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情与境是中国古典文学的核心概念,情由境而生。《文心雕龙》云:“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境对情起着凸显的作用,离开了特定的境,情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现当代作家汲取了古典文学的营养,在创作时很注意通过对境的描写来表现情,形成特定的情境,使人回味无穷。但在学生的作文中,却很少看到对境的描写,他们往往直接叙事抒情,缺少情境的创设,情感表达苍白直露、浅薄无味。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指导学生学会造境,由境显情。
一、造境的概念
造境一词源于王国维《人间词话》,文曰:“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然二者颇难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必邻于理想故也。”这里的境指的是意境,造境指的是虚构之境。本文所说的造境是营造情境,即通过对构成境的各要素的描写,来表现作者的情感。二者有所区别,但静安先生强调境可以写实,也可以虚构,这是值得借鉴的。
二、造境的作用
《沧浪诗话》曰:“语忌直,意忌浅,脉忌露,味忌短。”明代哲学家王廷相同样指出:言征实则寡余味也,情直致而难动物也。总之,在文学创作中,“境”与“情”之间形成了一种激荡、回旋的互动互渗的关系,前者聚结着、内敛着、吸附着后者,后者笼罩着、包裹着、渗透着前者。造境为抒情作铺垫、蓄势,因此,抒情便能妙合天机、水到渠成,而抒情又使造境得以活脱、升腾,因此,造境便能契合文情,沁人心脾。总之,造境能提升作文内容的厚度,增加情感表达的韵味,使文章产生别样魅力。因此,指导学生学会造境,对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至关重要。
三、造境的方法
1时境
时间是境的重要构成要素,时间的选择对于突出文章的主题起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鲁迅先生的代表作《祝福》:
我给那些因为在近旁而极响的爆竹声惊醒,看见豆一般大的黄色的灯火光,接着又听得毕毕剥剥的鞭炮,是四叔家正在祝福了;知道已是五更将近时候。我在蒙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联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
文本将祥林嫂的悲惨死去安排在“祝福”这样一个充满喜庆气氛的节日里,通过反衬,更加突出了祥林嫂的悲剧意义,使作品笼罩着一层浓重的悲哀之情,增强了作品的表现力。
中学生写作往往忽视时间的选择,或者没有时间,或者只有笼统的时间,诸如夏日,秋季等,这对表现文章主题没有什么意义。学生在表现亲情感恩等主题时,可以选择中秋、春节、父母亲生日等具有某种意义的时间,通过特定的时间,营造出特殊情境,凸显特殊的情感。
2空境
空间是境的另一个重要的构成要素,善于选择故事发生的地点,无疑能更好地突出主题。
例如,鲁迅小说《孔乙己》,将故事发生的地点安排在一个小酒店中,在这个普通小镇的一角,各种人物纷纷登场,形成一个简化的社会网络,这是当时社会的一个缩影。通过各类人物对孔乙己的态度,揭示了悲剧的根源。
中学生大多没有认识到空间对凸显主题的重大意义,写作的空间意识淡薄。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体会不同空间的不同特点,如教室、宿舍、食堂、卧室、街角、网吧、公园、车站等,这些空间具有不同的氛围,为了表现不同的主题,可以灵活选择故事发生的空间。
3事境
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因此,写作时要注意事件之间的相互联系。文章除主要事件以外,还会有一些相关的其他事件,这些事件构成了主要事件的背景,它们可以略写,但不能完全删去,因为它们往往对情感的表现起到特别的作用。
例如,《背影》的主要事件颇为简单,一个小吏送子北上读书,在火车站送别。除了这一主体事件外,作者还简略交代了其他几件小事:祖母逝世、家境惨淡、父亲奔走谋职。这些小事用笔极少,但作用却很大。父亲在如此情境下还不辞辛苦、不怕麻烦地送儿子上北京,还艰难的爬过铁道为儿子买橘子,而且反复叮咛一路小心。正因为作品中所写的这些貌似与主要事件无关的小事,形成了父子特定的心境。
在学生作文时,如果能在叙述主体事件时恰当交代能够体现人物心境的某些事件,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4物境
无论写人、记事,还是写景、状物,正确选取相似的事物形成映衬,可以使文章立意更深远,表情达意更含蓄,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运用这种方法需要注意,所描述事物的特点要与人物品格有相似之处,让人读了文章能清楚地认识到借物是要说明什么,或赞誉怎样的人。
例如,丁立梅《蔷薇几度花》:
我和一墙头的蔷薇花,目送着他(卖糖老人)。我想起南朝柳恽的《咏蔷薇》来:“不摇香已乱,无风花自飞”。诗里的蔷薇花,我自轻盈我自香随性自然,不奢望,不强求。人生最好的状态,也当如此罢。
文中为了表现卖糖老人的随性自然,选择了蔷薇这样一个特定的物像,形成某种情境,使花与人交相辉映,实现天人合一的艺术效果。
学生在写作时,如果能够选取特定的事物与人物形成映衬,必将让作文提升一个层次。
5景境
景物描写是为了显示人物活动的环境,让读者如临其境,增强人物、事件的真实感,从侧面来表现人物品质,突出事物特点。它或是奠定感情基调,为下文作铺垫,或是酝酿诗情画意,深化作品主题。
例如,《望柳庄》:
1994年10月18日,84岁的慕生忠将军在兰州与世长辞。10月28日,将军的子女们护送着他的骨灰,踏上了昆仑山的土地……随着将军的骨灰洒向高天,昆仑山忽然飞起了漫天的雪花,天地皆白!此刻,覆盖看积雪的望柳庄格外庄严、神圣……
这里的景物描写营造了肃穆、庄严、神圣的情境,歌颂了慕生忠将军高尚的品质和不朽的精神,表达了作者对慕生忠将军的崇敬之情。
学生在作文时如能恰当地运用景物描写,就能使文章情感的表达更有韵味,从而增强文学色彩,提升作品的审美效果。有位同学在祖父去世时,不直接写自己的忧伤,只是写道:“傍晚,一弯凄清的冷月挂在有风的夜空”。通过景物描写,烘托人物心情,不言“悲”而将“悲”表现得淋漓尽致。
总之,营造情境是表达情感、凸显主题的重要方法。在作文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灵活掌握营造情景的方法,这样就能使学生的作文更有韵味,迈上一个新台阶。
作者单位: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致远中学(223700)
一、造境的概念
造境一词源于王国维《人间词话》,文曰:“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然二者颇难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必邻于理想故也。”这里的境指的是意境,造境指的是虚构之境。本文所说的造境是营造情境,即通过对构成境的各要素的描写,来表现作者的情感。二者有所区别,但静安先生强调境可以写实,也可以虚构,这是值得借鉴的。
二、造境的作用
《沧浪诗话》曰:“语忌直,意忌浅,脉忌露,味忌短。”明代哲学家王廷相同样指出:言征实则寡余味也,情直致而难动物也。总之,在文学创作中,“境”与“情”之间形成了一种激荡、回旋的互动互渗的关系,前者聚结着、内敛着、吸附着后者,后者笼罩着、包裹着、渗透着前者。造境为抒情作铺垫、蓄势,因此,抒情便能妙合天机、水到渠成,而抒情又使造境得以活脱、升腾,因此,造境便能契合文情,沁人心脾。总之,造境能提升作文内容的厚度,增加情感表达的韵味,使文章产生别样魅力。因此,指导学生学会造境,对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至关重要。
三、造境的方法
1时境
时间是境的重要构成要素,时间的选择对于突出文章的主题起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鲁迅先生的代表作《祝福》:
我给那些因为在近旁而极响的爆竹声惊醒,看见豆一般大的黄色的灯火光,接着又听得毕毕剥剥的鞭炮,是四叔家正在祝福了;知道已是五更将近时候。我在蒙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联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
文本将祥林嫂的悲惨死去安排在“祝福”这样一个充满喜庆气氛的节日里,通过反衬,更加突出了祥林嫂的悲剧意义,使作品笼罩着一层浓重的悲哀之情,增强了作品的表现力。
中学生写作往往忽视时间的选择,或者没有时间,或者只有笼统的时间,诸如夏日,秋季等,这对表现文章主题没有什么意义。学生在表现亲情感恩等主题时,可以选择中秋、春节、父母亲生日等具有某种意义的时间,通过特定的时间,营造出特殊情境,凸显特殊的情感。
2空境
空间是境的另一个重要的构成要素,善于选择故事发生的地点,无疑能更好地突出主题。
例如,鲁迅小说《孔乙己》,将故事发生的地点安排在一个小酒店中,在这个普通小镇的一角,各种人物纷纷登场,形成一个简化的社会网络,这是当时社会的一个缩影。通过各类人物对孔乙己的态度,揭示了悲剧的根源。
中学生大多没有认识到空间对凸显主题的重大意义,写作的空间意识淡薄。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体会不同空间的不同特点,如教室、宿舍、食堂、卧室、街角、网吧、公园、车站等,这些空间具有不同的氛围,为了表现不同的主题,可以灵活选择故事发生的空间。
3事境
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因此,写作时要注意事件之间的相互联系。文章除主要事件以外,还会有一些相关的其他事件,这些事件构成了主要事件的背景,它们可以略写,但不能完全删去,因为它们往往对情感的表现起到特别的作用。
例如,《背影》的主要事件颇为简单,一个小吏送子北上读书,在火车站送别。除了这一主体事件外,作者还简略交代了其他几件小事:祖母逝世、家境惨淡、父亲奔走谋职。这些小事用笔极少,但作用却很大。父亲在如此情境下还不辞辛苦、不怕麻烦地送儿子上北京,还艰难的爬过铁道为儿子买橘子,而且反复叮咛一路小心。正因为作品中所写的这些貌似与主要事件无关的小事,形成了父子特定的心境。
在学生作文时,如果能在叙述主体事件时恰当交代能够体现人物心境的某些事件,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4物境
无论写人、记事,还是写景、状物,正确选取相似的事物形成映衬,可以使文章立意更深远,表情达意更含蓄,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运用这种方法需要注意,所描述事物的特点要与人物品格有相似之处,让人读了文章能清楚地认识到借物是要说明什么,或赞誉怎样的人。
例如,丁立梅《蔷薇几度花》:
我和一墙头的蔷薇花,目送着他(卖糖老人)。我想起南朝柳恽的《咏蔷薇》来:“不摇香已乱,无风花自飞”。诗里的蔷薇花,我自轻盈我自香随性自然,不奢望,不强求。人生最好的状态,也当如此罢。
文中为了表现卖糖老人的随性自然,选择了蔷薇这样一个特定的物像,形成某种情境,使花与人交相辉映,实现天人合一的艺术效果。
学生在写作时,如果能够选取特定的事物与人物形成映衬,必将让作文提升一个层次。
5景境
景物描写是为了显示人物活动的环境,让读者如临其境,增强人物、事件的真实感,从侧面来表现人物品质,突出事物特点。它或是奠定感情基调,为下文作铺垫,或是酝酿诗情画意,深化作品主题。
例如,《望柳庄》:
1994年10月18日,84岁的慕生忠将军在兰州与世长辞。10月28日,将军的子女们护送着他的骨灰,踏上了昆仑山的土地……随着将军的骨灰洒向高天,昆仑山忽然飞起了漫天的雪花,天地皆白!此刻,覆盖看积雪的望柳庄格外庄严、神圣……
这里的景物描写营造了肃穆、庄严、神圣的情境,歌颂了慕生忠将军高尚的品质和不朽的精神,表达了作者对慕生忠将军的崇敬之情。
学生在作文时如能恰当地运用景物描写,就能使文章情感的表达更有韵味,从而增强文学色彩,提升作品的审美效果。有位同学在祖父去世时,不直接写自己的忧伤,只是写道:“傍晚,一弯凄清的冷月挂在有风的夜空”。通过景物描写,烘托人物心情,不言“悲”而将“悲”表现得淋漓尽致。
总之,营造情境是表达情感、凸显主题的重要方法。在作文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灵活掌握营造情景的方法,这样就能使学生的作文更有韵味,迈上一个新台阶。
作者单位: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致远中学(223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