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姜文

来源 :电影画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tingzhi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那些让你兴奋的东西,用笔一写就错,用嘴一说就不对了。我只能拿胶片拍给你看。
  ——姜文
  
  对于姜文,很多人只能欣赏,欣赏他倔强的不合作的态度,欣赏他爷们儿的愤怒的表情,欣赏他坏坏的绝对实在的笑容——因为无法企及他睿智而幽默的口才,天马行空的思维,以及特立独行的霸气与绝技。
  
  都说姜文聪明过人,但他自己却讲,弄不清到底天资是什么,他只知道要做有兴趣做的事情,比如,抽烟,又比如,拍电影。
  谁也不会否认,姜文在电影上面的能力与才华是无须修饰的,他无可争议的是中国最好的电影人之一。但作为一名职业演员,他说导演不能太职业,太职业了戏就没人看了;他总是显得过于聪明、主动和具有攻击性。也许是张扬的个性、也许是一贯独立思考的精神、也许是略显偏执的自信,许多年来,姜文所及之处总伴随着非议、争论或是唏嘘。也因此,霸气、温柔、随和……谁也无法预料下一刻姜文的脸上会是怎样的表情,更没有人能真的看清在世界影坛都拥有一席之地的他究竟有几张面孔?
  
  《太阳照常升起》是姜文摸着自己胸口掏出来的一个梦,然后他把这个梦扔给观众,让他们各自去解梦。
  有很多人在他狂想曲般的梦里绕晕了,看得一头雾水,并未嚼出它有什么“劲”(姜文说过自己只拍有“劲”的电影)。
  也有很多人把它奉为一个艺术家超凡脱俗的作品:它毫无疑问是中国电影的里程碑,在此之前100 年,历数到今天的李安、张艺谋和陈凯歌,没有一个中国电影导演显示过这样的魄力,敢于在物欲横流之中横刀立马,藐视大众趣味,展示绝对自我的梦境,完成对于自我世界的忠实表达。
  
  又是太阳,但人们总是对“当年的太阳”念念不忘,《阳光灿烂的日子》,正如它那明媚的名字一样,头上一直戴着无比灿烂的光环。人们一致公认这是一部从内容到形式都全新的中国电影,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电影跨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姜文的“成人仪式”
  1993年8月23日《阳光灿烂的日子》正式开拍,1994年1月22日完成了最后一个镜头的拍摄,1994年8月收到威尼斯电影节邀请,1995年8月21日距影片开机整两年,影片正式批准发行并在全国公映。这就是这部影片诞生过程中的关键时间,也记录了《阳光灿烂的日子》在出生过程中的艰难与坚持。从某种角度来看,《阳光灿烂的日子》就是姜文的“成人仪式”,在这个仪式过后,彻底确立了姜文作为一个才情卓绝的导演的独特地位。1997年姜文将拍摄《阳光灿烂的日子》的过程整理出版,名为《一部电影的诞生》,其中记录了那些为电影疯狂的心情。
  [第一次做导演,连导演的称呼我都觉得像是别人给我起的外号儿——透着点不正经。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我们多少次弹尽粮绝,又多少次起死回生。有的人在悲观失望中离开了我们,有的人疯狂地坚持着,更有的人被疯狂的人们唤做疯狗,这群疯子只有在看样片的时候才意识到自己在干着一件有意义的事。电影是梦,这群人已经忘掉了自己熔入了梦当中。]
  


  2000年,姜文的第二部作品《鬼子来了》一举捧得当年戛纳评委会大奖。《阳光灿烂的日子》将姜文的少年回忆留驻在胶片之上,《鬼子来了》则进一步确立了姜文在当代中国影坛的独特地位。
  迎刃而上
  《鬼子来了》将原著《生存》中描写“军民奋勇抵抗侵略”的主题搁置,注重提炼“农民愚昧”和“战争荒诞”的一面,笔锋直指国人弱点,将更多忧患意识注入影像化的故事中。该片虽为一部以抗日战争为背景的影片,但在立意取向、价值观念等方面与国产主旋律电影严重不合拍,因此虽然获得多项国际荣誉,仍被官方封杀。但必须承认,《鬼子来了》是反映“战争与人”主题的国产电影中最有突破性的一部作品。
  法国某周刊评价这部电影“没有一丝一毫相似于迄今为止来自于中国的任何一种创作特点,它是一部迎刃而上的电影。”他的风格不同于国内任何一个导演,更接近费里尼和库斯图里卡。
  
  姜文对自己做导演曾用一句话概括,“我导戏基本是赔钱。”他说拍片就像打仗一样,打仗的目的是赢,不会节约子弹和枪支。
  


  寻找
  [《阳光灿烂的日子》我拍了25万尺胶片,有人说我是中国耗片率最高的导演,我真的没想破这个纪录。我这样做是因为我觉得电影就应该这样拍。谁说一个镜头拍几条就完了?在我看来这是个过程,寻找的过程。就像是谈恋爱,你突然爱上一个人,你总是不断问自己为什么爱,当然答案大多是不知道为什么,但爱就是爱,你很难说清楚。我认为对一个导演来说有一个东西在吸引他,折磨他是很重要的。在拍摄过程中用一切方法、手段来寻找是什么在吸引着我,折磨着我,直到把它找到。我想这种寻找的意义超过电影成功本身。]
  拍《鬼子来了》时他甚至曾经为一场戏从美国专门进口一台特殊摄像机,用起胶卷更是毫不心疼,不知不觉用了48万卷,结果导致比原计划2000万投资超30%还多。
  而到了《太阳照常升起》,剧组动用了几百只飞禽走兽,耗掉了几十箱弹药,烧光了上百顶帐篷,把三百多立方米的藏式房屋、数十吨鹅卵石和红土从千里之外运到外景地,又调集数十辆卡车托载一只铁甲船从金沙江下游一直运抵高原湖;为了制造狂风效果,他们甚至请来了空军的飞机在山谷中作超低空飞行。
  
  每一部电影都是创作者生命中的一部分。
  
  心理治疗
  [拍片对我就像心理治疗,其实,我每拍一部电影都是为了让自己放松。像鲁迅说的“为了忘却的纪念”。拍什么东西是为了忘却它。把心里的事儿捣腾出来,不单单是有叙述的愿望,是整理出来,在某种状态下表达它,不然我心里越积越多,我得往外掏。]
  


  前两部电影是如此,《太阳照常升起》更是如此。姜文说触动他拍摄这部电影是源于大学时代的记忆:“大学时几个新疆同学在篮球场上载歌载舞,其中有一支曲子在我脑海中萦绕了20多年,我觉得它很像一部电影。但是之后总是有一点感觉就消失了,我始终没有找到一个可以承载它的故事。直到看到叶弥的《天鹅绒》,一下子就把我带进去了。花了三年时间,我完成了这部电影,完成的本身,就是一次收拾和表达。”
  在法国放拷贝的时候,他一直觉得这不是他拍的电影,因为这个东西原本就存在,他只是把它上面的土掸掉而已。
  所以,他对自己进行了三次治疗。《阳光灿烂的日子》很惹人,《鬼子来了》很极端,《太阳照常升起》是更斑斓更high的颜色。
  
  姜文希望他的电影是高度数的酒,他愿和大家同醉。所以,他把它弄在胶片上了,弄出来给大家看。如今,不知道有多少人看醉了清醒了。
  
  怀孕的疯妈和一个女人各自骑着骆驼走在沙漠里,她去参加丈夫的葬礼,而那女人却是去跟未婚夫结婚,天涯海角的两个人居然这么走在了一起——她们谁也不会知道,二十年后,此时疯妈肚子里的孩子将会跟这个女人在一个白石头房子里通奸,而这女人的丈夫会一枪崩了这个孩子,至于那个白石头房子,它恰恰是疯妈为他的孩子建造的新房。
  就这样,男人的所有一切都是为了送死,女人的所有一切都是为了疯掉。但是太阳照常升起。
  [责编/布丁]
其他文献
为了对“中国钼都”栾川的钨钼资源总体情况进行可靠的预测评价,利用栾川矿集区核心区域的冷水—赤土店地区以往勘查资料和近年来在该区施工的深孔资料,对区内的钨钼矿体重新
  采用水泥、粉煤灰和煤渣作为固化剂对印染污泥进行固化/稳定化处理,并探讨了固化/稳定化的最佳工艺条件.当水泥、粉煤灰和煤渣的掺量分别为0.15、0.02和0.08kg/kg,养护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