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先驱黄炎培先生提出:“职业教育,将使受教育者各得一技之长,以从事于社会产生事业,藉获适当之生活,同时更注意于共同大目标,即养成青年自求知识之能力,巩固之意志、优美之情感,不惟以应用于职业,且能进而协助社会、国家,为其健全优良之分子也。”每每看到前辈们类似的期望,身为一名职教人的不禁感叹,责任是多么的重大!
实现这一愿望总是离不开教学这一环节,不可否认的是,现在中职学校的理论课的确是不好上,怎样把课堂教学这一环节把握好,一直是所有的职教人共同关心的课题。
我从事的教学任务是中职计算机类专业课程,总所周知,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计算机不仅是家喻户晓,而且拥有计算机的家庭也越来越多,计算机的应用也几乎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随着计算机的不断普及,计算机越来越多的扮演着一个介质和平台,起到工具的作用,学生对计算机的依赖已经超乎想象,在此背景之下,我们的计算机教学怎么样才能做到既要适应科技发展和社会需求,又能切实的符合现阶我们所面对的学生自身的综合因素,这是我一直思考和探寻的课题。
相信很多从事计算机专业教学的同仁们都有过和我相同的感受,在教学环节中理论教学是吃力而又不讨好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不同,实践教学比较的感性和直观。但对我们的学生而言,专业理论学起来很多学生大多有畏难情绪,他们或是感觉枯燥无味,或是觉得那些专业理论高深莫测,于是理论教学基本上是师生两难的局面。如何才能提高理论学习的趣味性呢?为了教学能够顺利进行,我和所有的同行一样煞费苦心,绞尽脑汁,做了很多尝试,从事了近二十年的计算机类专业课教学,在我的教学环节中一个教学思路越来越清晰的被确立下来——将高深的理论通俗化。
本文结合计算机类专业课程的教学实践,将从教学实践中摸索出来的一些的教学方法,现小结如下以供探讨。
众所周知,教师被习惯的称之为知识的传播者,我们通过课堂或是其他环节,将知识和理念传达给我们的学生。要想让学生抬头看黑板,听课,不是一个狠字就能有效的。整个过程是以学生的参与和接受为目标,而不是教师的独角戏。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就需要在形式和内容上有吸引力,既然学生对于教学内容感到枯燥,那么我们的教学形式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一、营造融洽的课堂氛围
一本正经板着面孔说教,纵使内容再好,也难收预期效果。要做到上课时妙趣横生,高潮迭起,讲课技巧尤为重要,从赵本山春节小品《卖拐》的忽悠”表演我们不难知道,有趣的人和事才能为公众所喜闻乐见,有趣的知识比无趣的知识更受欢迎,严肃知识以有趣的形式表达出来,也远比照本宣科更受欢迎。此种形势之下,对于老师的课堂驾驭能力是个很大的考验,为了使课堂教学气氛轻松愉快,台上三分钟,台下三年功,教师在工作之余应大量阅读各类书籍,课间也留意观察学生的阅读书籍,留意学生所愿意接受的语言交流方式,只有做到语言的相通,才能最大可能的和学生交流,良好的课堂氛围,更有益于我们的课堂教学顺利进行。
二、让学生对知识本身感到有趣
以往我们理论教学最头疼的是黑板上开机器,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课堂教学中,计算机教室及多媒体教室越来越多的被采用,但很快我们就发现新的问题也随之产生,那就是我们的多媒体课上成了电影、视频教学课,老师成了电影放映员,如何使我们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更好的发挥作用,如何让我们的学生能抬头听课,通过观察发现,纯粹的理论教学课件,学生大多不买账,但是若果有学生亲身参与设计制作的一些教学小视频,他们则观看得津津有味,所以我们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实际案例的做成小课件,带入课堂,分析其中蕴含的专业知识,通过这样的的课堂教学,让我们的学生们对于专业知识的得到的印象是:原来学习可以这样有趣!
在教学中,不过多的强调理论的严谨和深奥,把理论知识从高高的神坛上请下来,把严谨深奥的专业知识用生活化的通俗的语言去解释,不要只是注重于精准,用生活中的实例去对应我们的理论,让我们的书本知识回归于现实生活,让学生感到课本里的理论知识其实只是生活实践的一個理论积累。在安徽省中小学教师远程教育学习过程中,我参加的是信息技术专业的学习,其中在“高中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基础’模块理论课教与学研究”教学模块“拓展材料”栏目中,《高中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一节的三个教学案例,以同课异构的形式展现给了我们,教师如何用多种形式、多种方法创设教学情境,设计教学环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学习、理解、掌握专业理论知识使我获益匪浅。
三、作业形式多样化
为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所以观察力的培养是必不可少的。对于传统的作业布置,大多数是作业内容枯燥、单调乏味,缺乏创新精神,让有差异的学生完成无差异的作业,缺乏自主选择,作业的评价环节缺乏激励机制。所以在作业的形式上也要根据专业和学生的特点去安排,我的作业布置抄书本答案的作业很少,大多是实践观察分析报告,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对教学中的每一个项目、任务进行分工,事先考虑布置的作业是否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能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是否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否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综上所述,我对理论课的课堂教学大体如此处理,不否认课堂中我所讲解讲的例子可能诠释某个专业理论不太确切,个人认为只要形象,只要对理解复杂的书本理论知识很有帮助的话,也是未尝不可的事。但为了尽可能不误导学生,实例的选择和比喻时的形象的精准性一直是我所在探求的。这么多年的专业教学,个人认为作为一名教师必须擅长语言表达,具备深厚文学素养、敏锐观察力和丰富的专业背景知识,善用形象的比喻法、比较法、比方法,将显著提高表达效果,这是我要努力的方向。
当课堂上,学生能从简单的生活实例中理解我们教材上的严谨枯燥的专业理论知识,更有甚者反过来能用书本理论指导他们自己的生活时,那才是我所追求的教学效果,因为我们要培养的不是只会把书本知识背的滚瓜烂熟的考试机器,或是讨厌学习,迷茫而不自信的学生,我们要培养的是有实践技能,会生活,会思考,乐于探究、善于发现、不断创新的青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我们的学生不再觉得他们所学的专业知识是高深莫测的时候,不可驾驭的时候,当他们对所学的知识开始感兴趣,开始觉得学的下去的时候,我们的理论教学才能教得下去。
作为一名中青年教师,我要学的还有很多很多,在教育教学中还有很多要改进的地方,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作者简介:
陈义云(1972.12—),男,汉族,安徽肥东,大学本科,中学一级教师,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专业教学领域。
实现这一愿望总是离不开教学这一环节,不可否认的是,现在中职学校的理论课的确是不好上,怎样把课堂教学这一环节把握好,一直是所有的职教人共同关心的课题。
我从事的教学任务是中职计算机类专业课程,总所周知,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计算机不仅是家喻户晓,而且拥有计算机的家庭也越来越多,计算机的应用也几乎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随着计算机的不断普及,计算机越来越多的扮演着一个介质和平台,起到工具的作用,学生对计算机的依赖已经超乎想象,在此背景之下,我们的计算机教学怎么样才能做到既要适应科技发展和社会需求,又能切实的符合现阶我们所面对的学生自身的综合因素,这是我一直思考和探寻的课题。
相信很多从事计算机专业教学的同仁们都有过和我相同的感受,在教学环节中理论教学是吃力而又不讨好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不同,实践教学比较的感性和直观。但对我们的学生而言,专业理论学起来很多学生大多有畏难情绪,他们或是感觉枯燥无味,或是觉得那些专业理论高深莫测,于是理论教学基本上是师生两难的局面。如何才能提高理论学习的趣味性呢?为了教学能够顺利进行,我和所有的同行一样煞费苦心,绞尽脑汁,做了很多尝试,从事了近二十年的计算机类专业课教学,在我的教学环节中一个教学思路越来越清晰的被确立下来——将高深的理论通俗化。
本文结合计算机类专业课程的教学实践,将从教学实践中摸索出来的一些的教学方法,现小结如下以供探讨。
众所周知,教师被习惯的称之为知识的传播者,我们通过课堂或是其他环节,将知识和理念传达给我们的学生。要想让学生抬头看黑板,听课,不是一个狠字就能有效的。整个过程是以学生的参与和接受为目标,而不是教师的独角戏。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就需要在形式和内容上有吸引力,既然学生对于教学内容感到枯燥,那么我们的教学形式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一、营造融洽的课堂氛围
一本正经板着面孔说教,纵使内容再好,也难收预期效果。要做到上课时妙趣横生,高潮迭起,讲课技巧尤为重要,从赵本山春节小品《卖拐》的忽悠”表演我们不难知道,有趣的人和事才能为公众所喜闻乐见,有趣的知识比无趣的知识更受欢迎,严肃知识以有趣的形式表达出来,也远比照本宣科更受欢迎。此种形势之下,对于老师的课堂驾驭能力是个很大的考验,为了使课堂教学气氛轻松愉快,台上三分钟,台下三年功,教师在工作之余应大量阅读各类书籍,课间也留意观察学生的阅读书籍,留意学生所愿意接受的语言交流方式,只有做到语言的相通,才能最大可能的和学生交流,良好的课堂氛围,更有益于我们的课堂教学顺利进行。
二、让学生对知识本身感到有趣
以往我们理论教学最头疼的是黑板上开机器,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课堂教学中,计算机教室及多媒体教室越来越多的被采用,但很快我们就发现新的问题也随之产生,那就是我们的多媒体课上成了电影、视频教学课,老师成了电影放映员,如何使我们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更好的发挥作用,如何让我们的学生能抬头听课,通过观察发现,纯粹的理论教学课件,学生大多不买账,但是若果有学生亲身参与设计制作的一些教学小视频,他们则观看得津津有味,所以我们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实际案例的做成小课件,带入课堂,分析其中蕴含的专业知识,通过这样的的课堂教学,让我们的学生们对于专业知识的得到的印象是:原来学习可以这样有趣!
在教学中,不过多的强调理论的严谨和深奥,把理论知识从高高的神坛上请下来,把严谨深奥的专业知识用生活化的通俗的语言去解释,不要只是注重于精准,用生活中的实例去对应我们的理论,让我们的书本知识回归于现实生活,让学生感到课本里的理论知识其实只是生活实践的一個理论积累。在安徽省中小学教师远程教育学习过程中,我参加的是信息技术专业的学习,其中在“高中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基础’模块理论课教与学研究”教学模块“拓展材料”栏目中,《高中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一节的三个教学案例,以同课异构的形式展现给了我们,教师如何用多种形式、多种方法创设教学情境,设计教学环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学习、理解、掌握专业理论知识使我获益匪浅。
三、作业形式多样化
为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所以观察力的培养是必不可少的。对于传统的作业布置,大多数是作业内容枯燥、单调乏味,缺乏创新精神,让有差异的学生完成无差异的作业,缺乏自主选择,作业的评价环节缺乏激励机制。所以在作业的形式上也要根据专业和学生的特点去安排,我的作业布置抄书本答案的作业很少,大多是实践观察分析报告,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对教学中的每一个项目、任务进行分工,事先考虑布置的作业是否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能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是否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否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综上所述,我对理论课的课堂教学大体如此处理,不否认课堂中我所讲解讲的例子可能诠释某个专业理论不太确切,个人认为只要形象,只要对理解复杂的书本理论知识很有帮助的话,也是未尝不可的事。但为了尽可能不误导学生,实例的选择和比喻时的形象的精准性一直是我所在探求的。这么多年的专业教学,个人认为作为一名教师必须擅长语言表达,具备深厚文学素养、敏锐观察力和丰富的专业背景知识,善用形象的比喻法、比较法、比方法,将显著提高表达效果,这是我要努力的方向。
当课堂上,学生能从简单的生活实例中理解我们教材上的严谨枯燥的专业理论知识,更有甚者反过来能用书本理论指导他们自己的生活时,那才是我所追求的教学效果,因为我们要培养的不是只会把书本知识背的滚瓜烂熟的考试机器,或是讨厌学习,迷茫而不自信的学生,我们要培养的是有实践技能,会生活,会思考,乐于探究、善于发现、不断创新的青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我们的学生不再觉得他们所学的专业知识是高深莫测的时候,不可驾驭的时候,当他们对所学的知识开始感兴趣,开始觉得学的下去的时候,我们的理论教学才能教得下去。
作为一名中青年教师,我要学的还有很多很多,在教育教学中还有很多要改进的地方,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作者简介:
陈义云(1972.12—),男,汉族,安徽肥东,大学本科,中学一级教师,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专业教学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