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等数学是高职院校各专业必修的核心课程之一,本文从高职学生的特点和培养目标出发,就高职院校的高等数学教学目的,教材内容的处理,教学过程的优化等教学方法提出若干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教学
高职院校的工科、文科等各专业都开设了高等数学课程,它是各专业必修的核心课程之一。而高等数学以其严密性,抽象性,逻辑性强而著称,其教学以教师难教,学生怕学而广为人知。近几年高职的入学新生数学基础普遍来说并不理想。如何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及培养目标进行数学教学,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本文从高职院校高等数学的课程教学方法方面谈四点粗浅的看法。
1 明确高职数学课程教学目的
教师对教学目的的认识指导着整个教学行为。不同的认识有着不同的要求,如果认为理论重要,教师就会在教学中侧重强调理论知识的掌握;如果认为应用重要,教师就会在教学中侧重强调如何进行应用。对于高职学生,本人认为,数学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两种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包括对问题的认识、判断、分析、推理;应用能力包括用数学原理和方法消化吸收概念和原理的能力,广义上说是消化吸收专业知识的能力,以及数学的应用范围、方式、及怎样解决问题的能力。
能够培养一种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这对于工科以及管理类等专业的高职学生尤为重要。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有人认为逻辑思维能力只有通过对数学理论上的深入和掌握才能提高,从而把数学的教学重点放在对定义、定理以及证明等要求上。其实,逻辑思维能力也可以在培养应用能力的过程中加以提高。教学中应注重“掌握概念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对于高职各专业学生培养的目的,不在于在学生中培养出数学理论的研究者,而在于培养职业技术方面的人才,在于学习数学为学习专业课打下基础,在于能将数学应用于他们的专业中,使数学应用于更广阔的领域。这应该是高职数学教师教学的目的和重任所在。因而,我们应让学生在学过数学后懂得:数学能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并怎样解决问题。
2 高等数学课程教学的理论要求
高职的培养目标是造就具有一定技能的专业人员,是培养应用型,实践型知识结构的人才。因此高职的数学教学内容的特点,应是广而不深,内容简明,加强应用,不能太强调逻辑性严谨性,对于数学理论中认为至关重要的存在性,唯一性,充要性等定理,有些只提条件和结论不作证明,或者仅用直观描述取代严密论证,对于较复杂高深的问题,只提加强条件下的结论,诸如此类的教材内容的处理称为学科上的让步,这是作为“学科的”数学与作为“科学的”数学两者之间的区别。高职数学教材虽然属于学科的数学,为降低理论,可作不同程度的学科让步,但是,要求作为数学教科书上的系统和内容,仍不允许存在任何科学性方面的缺陷,这就需要教师根据高职的特点,在教学中对数学内容适当降低其理论方面的要求。
高职的高等数学降低理论的途径,可以从精简或删去某些定理的理论证明入手,有些定理可以用几何直观描述,有些定理可用加强条件的简明证明,经这样处理后,教材中可以删去冗长的传统证明,可精简专为这些传统证明而设置的理论体系,达到降低理论压缩课时的目的。
3 在教学中注意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
数学应用意识从哲学的角度讲是主体主动地从数学的角度观察事物,阐述现象,分析问题,用数学的语言、知识、思想方法描述、理解和解决各种问题的心理倾向,是一种精神状态,一种意向,它基于对数学的特点和应用价值的认识,每遇到任何可以数学化的现实问题,就产生用数学的知识和思想方法尝试解决的冲动,并且很快地依循科学合理的思维路径,搜寻到一种较佳的数学方法解决它,体现运用数学的观念、方法,解决现实问题的主动性。具体表现为在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学生具有数学的眼光,理解问题中潜在的数学特征,能够识别蕴涵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和其它学科中的数学关系,把它们提炼出来进行分析,然后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加以解决。课程改革不仅在总体目标上确立“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同时,也指出了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应形成对数学的正确认识,特别是数学现代应用发展表现出的基本特点。
4 优化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改进教师的教学方法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教学效果的好坏有赖于对方法的合理选择和准确运用。各种方法都有其自身的优点和不足,有其使用条件和运用范围。没有一成不变的万能方法,也没有千篇一律的教学法,如讲述法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给出大量信息,能向学生提出较多问题,并指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它可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但是用讲述法不大利于学生全面掌握知识,不能充分地形成学生的技能和技巧。直观法能将较复杂的概念,定理用模型或图形表示出来,能提高教学效果,但过多使用这种方法可能会抑制学生抽象思维,想象力的发展。程序教学法有助于形成知识,能使教学个别化,但却降低了教师的指导作用,每种教学方法各有利弊,应辩证地对待。数学教师不仅要掌握众多的教学方法,而且应能从众多方法中,针对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学生情况等诸多因素,选出最优的教学方法,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如果当学生刚开始接触一门新知识时,由于缺乏这门知识的基础,所以在教学中宜采取讲述法。例如学生开始学习导数知识时,导数的概念,导数的几何意义等内容对学生来说是全新的知识。教师可采用讲述法为主,直观法为辅的教学方法。在授课中教师的讲解就起主导作用,并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给这些知识以充分的背景材料,在大量的材料中抽象出导数的概念,这样描述性的说明后,配合一些练习来熟悉它。然后结合图形,借助几何直观给出导数的几何意义。如此类似的内容以讲述法进行效果较佳。但采用讲述法时,并非是教师照本宣科注入式的满堂灌,要特别注意启发性原则的贯彻,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尽可能地将数学知识与各专业内容挂钩,多举些与专业相关的例题。同时要善于适当适时地设疑,质疑和释疑,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思维、积极探索的自觉性,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如果教学内容不是全新的一类,在逻辑上与以前学过内容有联系,根据这些内容,在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学生能独立进行探索的,即以这些内容为基础所设置的问题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而教学目的又旨在发展学生创造思维能力,这时教师可采用以探索法为主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养成独立和自觉的学习态度,养成善于思维的习惯。
参考文献
[1]和田秀树.数字成功之本[M].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2004.p4.
[2]鲍洁.新世纪高等技术与职业教育改革的探索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8.
[3]李新生.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人才培养体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3.
关键词: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教学
高职院校的工科、文科等各专业都开设了高等数学课程,它是各专业必修的核心课程之一。而高等数学以其严密性,抽象性,逻辑性强而著称,其教学以教师难教,学生怕学而广为人知。近几年高职的入学新生数学基础普遍来说并不理想。如何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及培养目标进行数学教学,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本文从高职院校高等数学的课程教学方法方面谈四点粗浅的看法。
1 明确高职数学课程教学目的
教师对教学目的的认识指导着整个教学行为。不同的认识有着不同的要求,如果认为理论重要,教师就会在教学中侧重强调理论知识的掌握;如果认为应用重要,教师就会在教学中侧重强调如何进行应用。对于高职学生,本人认为,数学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两种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包括对问题的认识、判断、分析、推理;应用能力包括用数学原理和方法消化吸收概念和原理的能力,广义上说是消化吸收专业知识的能力,以及数学的应用范围、方式、及怎样解决问题的能力。
能够培养一种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这对于工科以及管理类等专业的高职学生尤为重要。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有人认为逻辑思维能力只有通过对数学理论上的深入和掌握才能提高,从而把数学的教学重点放在对定义、定理以及证明等要求上。其实,逻辑思维能力也可以在培养应用能力的过程中加以提高。教学中应注重“掌握概念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对于高职各专业学生培养的目的,不在于在学生中培养出数学理论的研究者,而在于培养职业技术方面的人才,在于学习数学为学习专业课打下基础,在于能将数学应用于他们的专业中,使数学应用于更广阔的领域。这应该是高职数学教师教学的目的和重任所在。因而,我们应让学生在学过数学后懂得:数学能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并怎样解决问题。
2 高等数学课程教学的理论要求
高职的培养目标是造就具有一定技能的专业人员,是培养应用型,实践型知识结构的人才。因此高职的数学教学内容的特点,应是广而不深,内容简明,加强应用,不能太强调逻辑性严谨性,对于数学理论中认为至关重要的存在性,唯一性,充要性等定理,有些只提条件和结论不作证明,或者仅用直观描述取代严密论证,对于较复杂高深的问题,只提加强条件下的结论,诸如此类的教材内容的处理称为学科上的让步,这是作为“学科的”数学与作为“科学的”数学两者之间的区别。高职数学教材虽然属于学科的数学,为降低理论,可作不同程度的学科让步,但是,要求作为数学教科书上的系统和内容,仍不允许存在任何科学性方面的缺陷,这就需要教师根据高职的特点,在教学中对数学内容适当降低其理论方面的要求。
高职的高等数学降低理论的途径,可以从精简或删去某些定理的理论证明入手,有些定理可以用几何直观描述,有些定理可用加强条件的简明证明,经这样处理后,教材中可以删去冗长的传统证明,可精简专为这些传统证明而设置的理论体系,达到降低理论压缩课时的目的。
3 在教学中注意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
数学应用意识从哲学的角度讲是主体主动地从数学的角度观察事物,阐述现象,分析问题,用数学的语言、知识、思想方法描述、理解和解决各种问题的心理倾向,是一种精神状态,一种意向,它基于对数学的特点和应用价值的认识,每遇到任何可以数学化的现实问题,就产生用数学的知识和思想方法尝试解决的冲动,并且很快地依循科学合理的思维路径,搜寻到一种较佳的数学方法解决它,体现运用数学的观念、方法,解决现实问题的主动性。具体表现为在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学生具有数学的眼光,理解问题中潜在的数学特征,能够识别蕴涵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和其它学科中的数学关系,把它们提炼出来进行分析,然后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加以解决。课程改革不仅在总体目标上确立“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同时,也指出了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应形成对数学的正确认识,特别是数学现代应用发展表现出的基本特点。
4 优化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改进教师的教学方法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教学效果的好坏有赖于对方法的合理选择和准确运用。各种方法都有其自身的优点和不足,有其使用条件和运用范围。没有一成不变的万能方法,也没有千篇一律的教学法,如讲述法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给出大量信息,能向学生提出较多问题,并指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它可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但是用讲述法不大利于学生全面掌握知识,不能充分地形成学生的技能和技巧。直观法能将较复杂的概念,定理用模型或图形表示出来,能提高教学效果,但过多使用这种方法可能会抑制学生抽象思维,想象力的发展。程序教学法有助于形成知识,能使教学个别化,但却降低了教师的指导作用,每种教学方法各有利弊,应辩证地对待。数学教师不仅要掌握众多的教学方法,而且应能从众多方法中,针对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学生情况等诸多因素,选出最优的教学方法,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如果当学生刚开始接触一门新知识时,由于缺乏这门知识的基础,所以在教学中宜采取讲述法。例如学生开始学习导数知识时,导数的概念,导数的几何意义等内容对学生来说是全新的知识。教师可采用讲述法为主,直观法为辅的教学方法。在授课中教师的讲解就起主导作用,并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给这些知识以充分的背景材料,在大量的材料中抽象出导数的概念,这样描述性的说明后,配合一些练习来熟悉它。然后结合图形,借助几何直观给出导数的几何意义。如此类似的内容以讲述法进行效果较佳。但采用讲述法时,并非是教师照本宣科注入式的满堂灌,要特别注意启发性原则的贯彻,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尽可能地将数学知识与各专业内容挂钩,多举些与专业相关的例题。同时要善于适当适时地设疑,质疑和释疑,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思维、积极探索的自觉性,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如果教学内容不是全新的一类,在逻辑上与以前学过内容有联系,根据这些内容,在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学生能独立进行探索的,即以这些内容为基础所设置的问题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而教学目的又旨在发展学生创造思维能力,这时教师可采用以探索法为主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养成独立和自觉的学习态度,养成善于思维的习惯。
参考文献
[1]和田秀树.数字成功之本[M].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2004.p4.
[2]鲍洁.新世纪高等技术与职业教育改革的探索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8.
[3]李新生.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人才培养体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