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显辅仁情怀 打造仁爱课堂

来源 :江苏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1201100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校于2012年11月30日举行了以“以学定教,用有效教学促进深度学习”为主题的教学研讨活动,来自省内兄弟学校的300多名老师来校参加活动。笔者想结合这次课堂研讨活动,谈谈课堂教学中如何彰显学校文化。
  无锡市辅仁高级中学建校于1918年,校名取自《论语·颜渊》“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仁”是辅仁文化的精髓。近百年的文化积淀,“明道进德”的校训、“仁爱谨严”的校风成为辅仁人的文化标识。我们的课堂文化也紧紧围绕“仁”字,彰显出辅仁课堂的独特魅力。
  一、以“仁”树人:确立自主精神
  古代汉语中“仁”与“人”是通假字,辅“仁”的课堂是辅“人”的课堂,是促进学生成长的课堂。新课程改革实施至今,以人为本的理念深入人心,我们更是将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看做是课程实施的出发点和归宿地。辅仁的课堂要彰显辅“人”的本义,突出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地位,强调培养学生学习中的自主精神。下面就以高二英语《The search for happiness》(授课者:辅仁高中周伟老师)为例,谈谈辅仁课堂中的“人”。这节课上,教师为了引发学生对自己学习生活中幸福的深度思考,设计ABC三个不同层次学生的分角色讨论,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获得对“happiness”的感悟。
  1.“幸福比成功更重要”,体现对生命个体的人性关怀
  “无论你走到哪里,老师都祝愿你们能成功,但请记住你们更要幸福”这样的理念充满了辅仁的课堂。如果只是把学生看作“学生”,我们希望他们成功,但如果把学生看作是生命意义上的个体,那么幸福要比成功重要得多。这节课不仅要告诉学生什么是幸福,如何感受幸福,更是要告诉他们寻求幸福的过程尤为重要,幸福不仅是一种结果,更多的是在路上行走的一种态度与感悟。
  2.“培养学生自主精神”,体现对学生主体的人本情怀
  传统的英语阅读课,我们往往会将教学步骤简单化和程序化,从而使学生在英语思考和语言表达能力方面无法得到较好地训练和提升。在这节公开课上,教师利用一个问题的三个层次设计,既结合了学生的生活实际,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独立思考和自由表达的空间;又围绕学生的校园生活,从交友、理想、财富、智慧等角度对学生进行了很好的理想信念教育。这样的学习过程是一种学生自立、自为、自律的过程,是对学生自主精神的培养与强化。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新课程实施中这句话不应该是口号,而应成为我们每一位教师课堂践行的准则。辅仁的课堂是“仁”的课堂,是“人”的课堂,这应该成为辅仁课堂的第一要义。
  二、以“仁”互动:培养合作意识
  我校建校初期的训导主任、国学大师钱基博先生在辅仁三周年校庆之时曾经解读“辅仁”之“仁”为“从人从二,有二人相互之要素”。辅仁的传统文化强调合作团结。如何在新的课程背景中继承辅仁“从人从二”的文化传统,在辅仁的课堂教学中强化互动,培养合作意识,这是摆在辅仁教师面前的一个时代命题。下面以此次课堂教学研讨活动中的高一政治活动课:《做好就业与自主创业的准备》(授课者:辅仁高中朱培蕾老师)为例,探访辅仁合作课堂的实践印记。
  这节课以研究性学习中学生的职业理想调查结果为导入,呈现学生中的职业理想分布、理想职业的原因以及是否愿意创业的比例,引发学生深度思考“当前的就业形势”。在学生职业理想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学生们自编自导自演的小品《应聘》到热播电视剧《温州一家人》的剧情联动,在大家的合作活动中完成对“为了实现职业理想,我现在应该做什么?”问题的回答,最后由学生进行“促进就业和自主创业”的知识构建,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完成积极实现就业的价值观提升——我的未来不是梦。在学生问答环节,有个学习小组一改从成功案例出发的做法,另辟蹊径从史玉柱屡战屡败,屡败屡战中的创业历程总结出创业者应具备的素养。于是引来其他学习小组的同学纷纷发难,“从史玉柱的身上看创业之路是否是一帆风顺的?”“创业之路除了鲜花和掌声还会遇到什么?”“我们该怎么应对?”这些问题在学习小组成员相互补充信息、不断拓展观点的合作活动中得到了圆满的解答。
  高中政治教材在新课程实施后一个非常显著的特征就是增加了活动课程的设计,然而在实际操作中,苦于政治课课时的捉襟见肘、苦于政治教师素质的良莠不齐,活动课程形同虚设。我校政治学科教师认识到活动课兼顾学生的生活体验,强调合作的学习方法,有利于帮助学生获得与学科理性认知相关的情感体验和隐性知识经验,因而有利于新课程理念的贯彻和教学方式的转变,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认真严谨地组织适量的活动课。
  1.在合作学习中完成知识的自我建构
  建构主义主张以知识的建构为标准,鼓励学习者积极主动参与知识的建构。我们很多高中教师都有一个教学的感性认识,很多知识教师都讲了,且讲过多遍,学生当时好像也已经掌握了,为什么一到考试学生就不会、就失分呢?那是因为这样的教学只是教师教给学生了,没有在学生中间经过去旧出新的知识重构过程。在“就业与自主创业”的活动中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让学生整合对原有知识领域各个矛盾的分解,实现知识的去旧,在此基础上整合出新的体系,完成知识的出新,从而将学生自己原有的显性知识重新建构,完成一张属于学生自己的知识结构图。
  2.在合作学习中提升情感态度价值观
  政治学科最忌讳陷入说教,一旦如此,即便阐述的是真理也会让学生不能接受。活动课则很好地在学生合作的活动中将教学的触角伸向学生自己的情感世界和经验世界,防止站在教师层面的说教,如此既能促进学生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内隐的观念活动与外显的感性活动,也让道德知识与个人经验、认识与实践、教学与生活有机地结合了起来。学生在经历了职业理想调查、就业形势分析、面试屡遭失败的体验探究后,既从宏观上认同了国家促进就业的政策,也从微观上更为积极地思考自己应该如何实现就业,在高中阶段既进行了国情教育,又奏响了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前奏。   三、以“仁”立德:探究价值本位
  儒家学说宣扬的“仁”是一种含义极广的伦理道德观念。《荀子·天论》中说“循道而不贰,则天不能祸”。《荀子·王制》中则说“无德不贵,无能不官”。古代汉语中“道”是指规律、道理;“德”是指道德,品行。辅仁建校之初就以对“仁”字的深刻解读提出了明道进德的校训。在百年文化的传承中,我们更是将“道”“德”强化成为辅仁教育的源头活水。课堂教学上也逐渐形成了“明知识建构之道,进为人处世之德”的课堂文化特色。
  以高二历史《英国革命的领导者克伦威尔》(授课者:辅仁高中龚湘老师)为例。这节课以艾诗立博士前后二十年研究克伦威尔的专著《克伦威尔——保守的独裁者》和《克伦威尔的伟大》两书导入,引发学生思考“同一位作家在不同历史时期研究同一位历史人物为何会出现由专横独断、见识陈旧的篡权者变成民族英雄如此天壤之别的结论”,继而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大背景中梳理克伦威尔的一生,血雨腥风的革命历史与跌宕起伏的历史人物相结合,为学生呈现一个真实饱满的克伦威尔。但这节课的重点并不是上述这些历史事实或者说历史知识本身,而是在于引发学生思考回答“如何正确地评价历史人物”。
  下面是一个学生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我认为要正确评价一个历史人物,必须了解人物的出身及早期的情况,俗话说从小看看到老一半(课堂上发出哈哈声),你看克伦威尔出生的家庭与资产阶级关系密切,他从小就有暴力倾向,爱冒险,身体强壮,在当地有一定声望和地位。这些和后来克伦威尔的政治主张以及他组建‘新模范军’获得战争胜利都是密不可分的。如果离开了这些来看克伦威尔,无疑人物就像失去了血肉一样。当然历史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也应该结合起来看。”
  1.明道:探究知识的本原
  古人云: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使人终身受益。传统的历史教学往往只能以教材中的价值判断为唯一正确的观点,甚至以教材所涉及的历史现象为全部的历史现象,学生不可能有任何主动思考历史问题的条件,这样的课堂也就无法激发起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辅仁的课堂要“明道”,要从知识的本原上去把握规律,再从规律入手去阐释现象。如果学生对《克伦威尔》这个章节的学习是从培养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入手的,那么就能让学生通过把握历史人物的活动实质更深刻和更准确地解释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反过来也能用对历史人物评价这个客观规律性的方法去学习和认识任何国家、任何年代的历史人物。
  2.进德:探究做人之本
  孔子的“仁”其最基本的精神就是“爱”,我们说“进德”的最高境界就是要让学生知道如何为人处世,在辅仁学生中形成一种“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大爱情怀。对一个历史人物的评价不再局限于个人,而是放在历史长河中去思量与评价,这样的评价能够让学生从各类历史人物中总结和汲取有益的经验教训,继承和发扬优秀的历史传统,在虚怀若谷的“大爱”情怀中审视人类、评价历史。
  “辅仁”是一本深厚的书,教学是一种永无止境的追求。让我们在新课程前行的过程中,挖掘“仁”的本义、延续“仁”的精髓,释放“仁”的气息。
  (朱晴怡,无锡市辅仁高级中学,214123)
  责任编辑:赵赟
其他文献
语言文字中蕴涵着一幅幅画面,文字的画面感、美感使语言充满了魅力。心理学认为:阅读是一种复杂的个体心智活动,需要多种心理功能有效协调。文字通过读者多种心理功能的解读,被转化为脑海中的画面,这就是读者理解作品的过程。的确,“读出画面”是教者研读教材要达到的目标之一。备课时,一边读文字,一边在脑海里浮现画面,这样听到声音,闻到味道,触到温度,人物形象丰富了,景物特点鲜明了,读出了话中之画,读懂了话外之音
摘要:“活动单导学”倡导在活动中促进学生主动、全面发展,将教育目的蕴于“活动”过程之中,活动中也自始至终离不开教师的精心“导学”。从设计“活动单”起,“导学”就已经开始。“方案”是“导”的先范,“活动”是“导学”的实施;动态之“导”具有即时性,静态之“导”则培养学生的细腻思维。有了教师的因势利“导”才有课堂教学的科学与高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适时引领、点拨,其主导作用才会得到最大程度发挥。  关键词
摘要:针对当下教育存在的问题和人的生命成长需要,提出以追求生命成长为根本宗旨的“成长教育”。根据“成长教育”的基本意蕴,建构“成长教育”的理论,设计“成长教育”的路径,架构“成长教育”的机制;围绕建构“成长教育”的环境、建构“成长教育”的课程、建构“成长教育”的课堂、建构“成长教育”的活动进行实践;在实践基础上,按照“统整”的思想对其理论和实践进行发展,其策略是:统整教育网络、统整教育主体、统整教
我们说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这并不是排斥教师进行必要的指导,相反,对教师的指导方式、指导时机、指导的度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既不能“教”综合实践活动,也不能放任学生如野草般自生自灭,而应把自己的有效指导与鼓励学生自主选择、自主发现、主动实践有机结合起来,这要求教师具有收放自如的教学艺术。  郭元祥老师说过:“细节影响品质,细节决定成败,细节就是事务本身。面对这种复杂,唯一
说到做校长,还得重提陶行知的那句话:“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要想评论一个学校,先要评论他的校长。”校长,是一个教育单位的管理者,是一批教育人的引领者,是千百求学者的领路人。如果说教育寄托了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那么学校就是亿万家庭圆梦的栖地,而校长则理所当然地成为守梦人与圆梦人。当下教育受关注程度之高,学校受瞩目广度之众,社会对教育之关切,家庭对学校之期待,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如此种种,都
摘要:本文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中的企业产品推介演示文稿的制作为例,就如何基于翻转课堂模式进行资源开发和教学设计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对新课改理念下的中职课堂教学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教学资源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5)10C-0034-03  在现代信息化环境中,学校的教育理念、对象、目标、模式、过程及媒
摘要:江苏省句容中等专业学校以校企合作为核心,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具有校本特色与专业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多元合作为纽带,积极推进集团办学、工学结合、中高职融通,满足学生多样发展需要,成效显著,经验值得借鉴。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多元合作;多样发展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C-(2014)10-0068-03  一、以校企合作为核心,优化
摘要:校企合作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和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深化校企合作是促进中等职业学校科学发展、特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以学生为主体,学校实施“十个融合”的探索与实践,拓展了校企合作的内容与方法,提高了一体化办学办企的有效性与针对性,实现了校企优势互补、有效对接。  关键词: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融合;管理;创新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
摘要:镇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信息技术类专业进行了长期的“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建设多功能工作室,打造人才培养平台;构建分析递进的项目化课程体系,开展全程项目化教学;面向过程和产品开展学习评价,培养学生职业素质。该模式取得了可喜的理论与实践成果,得到了教育界人士的一致好评。  关键词:信息技术类专业;“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引领学生思维不断数学化是解决问题教学的重中之重。引领学生思维数学化的过程,其实就是思维训练的过程,在教学中完全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建构数学模型来达成。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挖掘生活原型——简化问题表述——建立数学模型”三个步骤,引导学生将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模式化”,主动建构起有利于解决问题的数学模型,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使学生学会“数学地思维”,彰显数学思维的理性美。  一、聚焦:解