1200 km,湖盆形态系数由85变为109,发展系数(弯曲系数)由9变为6(王晓鸿等, 2004)。
  (二)入湖水量的变化
  鄱阳湖流域面积占长江流域面积的9%,流域内地表径流通过五河汇入鄱阳湖。1950~1984年流域平均年径流量为1457×108 m3,1986~2000年流域平均年径流量1514×108 m3,即近20年来,流域入湖水量年平均增加57×108 m3(王晓鸿等, 2004)。21世纪后有所下降,年均入湖水量为1483×108 m3①
  1951~2005年,每5年的平均入湖水量呈规律性变化,20世纪50年代和90年代为高值期,其间则为中值和低值波浪式变化(王晓鸿等, 2004),21世纪初入湖水量又开始趋减(图2)。
  (三)水位的变化
  新中国60年来,鄱阳湖高水位出现频率逐渐增大。1953~1992年,长江汉口、九江两水文站洪峰水位超过20 m的洪水出现频率以每10年7.11%的速度增加(朱海虹、张本, 1997)。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鄱阳湖连续出现创纪录的最高水位,1995湖口最高水位达21.8 m,1998年则达22.58 m,表明鄱阳湖洪水位提高的速率加快。由于长江中下洪水位逐渐提高,洪灾发生频率加大,1949~2000年湖区特大水灾一般10年1次,20世纪90年代以来则平均3.3年1次(黄秋萍等, 2006)。
  依据1956~2005年鄱阳湖各水位站水位的实测资料显示,鄱阳湖年最高水位、最低水位和平均水位的平均值呈现升高的趋势,年最高水位平均值的升高最显著(图3)。最低水位和年平均水位的各站差异较大,平均值升高不明显。本世纪初,由于年入湖水量减小,降雨强度变弱,最高水位下降明显。
   (四)水质的变化
  1985~1989年,鄱阳湖水质以Ⅰ、Ⅱ类水为主,平均占85%(王晓鸿等, 2004);1991~1995年,整个湖区水质均达到地表水Ⅰ、Ⅱ类标准,水质良好(万金保、蒋胜韬, 2005);1996-2000年,全湖平均I、II类水比例下降,占64.2%,Ⅲ类水占30.5%,IV类水占5.3%;2001~2005年,鄱阳湖不再出现I类水,II类水为66.1%,Ⅲ类水占29.0%,劣Ⅲ类水占4.9%②。
  
  1985~2006年,鄱阳湖监测断面数据表明,I类水断面自1996年就不再出现,1997~2000年期间Ⅱ类水断面所占比例较大,随后出现Ⅲ类水断面逐年增加,2004年后劣Ⅲ类水所占断面比例急速上升(图4)。
  1985~2006年,鄱阳湖营养化程度不断提高。以4~9月份水质评价为例,全湖正缓慢向富营养化方向转化(图5)。1989年富营养化评价值为36,1999年上升为39,属中营养化状态;2000年后,评价值超过40,2005年后,评价值高达49,③接近富营养化状态,而湖周边部分封闭水产养殖水域已属中-富营养或富营养。综上分析,鄱阳湖水质近年来有所改善,但总体不如以往。
  (五)生物多样性的变化
  1.动物多样性的变化
  冬季受长江水位下降影响,鄱阳湖洲滩显露,分隔成大小湖泊近百个。大量浅水湖泊与河道沟汊相互交错,形成地形十分复杂的湿地生态系统,吸引数量巨大的候鸟,因而鄱阳湖被国内外鸟类专家学者誉为“鹤之王国、候鸟乐园”。
  鄱阳湖越冬候鸟数量呈动态变化,近10多年来,经过短暂的下降后,冬季到鄱阳湖的候鸟增多,特别是退田还湖完工后表现更为明显。2005年,鄱阳湖观察到水禽30种,高达321044只,其中14种水禽达到了国际重要意义标准。5个全球受威胁种到鄱阳湖越冬占全球种群数量比例较高,其中东方白鹳占全球种群数量的42%,鸿雁和白鹤超过全球估计数量,白枕鹤占全球种群数量的39%,白头鹤占迁徙路线种群数量的13%。此外,鄱阳湖有4个地点达到国际重要价值湿地标准,另有7个地点水禽相对较集中(纪伟涛等, 2006)。
  以鱼捕获量及结构探讨鄱阳湖动物变化情况。围垦造成鲤、纫鱼等喜草性的产卵鱼类产卵场面积从1961年的5.2万hm2下降至1984年的2.6万hm2。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末,鱼捕获量经历急剧下滑后,到80年代上升(图6),但渔获物的群体结构出现低龄化和小型化。以鲤鱼为例,在1963年的鱼获物中,0~1龄个体未予捕获,1974年0~1龄个体占15.7%、1984年0~1龄个体占62.9%。渔获量的增加是捕捞技术和方法的改变,如采用“丝网捕鱼”和“斩秋湖”的竭泽而渔的捕捞方式(王晓鸿等, 2004)。
  2.植被及植物多样性的变化
  鄱阳湖地处亚热带,自然条件复杂,植被类型多样,典型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2001年,鄱阳湖生活水生植物群丛42个,其中湿生植被群丛11个、挺水植被群丛6个、浮水植被与沉水植被群丛分别为11和14个(彭映辉等, 2003)。近些年来,鄱阳湖湿地较常见的水生、湿生植物种类正在消失或严重退化,曾经分布水生维管束植物38科102种(《鄱阳湖研究》编委会, 1988;王江林、万慧霖, 2000),20世纪80年代水生维管束植物减少为37科98种(官少飞等, 1987),水生维管束植物减少4种。
  新中国60年来,受人类和自然因素干扰,鄱阳湖湿地植被带不再完整,湿地植被分布面积逐年减少,生物量逐年下降。以湿地植被保存较好的蚌湖为例,其洲滩苔草群落生物量,1965年为2500 g.m-2,1989年为2416 g.m-2,1993~1994年为1717 g.m-2,30年间下降了783 g.m-2(赵其国, 2006)。
  综合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新中国60年来鄱阳湖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近20年来变化尤为明显。湖面面积和湖体容积经历初期急剧减少后,自1998年实施退田还湖工程开始恢复;上世纪90年代入湖水量有明显增加,最高水位出现频率逐渐增大,而在21世纪后随着降雨减少,平均水位回落;水质自上世纪80年代后部分监测河段逐渐恶化,湖水总体有向富营养化转化之趋势,伴随出现的是植物生物多样性降低,近年来越冬鸟类并没有减少。
  
  二、鄱阳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实践与探索
  
  流域综合管理是以流域为管理单元,在政府、企业和公众等共同参与下,运用行政、市场、法律手段,对流域内资源全面实行协调的、有计划的、可持续的管理,促进流域公共福利最大化(杨桂山等,2004)。发达国家的流域管理起步较早,如美国在上世纪30年代初开始的田纳西流域工程,以一条河流的综合开发带动了10万平方公里落后区域的“经济起飞”;日本的琵琶湖工程,创造了繁荣富庶且环境优美的“关西经济区”;还有澳大利亚的墨累-达令河流域工程以及欧洲的莱茵河工程等。发展中国家也有湄公河综合开发、亚马逊河治理等流域管理典型。江西山江湖工程实质上是江西省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的一项以维护鄱阳湖及其流域环境健康,促进鄱阳湖流域生态、经济、社会协调持续发展为目标的流域管理工程。山江湖工程按照流域综合管理理念,通过科学综合考察、成立流域综合管理机构、制定和实施流域管理规划、建立和完善鄱阳湖流域管理的法律与法规、探索发展模式和开发人力资源等手段,实施鄱阳湖流域可持续管理,保护鄱阳湖“一湖清水”。
  (一)开展了鄱阳湖流域资源环境综合科学考察与研究
  1983~1988年期间,江西省人民政府组织省内科技人员,进行了“鄱阳湖区综合科学考察”、“赣江流域自然资源综合科学考察”和“赣南山区农业自然资源综合考察”3次大规模的跨学科、跨部门、跨地区的综合科学考察。综合科学考察查清了鄱阳湖及其流域国土资源及生态环境状况,解决了一些长期争论不休的问题,形成了鄱阳湖流域开发整治的基本共识,为合理开发、利用、治理、保护鄱阳湖流域提供了科学依据。综合科学考察深化了对鄱阳湖区及鄱阳湖流域客观规律的认识,揭示出湖区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人类活动间的关系、上游下游关系及江湖关系,明确了治理鄱阳湖泥沙淤积必须以系统理论思想为指导,提出了“治湖必须治江,治江必须治山”这一科学理念,为山江湖综合开发治理工程理念的形成和实践奠定了基础。
  鄱阳湖及其流域的综合科学考察取得了许多重要研究成果,主要有:(1)江西省境内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与经济问题不是孤立的,单独治山、治水、治湖已是治不胜治;(2)“山是源,江是流,湖是库”,江西省山、江、湖构成了完整的鄱阳湖流域生态经济大系统;(3)鄱阳湖流域必须综合协调,统筹规划,系统开发,综合治理,以形成生态与经济的良性循环。
  
  (二)成立了流域综合管理机构
  流域的多种功能决定了流域管理目标的多样性,因而流域管理需要综合考虑多元化的利益群体诉求。流域管理涉及不同的利益相关方,既有代表部门,又有代表地域,还有企业、基层大众等。各类群体出于不同的权利、利益需求,往往存在着各种矛盾和冲突。同样,鄱阳湖流域管理涉及农、林、牧、渔、水利、环保、工矿、交通、能源、流通等众多领域和部门,范围广,领域多,具有明显的“综合性”特征。为将各有关部门工作有机联合在一起,综合协调,形成合力,共同推进鄱阳湖及其流域的管理事业,江西省专门成立了江西省山江湖开发治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及其协调、组织和实施管理体系——山江湖工程管理体系(见图7)。
  
    
  江西省山江湖开发治理委员会由省主要领导担任主任,有关厅局主要负责人任成员,作为决策机构,定期议事,协调鄱阳湖流域管理中的重大开发治理行动。江西省主要市、县也成立了山江湖工程的分支机构,负责本区域的流域管理工作,从而形成了几乎覆盖全省范围的山江湖开发治理管理、协调和实施机构体系,并实现了江西省各级山江湖开发治理委员会及其办公室对鄱阳湖流域的保护、开发和治理进行统一管理,使各利益相关方不仅从自身利益出发,而且着眼全局,统筹兼顾进行流域开发治理。
  (三)制定和实施了鄱阳湖流域管理规划
  在流域资源环境综合科学考察基础上,借鉴国内外有关流域综合开发治理的规划与实施经验,江西省山江湖开发治理委员会办公室与上海交通大学合作开展鄱阳湖流域开发治理的宏观战略研究,采取高层次综合方法,对流域系统要素的性质、功能、相互关系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确定了规划范围与目的要求、规划的基本战略、工程总体目标和阶段目标,编制了适合江西省情、国情的鄱阳湖流域综合管理规划——《江西省山江湖开发治理总体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该《规划纲要》按照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以生态经济理论为指导,根据鄱阳湖流域的区域特点和发展现状,遵循了“治湖必须治江、治江必须治山、治山必须治穷”的战略构想和“立足生态、着眼经济、系统开发、综合治理”的方针。1991年12月18日,江西省人大常务委员会第七届二十五次会议审议并批准了该《规划纲要》,认为“山江湖开发治理是振兴江西的宏伟工程,也是江西长期的基本建设任务”,号召“全省上下要群策群力,有计划、有步骤地努力实施”。科学而具有法律范效力的《规划纲要》,为指导、协调各部门、各地区和广大农民“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实施山江湖工程提供了指南。
  (四)建立和完善了鄱阳湖流域管理的法律与法规
  针对鄱阳湖流域的生态环境变化与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江西省按照《规划纲要》的部署,根据国家有关环境保护和资源开发政策法规,加大了建章立制力度,先后制定了一系列适合本地区特点的地方性法规与条例,如《江西省公民义务植树条例》、《矿产资源开采管理条例》、《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管理办法》、《江西省鄱阳湖自然保护区候鸟保护规定》、《江西省渔业许可证、渔船牌照实施办法》、《关于制止酷渔滥捕、保护增殖鄱阳湖渔业资源的命令》、《江西省环境污染防治条例》、《江西省征收排污费办法》、《江西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条例》和《江西省鄱阳湖湿地保护条例》等,确保鄱阳湖流域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有法可依。
  (五)培育了科技型发展模式
  在编制《规划纲要》的同时,山江湖工程在鄱阳湖流域的各个典型地区,引进国内外发展新理念、新技术和新方法,因地制宜,采取“软硬兼施、虚实并举、内聚外引、典型引路”的工作方法,坚持试验起步、试点先行、示范推广的工作思路,以生态经济建设为重点,先后在赣南山区、吉泰盆地、赣西丘陵和鄱阳湖区的典型区域建立了10大类31个试验示范基地和100多个辐射点,支持了112个三高农业商品生产基地和乡镇企业,实施了10多个大型资源综合开发项目,形成了遍布鄱阳湖流域的试验示范网络。其中主要开发模式有:赣南龙回河小流域综合开发治理模式;泰和县千烟洲红壤丘陵立体开发模式;九江市永修县京发林业合作社山地生态林业规模经营开发模式;丰城市杜市乡南方水田农林复合型生态经济模式;吉安地区畜禽良种场农区草地资源开发模式;鄱阳湖区余干县大水面综合开发模式;鄱阳湖官田湖治虫与治穷结合的开发模式;南昌县冈上乡风沙化土地开发治理模式;宜春市生态城市规划和建设工程和鄱阳湖星子县湖区湿地生态旅游模式。这些试验示范基地和开发模式为鄱阳湖流域各区域的社会、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提供了样板,成为当地产业发展的培育基地,起到了“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示范作用。
  (六)加强了人力资源开发
  在开展先导性试验示范工作的同时,山江湖工程非常注重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以位于南昌的江西省山江湖区域发展中心为核心,先后在江西的山区、丘陵区和湖区建立了3个可持续发展培训中心和在各类项目区建立了技术推广站,构成了培训、技术推广与信息网络。针对各区的自然资源与社会经济状况,通过课堂授课、研讨和田间指导等不同方式,培训各类人员12万余人次,推广实用新技术、新方法300多项;同时通过试验示范、培训和技术服务,组建了一支科技人员与农民相结合的技术服务队伍,形成了以农村实用技术为主的一个跨学科、跨部门和多层次联合攻关的农业科技网络体系,极大地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科技素质和文化水平,为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山江湖工程“立足鄱阳湖,着眼全流域”,通过近20多年鄱阳湖流域综合管理的实施,江西省森林覆盖率由31.5%上升到60.05%,跃居全国第2位,全省水土流失面积127万公顷,年均进入鄱阳湖泥沙量由2406万吨减少到1409万吨;鄱阳湖水域面积恢复到5100平方公里,蓄洪容积增加46亿立方米,湿地面积大幅度增加;鄱阳湖流域内水质得以保持和改善,鄱阳湖主体水域达到Ⅱ类水质标准,全省80%以上监测河段水质达到Ш类以上。
  2000年以来,山江湖工程的战略重点从五河上中游丘陵山区开发治理转移到流域北部的鄱阳湖及环湖平原区的生态经济建设,从工程治山、治水、治穷相结合的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扶贫开发上升到融入全球化的新型经济体系与创新型(即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低碳导向型)社会的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是山江湖工程的延续与发展,山江湖工程已成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基础性工程。
  
  三、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可持续发展对策
  
  江西省委、省政府从国情、省情出发,提出了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战略构想,这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举措,是关系江西长远发展的科学决策,也是推进长江流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行动。为切实保护好鄱阳湖“一湖清水”,必须紧紧围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从调查研究、条件平台、战略研究和技术支撑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
  (一)开展鄱阳湖流域资源环境综合科学考察与研究
  上世纪80年代第一次鄱阳湖综合科学考察,摸清了当时鄱阳湖及湖区的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状况,提出的许多决策建议经省政府采纳后对鄱阳湖的开发治理和保护产生了重要作用,为山江湖理念的形成和山江湖工程的实施奠定了基础。然而,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近20多年来,鄱阳湖及湖区的生态环境、经济社会状况以及湖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间,鄱阳湖出现了历史上最严重、水位最高的洪水灾害,还出现了历史最长、水位最低的枯水期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开展鄱阳湖流域资源环境综合科学考察与研究,全面、系统、深刻掌握鄱阳湖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的动态变化、面临的问题,把握鄱阳湖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了解鄱阳湖及湖区在全流域乃至全国的地位和作用,为鄱阳湖生态经济试验区建设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二)建设合作研究、联合攻关平台
  1.建立鄱阳湖流域地球空间信息数据中心
  鄱阳湖及其流域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对各类信息的采集、分析、更新、开发和利用。建立鄱阳湖流域地球空间信息数据中心,研究制定促进空间数据共享的政策,对所有数据实行一体化管理,可提高江西省空间信息的完整性和共享利用率,避免重复建设,为研究、规划和政府决策提供可靠的信息支持。鄱阳湖流域地球空间信息数据中心建设主要围绕建立全省多星种、多平台、多波段、多时相的航天遥感数据源服务体系,实现数据统一计划、统一购置、统一分发;建立自主航空遥感数据源获取手段,形成全省资源环境及灾害监测遥感快速反应能力;建立全省1:250000、1:50000和局部区域(城市与重点建设地区)1:10000比例尺的4D基础空间地理数据库和更新保障机制和建立全省1:250000比例尺的各类资源环境专题数据库和更新保障机制。
  2.推进“鄱阳湖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
  江西省山江湖开发治理委员会办公室应继续实施“内联外引”的工作方针,积极引进海外人才和先进技术,联合省外(以中科院有关研究所为主)的科研力量,整合省内高等院校、研究院所科技资源,充分发挥鄱阳湖环境与资源利用创新团队的作用,以“开放、流动、联合、竞争”为建设方针,以鄱阳湖复杂环境系统为研究对象,围绕鄱阳湖流域综合管理与湿地保护,开展环境变化与湖泊响应、湿地生态系统与资源永续利用、高新技术产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等方向的理论、方法与应用方面的研究,推进以开放性、多学科、综合性、分布式为主要特点的“鄱阳湖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联合攻关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中的重大科学问题。
  3.建立鄱阳湖区天地一体化动态监测网络体系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自然、社会、经济三大领域的众多学科专业,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全面、系统、深入掌握湖区生态系统的动态变化,把握湖区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为此,需要采用先进科学技术手段,快速高效地获取与更新区内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的本底数据,建立湖区持续稳定的空间基础数据源保障体系,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决策提供全面、系统、准确和动态的科学依据。具体来说,就是综合运用卫星遥感技术、地面自动连续在线监测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随机监测技术及各种常规监测技术,形成一整套程序化的天-地一体化立体监测体系,实现对生态经济区资源环境与生态经济的动态监测,获取实时或准实时的监测数据,为省政府和有关部门全面掌握区域内资源生态环境状况与变化趋势、了解各项生态治理工程的环境影响及效果提供科学依据,为规划实施提供可靠的、永续的动态数据源保障。
  4.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国际合作基地
  江西省山江湖开发治理委员会办公室要依托已有的国际合作交流网络,继续贯彻实施“走出去,请进来”和“以开放促开发”的方针,充分利用政府和民间两个渠道,积极参与国际科技计划和国际学术组织,广泛而有效地利用全球科技资源,参与或牵头组织国际和区域性科学工程;推进“山江湖工程国际专家咨询委员会”的建立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南南合作流域综合管理技术转移与培训中心的筹建工作,加大力度建设“中国生命湖泊网络”,积极申报国家级区域可持续发展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充分发挥江西山江湖可持续发展促进会的作用,搭建一个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多方位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国际合作基地,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引进人才、引进资金技术和机构能力建设等发挥窗口、桥梁和平台作用,加快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对国外科技成果的引进、消化和吸收,全面提高鄱阳湖区科技创新能力;培训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科学开发人力资源,提升区域发展能力和产业竞争力。
  (三)开展宏观战略研究与规划
  围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社会经济发展全局性、长远性、关键性的重大问题,开展战略研究,提出发展战略建议。如:开展应对气候变化的低碳经济技术路径和发展模式研究,探索鄱阳湖流域节能减排和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发展技术与战略;开展生态现代化战略研究,探索鄱阳湖流域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耦合途径,研究区域现代化的生态效应和生态现代化;开展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战略研究,探索打破“技术、产业梯度转移”规律,研究实现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运河”战略;开展新型产业发展战略研究,探索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产业体系优化、产业集群升级的基本要素和战略途径;开展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研究和污水及垃圾处理运行机制研究等。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和江西省低碳经济发展的有关重大产业和关键领域进行科学规划,形成有法规效力的产业规划,规范和指导产业健康发展。又如:充分利用江西省优良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加快发展有机食品与绿色食品,制定具有江西特色的生态农业发展规划;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加强国内外合作交流,实施清洁发展,制定江西省节能减排与规划;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的发展与规划理念、方法,制定数字生态城市发展规划和低碳经济城市规划;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现有当地资源,制定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等。
  (四)开展技术研发与技术集成研究
  围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重点,在新能源、生物医药、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等领域,整合省内外的技术力量与科技资源,开展生态修复、环境保护、可再生能源、现代农业及绿色食品等高新技术研发和技术集成研究,加强科技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着力培育发展江西省有优势、有基础、有潜力的一批高新技术产业,使其成为符合低碳与生态经济要求和当代新产业发展趋势的龙头主导产业,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五)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试验示范网络体系
  以山江湖工程现有10大类31个试验示范基地为基础,以10个山江湖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和5个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为样板,以生态环境保护、生态农业和绿色食品、循环经济、节能减排、低碳经济和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开发为主要领域,通过引进国内外先进的技术、成功的运作模式和成熟的管理经验,结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实际情况,集成国内有关高校、科研院所和民间团体的成熟技术,总结、巩固和提高现有山江湖试验示范的经验与模式,建设一批生态经济发展样板基地,形成集先导性、综合性、科学性、开放性和服务性于一体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试验示范网络体系,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提供发展模式和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蔡海生,朱德海,赵小敏. 2005. 1998年前后鄱阳湖区土地利用变化分析[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10(6): 88-93.
  官少飞,郎青,张本. 1987.鄱阳湖水生植被[J].水生生物学报, 11(1): 9-21.
  黄秋萍,黄国勤,刘隆旺. 2006.鄱阳湖生态环境现状、问题及可持续发展对策[J].江西科学, 24(6): 517-521.
  纪伟涛,吴英豪,吴建东,等. 2006.环鄱阳湖越冬水禽航空调查[J].江西林业科技, (3): 36-44.
  闵骞,刘影,马定国. 2006.退田还湖对鄱阳湖洪水调控能力的影响[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15(5): 574-578.
  彭锐,黄河清,郑林. 2009.鄱阳湖区1959年至2005年降水过程的持续性特征与减灾对策[J].资源科学, 31(5): 731-742.
  彭映辉,简永兴,李仁东. 2003.鄱阳湖平原湖泊水生植物群落的多样性[J].中南林学院学报, 23(4): 22-27.
  《鄱阳湖研究》编委会. 1988.鄱阳湖研究[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
  万金保,蒋胜韬. 2005.鄱阳湖水质分析及保护对策[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9(3): 260-263.
  王江林,万慧霖. 2000.鄱阳湖湿地植被的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和利用[J].环境与开发, 15(4): 19-21.
  王晓鸿,樊哲文,崔丽娟,鄢帮有,谭晦如. 2004.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评估[M].北京:科学出版社.
  王晓鸿,鄢帮有,吴国琛. 2006.山江湖工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
  杨桂山,于秀波,等. 2004.流域综合管理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
  余达锦,胡振鹏.2008.基于生态文明的区域生态旅游发展战略研究[J].生态经济, (9): 99-102.
  赵其国. 2006.论鄱阳湖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C].//江西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内陆湖泊暨鄱阳湖可持续发展研讨会文集, 1: 10-17.
  朱海虹,张本. 1997.鄱阳湖[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责任编辑:彭勃
其他文献
在法国,有着许多明星酒庄,比如拉菲、罗曼尼·康帝,已经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但在法国北罗纳河谷中,还有着一个被帕克誉为“死前必喝的百大葡萄酒”,到底是怎样的酒庄才能酿造出如此出色的酒款呢?为什么能成为传奇?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Paul Jaboulet A?né have been owners at Hermitage since 1889, but pre-WW2 bottles are exc
期刊
2019年8月,出生于1988年的南京小伙朱简,成为全球第一位获得葡萄酒大师头衔的中国人。  一年过去了,他的生活是否发生变化?他现在正在做些什么?关于未来,他有怎样的规划?而你是否好奇,小时候的他又是怎样的一个小孩?带着这些疑问,我们聊了起来。  (Gus) Jian Zhu was born in Nanjing in 1988. In August 2019, he was awarded
期刊
“喝过酒的人会喝茶,喝过茶的人想尝酒。”爱喝茶又爱喝酒的人会发现一件有趣的事情:茶酒有着非常多相似的地方。而且,爱茶和爱酒的人在这两者的品饮、滋味判断上也能产生通感,能喝出茶或酒的好坏,喝出其中的变化。喝茶与品酒,可以说是生活美学的极致表达。俗话说得好,茶酒不分家,虽然是两个体系,但是品鉴方式却有许多相通的地方。  The tea that tastes like wine? Tea wine h
期刊
苍山洱海、玉龙雪山、丽江古城……作为著名的旅游城市,云南令人心驰神往。这里,其实更像是一个宝藏,它是世界茶树的起源,它还拥有中国最贵的葡萄酒。这次,我们一起来探秘!  Cangshan mountain and Erhai Lake, Yulong Snow Mountain, Lijiang Ancient Town... As a famous tourist city, Yunnan is
期刊
茶叶和葡萄酒,在中国都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但是茶叶在国内十分盛行,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常备,而葡萄酒则不同,许多普通消费者也许只有逢年过节才会饮用葡萄酒。造成这种天壤之别的局面,原因是什么?是不是因为葡萄酒的推广方式落后于茶叶?葡萄酒推广需要向茶叶学习的有哪些?  Tea and wine both have a long history in China. Tea is very popular i
期刊
每当看到蘑菇头+铁丝罩包装的酒,你的第一个反应可能是:要开香槟了!诚然,这种包装的酒统称为起泡酒,香槟只是起泡酒中的一种,必须在法国香槟产区,严格按照其法规生产的起泡酒才是香槟。同理,在意大利Prosecco(普罗塞克)产区,严格按照其法规生产的起泡酒是普罗塞克。除了产地不同,普罗塞克所用的葡萄品种、生产工艺、风格和价格等和香槟也很不同。本期我们将介绍一下关于普罗塞克的一些你可能不知道的事情。  
期刊
在僧伽罗语中,斯里兰卡意为“乐土”或“光明富庶的土地”。在这个位于印度洋海上的岛国上,有淳朴友善的高跷渔夫,璀璨永恒的宗教古迹,浓郁醇香的高山红茶,还有清爽甜美的椰子酒。在历史上,它甚至曾被马可·波罗认为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岛屿之一。  In Sinhala, Sri Lanka means "happy land" or "bright and rich land". This island cou
期刊
有人说,生活如一杯白开水,加点盐它是咸的,加点糖它是甜的,生活的质量靠心情去调剂。想让白开水五颜六色,更是需要茶跟酒这样丰富多彩的颜料,让生活的五光十色折射到自己的每个角落,让生活蓬勃生动,流光溢彩。  Wine and tea are often compared to one another because of their many similarities, including terri
期刊
近年来,澳大利亚葡萄酒逐步取代法国葡萄酒,成为中国葡萄酒市场上销售的主流之一。这样的成绩,离不开多年来致力于推动澳大利亚葡萄酒文化普及,及精品酒款引进的进口商所付出的努力。  In recent years, Australian wine has gradually replaced French wine and has became one of the mainstream sales i
期刊
在孙淼的朋友圈里,你看不到太多关于酒庄与葡萄酒的宣传语,相反,是她对于生活中每一个瞬间的捕捉。春天来临时,彭帅在朝阳下撒下一把种子;夏天来临时,皮诺在葡萄藤的阴凉处打了个哈欠;秋天来临时,小豚光着小脚丫在摇摇晃晃地踩皮;冬天来临时,树藤在土下睡着了,葡萄酒酿好了。  In the social media of Miao Sun, you won’t find many propaganda ab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