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激趣感悟迁移

来源 :科学大众·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oqq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朗读、激趣、感悟、迁移”是我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四部曲。它引领学生走进知识的殿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感悟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写下自己独特的真情实感。
  关键词:朗读;激趣;感悟;迁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1-079-001
  
  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阅读教学要紧紧抓住从听、说、读到想乃至写的过程,从而指导学生由感知语言文字的表象到理解、把握语言形式和思想内容及其相互联系的实质。”我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尝试着这一教学思想。
  
  一、在教学《花瓣飘香》一文时,我展开了如下教学方法
  
  1.呈现实物,感知幽香,激发兴趣
  我在教学《花瓣飘香》一文时,首先实物展示——月季花,让学生仔细观察,尽情欣赏。同学们通过看、摸、闻,不仅看到了月季花在形状、色彩等方面的美丽,还摸到了其花瓣像绒布一样的感觉,更闻到了其花瓣散发出的幽幽清香。
  在此基础上,我出示课题“花瓣飘香”,让学生谈谈对课题的理解。当学生谈到课文是讲月季花瓣飘着幽幽清香时,我问学生:课文仅仅是讲了月季花本身的香味吗?透过“花瓣飘香”你还看到了什么?请大家多读几遍课文,你会从中找到答案。于是激发了学生反复研读课文的兴趣。
  2.抓提示语,读中感悟,感受心灵
  要让学生感受人物的美好心灵,读出人物的思想感情很重要。而抓住对话中的提示语让学生感受人物的美好心灵就是一种不可多得的学习方法。
  《花瓣飘香》一文第三至第十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段。写“我”通过与小女孩的对话,得知她摘花瓣是为了送给生病的妈妈。教学中,我抓住人物对话提示语中的关键词,让学生感悟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人物的美好情感。
  如“为什么只摘花瓣呢?”我轻轻地问。我抓住“轻轻地”一词,引导学生反复品读,从中体会“我”的和蔼可亲。“她低着头不好意思地说:“我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这里的“低着头”、“不好意思”引导学生从中体会到小女孩虽然为了让生病的妈妈高兴而只摘花瓣,但却不忍心摘下整朵花的美好心灵。
  3.抓住题眼,感悟“飘香”
  通过精读课文,学生不仅知道了“花瓣飘香”的本义是月季花瓣飘着幽幽的清香,还从“我”与小女孩的对话中看到了小女孩是一个懂事的孩子。她摘花瓣送给妈妈,表达了她孝敬母亲的美好心灵。因此,作者深受触动和感染——他把一盆月季花送给小女孩是出于对她的同情,一盆送给他的母亲是尽了孝敬“我”的母亲的心。
  由此看来,感染的力量也是巨大的!“花瓣飘香”的象征意义也在于此。
  4.抓住爱心,激发热情,迁移写作
  叶老认为:“作文教学要紧紧抓住由想到说、写的过程,从而指导学生审题,立意,布局,谋篇,成文,修改等等。”语文老师指导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练习,就是指导学生把朦胧的思想变为清亮的思想,把不清不楚的语言变为有条有理的语言。
  在学生感悟到《花瓣飘香》中的小女孩以及作者都对自己的母亲十分孝敬的情景交融中,我引导学生思考:平时你是怎样爱妈妈的?有哪些表达爱的行动?想一想,说一说,再用几句话写下来。一学生写道:当妈妈生病时,我总是买一些她最喜欢吃的东西。不仅如此,我还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比如洗碗、拖地、买东西。让妈妈感觉到我长大了,使她的心灵得到最大的安慰,妈妈的病也会好得快些……
  
  二、在教学《微笑着承受一切》一文时,我又采用了下面的教学步骤
  
  2.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中,我首先动情地讲述第四届友好运动会上桑兰试跳时遭遇不幸的一幕。然后以“在遭遇如此不幸后,桑兰会怎样呢”的疑问来揭示课题。学生读题后,我再问: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这一问,便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的学生便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桑兰微笑着承受一切中的“一切”指什么?她是怎样微笑着承受一切的?我便因势利导,对问题进行梳理,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课文,培养了学生追读下文的浓厚兴趣。
  2.精读课文,体会形象之美
  教学中,我着重引导学生通过读文思考,逐步解决学生在初步接触课文时所提出的问题,使桑兰的形象在学生心中逐渐丰满起来。
  首先,我带领学生讨论:“桑兰微笑着承受一切”中的一切指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通读全文,抓住文中重要的语句品读,从而对桑兰的处境有清晰的认识:她让学生感受到桑兰所遭遇的不幸是那么严重那么多。面对这些遭遇,桑兰必须承受这常人难以想象的一切不幸。接着,再让学生深情地朗读这部分内容,在朗读中感悟桑兰的坚强不屈。从而,桑兰在同学们的心中树立起高大完美的形象。
  3.再读课文,感悟精神之美
  教学中,我还放手让学生围绕“她是怎么微笑着承受一切的?”这个问题自学第三至第六自然段。自己最受感动的地方可以多读读,多想想,加深体会。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同学们听,把感动的地方读给同学听,同学们相互评议、交流。然而,我引导学生从“桑兰没有掉一滴眼泪,反而急切地询问队友们的比赛情况。”“一边忍着剧痛配合医生,一边轻轻地哼着自由体操的乐曲”等语句中,从图片中桑兰的甜美动人的微笑中,深入感悟桑兰的坚强不屈和积极乐观,并把自己的感受和感动通过朗读表达出来。我还引导学生通过队员们“忍不住失声痛哭”和主治医生拉格纳森深受感动的话语,进一步体会桑兰的可敬与可爱。那么桑兰坚强不屈的精神也就再一次自然地屹立在学生的心中。
  4.积累内化,仿写片断之情
  叶老说:“作文不该看作一件非凡的事情,如同说话,本来不是一件非凡的事情。语文教师必须排除一切干扰,毫不动摇地致力于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引导学生学好与内容密不可分的语言,使学生在获得较强语言能力的同时,也得到实在的思想教育和深刻的人文熏陶。”
  文中桑兰的事迹十分动人,我让学生多读几遍自己深受感动的语句,使文章的语言及人物的精神深深地留在学生的心田。从而积累语言,丰富他们的情感体验。在这一基础上,我让学生仿写片断,写出你对桑兰的敬佩之情。
  一位学生在片断中这样写道:“桑兰5岁开始练体操,12岁入选国家队,曾多次参加重大国际比赛。我想:她在体操训练中,一定吃了不少苦,一定经历过无数次的跳马训练,她那种刻苦训练,时刻为提高跳马水平的精神鞭策着她向更高的水平发展。功夫不负有心人。桑兰在多次重大国际比赛中,为国家赢得了荣誉,我为她的惊人的成绩感到骄傲,也为中国女子体操队中这么一位最优秀之一的跳马选手而感到自豪!”
其他文献
摘要:只有突破旧的教学观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自主、开放、和谐发展的教学模式,才能实现多媒体教学小学数学课堂中最优化的运用。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数学课堂;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1-081-001    一、多媒体教学辅助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优势    1.鲜活的感性材料,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整个小学阶段,学生的
摘 要:心育课堂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影响学生认知的良好心育环境课堂,它由课堂提问、课堂氛围、课堂语言、课堂评价等组成。关键词:心育课堂; 优化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4-073-001一、课堂提问课堂提问是教学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又能起到反馈课堂教学信息的作用。1.调整紧张心理当老师在课堂
摘要:在小学科学教学实践中,许多科学课堂上的问题是由老师按照教案设计出来的,老师将课堂变成了满堂问。扼杀了学生的提问权,学生的提问缺乏主动性。或者,当学生提出的一些根本不在老师设计范围内的问题以至于老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无情地剥夺掉或急于否定,这些现象都难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本文主要对学生如何提出问题进行探索与实践:1.创设情境营造便于提问的氛围,学会提问的方法,让学生会提问。2.激励学生,
摘 要:老师要学会赞美你的学生,让他们拥有无比的自信,那么他们离成功就不再遥远。  关键词:赞美学生; 树立自信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4-075-001    读了这样一篇文章,很受启发。  美国一家普通的幼儿园,刚刚入园的孩子被带到幼儿园的图书室,孩子们很随便地坐在地毯上,开始了他们人生的第一课。一位老师笑吟吟地走过来,她的背后是整架的
城乡关系不仅是人类历史长河中存在的重要问题,而且也是中国社会变迁的重点聚焦。目前我国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国向工业国过渡,传统的二元经济社会结构逐步向新型的城乡一体化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