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t1对宿主抗海分枝杆菌感染的意义与机制研究

来源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junmin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宿主Tet1(ten-eleven translocation)分子在抗海分枝杆菌感染过程中的意义与初步机制。

方法

SPF级野生型C57BL/6和Tet1基因敲除小鼠(Tet1KO)分别尾静脉接种海分枝杆菌,建立尾静脉感染模型。首先观察比较大体病变如尾巴脓肿形成及面积差异;再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染色及透射电镜观察小鼠尾组织病理学变化与差异;免疫组化检测小鼠尾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表达与分布;组织研磨涂抹于7H10固体培养基,计数菌落并统计差异;最后,提取尾组织蛋白,Western blot检测NF-κBp65和TGF-β的表达。

结果

C57BL/6小鼠感染海分枝杆菌后尾巴上形成明显的脓肿、溃疡等病变;而Tet1KO小鼠病变较轻,仅出现散在的小脓肿,并且尾组织菌载量明显降低。组织病理学观察发现感染海分枝杆菌后,C57BL/6小鼠尾组织中有明显的炎性细胞聚集和浸润,形成肉芽肿样病灶,而Tet1KO小鼠尾组织中无明显炎性细胞浸润;免疫组化检测发现Tet1KO小鼠尾组织中的TNF-α和TGF-β的表达量均比C57BL/6组降低;Western blot检测发现Tet1KO小鼠尾组织中磷酸化NF-κBp65和TGF-β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

结论

Tet1缺失可以降低海分枝杆菌介导的炎性损伤,且利于宿主对细菌的清除。

其他文献
随着现代科学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化管理系统广泛应用在我国多个领域,促进了我国各行各业的发展.信息化管理系统在我国公路工程项目中应用是一种必然趋势,可提高公路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