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视剧《士兵突击》是一部关于士兵的经典,也许它表现出来的和真正的军营是不一样的生活,可是它给了每个不管是否当过兵的留下深刻印象,让我们发自内心的深省。我们将它融入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不管是否过当兵)都能在其中某一个人物上发现我们的身影。 我们不应该谈论它是否真实的反应了真正的军旅生活,可是它让我们看到了我们自己,鼓励我们自己,让我们自己从某个人物中激励自己
一、一股杀气
我国经历了50年代的抗美援朝,60年代的抗美援越和对印自卫还击,70年代末的对越自卫反击和80年代的两山轮战血与火的洗礼,90年代以来军队一直处于和平的氛围中。经济建设、商品经济、和平发展,似乎使军队忘记了世界上还有国家利益的冲突,忘记了意识形态与信仰的冲突也依然存在,似乎和平发展的世界真的可以让世界充满爱,完全可以刀枪入库、马放南山。
这些年,也有一些军事作品,《DA师》、《垂直打击》、《突出重围》等作品,但总的来说,给人的感觉是失望大于希望,根本原因就是用一种超乎生活的笔触去描写生活,而又用一种游离战争的眼光去体会战争,把战争说成是儿戏,缺少对战争残酷的把握和对军人气概的准确描述!再简单地说,就是少一种逼人的杀气!
什么是杀气?“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这就是一种杀气!《上甘岭》里的王成,弹尽无援,敌人逼近,身陷绝境却无所畏惧地高喊:向我开炮!这就是一种杀气!可惜,这样的画面在现在的作品里已经很难看到了。《突出重围》中,当装备老迈、徘徊在进退之间的A师被蓝军全歼,参谋长赵梓明愤然呼叫师炮团向被蓝军占领的阵地进行火力覆盖,并命令阵地上的士兵上刺刀向敌人发起自杀性冲锋时,我的眼睛不禁湿润,似乎看到了久违的一种精神,那就是:只有战死的士兵,没有投降的军人!
而这种精神在《士兵突击》中被演绎得则比比皆是。新兵许三多入伍刚到部队,当运兵列车车门打开的刹那,被阳光晃了眼的许三多不禁举手遮阳,这一在部队被认为是耻辱的动作立即遭到所有士兵的反感!而当许三多成为老兵时,面对父亲玩笑地用机枪指其投降时,他认真地说:部队里不允许出现这种动作。
在钢七连面临改编的时候,以连长高城为代表的这群汉子,虽然无力左右上级的决策,但他们的表现却是绝不轻易向命运低头。他们在团部操场上训练选择了罕见的集群冲锋来表达对命运的不屈;他们集体怒闯团报编辑部,表面是争上甘岭战役是谁打的先锋,实际上是用这种无奈表达对连队荣誉的最后维护;他们在解散前仍要求最后一个新兵马小帅牢记七连的光荣战史、牢记自己是七连第五千名士兵;他们在七连人去楼空后,即使最后两个看守营房的人也要表现出七连编制还在,人还在,精神还在,在吃饭前依然要高唱战歌……
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军人,贵在有一口气,有这口气,即使是战争的输家,一样能赢得对手的尊重,这种气势,这种精神,是战争的魂魄,是军人的柱石。
二、士兵许三多
许三多其实不是一个具体的人,他是一个符号。就像电影《阿甘正传》里阿甘一样。他倾注了作者对人生,信仰以及生命的意义等很多问题的思考。
(一)寂寞许三多
许三多是个很木讷而迟钝的农村兵,当新兵不会走队列,到了七连又是后进,以至于七连长和三班副伍六一一直认为他是七连的地狱,会把七连有史以来的荣誉毁于一旦。因此许三多一直是一个很寂寞的人。因为底子差,到哪里都是个孬兵,被人耻笑,被人疏远。
寂寞对很多人是毒药,很多人耐不住寂寞,但对于许三多,寂寞往往是成就的开始。在草原五班,因为寂寞,他便去修路,于是一个人修成了过去一个加强排一年没修成的路;在七连,因为寂寞,他死记硬背下整本教材,在全团考核中出奇不意地拿了个头彩!七连改编后,他一个人看守连队营房半年的时间,因为寂寞,所以白天不敢放松训练,晚上自己对自己重复七连入伍的誓言,这使他比别人更深刻地理解了这个光荣集体中荣誉的含义。在失手杀死贩毒分子后,出于对杀人的恐惧,他一度产生了离开部队的想法,但最终还是因为寂寞使他重新回到那个使他熟悉,给他温暖的环境中。
(二) 信念许三多
固执,是因为信念,没有信念,也就没有固执的资本。许三多有信念,所以许三多固执得可爱。信念是什么?信念就是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不仅在常规的时候知道,在非常规的时候也一样知道。写信念很难,写着写着就容易陷入空洞和理论。所以不如说说许三多的具体事。
就说许三多那惊天动地的333个腹部单杠回旋。动机其实很简单,班长史今说,如果他能做50个,班里的优秀红旗就还给三班。而这红旗是因为许三多以往的落后而丢失的。做50个,对许三多并不是上天入地的难事,因为他有基础,“晚上没人时候做过20个。”但难就难在,一是在众目睽睽之下,二是怎么做——凑合做50个,连长其实并不以为然,许三多还是“孬兵”,史今知道这一点,他更知道许三多其实还能做得更好,好到超过连里最好的伍六一。而对许三多,做够50个就意味着红旗能回到班上,他就能对得起班里的荣誉,而对他最好的班长就能不走!这就是他的信念。
再说说他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一段。七连改编后,所有的人,包括和他一起看守营房的连长也走了,足足半年,就剩了他一个人。没有人早上督促他,他依然按照过去的习惯早起负重跑步,没有人检查他,他依然按照条令规定打扫内务……我们相信,如果没有这自觉的每天1万2千米的负重跑,可能就没有后来老A的许三多;没有自觉的整理内务的意识,他可能就吃下了荒原上成才递过来的馒头。这一点,连长高城都迷茫过,所以后来他有一段对许三多相当经典的评价:“最重要的是先做好手上的事情,我这两天刚接触一个人,错误之皇,每作对一件小事就被他像救命稻草一样抓着,有一天我一看,好,他抱着的已经是让我仰望的参天大树。他教会了我这些。” 提起信仰,我们总觉得遥不可及,神圣而又虚幻。其实,信仰往往就在不经意间,你松开,它就溜走,你抓住,它就潜入你的心中。你持守的东西,就在你的心间,用到时,自然有,而没有,自然也就没有。就像在西藏看到的叩长头的藏民,他们的信仰就在他一丝不苟地用身体丈量这个世界中。
(三)不放弃,不抛弃
不放弃,不抛弃,原来是钢七连的信条。不放弃,是对自己,永不放弃自己信守和追求的目标;不抛弃,是对自己,又是对战友,不抛弃战友,同生死,共患难,这是战场生存的唯一准则。
说到这里,就不能不提许三多的第二任班长史今。史今是许三多的领路人,是他的导师。他把许三多带出偏远的山村,带到部队这个更广阔的世界,没有史今,就没有《士兵突击》里的许三多;面对连里和班里所有人的不理解,唯有史今一个人在坚持,这种坚持很无奈,因为他很清楚,许三多失败了他也就失败了,他带的班将因成绩落后而使他失去转士官的机会,但他仍用一切他能用的手段激励许三多,以至于当他退役很久后,在老A的选拔赛的冰冷水泡子里,伍六一唯一能用来刺激许三多的就是“班长又挨训了,就是因为你不争气。”但这话也就是出自伍六一之口,而绝非是史今所说,史今可以因为许三多而挨训,却绝不会用其他人对待许三多的态度:冷漠、讽刺、不屑,他唯一的就是耐心与坚持。
史今班长给许三多留下了太多的记忆。也可以说,任何一个人,在他的成长历程中,如果能碰到像史今班长这样的导师,他的一生将受益无穷。史今对许三多的一诺千金,那种不抛弃、不放弃的态度,一直表现在许三多身上。在老A选拔赛中,当名额只剩一人时,他宁肯输掉选拔仍要坚持背负伍六一到达终点;在依靠本能杀死贩毒分子后,他苦苦寻找这句话的含义,最后他发现:还是回到部队才是对他最熟悉的地方;在演习中,负伤脱离队伍的他依靠这种信念最终帮助战友完成了任务,而在那一刻,他选择的依然是掩护战友,虽然他明知道他将就此“阵亡”而退出演习。
三、有声有色
电视剧《士兵突击》中严格说没有太多原创音乐,而是大量借用了西方影视作品中的音乐,先不评论这种做法的好坏,但在音乐的选用上,导演确实是匠心独具。
在钢七连面临改编的情节中,导演几次使用苏联著名的歌曲《神圣的战争》,用在这里,既体现了军人面对命运不屈服的意志,又多了几分悲壮和苍凉。
在七连临近解散时,电视剧中经常出现一首乐曲,由压抑到逐渐激扬,这是希腊先锋电子作曲范吉利斯1992年为一部纪念和反映哥伦布等探险者历尽惊涛骇浪,最终到达新大陆而拍摄的电影《1492-征服天堂》所做的电影配乐。范吉利斯的音乐充满了史诗般的壮丽辉煌和宏伟气势,堪称九十年代最成功的电影配乐之一。
许三多和班长史今是朋友,班长对许三多的成长付出了很多,在电视剧中,有一段描写班长和许三多一起擦步兵战车的画面,配以日本著名作曲家久石让为电影《菊次郎的夏天》所配的一段插曲。而在许三多砸班长手后躲在战车里时的配乐,则选用了久石让给北野武的电影《那年夏天,宁静的海》所作的配乐,后被收到了《久石让遇到北野武》这张专辑里。
最有意思的就是在电视剧片花中,竟然使用了《加勒比海盗》中一段急促动荡的曲子,叫 He’s A Pirate(他是海盗),音乐提示了这部电视剧的风格。
一、一股杀气
我国经历了50年代的抗美援朝,60年代的抗美援越和对印自卫还击,70年代末的对越自卫反击和80年代的两山轮战血与火的洗礼,90年代以来军队一直处于和平的氛围中。经济建设、商品经济、和平发展,似乎使军队忘记了世界上还有国家利益的冲突,忘记了意识形态与信仰的冲突也依然存在,似乎和平发展的世界真的可以让世界充满爱,完全可以刀枪入库、马放南山。
这些年,也有一些军事作品,《DA师》、《垂直打击》、《突出重围》等作品,但总的来说,给人的感觉是失望大于希望,根本原因就是用一种超乎生活的笔触去描写生活,而又用一种游离战争的眼光去体会战争,把战争说成是儿戏,缺少对战争残酷的把握和对军人气概的准确描述!再简单地说,就是少一种逼人的杀气!
什么是杀气?“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这就是一种杀气!《上甘岭》里的王成,弹尽无援,敌人逼近,身陷绝境却无所畏惧地高喊:向我开炮!这就是一种杀气!可惜,这样的画面在现在的作品里已经很难看到了。《突出重围》中,当装备老迈、徘徊在进退之间的A师被蓝军全歼,参谋长赵梓明愤然呼叫师炮团向被蓝军占领的阵地进行火力覆盖,并命令阵地上的士兵上刺刀向敌人发起自杀性冲锋时,我的眼睛不禁湿润,似乎看到了久违的一种精神,那就是:只有战死的士兵,没有投降的军人!
而这种精神在《士兵突击》中被演绎得则比比皆是。新兵许三多入伍刚到部队,当运兵列车车门打开的刹那,被阳光晃了眼的许三多不禁举手遮阳,这一在部队被认为是耻辱的动作立即遭到所有士兵的反感!而当许三多成为老兵时,面对父亲玩笑地用机枪指其投降时,他认真地说:部队里不允许出现这种动作。
在钢七连面临改编的时候,以连长高城为代表的这群汉子,虽然无力左右上级的决策,但他们的表现却是绝不轻易向命运低头。他们在团部操场上训练选择了罕见的集群冲锋来表达对命运的不屈;他们集体怒闯团报编辑部,表面是争上甘岭战役是谁打的先锋,实际上是用这种无奈表达对连队荣誉的最后维护;他们在解散前仍要求最后一个新兵马小帅牢记七连的光荣战史、牢记自己是七连第五千名士兵;他们在七连人去楼空后,即使最后两个看守营房的人也要表现出七连编制还在,人还在,精神还在,在吃饭前依然要高唱战歌……
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军人,贵在有一口气,有这口气,即使是战争的输家,一样能赢得对手的尊重,这种气势,这种精神,是战争的魂魄,是军人的柱石。
二、士兵许三多
许三多其实不是一个具体的人,他是一个符号。就像电影《阿甘正传》里阿甘一样。他倾注了作者对人生,信仰以及生命的意义等很多问题的思考。
(一)寂寞许三多
许三多是个很木讷而迟钝的农村兵,当新兵不会走队列,到了七连又是后进,以至于七连长和三班副伍六一一直认为他是七连的地狱,会把七连有史以来的荣誉毁于一旦。因此许三多一直是一个很寂寞的人。因为底子差,到哪里都是个孬兵,被人耻笑,被人疏远。
寂寞对很多人是毒药,很多人耐不住寂寞,但对于许三多,寂寞往往是成就的开始。在草原五班,因为寂寞,他便去修路,于是一个人修成了过去一个加强排一年没修成的路;在七连,因为寂寞,他死记硬背下整本教材,在全团考核中出奇不意地拿了个头彩!七连改编后,他一个人看守连队营房半年的时间,因为寂寞,所以白天不敢放松训练,晚上自己对自己重复七连入伍的誓言,这使他比别人更深刻地理解了这个光荣集体中荣誉的含义。在失手杀死贩毒分子后,出于对杀人的恐惧,他一度产生了离开部队的想法,但最终还是因为寂寞使他重新回到那个使他熟悉,给他温暖的环境中。
(二) 信念许三多
固执,是因为信念,没有信念,也就没有固执的资本。许三多有信念,所以许三多固执得可爱。信念是什么?信念就是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不仅在常规的时候知道,在非常规的时候也一样知道。写信念很难,写着写着就容易陷入空洞和理论。所以不如说说许三多的具体事。
就说许三多那惊天动地的333个腹部单杠回旋。动机其实很简单,班长史今说,如果他能做50个,班里的优秀红旗就还给三班。而这红旗是因为许三多以往的落后而丢失的。做50个,对许三多并不是上天入地的难事,因为他有基础,“晚上没人时候做过20个。”但难就难在,一是在众目睽睽之下,二是怎么做——凑合做50个,连长其实并不以为然,许三多还是“孬兵”,史今知道这一点,他更知道许三多其实还能做得更好,好到超过连里最好的伍六一。而对许三多,做够50个就意味着红旗能回到班上,他就能对得起班里的荣誉,而对他最好的班长就能不走!这就是他的信念。
再说说他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一段。七连改编后,所有的人,包括和他一起看守营房的连长也走了,足足半年,就剩了他一个人。没有人早上督促他,他依然按照过去的习惯早起负重跑步,没有人检查他,他依然按照条令规定打扫内务……我们相信,如果没有这自觉的每天1万2千米的负重跑,可能就没有后来老A的许三多;没有自觉的整理内务的意识,他可能就吃下了荒原上成才递过来的馒头。这一点,连长高城都迷茫过,所以后来他有一段对许三多相当经典的评价:“最重要的是先做好手上的事情,我这两天刚接触一个人,错误之皇,每作对一件小事就被他像救命稻草一样抓着,有一天我一看,好,他抱着的已经是让我仰望的参天大树。他教会了我这些。” 提起信仰,我们总觉得遥不可及,神圣而又虚幻。其实,信仰往往就在不经意间,你松开,它就溜走,你抓住,它就潜入你的心中。你持守的东西,就在你的心间,用到时,自然有,而没有,自然也就没有。就像在西藏看到的叩长头的藏民,他们的信仰就在他一丝不苟地用身体丈量这个世界中。
(三)不放弃,不抛弃
不放弃,不抛弃,原来是钢七连的信条。不放弃,是对自己,永不放弃自己信守和追求的目标;不抛弃,是对自己,又是对战友,不抛弃战友,同生死,共患难,这是战场生存的唯一准则。
说到这里,就不能不提许三多的第二任班长史今。史今是许三多的领路人,是他的导师。他把许三多带出偏远的山村,带到部队这个更广阔的世界,没有史今,就没有《士兵突击》里的许三多;面对连里和班里所有人的不理解,唯有史今一个人在坚持,这种坚持很无奈,因为他很清楚,许三多失败了他也就失败了,他带的班将因成绩落后而使他失去转士官的机会,但他仍用一切他能用的手段激励许三多,以至于当他退役很久后,在老A的选拔赛的冰冷水泡子里,伍六一唯一能用来刺激许三多的就是“班长又挨训了,就是因为你不争气。”但这话也就是出自伍六一之口,而绝非是史今所说,史今可以因为许三多而挨训,却绝不会用其他人对待许三多的态度:冷漠、讽刺、不屑,他唯一的就是耐心与坚持。
史今班长给许三多留下了太多的记忆。也可以说,任何一个人,在他的成长历程中,如果能碰到像史今班长这样的导师,他的一生将受益无穷。史今对许三多的一诺千金,那种不抛弃、不放弃的态度,一直表现在许三多身上。在老A选拔赛中,当名额只剩一人时,他宁肯输掉选拔仍要坚持背负伍六一到达终点;在依靠本能杀死贩毒分子后,他苦苦寻找这句话的含义,最后他发现:还是回到部队才是对他最熟悉的地方;在演习中,负伤脱离队伍的他依靠这种信念最终帮助战友完成了任务,而在那一刻,他选择的依然是掩护战友,虽然他明知道他将就此“阵亡”而退出演习。
三、有声有色
电视剧《士兵突击》中严格说没有太多原创音乐,而是大量借用了西方影视作品中的音乐,先不评论这种做法的好坏,但在音乐的选用上,导演确实是匠心独具。
在钢七连面临改编的情节中,导演几次使用苏联著名的歌曲《神圣的战争》,用在这里,既体现了军人面对命运不屈服的意志,又多了几分悲壮和苍凉。
在七连临近解散时,电视剧中经常出现一首乐曲,由压抑到逐渐激扬,这是希腊先锋电子作曲范吉利斯1992年为一部纪念和反映哥伦布等探险者历尽惊涛骇浪,最终到达新大陆而拍摄的电影《1492-征服天堂》所做的电影配乐。范吉利斯的音乐充满了史诗般的壮丽辉煌和宏伟气势,堪称九十年代最成功的电影配乐之一。
许三多和班长史今是朋友,班长对许三多的成长付出了很多,在电视剧中,有一段描写班长和许三多一起擦步兵战车的画面,配以日本著名作曲家久石让为电影《菊次郎的夏天》所配的一段插曲。而在许三多砸班长手后躲在战车里时的配乐,则选用了久石让给北野武的电影《那年夏天,宁静的海》所作的配乐,后被收到了《久石让遇到北野武》这张专辑里。
最有意思的就是在电视剧片花中,竟然使用了《加勒比海盗》中一段急促动荡的曲子,叫 He’s A Pirate(他是海盗),音乐提示了这部电视剧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